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一個好名字,意味著賦予事物一個承載意義、期望與身份的符號,并借此為其未來的發(fā)展鋪設一條充滿可能性的道路。它不僅僅是一個稱呼,更是一種深遠的祝福、一個無聲的預言、一個身份認同的起點,其象征未來的意義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 承載期望與愿景: 個人: 父母給孩子取名,往往寄托著對孩子未來的期望(如“志遠”、“嘉慧”、“安然”)、對品德的期許(如“仁杰”、“守信”、“思齊”)、對人生狀態(tài)的祝愿(如“樂康”、“欣悅”、“安寧”)或對家族傳承的延續(xù)(如特定的字輩、紀念先祖)。 企業(yè)/品牌: 一個好的公司或品牌名稱,需要體現(xiàn)其核心價值(如“誠信”、“創(chuàng)新”)、市場定位(如“高端”、“親民”)、行業(yè)特性(如“迅捷”、“穩(wěn)健”)以及未來的發(fā)展藍圖(如“環(huán)球”、“未來”、“領航”)。 項目/活動: 名稱需要清晰傳達項目/活動的目標(如“曙光計劃”、“春風行動”)、核心理念(如“和諧共生”、“智慧未來”)以及想要實現(xiàn)的積極影響。 2. 塑造第一印象與身份認同: 名字是“第一張名片”: 一個恰當、響亮、富有內(nèi)涵的名字能迅速在他人心中建立積極的初步印象,激發(fā)好奇心和好感度。這為未來的互動和關系建立打下了基礎。 定義身份核心: 名字是個人、組織或事物最核心的身份標識。它幫助確立“我是誰”、“我們代表什么”。一個強大的名字能強化內(nèi)部成員的歸屬感和自豪感,也幫助外界快速理解其本質。 3. 蘊含潛力與可能性: “名正則言順”: 一個寓意積極、方向明確的名字,仿佛為未來的發(fā)展指明了一個方向。它像一個無形的燈塔,引導著個體或組織朝著名字所蘊含的美好愿景努力。 激發(fā)內(nèi)在動力: 一個充滿力量和希望的名字,本身就能對擁有者(人或組織)產(chǎn)生積極的暗示和心理激勵,鼓勵其努力去“配得上”這個名字所代表的品質和未來。 4. 象征連接與傳承: 連接過去與未來: 名字常常承載著歷史(家族姓氏、文化典故)、當下(時代特征、父母心境)和對未來的展望。它像一個紐帶,連接著起源和歸宿。 建立情感紐帶: 一個被用心賦予、飽含深情的名字,能建立起擁有者與命名者(如父母與孩子)之間深厚的情感聯(lián)系。這份情感是未來關系的重要基石。 傳承價值: 名字中蘊含的價值觀(如勇敢、智慧、仁愛)或精神(如探索、堅韌、合作)是希望在未來得以延續(xù)和發(fā)揚光大的。 5. 在市場中建立差異化與價值: 品牌資產(chǎn)的核心: 在商業(yè)領域,一個好的名字是品牌最核心的無形資產(chǎn)之一。它幫助在擁擠的市場中脫穎而出,建立獨特的品牌形象,承載品牌承諾,并最終影響消費者未來的購買決策和忠誠度。一個有遠見的名字能為品牌未來的價值增長奠定基礎。 總結來說,“起一個好名字意味著什么,象征著未來”的核心在于: 意味著: 深思熟慮地注入期望、定義身份、賦予意義、建立連接、并期望其成為未來發(fā)展的重要助力。 象征著: 一個充滿希望的起點、一個有待實現(xiàn)的藍圖、一種無形的引導力量、以及一份承載著祝福與責任的傳承。 它是對未來潛力的一種具象化表達和積極召喚。 因此,起名絕非隨意之舉,而是一項面向未來的、充滿創(chuàng)造力和責任感的儀式。一個好的名字,如同一顆精心挑選的種子,蘊含著破土而出、茁壯成長、最終綻放出美好未來的無限可能。它既是當下的承諾,也是通往未來的第一聲回響。

