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虛詞的“用法”,一般指做什么詞用或語法功能(如作什么成分等)。
比如“而”這個詞,常作連詞用,偶爾作代詞。識記的時候,重點放在不常見的用法即2.3.4條上,如果這些用法弄清楚了,在文中如果不作代詞用,也不是通假字或復音詞,一般情況下它就是連詞。
- 而
1.連詞:
(1)轉折關系。(但、卻)例: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2)修飾關系。(位于狀語和謂語之間)例:吾嘗跂而望矣。
(3)假設關系。(假如、如果,主謂之間)例:死而有知。
(4)并列關系。(又、而且)例:蟹六跪而二螯。
(5)承接關系。(于是、就)例:撞而破之。
(6)遞進關系。(并且、而且)例: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
(7)因果關系。(因而、因此)例: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
(8)目的關系。(來、用來)例:縵立遠視,而望幸焉。
2.代詞:第二人稱代詞,譯為“你的”。例:某所,而母立于茲。
偶爾也做主語,譯為“你”。
3.通假字:通“如”,譯為“好像、如同”。
4.固定結構:
(1)而已:放在句末,相當于“罷了”。
(2)而后:才、方才。
(3)既而:不久、一會兒。
▲注意:判斷“修飾關系”和“承接關系”時,看前后兩個動作發(fā)生的時間是否一致。動作同 時進行為修飾關系,動作有先后為承接關系。
“而” 文段練習
兵者,詭道也,須戮力同心。蟹六跪而(1)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也,而況(2)戰(zhàn)乎?故馮婉貞曰:“ 諸君而(3 )有意,瞻予馬首可也?!?span id="oa0b0lw" class="candidate-entity-word" data-gid="11618320">婉貞,而(4 )翁豪杰者,然青取之于藍而(5 )青于藍。婉貞博學而(6 )日參省乎己,非特效書生終日而(5 )思也。眾應之。既而(8 ),婉貞率諸少年結束而(9 )出,果大捷。眾皆嘆:婉貞,小女子而已(10 );其行,乃巾幗英杰而(11 )。
翻譯:
- 何
1.疑問代詞:
(1)作賓語,“什么、哪里”。何+動詞/介詞構成動詞/介詞的賓語后置。例:大王來何操?
(2)作謂語,“為什么”。后常與“哉、者、也”等連用,用于詢問原因。例:余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為之,何哉?
(3)作定語,“什么”。何+名詞。例:何人?何物?何時?何地?何事?
(4)做主語,“什么”。例:何謂閣子也?(《項脊軒志》)
2.副詞:
(1)程度副詞,“多么”。何+形容詞。例:開國何茫然?
(2)疑問副詞,“怎么、為什么、何必”。何+動詞,位于句首。例:何不按兵束甲。
3.固定結構:
(1)何如:“怎么樣、怎樣”,等同于“奈何、若何”。
(2)無何:不久、沒多久。
(3)何以:即“以何”介賓短語,“拿什么、憑借什么”。
(4)何乃:怎能。
(5)何之:等于“之何”,譯為“到什么地方”,此處“之”作動詞“到”。
“何” 練習
“徐公何(1)能及君也?”本謬也,然其妻如此言者,何(2)也?其所據(jù)何(3)為?原其理,乃愛之深也。嗟乎,情之誤,何(4)其大也!然何(5)人能忘情耶?何以(6)除此弊,望君教我以良策,何如(7)?
翻譯:
3.乎
1.句末語氣助詞
(1)表疑問語氣,譯為“嗎、呢”。例:壯士,能復飲乎?
(2)反問語氣,答案明確在句中,譯為“嗎、呢”。例: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3)猜測語氣,譯為“吧”。例:其皆出于此乎?
(4)感嘆語氣,譯為“啊、呀”?!拘稳菰~+乎】
例:宜乎百姓之謂我愛也。(宜:適宜的,正確的。)
(5)作詞尾,譯為“地、……的樣子”?!竞?形容詞/副詞】例:浩浩乎如憑虛御風。
(6)在句中的停頓,不譯。例:于是乎書。(對于這本書。)
2.介詞:相當于“于”,多位于句中,譯為“在、比、對、對于、于”?!竞?名詞/代詞】例: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
“乎” 練習
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1)。然吾曾見一人,其家世代捕蛇,多人死乎(2)是,而操此業(yè)不輟,問其故,曰:“可塞賦斂也。”嗟乎(3),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4)!而王胡為乎(5)好樂甚?若王專于理事,必恢恢乎(6)而有余,則王之所為其勝乎(7)好樂者也。臣之駑頓,所言者謬,王能諒之乎(8)?
翻譯:
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51zclw.cn/archives/34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