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一個好名字,意味著賦予事物一個承載意義、期望與身份的符號,并借此為其未來的發(fā)展鋪設一條充滿可能性的道路。它不僅僅是一個稱呼,更是一種深遠的祝福、一個無聲的預言、一個身份認同的起點,其象征未來的意義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 承載期望與愿景: 個人: 父母給孩子取名,往往寄托著對孩子未來的期望(如“志遠”、“嘉慧”、“安然”)、對品德的期許(如“仁杰”、“守信”、“思齊”)、對人生狀態(tài)的祝愿(如“樂康”、“欣悅”、“安寧”)或對家族傳承的延續(xù)(如特定的字輩、紀念先祖)。 企業(yè)/品牌: 一個好的公司或品牌名稱,需要體現(xiàn)其核心價值(如“誠信”、“創(chuàng)新”)、市場定位(如“高端”、“親民”)、行業(yè)特性(如“迅捷”、“穩(wěn)健”)以及未來的發(fā)展藍圖(如“環(huán)球”、“未來”、“領航”)。 項目/活動: 名稱需要清晰傳達項目/活動的目標(如“曙光計劃”、“春風行動”)、核心理念(如“和諧共生”、“智慧未來”)以及想要實現(xiàn)的積極影響。 2. 塑造第一印象與身份認同: 名字是“第一張名片”: 一個恰當、響亮、富有內涵的名字能迅速在他人心中建立積極的初步印象,激發(fā)好奇心和好感度。這為未來的互動和關系建立打下了基礎。 定義身份核心: 名字是個人、組織或事物最核心的身份標識。它幫助確立“我是誰”、“我們代表什么”。一個強大的名字能強化內部成員的歸屬感和自豪感,也幫助外界快速理解其本質。 3. 蘊含潛力與可能性: “名正則言順”: 一個寓意積極、方向明確的名字,仿佛為未來的發(fā)展指明了一個方向。它像一個無形的燈塔,引導著個體或組織朝著名字所蘊含的美好愿景努力。 激發(fā)內在動力: 一個充滿力量和希望的名字,本身就能對擁有者(人或組織)產(chǎn)生積極的暗示和心理激勵,鼓勵其努力去“配得上”這個名字所代表的品質和未來。 4. 象征連接與傳承: 連接過去與未來: 名字常常承載著歷史(家族姓氏、文化典故)、當下(時代特征、父母心境)和對未來的展望。它像一個紐帶,連接著起源和歸宿。 建立情感紐帶: 一個被用心賦予、飽含深情的名字,能建立起擁有者與命名者(如父母與孩子)之間深厚的情感聯(lián)系。這份情感是未來關系的重要基石。 傳承價值: 名字中蘊含的價值觀(如勇敢、智慧、仁愛)或精神(如探索、堅韌、合作)是希望在未來得以延續(xù)和發(fā)揚光大的。 5. 在市場中建立差異化與價值: 品牌資產(chǎn)的核心: 在商業(yè)領域,一個好的名字是品牌最核心的無形資產(chǎn)之一。它幫助在擁擠的市場中脫穎而出,建立獨特的品牌形象,承載品牌承諾,并最終影響消費者未來的購買決策和忠誠度。一個有遠見的名字能為品牌未來的價值增長奠定基礎。 總結來說,“起一個好名字意味著什么,象征著未來”的核心在于: 意味著: 深思熟慮地注入期望、定義身份、賦予意義、建立連接、并期望其成為未來發(fā)展的重要助力。 象征著: 一個充滿希望的起點、一個有待實現(xiàn)的藍圖、一種無形的引導力量、以及一份承載著祝福與責任的傳承。 它是對未來潛力的一種具象化表達和積極召喚。 因此,起名絕非隨意之舉,而是一項面向未來的、充滿創(chuàng)造力和責任感的儀式。一個好的名字,如同一顆精心挑選的種子,蘊含著破土而出、茁壯成長、最終綻放出美好未來的無限可能。它既是當下的承諾,也是通往未來的第一聲回響。

明大德 守公德 嚴私德|忠孝之道與為官之德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在家盡孝、為國盡忠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秉h的十九大報告強調,“深入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推進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激勵人們向上向善、孝老愛親,忠于祖國、忠于人民”。小孝孝于家,大孝忠于國。孝為從政之本,孝與從政道德本來就是連成一體、不可分割的。領導干部要模范踐行孝文化,做孝的踐行者和引領者。

“百善孝為先。”自古以來,在中華文化中,孝就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八德”之中,“孝”排在首位?!靶ⅰ本推渥中味裕厦媸且粋€略寫的“老”,下面是“子”,像是小子侍奉老人的樣子。正如《說文解字》所言“善事父母者”,孝的本義就是孝順。講求孝道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特色。在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臥冰求鯉、懷橘遺親、扇枕溫衾、恣蚊飽血等關于“孝”的故事,流傳千古,至今仍有一定的教育意義。

“孝,德之始也?!毙⑹堑滦械母?,是塑造道德人格的起點,是德育教化產(chǎn)生的根源。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身之本在孝。孝敬父母、敬養(yǎng)雙親,自古以來就是天經(jīng)地義的法則。孔子說:“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span id="s4ayaem" class="candidate-entity-word" data-gid="1161297">孟子說:“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薄秳裥⒘佳浴氛f:“讀盡天下書,無非一個孝字?!薄?span id="w4c0802" class="candidate-entity-word" data-gid="11197211">孝經(jīng)》言:“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于后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薄?span id="yg0qiqi" class="candidate-entity-word" data-gid="3730009">尚書》有“克諧以孝”“同孝厥養(yǎng)父母”的記載。無一不在強調孝的重要性。

在中國,孝親不僅是能贍養(yǎng)父母,而且是能立德、立功、立言??鬃釉凇墩撜Z》中三講孝道:其一“是謂能養(yǎng)”,其二“和顏悅色”,其三“繼志述事”。這三講闡釋了從物質贍養(yǎng)到精神敬養(yǎng),再到道義傳承的三重境界。曾子也說:“孝有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yǎng)。”意思是說,孝有三點,大孝是尊重父母,其次是不使自己的言行給父母帶來恥辱,再次是能養(yǎng)活父母。作為一名領導干部,不管權力有多大,職位有多高,都應該明白這樣一個道理:打牢修身做人的底線,夯實為官從政的基礎,讓父母安心、寬心,為子女感到自豪和驕傲,這是最大的孝敬;反之,違法亂紀,鋃鐺入獄,淪為階下囚,讓父母心痛、擔憂、焦慮,這是最大的不孝。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孝悌是為人的根本,根本建立好了,其他德行就可由此生發(fā)。毛澤東曾說:“要孝敬父母,連父母都不肯孝敬的人,還能為別人服務嗎?當然不會。”在毛澤東看來,行孝是人民服務的前提,只有孝敬父母的人才有可能成為愛人之人,其根本落腳點則放在了人民身上。領導干部不僅要敬養(yǎng)自己的父母,還要盡可能做到尊老愛幼,孝敬天下父母,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只有做到孝從心出,才能將對親人的愛推廣至對周邊所有人的尊重與仁愛,才能真正恪守從政道德,做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愛國效國、精忠報國就是心系國家、心系人民,是最大的“孝道”,是大孝、大德、大愛。

王杰 作者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中國實學研究會會長,本文刊登于《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2022年7月21日理論周刊第8版】

往期回顧

本文內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guī)的內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673862431@qq.com 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51zclw.cn/archives/3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