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蕭建壯

欣讀李振環(huán)仁兄妙文《讀“韋編三絕”有感》一文,倍感欣喜,因該文文精情茂,法理森然,布局章法極其巧妙也!令人拍案叫絕,拍手稱奇不已也!余及余之兄、余之姐,無不為李兄大才所折服也!余嘗喟然嘆曰:“先哲曾言,詩必唐宋,文必秦漢。先哲亦言,欲學司馬子長之文者,必先學班孟堅之文也;欲學班孟堅之文者,必先學歐陽永叔之文也;欲學歐陽永叔之文者,必先學曾子固之文也?!焙螢槠淙灰?,乃循序漸進之理也!今拜讀李兄妙文,一詠三嘆,情致婉轉(zhuǎn),耐人尋味,愈品愈妙,百讀不厭也!
余嘆曰:李兄妙文,恰有一比,如東北三寶。為世人喜聞樂見之仙品也!有詞麗景馨,文筆粲然,晶瑩剔透,恰似粲然耀目之冰雕也!李兄有此妙文一篇,亦足以流傳后世,問鼎文壇矣!古人云:右軍書法晚乃善,庾信文章老更成。今以李兄妙文華章,日新月異,大放異彩,足以流傳后世!
余與李兄數(shù)年前有緣相識于手機,屬于微信好友也!從未謀面,隔熒屏,或視頻,或語音,賡歌續(xù)韻,雖屬一憾事,更是千古一大雅士也!
余姐蕭建芬者,幼承家訓,貌端氣和,心似紅蓮,與人為善,此有口皆碑也!建芬姐曾執(zhí)教鞭,登杏壇,躬耕校園,桃李滿天下也!雖為洛陽市實驗小學一體育教師,然安心本職工作,業(yè)績出色之余,猶能蜚聲于當今歌壇!且能集作詞、作曲、演唱于一身,確屬當今歌壇一大奇葩也!建芬姐筆耕不輟,力耕詩文,文筆清麗,溫婉爾雅,令人深思也!十余年前,建芬姐出版《愛心永沐》,中原碩儒、原洛陽師范學院院長葉鵬為之作序(葉鵬乃當代著名女作家葉文玲之兄也)。
回眸建芬姐出版《愛心永沐》之際,余曾為之欣然填《鵲橋仙》一闋以助興之,詞曰:“杏壇珠耀,書林春鬧,妙句清詞玉濺?;菪脑佇踉氯A魂,奏天籟、詩文彩練。 煙霞長駐,愛心永沐,文脈家風百煉。春暉播盡善美真,牡丹醉、黃鶯百囀!”《愛心永沐》面世后,好評如潮,求書者絡(luò)繹不絕……
建芬姐為感念先嚴之懿德,正致力策劃編纂出版紀念性詩文集一部(書名未定)!建芬姐孝心昭昭,余更義不容辭也!半月前,建芬姐《韋編三絕新編》寫就,余積極轉(zhuǎn)發(fā),文朋詩友贊不絕口。
今李兄妙文華章,有幸發(fā)表,粲然耀目,嶄露頭角,可喜可賀!李兄受網(wǎng)絡(luò)平臺主編之邀,囑余為之序。余推辭不得,勉為其難。資質(zhì)駑鈍,鉛刀拙筆,權(quán)作芹獻耳!
謹祝李兄妙筆化長纓,詩文匯彩虹!
2022年5月30日
寫于千年帝都洛陽市洛龍區(qū)蕭氏書齋

