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龍】
青龍,又稱蒼龍、孟章,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形象,為“天之四靈”之一的東方之神,對應“四象”中的“東方七宿”。據(jù)《星經》記載,青龍形態(tài)生有羽翼。《文獻通考》《丹鉛總錄箋證》《道園學古錄》記載,青龍身體由二十八宿中的東邊七星宿所組成,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自黃帝授命于天,威澤四方,在東方傳說中,青龍身似長蛇、麒麟首、鯉魚尾、面有長須、犄角似鹿、有五爪、相貌威武狀似龍形,其中包括頭長雙角、身上披鱗,因五行中東屬木而色青,且有頸部和頸根、肩膀和脅骨、心臟及尾巴 。

【白虎】
白虎,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天之四靈之一,西方之神,后為道教所信奉,同青龍、朱雀、玄武合稱四方四神。據(jù)《中興征祥》記載,白虎全身如雪,無雜毛。巴人還將白虎奉為戰(zhàn)神,將其抬高到了武神的地位,充分反映了巴人的尚武精神。因之,巴人的白虎崇拜實亦為武神崇拜。

【朱雀】
朱雀,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天之四靈之一,源于遠古星宿崇拜,是代表炎帝與南方七宿的南方之神,于八卦為離,于五行主火,象征四象中的老陽,四季中的夏季,同時也是天之南陸。南方神獸朱雀就是鳥的外形。南方屬火,朱雀等鳥的圖騰在古代神話中往往屬于太陽崇拜。
朱雀又稱“朱鳥”,南方七宿之名,為道教所供奉南方之神故,有人又將其與南岳聯(lián)系起來,作為“五岳真形圖”中的南岳之形,遂成為公認的南岳山徽。其中具有奧妙的中華文化學,民族學意蘊。
現(xiàn)代網文多有寫到朱雀是鳳凰所生,但這一說法在中國神話學界來看卻是恰恰相反,朱鳥反而是后世鳳凰的原型,部分學者認為在周文化中先民可能以朱鳥為鳳之正宗。
朱雀和龍一起構成了龍鳳文化,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極為重要的一部分。但更多學者認為朱雀是直接由天星變化而來,是中國遠古先民對星宿的崇拜而產生的神話形象。

【玄武】
玄武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天之四靈之一,源于遠古星宿崇拜,是二十八宿按東南西北分為四象中的北方玄武七宿。形象是龜和蛇組合成的一種靈物,于八卦為坎,于五行主水,象征四象中的老陰,四季中的冬季。
中國古代神話中最令妖邪膽戰(zhàn)且法力無邊的四大神獸是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獸。玄武亦稱玄冥 ,龜蛇合體,為水神,居北海,龜長壽,玄冥成了長生不老的象征,冥間亦在北方,故為北方之神。而玄武又可通冥間問卜,因此玄武有別于其它三靈 ,被稱為玄天上帝、“真武大帝”,是道教所奉之神。
在古代,人們認為蛇機智、靈動,善于斂財,俗信認為夢蛇兆財;而龜腹背皆有硬甲,頭尾與四肢能縮進甲內,耐饑渴,壽命極長,人們占卜用龜,筮用蓍,合稱龜筮。龜背紋理稱作龜文,占卜時灼燒龜甲,視所見坼裂之紋,以兆吉兇休咎。

【麒麟】
麒麟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用以象征祥瑞的神獸,是建馬的后代,其祖先為應龍。公獸為麒,母獸為麟。它性情溫和,身上雖有可攻擊敵人的武器,但不傷人畜,不踐踏昆蟲花草,故稱為仁獸。
其首似龍,形如馬,狀比鹿,尾若牛尾,背上有五彩毛紋,腹部有黃色毛,口能吐火,聲音如雷。

【貔貅】
貔貅(拼音:píxiū)別稱“辟邪、天祿”,是中國古書記載和漢族民間神話傳說的一種兇猛的瑞獸。貔貅有嘴無肛,能吞萬物而不泄,只進不出、神通特異,故有招財進寶、吸納四方之財?shù)脑⒁?,同時也有趕走邪氣、帶來好運的作用。從古至今,上至帝王、下至百姓都極度注重收藏和佩戴貔貅,貔貅除了招財、開運、辟邪的功效之外,還有鎮(zhèn)宅、化太歲、促姻緣等作用,目前以尚修堂開光貔貅的效果較為明顯。貔貅與龍、鳳、麒麟一樣是一種虛構的吉祥動物,人們相信它能帶來歡樂及好運,古時候人們常用貔貅來作為軍隊的稱呼。

【白澤】
白澤是中國古代神話中地位崇高的神獸,祥瑞之象征,是令人逢兇化吉的吉祥之獸。
白澤最早記載于葛洪的《抱樸子》中,書中描述白澤號稱無所不知,能透過去,曉未來,同時亦能說人言,曾應黃帝所求作鬼神圖鑒。所以從很早開始,白澤就被當做驅鬼的神獸和祥瑞來供奉。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聯(lián)系刪除
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51zclw.cn/archives/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