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一個稀有冷僻的姓是什么體驗?近日,一則“河南一名媽媽教‘爨’姓兒子寫名字時崩潰”的消息迅速沖上熱搜,閱讀量高達3.7億。9月28日下午,奔流新聞記者街頭隨機采訪了多名路人,大多數(shù)人都表示不認識這個字。
網(wǎng)傳視頻內(nèi)容顯示,一名女子手握著孩子的手教其寫名字,還配文說:“后悔給你找了個姓‘爨(cuàn)’的爹,你的姓真難寫”。很多網(wǎng)友表示,不是這條熱搜,都不認識這個字。
@星視頻
9月28日下午,記者在蘭州街頭隨機采訪了10名路人,詢問是否認識“爨”字,只有一名職業(yè)是老師的路人正確說出了讀音,其他人都稱不認識,甚至有人坦言都沒有見過這個字,也沒有遇到過這樣的姓。
“這是一個不常見的姓氏,總共有30畫?!碧m州市第八中學(xué)語文老師劉晶告訴記者,這個“爨”字看起來復(fù)雜,其實寫起來很簡單,“‘興’字頭,‘林’字腰,‘大’字底下加火燒——這就是‘爨’字”。
記者查詢發(fā)現(xiàn),在《中國姓氏大辭典》里記載的23813個姓氏中,“爨”是筆畫最多的姓氏。根據(jù)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結(jié)果,爨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1150位,人口約2100人,而且相對集中。在濟南市商河縣就有一個爨家村,全村615口人全部都姓爨,據(jù)傳是從云南遷移過來的,已經(jīng)傳承了20代人。
除了“爨”字,姓氏中的冷僻字還有40多個,比如:“彧(yù)”“鋆(pín)”“燊(shēn)”“頔(dí)”“暐(wěi)”“瓛(huán)”“翾(xuān)”“?(zhòu)”“粲(càn)”“殳(shū)”“夔(kuí)”“逄(páng)”“蒯(kuǎi)”“禤(xuān)”“翯(hè)”“沵(mǐ)”“峇(bā)”“肜(róng)”“濬(jùn)”……
“趙錢孫李、周吳鄭王”……這些看似簡單的文字,卻折射了中華文明幾千年的歷史血脈,姓氏及其附著的文化內(nèi)涵就是一張絕佳的名片,它以一種血緣文化的特殊形式記錄了中華民族的形成史。
如若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51zclw.cn/archives/23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