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鄭學富
清光緒版《嶧縣志·官署》載:“參將署,在臺兒莊大街。總兵行署,在參將署右。守備署,在參將署左?!?span id="im8v5p0" class="candidate-entity-word" data-gid="286477">清朝時期,臺兒莊隸屬兗州府嶧縣,而參將署的參將為副總兵,是三品官員,比嶧縣七品縣令高出許多級。朝廷之所以在此設立參將署,是因為臺兒莊為運河重鎮(zhèn),必須維護好運河沿線的社會治安和漕運的安全暢通。
明萬歷年間,泇運河開通,京杭大運河改道經(jīng)臺兒莊南下,從此避開徐州段“借黃行運”的風險,又縮短了航程時間,每年經(jīng)此北上的漕船在7700艘以上,運送漕糧420萬石,成為當時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交通命脈。
漕運的興盛為臺兒莊帶來了發(fā)展機遇。借助黃金水道的優(yōu)勢,臺兒莊迅速發(fā)展成為一座沿運商貿(mào)重鎮(zhèn),“商賈輻輳,船舶迤邐”,為運河沿線“徐(州)兗(州)間一都會也”,居嶧縣40個集鎮(zhèn)之首,被譽為“天下第一莊”。
從韓莊至臺兒莊這段運河由于地處魯蘇兩省四縣(嶧、滕、銅、邳)交界區(qū)域,行政管理交叉,容易出現(xiàn)空白地帶,一度盜匪橫行猖獗,官船和商船經(jīng)常受到搶劫。朝廷對這一帶的河道安全高度重視,設立縣丞署、閘官署、參將署,委派官員駐節(jié)臺兒莊,負責運河漕運的管理和航運安全。
《臺兒莊區(qū)志》載:“公元1644年(清順治元年),沂州(今臨沂)鎮(zhèn)標前營分守嶧縣、臺兒莊地區(qū)。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是營駐守臺兒莊,改為臺兒莊營,始設參將署,隸屬登州鎮(zhèn)。1723年(雍正元年)改屬兗州鎮(zhèn),為綠營軍編制。1735年(雍正十三年),臺兒莊綠營定制參將1員,守備1員,千總2員,把總4員,外委把總3員,馬兵126名,步兵234名,分別駐守臺兒莊、嶧縣城以及韓莊運河各閘。1908年(光緒三十四年)臺兒莊營撤銷。”
參將署,在臺兒莊俗稱“大衙門”,位于大衙門街西段路北、箭道街南段路西,坐北朝南,占地面積4400平方米。整體建筑均為青磚白縫墻、青瓦起脊屋面,分四進院落,從大門向北依次為前堂、二堂、大堂和后四合院。
大門兩側東西各建一花門,門內(nèi)建有十余米長的照壁,此院為前堂。照壁兩側立有四尊威嚴兇猛的石獅。過前堂照壁后為二堂,正堂6間,寬8米。二堂院建有五步臺階高的望月平臺和鐘鼓樓一間,二堂東西兩側各立兩米高的石獅一尊,左右兩端都建有月亮門,東西各建配房6間,東為差役房,西為平房。過二堂后即到正中大堂,堂寬10米,共5間。大堂、二堂寬、高各異,飛檐斗拱,筒瓦獸脊,抱柱走廊。過角門進入后四合院。四合院有南北房屋各6間、東西房各3間。此院落為三品參將的住所,設有居室、廚房、庫房、沐浴室和放置官服、器械用房等。
恢復重建后的臺兒莊參將署大門
清朝時期,駐守臺兒莊的參將先后有二十多位。《嶧縣志》記載了兩位參將的詳細業(yè)績。
參將梁愷是一位勇武善戰(zhàn)之將?!稁F縣志》載:“而吾邑姚守備鴻烈,梁參將愷,當逆氛披猖,軍心渙散之余,獨能奮其材武,卻巨寇而保危城,亦可謂庸中佼佼者也,其當官行事,諸長老皆能言之?!?a href="http://www.51zclw.cn/archives/tag/%e6%a2%81%e6%81%ba" title="【查看含有[梁愷]標簽的文章】" target="_blank">梁愷,字樂只,甘肅皋蘭人,少年時期就沉著勇敢、胸懷大志,參軍從武后英勇善戰(zhàn)、軍功卓著,被逐級提升為參將。咸豐九年(1859年)夏,他投效到山東軍營。
