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一個好名字,意味著賦予事物一個承載意義、期望與身份的符號,并借此為其未來的發(fā)展鋪設一條充滿可能性的道路。它不僅僅是一個稱呼,更是一種深遠的祝福、一個無聲的預言、一個身份認同的起點,其象征未來的意義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 承載期望與愿景: 個人: 父母給孩子取名,往往寄托著對孩子未來的期望(如“志遠”、“嘉慧”、“安然”)、對品德的期許(如“仁杰”、“守信”、“思齊”)、對人生狀態(tài)的祝愿(如“樂康”、“欣悅”、“安寧”)或?qū)易鍌鞒械难永m(xù)(如特定的字輩、紀念先祖)。 企業(yè)/品牌: 一個好的公司或品牌名稱,需要體現(xiàn)其核心價值(如“誠信”、“創(chuàng)新”)、市場定位(如“高端”、“親民”)、行業(yè)特性(如“迅捷”、“穩(wěn)健”)以及未來的發(fā)展藍圖(如“環(huán)球”、“未來”、“領航”)。 項目/活動: 名稱需要清晰傳達項目/活動的目標(如“曙光計劃”、“春風行動”)、核心理念(如“和諧共生”、“智慧未來”)以及想要實現(xiàn)的積極影響。 2. 塑造第一印象與身份認同: 名字是“第一張名片”: 一個恰當、響亮、富有內(nèi)涵的名字能迅速在他人心中建立積極的初步印象,激發(fā)好奇心和好感度。這為未來的互動和關系建立打下了基礎。 定義身份核心: 名字是個人、組織或事物最核心的身份標識。它幫助確立“我是誰”、“我們代表什么”。一個強大的名字能強化內(nèi)部成員的歸屬感和自豪感,也幫助外界快速理解其本質(zhì)。 3. 蘊含潛力與可能性: “名正則言順”: 一個寓意積極、方向明確的名字,仿佛為未來的發(fā)展指明了一個方向。它像一個無形的燈塔,引導著個體或組織朝著名字所蘊含的美好愿景努力。 激發(fā)內(nèi)在動力: 一個充滿力量和希望的名字,本身就能對擁有者(人或組織)產(chǎn)生積極的暗示和心理激勵,鼓勵其努力去“配得上”這個名字所代表的品質(zhì)和未來。 4. 象征連接與傳承: 連接過去與未來: 名字常常承載著歷史(家族姓氏、文化典故)、當下(時代特征、父母心境)和對未來的展望。它像一個紐帶,連接著起源和歸宿。 建立情感紐帶: 一個被用心賦予、飽含深情的名字,能建立起擁有者與命名者(如父母與孩子)之間深厚的情感聯(lián)系。這份情感是未來關系的重要基石。 傳承價值: 名字中蘊含的價值觀(如勇敢、智慧、仁愛)或精神(如探索、堅韌、合作)是希望在未來得以延續(xù)和發(fā)揚光大的。 5. 在市場中建立差異化與價值: 品牌資產(chǎn)的核心: 在商業(yè)領域,一個好的名字是品牌最核心的無形資產(chǎn)之一。它幫助在擁擠的市場中脫穎而出,建立獨特的品牌形象,承載品牌承諾,并最終影響消費者未來的購買決策和忠誠度。一個有遠見的名字能為品牌未來的價值增長奠定基礎。 總結來說,“起一個好名字意味著什么,象征著未來”的核心在于: 意味著: 深思熟慮地注入期望、定義身份、賦予意義、建立連接、并期望其成為未來發(fā)展的重要助力。 象征著: 一個充滿希望的起點、一個有待實現(xiàn)的藍圖、一種無形的引導力量、以及一份承載著祝福與責任的傳承。 它是對未來潛力的一種具象化表達和積極召喚。 因此,起名絕非隨意之舉,而是一項面向未來的、充滿創(chuàng)造力和責任感的儀式。一個好的名字,如同一顆精心挑選的種子,蘊含著破土而出、茁壯成長、最終綻放出美好未來的無限可能。它既是當下的承諾,也是通往未來的第一聲回響。

《逸周書》和《禮記》中有答案:關羽的“壯繆”是美謚還是惡謚?

