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一個好名字,意味著賦予事物一個承載意義、期望與身份的符號,并借此為其未來的發(fā)展鋪設一條充滿可能性的道路。它不僅僅是一個稱呼,更是一種深遠的祝福、一個無聲的預言、一個身份認同的起點,其象征未來的意義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 承載期望與愿景: 個人: 父母給孩子取名,往往寄托著對孩子未來的期望(如“志遠”、“嘉慧”、“安然”)、對品德的期許(如“仁杰”、“守信”、“思齊”)、對人生狀態(tài)的祝愿(如“樂康”、“欣悅”、“安寧”)或對家族傳承的延續(xù)(如特定的字輩、紀念先祖)。 企業(yè)/品牌: 一個好的公司或品牌名稱,需要體現(xiàn)其核心價值(如“誠信”、“創(chuàng)新”)、市場定位(如“高端”、“親民”)、行業(yè)特性(如“迅捷”、“穩(wěn)健”)以及未來的發(fā)展藍圖(如“環(huán)球”、“未來”、“領航”)。 項目/活動: 名稱需要清晰傳達項目/活動的目標(如“曙光計劃”、“春風行動”)、核心理念(如“和諧共生”、“智慧未來”)以及想要實現(xiàn)的積極影響。 2. 塑造第一印象與身份認同: 名字是“第一張名片”: 一個恰當、響亮、富有內涵的名字能迅速在他人心中建立積極的初步印象,激發(fā)好奇心和好感度。這為未來的互動和關系建立打下了基礎。 定義身份核心: 名字是個人、組織或事物最核心的身份標識。它幫助確立“我是誰”、“我們代表什么”。一個強大的名字能強化內部成員的歸屬感和自豪感,也幫助外界快速理解其本質。 3. 蘊含潛力與可能性: “名正則言順”: 一個寓意積極、方向明確的名字,仿佛為未來的發(fā)展指明了一個方向。它像一個無形的燈塔,引導著個體或組織朝著名字所蘊含的美好愿景努力。 激發(fā)內在動力: 一個充滿力量和希望的名字,本身就能對擁有者(人或組織)產(chǎn)生積極的暗示和心理激勵,鼓勵其努力去“配得上”這個名字所代表的品質和未來。 4. 象征連接與傳承: 連接過去與未來: 名字常常承載著歷史(家族姓氏、文化典故)、當下(時代特征、父母心境)和對未來的展望。它像一個紐帶,連接著起源和歸宿。 建立情感紐帶: 一個被用心賦予、飽含深情的名字,能建立起擁有者與命名者(如父母與孩子)之間深厚的情感聯(lián)系。這份情感是未來關系的重要基石。 傳承價值: 名字中蘊含的價值觀(如勇敢、智慧、仁愛)或精神(如探索、堅韌、合作)是希望在未來得以延續(xù)和發(fā)揚光大的。 5. 在市場中建立差異化與價值: 品牌資產(chǎn)的核心: 在商業(yè)領域,一個好的名字是品牌最核心的無形資產(chǎn)之一。它幫助在擁擠的市場中脫穎而出,建立獨特的品牌形象,承載品牌承諾,并最終影響消費者未來的購買決策和忠誠度。一個有遠見的名字能為品牌未來的價值增長奠定基礎。 總結來說,“起一個好名字意味著什么,象征著未來”的核心在于: 意味著: 深思熟慮地注入期望、定義身份、賦予意義、建立連接、并期望其成為未來發(fā)展的重要助力。 象征著: 一個充滿希望的起點、一個有待實現(xiàn)的藍圖、一種無形的引導力量、以及一份承載著祝福與責任的傳承。 它是對未來潛力的一種具象化表達和積極召喚。 因此,起名絕非隨意之舉,而是一項面向未來的、充滿創(chuàng)造力和責任感的儀式。一個好的名字,如同一顆精心挑選的種子,蘊含著破土而出、茁壯成長、最終綻放出美好未來的無限可能。它既是當下的承諾,也是通往未來的第一聲回響。

51年王樹聲回鄉(xiāng)訪問革命老區(qū),偶遇周家姆:娘,我是樹聲,我養(yǎng)你

1年王樹聲回鄉(xiāng)訪問革命老區(qū),偶遇周家姆:娘,我是樹聲,我養(yǎng)你"

