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通話是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官話為基礎(chǔ)方言,以典范的現(xiàn)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guī)范的通用語 。漢語不等同于普通話,推廣普通話并不是要人為地消滅方言,主要是為了消除方言隔閡,以利于社會交際 ,與人民使用傳承方言并不矛盾 。
現(xiàn)代普通話的主要來源是元朝時期以大都(北京)話為基礎(chǔ)所編制的《中原音韻》,前身是明清官話,到了雍正年間,清朝正式確立北京話為標準官話 ?,F(xiàn)代普通話跟南方地區(qū)方言相比,保留的古音比較少,并且消失了“入聲”。
因為普通話是以北方官話為基礎(chǔ),所以很多字詞在普通話推廣幾十年之后,雖然取得了明顯的成就,但是不少主要用于口語的字詞,全國很多地方尤其是南方地區(qū),仍然保留了過去的讀音并在今天的日常口語使用中大量保留。因為推廣普通話并不是要人為地消滅方言,官方也沒有特意糾正與普通話讀音的區(qū)別。
今天就來盤點一些全國大部分地方與普通話讀音不同的字。
一、豆豉的“豉”

普通話音:chǐ 尺。
全國大部分地方讀shi或si(一些地方不分平舌翹舌)聲調(diào)還有不同的讀法,具體有:
豆絲、豆石、豆食、豆是等。
還有明顯的白讀:豆鼓gǔ,豆古,這是豉和鼓字形相似的緣故。
二、街道的“街”

普通話音:jiē
全國很多地區(qū):gāi音同該
清朝中期之前,在我國絕大部分地區(qū)還是將街讀作“gai”的,可是因為清代中期山西客商常常去到北京城做買賣,而山西人讀“jie”,結(jié)果就促使北京很多人也開始將街讀成“jie”。新中國的成立以后,普通話發(fā)音也是以北京話為基礎(chǔ)的,因此街的發(fā)音在官方宣布被定為“jie”。
三、醫(yī)院的“院”

普通話音:yuàn
南方部分地區(qū):wàn 音同萬 ,醫(yī)萬
四、大風的“風”

普通話音:fēng
南方很多地區(qū):fōng
這個不是單獨現(xiàn)象,而是南方不少地區(qū)沒有eng 韻母,eng 韻的字大都讀作ong韻,
如信封的“封”,豐收的“豐”等都屬于這種情況,老翁的“翁”甚至直接讀ōng。
五、螃蟹的“蟹”

普通話音:xiè
南方很多地區(qū):hǎi 或 kǎi(?;騽P),時間久了很多連字一起改了,螃海、盤海、螃凱都有。
六、斜率的“斜”

普通話音:xié
南方很多地區(qū):xiá
四川地區(qū)過去習慣兩個字都是它音:xiá suō (和瞎說同音)
隨便寫了幾個,這類字還有不少。因為推廣普通話并不是要人為地消滅方言,方言區(qū)的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大多還是保留原本的讀音。
大家也可以留言把你家鄉(xiāng)保留的不同于普通話的字詞讀音分享出來。
如若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51zclw.cn/archives/19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