連載鏈接:


《說文·十部》:「十百也。從十從人。此先切」
《說文》在解釋千字時沒有太多的筆墨,直接了當?shù)闹赋鍪鞘俚囊馑?,但是從十從人就讓人費解了,既然是十百,為何不是從十從百呢?所謂從人,還是根據(jù)秦篆的字形,臆測是人、十的組合。顯然,這種解釋并不是正確答案。




在更早的甲骨文和金文體系中,顯然與從十沒有什么關系,甚至有些寫法是在人腿部點上一點。很明顯,這一筆就是指示意義,如同刀字上指示一筆代表刀刃一樣。
人字在腿部指示一筆究竟代表什么意義呢?
我看過現(xiàn)在最常見的一種解釋是說指示腿毛,腿毛多,所以表示千,并且這種解釋似乎還成為主流,各種文章、視頻皆有此說,也不知是誰最先發(fā)明的。

從甲骨文字形看,確實是在人腿部做了一個記號,有指示意義,但這絕不可能是腿毛,因為造字不會這么低俗,且只畫了一個指示符號,若是腿毛,表多至少要畫三個,而且腿毛也沒有千根那么多。
那么這個指示是什么呢?
既然在腿部,肯定與腿有關,既然表示數(shù)字,最終結果也一定與數(shù)字有關。
數(shù)字用竹制小棍來驗算,稱之為算籌,用算籌運算的方法稱之為籌算。所以籌、算都是竹字頭。

漢字一、二、三、亖(四)就是直接畫的算籌數(shù)字形象。

既然簡單的漢字與算籌有關,算籌是竹簽,那么大一些的數(shù)字也有可能用之來表示。如果是竹簽指示在腿上,這是在干什么?
稍微懂點中醫(yī)的朋友可能知道,小腿上有一個穴位叫足三里。

足三里是胃經(jīng)的主要穴位之一,位于小腿外側,犢鼻下三寸。主治虛勞,操作方法是按壓,直刺更佳。
它為什么叫足三里呢?當一個人趕路非常疲憊,想休息時,刺此穴位,立刻緩解疲勞,還能行走三里之多,故曰足三里。這個方法小時候老人也教過我,古時候行軍打仗必學。
然而不可能隨時攜帶針灸專用針,那也是稀缺品,常人可隨時用尖刺之物替代,路邊隨手折一木簽倒是很方便。若是有點知識的人,算籌更是隨時帶在身上,如同今人隨時帶手機一樣,豈非用籌簽更方便?
三里大概是多少呢?
《谷梁傳》:「古者,三百步一里,名曰井田。井田者,九百畝,公田居一。」
三百步一里,三里是九百步,三里多一些大概千步。
換言之,當一個人疲憊,刺足三里穴,大概還能繼續(xù)千步之多。
再回到千這個字上,人的腿上指示符號,大概就是竹簽,刺穴之后前行千步。故千字的音源來自簽或前,更多應該前,向前行。

千這個字實際上藏著醫(yī)以及籌算。
所以《說文》把千字歸在十部也不準確,應該歸在人部。
終上所述,當如此改正:
《說文·十部》:「十百也。從十從人。此先切」
改為:
《說文·人部》:「千,十百也。從人從一,象簽刺脛(小腿),前也。此先切」
延伸閱讀:
如若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51zclw.cn/archives/5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