王樹聲與周恩來總理、鄧小平等人在一起

前言

湖北麻城,這是一片紅色的土地,也是紅四方面軍和紅二十五軍、紅二十八軍的發(fā)源地。在這里,有6萬多優(yōu)秀子弟參加了紅軍,是全中國革命烈士最多的地方。據(jù)說,每10個紅軍中有1個就是麻城人。

對于這片紅色的土地上,王樹聲大將有著特殊的感情,始終讓他牽掛。一方面,這里是王樹聲將軍的故鄉(xiāng),有許許多多的戰(zhàn)友長眠在這里;另一方面,在這里有一位王樹聲惦記的老媽媽,當?shù)厝硕挤Q她為周家姆。

王樹聲:一定要找到周大娘

1951年,為了褒揚革命老區(qū)在歷次革命戰(zhàn)爭中做出的貢獻,中央人民政府決定讓中央內務部部長謝覺哉擔任“中央人民政府南方老根據(jù)地訪問團”的總團長,代表中央人民政府到湘、鄂、贛、川、閩、粵、瓊等南方的革命老區(qū),對這里的人民進行慰問。為了這件事情,毛主席還特意為老區(qū)人民題了詞:

“發(fā)揚革命傳統(tǒng),爭取更大光榮”

1年王樹聲回鄉(xiāng)訪問革命老區(qū),偶遇周家姆:娘,我是樹聲,我養(yǎng)你"

王樹聲和毛主席在一起的留影

這個訪問團的主要任務,是向各老根據(jù)地的人民傳達毛主席和中央人民政府對他們的關懷,深入了解革命烈士家屬、革命軍人家屬、革命殘廢軍人和當?shù)厝嗣袢罕姷纳钋闆r。

此外,訪問團帶著電影放映隊、攝影隊和在各地調集的文工團,為當?shù)氐娜嗣袢罕娧莩?。最有紀念意義的,是毛主席的題詞、毛主席銅質紀念章和慰問信等禮品。這些禮品,都是贈送給老革命根據(jù)地對革命做出卓越貢獻的人或他們親屬的。

“中央人民政府南方老根據(jù)地訪問團”設9個分團、39個分隊,共計8413人。其中,湖北軍區(qū)司令員王樹聲為鄂豫皖分團團長。

每到一地,分團長王樹聲都會在老革命根據(jù)地,召開群眾大會和烈軍屬座談會,向他們轉達黨中央和毛主席對蘇區(qū)人民的親切慰問,并贈發(fā)毛主席題寫的錦旗,毛主席畫像和毛主席銅質紀念像章等慰問品和慰問金。

8月的一天,王樹聲帶著訪問革命老區(qū)的公務,回到期盼已久的西張店村。在村里,王樹聲一邊熱情慰問革命老戰(zhàn)士和父老鄉(xiāng)親們,挨門挨戶訪問烈屬,為他們安排電影和演出。一邊托人尋找他日夜牽掛的“干娘”周家姆。他說:

“一定要找到周大娘,即使找不到她的人,也要找到她的墳!”

1年王樹聲回鄉(xiāng)訪問革命老區(qū),偶遇周家姆:娘,我是樹聲,我養(yǎng)你"

王樹聲在家鄉(xiāng)訪問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訪問即將結束,尋找周家姆的事情卻沒有一點進展,因為她家的房子早就被敵人燒毀了,已經(jīng)成了一處殘垣。

有人說,周家姆被匪軍殺害,已經(jīng)沒有了;還有人說周家姆沒有死,外出避難了??傊瑳]有人知道她的確切下落。聽了這些話,王樹聲非常失落,心里十分悲傷。

訪問結束后,在離開西張店村前,王樹聲緊緊地握著縣政府工作人員的手,再三拜托他們,無論如何也要找到周家姆的下落。說完后,王樹聲帶著低落的心情,離開了村里。

在訪問工作快要結束、即將返京的時候,王樹聲站在一條小河邊,望著河水悵然若失。過了一會兒,王樹聲抬起頭準備離去。就在他抬頭的一瞬間,看到小河對岸有一個老媽媽。

對于王樹聲來說,這個老媽媽是那樣熟悉,他來不及多想,便懷著激動的心情,沒等脫下皮鞋,就趟進了齊膝深的河水里,跌跌撞撞地跑到對岸,跪在老媽媽面前,拉著老人的手,喊了一聲“娘”,就再也說不出話來。

王樹聲的這一突然舉動,讓身邊的隨行人員十分不解:“司令員不是9歲就喪母了嗎?怎么還會有娘呢?