蜀漢五虎大將都有謚號張飛謚號為桓,馬超謚號為威,黃忠謚號為剛,趙云謚號為順平,這些無疑都是“美謚”,只有關羽謚號有些爭議——“壯繆”。

按照《逸周書·謚法解》的解釋,張飛的謚號最好,而且多數(shù)用于帝王:辟土服遠曰桓,克敬勤民曰桓,辟土兼國曰桓,武定四方曰桓,克亟成功曰桓,克敵服遠曰桓,能成武志曰桓,壯以有力曰桓。

張飛獲得美謚很正常,因為他是雙料國丈(兩個女兒都嫁給了劉禪為皇后),而關羽的謚號按照字面解釋就有點不妙了,前一個字不完全是褒義,后一個字絕對是貶義:兵甲亟作曰壯、叡圉克服曰壯、勝敵克亂曰壯、死于原野曰壯、屢征殺伐曰壯、武而不遂曰壯、好力致勇曰壯、威德剛武曰壯;名與實爽曰繆,傷人蔽賢曰繆,蔽仁傷善曰繆。

《逸周書》和《禮記》中有答案:關羽的“壯繆”是美謚還是惡謚?

關羽劉備集團首席大將,而且是“為國捐軀”,劉禪再昏庸也不會給關羽一個惡謚,當時執(zhí)政的諸葛亮關羽評價也很高:孟起兼資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當與益德并驅(qū)爭先,猶未及髯之絕倫逸群也。”

劉禪和諸葛亮不可能給關羽惡謚,后來關羽成神,那個“繆”字也沒有改變:宋高宗趙構于建炎二年封關羽為“壯繆義勇武安王”,宋孝宗趙昚于淳熙十四年又給關羽加了兩個字,變成了“壯繆義勇武安英濟王”。

關羽的最長封號是元順帝妥懽帖睦爾于至正十三年加封的,一口氣念下來能把人憋暈:齊天護國大將軍檢校尚書守管淮南節(jié)度使兼山東河北四門關鎮(zhèn)招討使兼提調(diào)遍天下諸宮剎天地分巡案管中書門下平章政事開府儀同三司金紫光祿大夫駕前都統(tǒng)軍無倭侯壯繆義勇武安英濟王崇寧護國真君。

半壺老酒數(shù)了三遍才確定是八十八個字,有時候還能數(shù)出八十九個字來。元朝之前的關羽基本還是人世間官職,到了明朝,官老爺就成神仙了,從“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zhèn)天尊關圣帝君”到“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宣德關圣大帝”,關羽取代姜子牙成了武圣人,在儒釋道三教的地位鮮有人及。說他名與實爽、傷人蔽賢、蔽仁傷善,肯定不是歷代帝王的本意。

《逸周書》和《禮記》中有答案:關羽的“壯繆”是美謚還是惡謚?

于禁謚號為“厲”可以理解,關羽謚號中有個繆字幾乎是不可能的,我們查閱東漢末年儒家學者、經(jīng)學大師鄭玄做注的《禮記·大傳》就會發(fā)現(xiàn),這個字還有另一種解釋:“旁治昆弟,合族以食,序以昭繆,別之以禮義——繆,讀為穆?!?/span>

這就可以理解了,關羽的壯繆侯,實際是壯穆侯:布德執(zhí)義曰穆,中情見貌曰穆,賢德信修曰穆,德政應和曰穆,敬和在位曰穆,德化肅和曰穆,圣敬有儀曰穆,粹德深遠曰穆,肅容持敬曰穆,容儀肅敬曰穆。

縱觀關羽的一生,他還真當?shù)闷疬@個“穆”字:“先主于鄉(xiāng)里合徒眾,而羽與張飛為之御侮。先主為平原相,以羽、飛為別部司馬,分統(tǒng)部曲。先主與二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廣坐,侍立終日,隨先主周旋,不避艱險?!?/span>

在劉備陣營,關羽的權位僅次于劉備,他假節(jié)鉞“董督荊州事”,就是實際意義上的荊州牧,關羽活著的時候,諸葛亮只是軍師將軍,趙云是翊軍將軍,張飛、馬超、魏延地位稍高一些,但也只是四方將軍和鎮(zhèn)遠將軍領漢中太守而已。

《逸周書》和《禮記》中有答案:關羽的“壯繆”是美謚還是惡謚?

