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白
餐飲節(jié)目火起來后,最常聽到廚子們說的一個字就是“鮮”,而且常常是在做一道和魚和羊有關(guān)系的菜的時候,而且還要進一步解釋,說古人就知道,魚和羊燉在一起好吃,所以就造了這個“鮮”字。
這其實就是典型的望文生義。查看相關(guān)資料,發(fā)現(xiàn)這種說法還有出處,那就是明末赫赫有名的抗清志士屈大均。屈在《廣東新語·卷二十一獸語·乳羊》有這樣一句話,“無悶云:羊膻而魚腥,二者鮮食之則美,故字以魚羊為鮮。東南少羊而多魚,邊海之民有不知羊味者。西北多羊而少魚,其民亦然。二者少得而兼,故字以魚羊為鮮?!?/span>
無悶是誰?查古人,只見詩僧無悶,留詩兩首,不涉魚羊。撇開無悶不管,這段話的前一句“無悶云:羊膻而魚腥,二者鮮食之則美,故字以魚羊為鮮”,前一個“鮮食之則美”之鮮顯然是“生、新鮮”之意,后一個“魚羊為鮮”確有“味道鮮美之義”,而后一句“二者少得而兼”是很少都能得到,故“魚羊為鮮”是稀少之義。可以說,這段話包含了“鮮”的多個引申義,但并不是它的本義。
據(jù)《說文解字》:鮮,魚也,出貉國?!犊滴踝值洹罚乎r,《唐韻》《集韻》《韻會》音仙,魚名,出貉國。什么意思?“鮮”就是出產(chǎn)自貉國的一種魚的名字,沒有什么特別之義。貉國在哪里?《說文》又說指北方。為什么北方的一種魚要叫“鮮”呢?一說是形聲字,魚義羴省聲?!墩f文》在解釋“貉”的時候說“與西方羌從羊、北方狄從犬、南方蠻從蟲、東南閩越從蟲、東方夷從大,參合觀之,鄭司農(nóng)云:北方曰貉、曰狄”,我曾提出,這“鮮”是不是就是表示這是北方某地的魚呢?因為甲骨文的“羊”字本來就有地名的意思。
“鮮”從原始本義漸有演變。《禮記·內(nèi)則》:“冬宜魚羽”,鄭玄注:鮮,生魚也,意思是冬天應該吃些生魚和鵝。這里“鮮”的內(nèi)涵擴大,代表生魚類。《尚書·益稷》:“暨益奏庶鮮食”,孔穎達傳:鳥獸新殺曰鮮,即同伯益一起給百姓送去新殺的鳥獸?!磅r”的內(nèi)涵又擴大到了新殺的動物?!对娊?jīng)·大雅·蕩》“靡不有初,鮮克有終”,《論語·學而》“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這兩句中的“鮮”又成了少的意思。
我們現(xiàn)代意義新鮮的“鮮”原來寫作“鱻”,稀少的“鮮”原來寫作“尟”?!墩f文》說,鮮,“經(jīng)傳乃叚為新鱻字,又叚為尟少字。而本意廢矣”,即經(jīng)過流傳,鮮代替了尟,又代替了鱻,原來的意義消失了?!墩f文》在解釋“鱻”的時候說,“自漢人始以鮮代鱻”,不知確否。所以說,古人因為什么魚羊鮮創(chuàng)造了“鮮”字,純屬望文生義,無稽之談。
如若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51zclw.cn/archives/26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