1年王樹聲回鄉(xiāng)訪問革命老區(qū),偶遇周家姆:娘,我是樹聲,我養(yǎng)你"

王樹聲在參加勞動

過了好一會兒,王樹聲才又說了一句話:“娘,我是國伢,樹聲!是你的親兒子,是你的政道 ,我養(yǎng)你!

這次偶遇周家姆,王樹聲十分高興,一掃心里的陰霾,開朗了許多。隨后,王樹聲隨著周家姆來到她居住的侄子家,周家姆的這位侄子也是一位紅軍的留守地方人員。

安頓好周家姆老人后,王樹聲心里的一塊石頭終于落了地,一路上有說有笑地回了家。

雖然,周家姆只是一位普通的老人,但卻被稱為“紅軍干娘”。

周家姆:快進來躲一躲

周家姆原本不姓周,也不叫家姆,她原來的名字叫做程代英,1894年出生在湖北省麻城市順河西張店的一個貧苦農(nóng)家。

1年王樹聲回鄉(xiāng)訪問革命老區(qū),偶遇周家姆:娘,我是樹聲,我養(yǎng)你"

周家姆畫像

在她兩三歲的時候,父母考慮到已經(jīng)有兩個女孩了,家里的負擔實在太重,便把她過繼給周家塆一個周姓遠房親戚。此后,她便叫做周代英了。

周家對這個過繼回來的女兒十分疼愛,因此,周代英的童年生活過得非常舒適,也十分平靜,沒吃過太多苦。

后來,在周代英十五六歲時,與賣豆制品的河南小伙王良喜相識。王良喜的生性十分善良,家道并不富裕,是一名河南蘇維埃的地下工作者。

為了從事黨的地下工作,王良喜在組織的派遣下,化裝為一個賣豆制品的人,在西張店地區(qū)發(fā)展革命事業(yè),發(fā)動群眾參加革命。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周代英覺得這個小伙子人很好,又非常踏實,對王良喜產(chǎn)生了好感。后來,在他人的牽線下,周代英和王良喜結婚。婚后,周代英和王良喜在西張店北街安家落戶,相處得非常和諧。

周代英先后生育了三個兒子,大兒子叫王政道,二兒子叫王政歡,三兒子叫王政樂,并收養(yǎng)了一個孤兒,取名王政齊,一家六口過得雖然不寬裕,但是其樂融融。

1年王樹聲回鄉(xiāng)訪問革命老區(qū),偶遇周家姆:娘,我是樹聲,我養(yǎng)你"

黃麻起義畫

在丈夫王良喜的影響下,周代英的思想進步很快,對革命非常熱心,和周邊的人相處得十分和諧,大家都親切地稱呼她為“周家姆”。

1927年9月,22歲的王樹聲,參與組織了麻城的“九月暴動”。11月,王樹聲率部參加了黃麻起義。隨后,起義軍改編為工農(nóng)革命軍鄂東軍,王樹聲擔任了第二路軍分隊長。后來,王樹聲帶部隊參加了木蘭山游擊斗爭。

黃麻起義不久后,鄉(xiāng)蘇維埃主席王良喜不幸犧牲在敵人的屠刀下。從此,周家姆失去了疼愛她的丈夫,帶著兒子們支撐她的家。

丈夫王良喜犧牲后,周家姆并沒有被敵人的殘忍嚇倒,家里繼續(xù)承擔著紅軍的立腳點和黨的干部聯(lián)絡點。對那些看起來生龍活虎的紅軍小戰(zhàn)士,周家姆總是特別熱情,對他們像自己的孩子一樣照顧,給他們洗衣做飯,和他們聊天解惑。在周家姆家,小紅軍戰(zhàn)士們得到了難得的母愛,都親切地稱呼周家姆為“干娘”,周家姆也因此獲得了“紅軍干娘”的敬稱。