劉備把一半地盤交給關羽打理,關羽也不負所托,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把勢力范圍擴展到了許都郊區(qū):“梁、郟、陸渾群盜或遙受羽印號,為之支黨,羽威震華夏,曹公議徙許都以避其銳?!?/span>

當時的人都知道關羽張飛是萬人敵,“蜀中名將唯羽”,關羽不但是軍事家,文學功底也比較深厚:“羽好左氏傳,諷誦略皆上口?!?/span>

史料這些記載,恰好符合布德執(zhí)義、中情見貌、賢德信修、德政應和、敬和在位、德化肅和、圣敬有儀、粹德深遠、肅容持敬、容儀肅敬的標準,關羽謚號壯穆,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壯繆就是壯穆,說得通,但也有一些問題,宋元兩代,繆字已經(jīng)是常用的惡謚,比如我們熟悉的秦檜,謚號就是繆丑。趙昚和妥懽帖睦爾給關羽加封號的時候,按常理應該把這個繆字變成穆,這樣才不會被人們誤解。

《逸周書》和《禮記》中有答案:關羽的“壯繆”是美謚還是惡謚?

經(jīng)學大師鄭玄基本算關羽的同時代人(鄭玄卒于公元200年,關羽卒于220年),也許在他們生活的年代,繆就是跟穆通用的。

如果讓鄭玄來下結論,關羽的謚號當然就是壯穆,但是同時代的季漢侍中、長水校尉廖立顯然有不同意見,在《三國志·卷四十·蜀書十·劉彭廖李劉魏楊傳》中他這樣評價關羽:“關侯身死無孑遺,上庸覆敗,徒失一方。是羽怙恃勇名,作軍無法,直以意突耳,故前后數(shù)喪師眾也?!?/span>

廖立就是禰衡的翻版,是個心比天高命比紙薄眼高手低的人物(自謂才名宜為諸葛亮之貳,而更游散在李嚴等下,常懷怏怏),諸葛亮聽到廖立貶低關羽等人的話,就給劉禪打了一個報告:“坐自貴大,臧否群士,公言國家不任賢達而任俗吏,又言萬人率者皆小子也;誹謗先帝,疵毀眾臣?!?/span>

廖立多言賈禍,被劉禪和諸葛亮免職流放到汶山郡種地養(yǎng)豬,直到他死后,妻子才被釋放回成都。

《逸周書》和《禮記》中有答案:關羽的“壯繆”是美謚還是惡謚?

廖立因為胡批先主劉備和諸大將大臣而丟官罷職,他對關羽的評價不足采信,楊戲在《季漢輔臣傳》中也提到了關羽張飛,其評價也是褒貶參半:“關、張赳赳,出身匡世,扶翼攜上,雄壯虎烈。藩屏左右,翻飛電發(fā),濟于艱難,贊主洪業(yè),侔跡韓、耿,齊聲雙德。交待無禮,并致奸慝,悼惟輕慮,隕身匡國。”

《季漢輔臣傳》寫于蜀漢后主劉禪延熙四年(公元241年),關羽張飛馬超等人獲得謚號是景耀三年(260年),也就是說先有楊戲作傳,后有劉禪追謚,關羽的半個惡謚是否跟當時的負面評價有關,就值得思考了。

楊戲在蜀漢當過護軍監(jiān)軍、梓潼太守、射聲校尉,也算級別不低的官員,他評價蜀漢名臣名將的時候很敢說,馬超在他眼里也不算啥好人:“宗計于朝,或異或同,敵以乘釁,家破軍亡。乖道反德,讬鳳攀龍。”

楊戲?qū)︸R超的評價近乎叱罵,但馬超的謚號為“威”,卻絕對是個美謚:“猛以剛果曰威,猛以強果曰威,強義執(zhí)正曰威,強毅信正曰威,服叛懷遠曰威,強毅執(zhí)政曰威,賞勸刑怒曰威,以刑服遠曰威,蠻夷率服曰威,信賞必罰曰威,德威可畏曰威,聲靈震疊曰威,莊以臨下曰威。”

《逸周書》和《禮記》中有答案:關羽的“壯繆”是美謚還是惡謚?

只要沒有深仇大恨,君王和執(zhí)政者一般都不會給逝者惡謚,關羽不但是劉備首席大將,而且關劉兩家是姻親,即使關羽犯過一些錯誤,也不至于得到惡謚中的極品“繆”字,更何況當年關羽得罪劉封,也是幫了劉禪大忙。

這樣綜合考量,半壺老酒認為關羽的謚號就是“壯穆”而非“壯繆”,還是鄭玄的解釋更有說服力,但不知讀者諸君以為然否?

本文內(nèi)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guī)的內(nèi)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673862431@qq.com 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如若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51zclw.cn/archives/19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