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利有攸往利渉大川
益字形始見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器皿中的水滿溢而流出,本義為充滿而向外流,后表示增益,本義由“溢”字表示。由滿溢引申,指增加、增多,又引申指更加。由于增加了,得到的好處更多了,所以“益”又引申指好處。在古漢語中,“益”字還有超出、過度的意思。
卦象下雷震動,上巽順入,風(fēng)隨雷動益萬物生長,動于內(nèi)而漸入,埋頭苦干,逐步前進之象。歸藏作諴[xián],損卦作員。益卦的努力應(yīng)當見賢思齊,多向別人觀摩學(xué)習(xí),改進自己的錯誤,增加自己的長處為宜。卦象又有長男下于長女,男女相交婚合之象,故問婚姻、感情大吉。風(fēng)雷激蕩,其勢愈強,雷愈響,風(fēng)雷相助互長,交相助益。此卦與損卦相反。它是損上以益下,后者是損下以益上。二卦闡述的是損益的原則。可從'卦變'來看。但益卦的'損上益下'當以卦變來看,以益卦源自于否卦,否卦九四之陽爻至初為益下,初六之陰爻至四為損上。'損上益下'喻為人上司者當損己以幫助下屬,有別于損卦以下屬犧牲小我成就大我。九五爻剛中居正,與六二正應(yīng),猶如以中正有慶之德,而能施惠于下,故有所往而無不利。卦序上益卦為繼損卦而來,與損卦也是卦義相反相成的一對綜卦。吉兇的判斷上,益卦和損卦一樣,都比較屬于長遠性的利益,而不是短期、立即性的。就投資來說,損是停損、減少投資,去除不好的資產(chǎn);益則是加碼,增加投資。就戰(zhàn)略來說,損是斷尾求生,益則是乘勝追擊。就修道的功夫來說,損就是去除多余的欲望、不好的壞習(xí)慣,益則是努力修煉,增強自己的能力。老子說:'為學(xué)日益,為道日損。'損是一種修道功夫,而益則是學(xué)習(xí)的功夫,當不斷的增加自己所缺乏的,豐富自己的學(xué)識內(nèi)涵。
《序卦傳》:損而不已必益,故受之以益。
《雜卦傳》:損,益,盛衰之始也。
《系辭傳》:包犧氏沒,神農(nóng)氏作,斫[zhuó]木為耜[sì],揉木為耒[lěi],耒耨[nòu]之利,以教天下,蓋取諸'益'。
《象》曰:風(fēng)雷,益;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
《彖》曰:益,損上益下,民說無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利有攸往,中正有慶。利渉大川,木道乃行。益動而巽,日進無疆。天施地生,其益無方。凡益之道,與時偕行。
孔穎達曰:益者,增足之名,損上益下,故謂之益。下已有矣,而上更益之,明圣人利物之無已也。既上行惠下之道,利益萬物,動而無違,何往不利?故曰利有攸往。以益渉難,理絶險阻,故曰利渉大川。
初九,利用為大作元吉無咎
《象》曰:元吉無咎,下不厚事也。
當位,有應(yīng)。陽剛居益卦之始,上應(yīng)六四。因居民位,故利于農(nóng)業(yè)耕植之事,至為吉祥,而無咎害。初九陽剛當位,又與六四相應(yīng),處于震卦的初爻,因此正是可以有所作為的時候。只是初九地位卑微,不免被人看低,若事情沒做好,則罪咎也會更大。只有大的作為,做出大好成績,才能免于罪咎,因此爻辭說'元吉,無咎',大作為、大吉之后才能無咎。
王弼曰:處益之初,居動之始,體乎剛德,以蒞其事,而之乎巽,以之大作,必獲大功。夫居下非厚事之地,在卑非任重之處,大作非小公所濟,故元吉乃得無咎。
六二,或益之十朋之龜弗克違永貞吉王用享于帝吉
《象》曰:或益之,自外來也。
當位,有應(yīng),正中。以柔中之德,獲應(yīng)于九五之君,當損上益下之時,受命榮任要職,猶如受賜以價值昂貴之大寶龜,而未能推卻辭謝。惟其應(yīng)永守貞正之德,盡心國事,則可獲吉祥。而君王因于此時,為期祭享天地,為民祈福,故獲吉祥。因其虛中處下,與九五正應(yīng),其益自外意外而來,無心而獲,非己自招也。損與益為相覆的對卦,損卦翻轉(zhuǎn)就是益卦,益之六二即損之六五,損六五亦曰'或益之十朋之龜'。