1928年初,鄂東軍改編為工農(nóng)革命軍第7軍。不久后,王樹聲擔任了第7軍第1隊黨代表,被組織上派回黃麻地區(qū),開辟柴山堡根據(jù)地。

1年王樹聲回鄉(xiāng)訪問革命老區(qū),偶遇周家姆:娘,我是樹聲,我養(yǎng)你"

王樹聲和戰(zhàn)友們在一起

5月的一天,夜已經(jīng)很深了,周家姆勞累了一天,感到腰酸背疼,躺在床上難以入眠。就在周家姆輾轉反側的時候,村頭傳來的一陣急促的槍聲。很快,村里被敵人的一個營包圍了起來,領頭的敵人一邊跑,一邊喊:“抓住王樹聲,賞大洋兩百!

周家姆趕緊從床上起來,打開門的一瞬間,看到一個小伙子跑了過來。周家姆沒有多想,便向那個小伙子招手,示意他到自己家來躲一躲。

那個小伙子正愁沒地方跑,看到周家姆向自己招手后,立即跑了過來。見小伙子跑過來,周家姆毫不猶豫地把小伙子拉進屋里,關上了大門。接著把小伙子藏在了她家的夾墻里。這個小伙子,便是王樹聲。

敵人沒有抓到王樹聲,營長大怒,把西張店的群眾集中起來,大喊:“機槍架起來!火把都點起來,你們不交出王樹聲,我就把西張店變成無人街!

就在敵人準備開槍的時候,周家姆站了出來,說:“慢,王樹聲在我家里。”隨后,敵人遣散了人群,讓士兵押著周家姆到她家捉拿王樹聲。

1年王樹聲回鄉(xiāng)訪問革命老區(qū),偶遇周家姆:娘,我是樹聲,我養(yǎng)你"

年輕時的王樹聲

來到周家姆的家門口時,敵人就要沖進去抓人,周家姆說:“王樹聲帶有雙槍。你們幾個躲在門口,我去把他哄出來。

敵人心想,就這么個屋子,王樹聲能跑哪兒去,加上擔心被王樹聲打死,便聽從了周家姆的建議,在屋外等著。

周家姆進屋后,囑咐王樹聲藏好,并把和王樹聲大小差不多的大兒子王政道叫出來,換上王樹聲的衣服,走了出去。

敵人只見過王樹聲的背影,并不認識他,看到衣服一樣,便帶著王政道離開了。敵人走后,周家姆確定安全后,讓王樹聲立即離開了。

次日,敵人就把王政道殘忍地殺害了。就這樣,王樹聲在周家姆的保護下,逃過了一劫,代價便是周家姆自己的親兒子。這一點,王樹聲并不知道。

1931年11月,中國工農(nóng)紅軍第四方面軍在黃安(紅安)縣七里坪成立,王樹聲被任命為閱兵總指揮,指揮了這一隆重的閱兵式。不久后,王樹聲被任命為紅4軍第11師師長。

1年王樹聲回鄉(xiāng)訪問革命老區(qū),偶遇周家姆:娘,我是樹聲,我養(yǎng)你"

王樹聲和戰(zhàn)友在一起

1932年7月,王樹聲調任第25軍第73師師長,率部參加麻城戰(zhàn)役。期間,王樹聲經(jīng)過西張店,特意到周家姆家看望,感謝她的救命之恩。

在周家姆家里,王樹聲得知了當年的事情后,心里十分愧疚,說:“您為了救我,犧牲了自己的親生兒子,從今以后,您就是我的干娘!

在交談中,王樹聲知道了周家姆的二兒子王政歡,也死在了敵人的“清鄉(xiāng)”下。后來,周家姆指著三兒子王政樂和四兒子王政齊,讓王樹聲帶著他們一起參加紅軍。

在周家姆的再三懇求下,王樹聲實在無法拒絕,便答應了周家姆的請求,帶著她的兩個兒子,參加了紅軍。

當了紅軍后,周家姆的兩個兒子表現(xiàn)得非常積極,任勞任怨,戰(zhàn)士們都非常喜歡他們。后來,她的這兩個兒子,一個犧牲在四川,一個犧牲在甘肅。算起來,周家姆一家為革命犧牲了五位親人。

1年王樹聲回鄉(xiāng)訪問革命老區(qū),偶遇周家姆:娘,我是樹聲,我養(yǎng)你"