“爭取把竹元村建設得更好”

來源:人民網(wǎng)-人民日報

“爭取把竹元村建設得更好”

竹元村高粱豐收景象。 冉玲綮攝

“爭取把竹元村建設得更好”

謝佳清看望村民。 胡志剛攝

“爭取把竹元村建設得更好”

竹元村風光。 王 鴻攝

2020年5月,遍地鮮花盛開之際,我到貴州遵義采訪。在去往竹元村的路上,車子在彎彎曲曲的山道上拐來拐去,竹元村駐村第一書記謝佳清不失時機,在車上就給我們講起她的扶貧經(jīng)歷。她所講的扶貧故事,讓我深受感動。我想,竹元村完全可以成為一個美麗鄉(xiāng)村的旅游目的地,能在竹元村住一晚就好了。因日程安排緊,我們未能如愿,但在心底留了一個念想。

兩年之后,今年端午節(jié)期間,我又來到了竹元村。我在駕校的一間宿舍住下,一住就是12天。竹元村平均海拔高度在1100米以上,氣候清爽宜人?!鞍自粕幱腥思摇?,每天早上,都有云霧在山間繚繞。雪白的云霧有時不但遮住了村委會辦公樓旁邊一座挺拔的小山,還鋪展在辦公樓前面的文化廣場上。

我在竹元村期間,謝佳清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差不多每天都會抽出時間跟我聊一會兒。除了在她的辦公室里聊,她還曾冒著連綿的小雨,帶我在山間行走。竹元村全村共41個村民小組,我們幾乎都走遍了。謝佳清對組組戶戶的每一個村民都很熟悉。我們邊走邊聊,走到哪里都有聊不完的話題。

謝佳清原是貴州省遵義市人民檢察院警示教育科科長。2015年7月,經(jīng)過檢察院的選拔和推薦,她來到匯川區(qū)芝麻鎮(zhèn)的貧困村新民村,當上了駐村工作組組長、第一書記。一在村里落腳,謝佳清就全力以赴投入到緊張有序的脫貧工作中。在各方的大力支持和協(xié)助下,經(jīng)過謝佳清和全體村民的共同努力,只用了七八個月時間,新民村的人均收入就達到了脫貧標準,摘掉了貧困村的帽子。

既然已經(jīng)完成了駐村幫扶脫貧的任務,謝佳清可以理所當然地回到檢察院工作,并可以天天回家,過方便而舒適的城市生活了。然而,就在這時,芝麻鎮(zhèn)竹元村的駐村第一書記因事回城了,急需另派一人去竹元村接替第一書記的工作。檢察院的領導考慮到謝佳清駐村工作成績突出,并積累了駐村工作的經(jīng)驗,就征求她的意見,希望她能去竹元村當?shù)谝粫洝?/p>

謝佳清說:“既然黨組織信任我,那就去!”領導叮囑說:“竹元村是深度貧困村,脫貧攻堅的難度不小,你要做好心理準備?!?/p>

竹元村地處三山夾兩溝的深山老林,總面積18平方公里。村里不通公路,附近連簡易的硬化路都沒有,只有一些坑坑洼洼的沙石路。從遵義市區(qū)到竹元村的直線距離不過幾十公里,可送謝佳清去竹元村的越野車在險峻的山里繞來繞去,顛簸5個小時才到目的地。他們早上出發(fā),到竹元村時已近中午。

村里的老支書向謝佳清介紹竹元村的基本情況:竹元村937戶,4729人。建檔立卡貧困戶407戶,1847人。截止到2015年,年人均純收入876元,離脫貧標準差得很遠。老支書說,別看竹元村偏僻貧窮,當年紅軍四渡赤水時,一隊紅軍曾在竹元村露宿住過一晚呢。紅軍還向一戶姓楊的村民家借過五石包谷,并打了借條。謝佳清聽得眼睛一亮,問道:借條還在嗎?老支書說,楊家搬家時,把借條弄丟了。謝佳清說,借條可以證明竹元村人民對革命的貢獻啊,丟失太可惜了!