山東巡撫文域因為境內(nèi)盜匪猖獗,正在尋訪良將,梁愷到來,他喜出望外,如獲至寶,立即委以重任。
梁愷單槍匹馬收降土匪的故事被臺兒莊人爭相傳頌。臺兒莊以北的底閣,道路四通八達,最適合土匪藏匿。當?shù)弥袔坠赏练嗽诘组w聚會的情報后,梁愷率親兵百余人前往抓捕。他單槍匹馬于眾人到達前進入底閣。眾匪正在聚餐豪飲,聞知梁愷單騎闖營,大驚失色,慌忙披甲執(zhí)兵,蜂擁而出。梁愷曉以大義,怒斥其禍害百姓的不法行為,聲色俱厲。眾匪徒被其大義凜然所震懾,紛紛放下武器投降。
咸豐九年十月,太平天國派捻軍北伐,梁愷率部迎戰(zhàn)于運河萬年閘。捻軍數(shù)萬之眾,旌旗招展,鼓聲喧天,士氣旺盛。梁愷驍勇異常,奮勇直前,混戰(zhàn)搏殺,雙方死傷相當。捻軍看清軍人少,沒有后援之軍,于是從兩翼包抄進擊。清軍前后受敵,寡不敵眾,梁愷收攏部隊,且戰(zhàn)且退,全軍而返。
咸豐十一年春,梁愷因傷病在臺兒莊就醫(yī)。此時,捻軍氣勢浩大,攻打臺兒莊。駐守臺兒莊的嶧縣縣丞聞風而逃,崔參將也告假歸去,一時人心惶惶。臺兒莊圩練長尤訓光等向上級請求留梁愷在臺兒莊部署軍事。梁愷久居臺兒莊,熟悉臺兒莊的地形民情,他整頓清軍、嚴明軍紀,督導清軍和練勇抵抗前來進攻的捻軍。
劉志和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擔任臺兒莊營參將,才能、武功雖不及梁愷,但其辦事勤奮、雷厲風行。他上任后,招募練勇100余人,加上舊部200人為一營。劉志和親自訓練士兵,個個勇猛,以一當十。境內(nèi)有土匪滋事,劉志和親率士兵飛馳搜捕,往往克獲。
當時,匪首閻光太、李興葉最為兇悍,聚眾數(shù)百人,皆剽悍能戰(zhàn),官府屢捕不獲。劉志和與徐州府官兵聯(lián)合圍剿,追至邳縣朱家場,眾匪蜂擁而出迎戰(zhàn),官兵前后夾擊,大破土匪,擒獲首領七十余人。此后嶧縣南部及臺兒莊運河一線趨于安寧。
臺兒莊由于地處運河漕運咽喉之地,船舶迤邐,商賈云集,商貿(mào)繁盛,臺兒莊運河沿線各閘駐軍軍餉寬裕,常有盈余,官兵日子過得富足滋潤,到了晚清時期,染上華靡奢侈、驕橫懶惰之風,經(jīng)常與地方富豪士紳飲酒作樂。長此以往,軍容不整,軍紀松弛,戰(zhàn)斗力下降。尤其是太平天國起義以來,沿河駐軍屢戰(zhàn)屢敗,能征善戰(zhàn)的將領很少。
民國時期,臺兒莊參將署改為嶧縣警察局臺兒莊分局。
1938年初,第三集團軍副總司令沈鴻烈在此設軍火庫,將青島海軍陸戰(zhàn)隊的武器彈藥存放于此。這批軍火在臺兒莊戰(zhàn)役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而參將署卻被戰(zhàn)火所毀,幸存房屋無幾。
2008年,臺兒莊古城浴火重生,參將署作為第一期工程恢復重建,成為古城的標志性建筑之一。
建設者對參將署的歷史進行挖掘,尋訪親歷、見證老人,文物部門對參將署遺址部分保留的舊基進行勘察,派出人員到外地考察參將署和武官官邸遺址,多方結合,拼接還原出參將署的原有面貌,確定其蘊含的文化符號、基本格局、空間尺度、整體建筑風格,以及內(nèi)外構件及其裝飾,包括牌匾和楹聯(lián)的規(guī)格、內(nèi)容等。設計出效果圖后,再請專家討論,反復修改,最終繪制出建筑圖紙。
施工分兩期工程完成,邊施工、邊校正、邊修改,最大限度地符合歷史原貌,努力還原出清朝時期的參將署。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6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51zclw.cn/archives/21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