作者簡介:姓名,蕭建壯,人生路漫漫,文娛復興征程,1995年,開始代寫各種法律文書(十余年,共書寫三千多份)。1995年,經(jīng)同鎮(zhèn)白老師傳遞,詩作一度流傳日本。自2001年起,共主編豪華珍藏版《華夏當代牡丹詩詞大典》(馮驥才題簽)《洛陽千家詩詞匯粹》(孫軼青題簽)《中華四大名著詠詩大觀》(林從龍題簽)《中華蕭氏文化大觀》(徐洪剛題簽);參編《中華名詩全集》《中國國學史》《集賢雅趣錄》等。已出版《肖建壯詩文集》(第一集)。作品入選《中國當代詩詞家大典》《神州攬勝》《類編中華詩詞大系》等,作品多次獲獎。業(yè)績?nèi)脒x《世界優(yōu)秀專家人才名典》《洛陽當代英才志》等。四十年來,共創(chuàng)作新舊體詩詞一萬五千多首?,F(xiàn)為中國詩詞家協(xié)會名譽會長。
讀《<韋編三絕>新編》有感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
水自有源木自有根。
滴水穿石存乎一理,
韋編三絕非只一春。
近日,有幸拜讀由中國詩詞家協(xié)會名譽會長蕭建壯先生推介的蕭建芬女士的《<韋編三絕>新編》一文。讀后深有感觸,也終于解開了我多年的疑惑。
我與建壯先生相識多年,對先生的才華非常敬佩。他學富五車,文思泉涌。躬耕筆墨,著作等身。尤其善長格律詩詞和賦的創(chuàng)作。他在詩詞理論研究方面也頗有建樹。每每談及則滔滔不絕、如數(shù)家珍,且有自己的獨到見解;他的地理歷史知識也非常豐富,尤其是在中國文學史和歷史名人傳記專著等方面更是了如指掌。對先生出眾的才華我是既佩服又疑惑,佩服他知識的豐富,功底的深厚。疑惑的是他是如何掌握這么全面的知識的。
常言說,深厚的文學功底和豐富的知識儲備,來自于傳統(tǒng)文化的洗禮,來自于家學文化的熏陶,來自于懸梁刺股的努力,來自于聞雞起舞的勤奮,來自于天資聰穎的智慧和滴水穿石的堅持!
當我讀了蕭建芬女士的《<韋編三絕>新編》一文之后,一切疑問都迎刃而解了。原來蕭氏姐弟岀身鴻儒世家,自幼便受教于其父蕭老先生膝下,秉承家訓,受到了良好的家庭影響和孔孟思想文化的熏陶,打下了堅實的國學基礎(chǔ)。蕭氏姐弟在父親的言傳身教下,靠著聰穎的天資和勤奮好學的努力,都在當今文化領(lǐng)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所以,蕭氏姐弟的成功是必然,是不足為奇的!
《<韋編三絕>新編》一文,以回憶錄的形式,用《韋編三絕》的典故出處為引子,以孔子勤奮學《易》致使韋編三絕的故事引出“父親”和一本名為《實用對聯(lián)大全》的書的故事。這樣的寫法開宗明義,既讓讀者一目了然又能引人入勝??梢?a href="http://www.51zclw.cn/archives/tag/%e4%bd%9c%e8%80%85" title="【查看含有[作者]標簽的文章】" target="_blank">作者的行篇布局的功力是十分深厚的。接下來作者從父親為何要買《實用對聯(lián)大全》一書開始,以順敘的方式描寫了父親的治學態(tài)度和理念。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要掌握一門學問或技術(shù),沒有受過良好的教育和專業(yè)的學習是不行的,若想成才必須要認真地讀書。這樣的理念現(xiàn)在看來仍然具有現(xiàn)實意義。從作者對《實用對聯(lián)大全》一書內(nèi)容的詳實介紹中也可看出該書除了對父親書寫對聯(lián)的實用價值外,也對作者等晚輩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三十多年過去了,作者仍能清晰地記住書中的名聯(lián)名句,這也說明作者受父親影響之深遠,國學基礎(chǔ)之牢固。
文章從父親以68歲高齡騎自行車去買書到在書口上簽名題記,從父親對該書的愛不釋手到與文朋墨友的欣賞、品讀、學習等故事中能看岀父親是一位勤奮好學博覽群書,平易近人德高望重的大儒。他豐富的文學知識和勤奮好學的精神是寶貴的精神財富,對蕭氏一族的后代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萬里風云三尺劍,一庭花鳥半床書” , 通觀全篇,作者以父親生活中的二三小故事為脈絡(luò),深入細致地刻劃岀了父親在自己心中的高大形象。字里行間充滿了對父親崇敬和愛戴。水有源樹有根,蕭氏姐弟的國學造詣源自于其父的言傳身教;吃水不忘挖井人,作者能以飽蘸深情的筆墨回憶父親的往事、懷念父親的恩德、繼承父親的家學,讀來令人深受感動。
孔子學《易》,“韋編三絕”,“父親”讀書,“殘缺不全”,古今賢達,性情故事何其相似乃爾?
詩曰:
三絕韋編勵后人,“少皮沒影”誨諄諄。
鴻儒道德留天地,大雅文章泣鬼神。
一脈相承弘國粹,千秋基業(yè)到吾身。
洛陽才女揮金筆,試問誰家可望塵?
長白山人李振環(huán)
2022.05.27寫于吉林白山

作者簡介:李振環(huán),網(wǎng)名雨韻秋思。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區(qū)人,從事建筑行業(yè)工作,中共黨員。
分享詩詞歌賦韻律之美,喜歡在文字里徜徉,心語嫣賦,從詩文中尋找生活的樂趣。業(yè)余時間以寫小詩小文自娛,偶有習作發(fā)表于網(wǎng)絡(luò)平臺。愿和天下詩文愛好者交友,取長補短,共同進步。不求字字珠璣,但求真情實感。
發(fā)布編輯/貢嘎 李光友
如若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51zclw.cn/archives/11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