老支書建議謝佳清去村里的水窖那里看看。那個水窖是謝佳清任職的檢察院幾年前幫竹元村建的。他們在雜草掩映、亂石嶙峋的山路上向上攀登,半個多小時才見到建在山坡上的水窖。水窖是一座用鋼筋水泥建造的正方體容器,窖口蓋著一張半米見方的水泥蓋板。老支書指著刻在水泥蓋板上的字讓謝佳清看。謝佳清看了,眼里漸漸涌滿了淚水。蓋板上刻的是:“吃水不忘共產(chǎn)黨”。字像是在水泥蓋板剛剛打成時用干樹枝刻畫上去的,一筆一畫清晰可見。這就是革命老區(qū)的人民,他們銘記著每一件幫助過他們的小事。那一刻,謝佳清想到自己也是一名入黨20多年的共產(chǎn)黨員,想到當年在黨旗下的莊嚴宣誓。她暗下決心:要在竹元村留下來,再苦再難也要留下來,一定要幫助竹元村的村民戰(zhàn)勝貧困。

“牽牛要牽牛鼻子”,要使竹元村脫貧,必須抓住關鍵問題。在竹元村上任后,謝佳清換上最普通的衣服,穿上輕便的旅游鞋,背起女兒淘汰下來的舊書包,和村干部一起,每天在大山里奔波,到每個村民小組實地調(diào)查。路比較遠的地方,她就坐村干部的摩托車前往。山路寬不到1米,有的路段一側是峭壁,另一側是深淵,摩托車在碎石頭上顛簸,很是驚險。謝佳清對村干部說:“只要你們敢載我,我就敢坐?!痹谏铰诽貏e陡的地方,連摩托車都不能騎。謝佳清只能由村干部在前面引路,她手腳并用,一點一點往上爬。

經(jīng)過反復調(diào)查研究,謝佳清和村干部們得出一致的看法:竹元村之所以長期陷入深度貧困,最關鍵的卡脖子問題是道路不通。關山重重,溝壑縱橫,因不能行車,竹元村幾乎處在與外界隔絕的孤立狀態(tài)。冬天取暖要燒煤,村民們只能用背簍裝煤翻山越嶺往家背。一戶村民要蓋房子,只能借助馬匹的力量一趟一趟往山里馱磚瓦。在山里生長的杏子、桃子、李子等時令水果和時鮮蔬菜等,因為運不出去,無法打開銷路。正如竹元村的村民說的那樣:“山高坡陡窮得很,走親訪友路難行?!?/p>

找到貧困發(fā)生的癥結所在,謝佳清在和駐村工作組、村干部以及從市里請來的專家共同制訂脫貧攻堅規(guī)劃時,就把修路放在了規(guī)劃的首位。他們制訂的規(guī)劃從實際出發(fā),重點突出,切實可行,很快得到了批準。規(guī)劃有了,但要把規(guī)劃落地,使天塹變通途,談何容易!

修路時,須由各村民小組的村民把自家門前的小路修成寬度和厚度夠標準的毛路,才能由專業(yè)的筑路隊加以硬化,變成永久性的水泥路。對一些不愿修路的村民,謝佳清逐戶登門去做思想工作,苦口婆心地說:“只有路通了,咱們的子孫后代才能越走越好呀?!?/p>

就這樣,在全體村民和筑路隊的通力合作下,用了一年多的時間,所有規(guī)劃藍圖中的路都修通了。不但修通了村里通向城鎮(zhèn)的19.8公里公路,村內(nèi)還實現(xiàn)了組組通、戶戶通。原來全村只有不到兩公里的硬化路,到2018年,全村的硬化路總長達到62.7公里。“通組連戶都硬化,車子開到院壩頭”,村民們過年時在新編的花燈調(diào)里唱道。