左起:劉伯承、鄧小平、蔡樹藩、李達和王樹聲

抗日戰(zhàn)爭期間,王樹聲歷任了晉冀豫軍區(qū)副司令員、代司令員、太行軍區(qū)司令員、河南軍區(qū)司令員。

1945年10月,王樹聲奉命到桐柏山與新四軍第5師會合,共同組成中原軍區(qū),與兄弟部隊一起牽制國民黨部隊,為我軍轉入全國性戰(zhàn)略進攻爭取時間。

1947年8月,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此時,在醫(yī)院養(yǎng)病的王樹聲,為了提前出院,參加創(chuàng)建中原解放區(qū)的斗爭,給組織上寫了一封信。在信中,王樹聲說:

“大別山是我的故鄉(xiāng),我是大別山的兒子,我要再打回大別山!”

收到王樹聲的信后,中共中央和中原局經(jīng)過深思熟慮,同意了他的請求。后來,王樹聲告別了愛人楊炬,踏上了新的征程。臨行前,為了表達對妻子的不舍與自己的決心,寫了一首詩,贈給妻子:

“久別重逢今又別,不知人月幾時圓?傷思艱險猶嘗盡,誓將奮斗會中原?!?/p>

1年王樹聲回鄉(xiāng)訪問革命老區(qū),偶遇周家姆:娘,我是樹聲,我養(yǎng)你"

王樹聲、楊炬和家人的合影

11月5日,鄂豫軍區(qū)在南沖成立,王樹聲被任命為司令員。

大別山區(qū),部隊遇到了極大的困難,為了鼓勵戰(zhàn)士們的士氣,王樹聲向部隊指出:“只要我們能在大別山堅持住,把敵人大量正規(guī)軍牽制住,使我劉鄧大軍在外線大量殲滅敵人,將來全國勝利后,毛主席在功勞簿上也會給我們記上一份成績。

聽了王樹聲的話,戰(zhàn)士們以大無畏的精神,堅持奮戰(zhàn)了3個多月,殲滅了國民黨4000余人,打擊了國民黨軍的囂張氣焰,在大別山區(qū)站穩(wěn)了腳跟,為中原野戰(zhàn)軍經(jīng)略中原,作出了重大貢獻。

1949年,中央決定成立湖北軍區(qū),任命李先念為司令員,王宏坤為第一副司令員,王樹聲為第二副司令員。

早在國民黨軍從大別山敗退的時候,有計劃地在這里留下了一些武裝人員,利用大別山重要的戰(zhàn)略地位和特殊的地理環(huán)境,妄圖開辟“第二戰(zhàn)場”。這些武裝人員的留存,造成了大別山區(qū)的匪患十分嚴重,時刻威脅著人民的生命財產(chǎn)安全,是社會中極不穩(wěn)定的因素。

為了解決這里的匪患,給當?shù)厝罕娨粋€安寧的生活環(huán)境,在一次軍事會議上,王樹聲主動要求到大別山剿匪,他說:“我到大別山剿匪去,我要到那里去還賬!

1年王樹聲回鄉(xiāng)訪問革命老區(qū),偶遇周家姆:娘,我是樹聲,我養(yǎng)你"

王樹聲舊照

在剿匪過程中,王樹聲一邊調整戰(zhàn)略部署,以內線控制要點、外線嚴密封鎖、進行分片駐剿的原則,對匪患進行了清除。此外,王樹聲還制定了強大的政治進攻計劃,貼出布告:

“凡各地股匪、散匪及其首領,不論過去如何,只要從今悔悟,改過自新,在火線上放下武器,或向政府登記悔過者,一律寬大處理,保證其身家性命之安全。”

在這種情況下,在大山里受盡了饑寒交迫的國民黨散兵游勇和土匪,紛紛選擇下山向解放軍繳槍投降。

由于在剿匪過程中操勞過度,王樹聲患了重病,體溫高燒不退。組織上體恤王樹聲,讓他回到武漢治療,被他拒絕。

組織上見無法說服王樹聲,便動員王樹聲的夫人楊炬到大別山去勸說。結果,王樹聲堅持“不剿滅土匪,決不下戰(zhàn)場”。楊炬見實在無法說服丈夫,便留下來,就地照顧王樹聲。