虞翻曰:謂上從外來益初也,故"或益之"。二得正遠應(yīng),利三之正,已得承之。坤數(shù)十,損兌為朋;謂三變離為龜,故"十朋之龜"。坤為永,上之三得正,故"永貞吉"。震稱帝。王謂五。否乾為王。體觀象。艮為宗廟。三變,折坤牛。體噬嗑食。故"王用享于帝"。得位,故"吉"。
六三,益之用兇事無咎有孚中行告公用圭
《象》曰:益用兇事,固有之也。
不當位,有應(yīng)。居位不正,又處多兇之位,值此損上益下之時,當以其所受之益,努力投身于平險救兇之事,以廣益于人,能善處其時,則可獲無咎。而平險救兇當心存誠信,依中道而行,并將兇險之事,誠敬不茍的秉告君王。三原本就是多兇多憂的爻位,互體坤,爻動成坎,動輒得咎之象。六三以柔居剛,不當位,原本不當有所作為,但遇急難之兇事,不但要努力救濟,還必需秉持誠信,循中庸之道,才可免于罪咎。
王弼曰:六三以陰居陽,處下卦之上,壯之甚也,用救衰危,物所恃也,故用兇事,乃得無咎也。又六三若能益不為私,志在救難,壯不至亢,不失中行,以此告公,國主所任也。
六四,中行告公從利用為依遷國
《象》曰:告公從,以益志也。
當位,有應(yīng),承剛。柔順得正,上承九五陽剛之君,有依附君王以施惠下民之象。當損上益下之時,能行中行之德,晉見君王,為民謀求福利,而無不聽從。君王亦依六四之議,而播遷其國都,以恵庶民。六三、六四都講'中行'與'告公'。但六三所受到的信任顯然不如六四,因此六三要用圭(信物),六四不需用圭,什么原因?六三位不正,與九五之君不相鄰亦不相應(yīng),其行事是因急難而不得不為。六四不但當位,而且與九五之君比應(yīng),因此不需信物,只需秉告一聲,就被充份授權(quán),而得以做大事。易經(jīng)稱'中'者通常只有二、五兩爻,二為下卦之中,五為上卦之中。益卦三、四為何都講'中行'?說法有許多種。例如,以六三及六四居于整卦的中間。其次,'不中'是三、四兩爻的弊病,'中行'是告戒之辭。告公從,秉告于主公,主公言聽必從。'利用為依遷國'有二種解釋。一是依作順從解,為依遷國即順從其意而遷國。二是依作依靠,為依遷國,為了讓國家有所依靠(屏障)而遷國。
朱熹曰:六四以益下之心,而合于中行,則告公而見從矣。傳曰'周之東遷,晉鄭焉依',蓋古者遷國以益下,必有所依,然后能立。
九五,有孚惠心勿問元吉有孚惠我德
《象》曰:有孚惠心,勿問之矣;惠我德,大得志也。
當位,有應(yīng),正中,卦主。以陽剛中正之德,尊居君位,下應(yīng)六二亦中正不偏,猶如心懷誠信之君王,以損上益下、施惠天下為念,故毫無疑問必獲元吉。而其行惠天下,庶民廣受其益,亦以誠信感惠九五,上下交惠,心志相通,大得民心。益卦為'損上益下',九五為損己以利人者,是益卦的卦主,也是能夠利益于天下的一國之君。所謂'施比受者有福',九五因能誠心而利益于天下,因此恩惠能夠深入到人心,大吉。
程頤曰:九五陽剛中正居尊位,又得六二之中正相應(yīng),以行其益,何所不利?以陽實在中,有孚之象也。以九五之德、之才、之位,而中心至誠在惠益于物,其至善大吉,不問可知,故曰勿問元吉。而人君至誠益于天下,天下之人無不至誠愛戴,以君之德澤為恩惠也。
上九,莫益之或擊之立心勿恒兇
《象》曰:莫益之,偏辭也;或擊之,自外來也。
不當位,有應(yīng)。處益卦之極,陽剛亢盛,貪求而過盈,有變損上益下而為損下益上之象,故天下莫之或益,并群起而攻擊之。且其居心無常,惟貪得無饜[yàn],求益不已,故有兇。上九處益之上,益卦應(yīng)該是損上益下的時候,但上九陽剛不當位,居于九五之尊的上面,非但不能利益于他人,還反過來要人利益于己,是無功而居功、邀功者。若偶有行善,也只因一己之利,所以無恒心可言。
馬其昶曰:損益兩卦反復(fù)相循,損極必益,益極必損。淮南子云'孔子讀易至損益,未嘗不憤然而嘆曰:損益者,其王者之事與?事或欲以益之,適足以害之;或欲以害之,乃反以利之。利害之反,禍福之門也,不可不察也。'又說苑云'孔子讀易至損與益,喟然而嘆,子夏避席而問,答曰:夫自損者益,自益者損,吾以是嘆也。'
文多摘抄自網(wǎng)絡(luò),個人以自己理解編輯,如有不同意見,敬請指正。
如若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51zclw.cn/archives/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