修路只是竹元村脫貧攻堅的建設項目之一,同時推進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和民生工程項目,還有30多項。區(qū)水利局幫助修水庫、建水廠;供電局幫助更換電線桿、架設高壓線;教育局幫助建學校、幼兒園、教師周轉房;衛(wèi)健局幫助建衛(wèi)生室;網(wǎng)絡通信公司負責建通信基站等等。各路大軍齊聚竹元,在進行一場“集團式?jīng)_鋒”。一時間,炮聲隆隆,機器轟鳴,熱火朝天。

在這場戰(zhàn)斗中,謝佳清處在全天候工作狀態(tài)??赡芤驗檫^于緊張,也過于勞累,她的身體出現(xiàn)了不適,腹部陣陣作痛,動不動就有力不從心之感。她到醫(yī)院一查,是子宮癌前期病變。醫(yī)生建議她馬上住院動手術,可是謝佳清有自己的打算。全村的脫貧攻堅正處在緊要關頭,她作為大家的主心骨,此時怎能離開工作崗位?她問主治醫(yī)生,能不能通過吃藥保守治療?醫(yī)生說,藥物治療不是不可以,只是藥物的副作用比較大,長期服藥對腎臟和肝臟都有傷害。為了不離開工作崗位,盡快打贏竹元村的脫貧攻堅戰(zhàn),謝佳清堅持選擇藥物治療?;氐街裨搴螅m下自己的病情,一邊悄悄吃藥,一邊照常工作。藥物治療持續(xù)了八九個月時間,最后一次活檢報告出來,醫(yī)生打電話告訴謝佳清病灶消失的好消息。未等醫(yī)生把話說完,她已喜極而泣,淚流滿面。

種核桃,是整個芝麻鎮(zhèn)曾經(jīng)引進的脫貧項目之一。由于之前的核桃種苗不合格,核桃樹栽下六七年了,一直不見掛果。當?shù)卮迕褚虼说贸鼋Y論,此地不適合種核桃。還在新民村當駐村第一書記時,謝佳清就請教了核桃種植專家,并請專家化驗了土質,證明當?shù)赝耆梢苑N核桃。經(jīng)過論證,在竹元村上報的40多項脫貧規(guī)劃項目中,種核桃繼續(xù)作為一項列了進去。

第一批種300畝核桃的指標批下來后,謝佳清選擇在灣子村民小組種植。灣子小組種下的核桃樹,當年就掛了果,村民高興極了。除了種核桃,謝佳清還在村里扶持開展了養(yǎng)牛、養(yǎng)羊、養(yǎng)兔、養(yǎng)雞和種紅高粱、種脫毒土豆、種中草藥等多種養(yǎng)殖和種植項目。到2019年,全村人均純收入迅速提高,超過了國家規(guī)定的脫貧標準。

謝佳清帶領竹元村的村民脫貧,并不滿足于物質上的脫貧。她放眼長遠未來,還極力幫助村民在教育、文化和精神上實現(xiàn)脫貧。她創(chuàng)辦幼兒園,改善村小學辦學條件,提高教育質量。她還為教師建居家式宿舍,創(chuàng)辦法治和道德大講堂。

經(jīng)過走訪調(diào)研,謝佳清了解到,全村有70多名在外地上學的貧困家庭的學生需要資助。她發(fā)動一些企業(yè)結對幫扶,籌集了30多萬元經(jīng)費,幫助這些學生安心就讀。

謝佳清偶然聽村干部說,村里有個叫蔡琴的姑娘,初中畢業(yè)后被一所民辦高中錄取。學校一年的學費需要1萬多元,可蔡家還有3萬元無息扶貧貸款沒有還清,哪里還能拿出1萬多元為她交學費呢?無奈之下,剛剛年滿16歲的她只好放棄學業(yè),帶著多病的父母,到附近的仁懷市打工掙錢還貸款。