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王樹聲接到了前往北京參加開國大典的邀請。面對如此大的殊榮,王樹聲想到大別山的匪患沒有徹底掃清,選擇了繼續(xù)在大別山剿匪,放棄了這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經(jīng)過半年的戰(zhàn)斗,這里的匪患終于被王樹聲清除干凈。

1年王樹聲回鄉(xiāng)訪問革命老區(qū),偶遇周家姆:娘,我是樹聲,我養(yǎng)你"

湖北軍區(qū)時的王樹聲(左)

1950年5月,王樹聲被任命為湖北軍區(qū)司令員。

1951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為褒揚革命老區(qū)在歷次革命戰(zhàn)爭中做出的貢獻,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南方老根據(jù)地訪問團”,湖北軍區(qū)司令員王樹聲為鄂豫皖分團團長,代表中央向老根據(jù)地進行了訪問。

在訪問即將結束的時候,偶然間見到心中萬分牽掛的周家姆老人時,王樹聲在老人家的面前長跪不起,表達了對周家姆老人救命之恩的感激。

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兩周年慶祝大會。

在眾多觀禮的貴賓中,由中央人民政府和毛主席委派訪問團,專程請來參加國慶觀禮的699位來自老根據(jù)地的尊貴客人,受到了人們的尊敬與愛戴。

后來,王樹聲多次將一些錢和精心準備的禮物,托人捎給周家姆,并多次委托馮仁恩和高志榮兩位將軍到她的家里看望。另外,王樹聲還特意囑托當?shù)卣兔裾块T,一定要照顧好這位“紅軍干娘”的生活。

1年王樹聲回鄉(xiāng)訪問革命老區(qū),偶遇周家姆:娘,我是樹聲,我養(yǎng)你"

周家姆老人

1955年,解放軍實行軍銜制,王樹聲被授予大將軍銜。就這樣,周家姆也擁有了一個大將的兒子。

1956年9月,周家姆因病去世,享年62歲。他雖然失去了自己的所有親人,但卻有許多像王樹聲一樣的紅軍兒女,此生并不孤獨。

楊炬:老王,我記住了

1973年,王樹聲被檢查出癌癥晚期。為了不讓王樹聲擔心,楊炬在愛人的面前極力克制自己悲痛的情緒,讓自己看起來自然一點,但還是被王樹聲看了出來。王樹聲對愛人說:

“你不要難過,癌癥有什么可怕的,大不了去見馬克思嘛。有那么多老戰(zhàn)友都去見了,也該輪到我了。我不怕死,我已經(jīng)死過好幾回了。我是放心不下這個家,對不起你呀!”

后來,王樹聲的病情加重,更加思念犧牲在麻城的戰(zhàn)友們,以及“干娘”周家姆。

1年王樹聲回鄉(xiāng)訪問革命老區(qū),偶遇周家姆:娘,我是樹聲,我養(yǎng)你"

周總理與鄧小平在一起

1974年1月初,周恩來總理、鄧小平、葉劍英、徐向前、李先念等人來到王樹聲的病床前看望。望著前來看他的老戰(zhàn)友,王樹聲心里牽掛著麻城老家,深情地說:“等病好了,我一定要再回去看看……”

后來,預感到時日無多的王樹聲,對愛人楊炬說:“我死后沒有別的要求,請把我的骨灰撒到我的家鄉(xiāng)麻城。讓我日夜陪伴著長眠在那里的戰(zhàn)友、我的父老鄉(xiāng)親吧!

聽了王樹聲的話,楊炬淚如雨下,哽咽著說:“老王,我記住了……”

1974年1 月7日,王樹聲病逝,享年69歲。1月10日,王樹聲的追悼會,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禮堂,隆重舉行。

1年王樹聲回鄉(xiāng)訪問革命老區(qū),偶遇周家姆:娘,我是樹聲,我養(yǎng)你"

王樹聲舊照

1987年,根據(jù)王樹聲的遺愿,家鄉(xiāng)人民將他的部分骨灰,安葬在麻城烈士陵園里。

在這里,王樹聲與他的戰(zhàn)友們長眠,一起守護著麻城這片紅色的土地,以及他們的“紅軍干娘”——周家姆。

本文內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guī)的內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673862431@qq.com 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51zclw.cn/archives/17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