得知蔡琴在一個賓館里當服務員,謝佳清和村干部驅車去找蔡琴,跟她談心,希望她能繼續(xù)上學。蔡琴說:“謝書記,我回不去?!敝x佳清問為什么。蔡琴說:“我要靠打工掙錢還清貸款,并養(yǎng)活一家人?!?/p>

她們正在交談,賓館的經(jīng)理過來了。謝佳清同經(jīng)理講了蔡琴家的困難情況,說她此行的目的是希望能讓蔡琴繼續(xù)上學。沒想到,經(jīng)理為謝佳清一心為民的舉動所打動,慷慨解囊,答應為蔡琴家還清3萬元貸款,并支持蔡琴繼續(xù)上學。緊接著,謝佳清為蔡琴聯(lián)系學校就讀。家里沒了后顧之憂,又可以重返校園,蔡琴感動得抱住謝佳清大哭。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只用了兩年多時間,竹元村繼修通了道路后,接著通了高壓電,通了自來水,還通了網(wǎng),通了車,通了商,變化翻天覆地,面貌煥然一新。不少人家拆掉舊房,蓋成別墅式的新樓房。過年期間,在全村院壩停放的小轎車就有100多輛。

竹元村的變化和謝佳清的事跡被電視和報紙報道,謝佳清的父親看到了。老人家很吃驚,甚至有些疑慮。他跟女兒說要到竹元村親眼看一看。謝佳清接父親到竹元村后,父親不住在村委會,堅持住進山溝一戶村民家里。他在村里住了一段時間,通過觀察和走訪,看到竹元村的現(xiàn)狀,聽到村民的評價,才打消了疑慮。

謝佳清的付出贏得了村民的愛戴。初夏的一天早上,一個小女孩雙手捧著幾顆紫紅色的楊梅,在村委會門前臺階下的文化廣場邊久等。有人問她等誰,她羞怯地說,在等謝書記。謝佳清聞訊,趕緊從辦公樓里走出來去見小女孩。小女孩說,這是她家的扶貧楊梅樹上最早成熟的幾顆楊梅,她的爸爸媽媽說,一定要送給謝書記嘗一嘗。謝佳清說:“好孩子,謝謝你的爸爸媽媽,這幾顆楊梅我一定要收下?!?/p>

6月11日,在我到竹元村住的第八天下午,謝佳清帶我去山上看望一位孤寡的村民。下山時,我們路過另一戶村民的院壩門口,這家是70多歲的老兩口。老大爺從院壩里走過來,熱情邀請謝佳清和我到他家坐一會兒。謝佳清說回村委會還有事,就不去家里坐了。我們走出十幾米遠,老大爺突然招手喊我們回去。

原來是老大娘聽說謝佳清來了,一定要見見她,跟她說幾句話。老大娘一見謝佳清就問:“謝書記,聽說你要走?”謝佳清說:“大娘,我不走?!崩洗竽镎f:“你千萬不能走啊,你要是走了,我這個老婆子會哭的。”說著,就用手背抹眼淚。見老大娘流淚,謝佳清的眼睛也濕潤了。她拉住老大娘的手說:“大娘您放心,脫貧完成了,我還要和大家伙一起搞鄉(xiāng)村振興!”

是的,謝佳清在竹元村當駐村第一書記已經(jīng)6年多了。每次輪崗期滿,她都寫申請要求留下來,要和竹元村的村民繼續(xù)共同奮斗。我看到的是她在2021年4月20日向遵義市委組織部遞交的第四份申請書的復印件。她在申請書中寫道:“為了鞏固和拓展竹元村的脫貧攻堅成果,在鄉(xiāng)村振興中取得更好成績,我愿意貢獻出自己的綿薄力量,爭取把竹元村建設得更好。”

版式設計:趙偲汝《 人民日報 》( 2022年07月18日 20 版)

本文內(nèi)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guī)的內(nèi)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673862431@qq.com 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51zclw.cn/archives/3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