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一個好名字,意味著賦予事物一個承載意義、期望與身份的符號,并借此為其未來的發(fā)展鋪設(shè)一條充滿可能性的道路。它不僅僅是一個稱呼,更是一種深遠的祝福、一個無聲的預(yù)言、一個身份認同的起點,其象征未來的意義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 承載期望與愿景: 個人: 父母給孩子取名,往往寄托著對孩子未來的期望(如“志遠”、“嘉慧”、“安然”)、對品德的期許(如“仁杰”、“守信”、“思齊”)、對人生狀態(tài)的祝愿(如“樂康”、“欣悅”、“安寧”)或?qū)易鍌鞒械难永m(xù)(如特定的字輩、紀念先祖)。 企業(yè)/品牌: 一個好的公司或品牌名稱,需要體現(xiàn)其核心價值(如“誠信”、“創(chuàng)新”)、市場定位(如“高端”、“親民”)、行業(yè)特性(如“迅捷”、“穩(wěn)健”)以及未來的發(fā)展藍圖(如“環(huán)球”、“未來”、“領(lǐng)航”)。 項目/活動: 名稱需要清晰傳達項目/活動的目標(如“曙光計劃”、“春風(fēng)行動”)、核心理念(如“和諧共生”、“智慧未來”)以及想要實現(xiàn)的積極影響。 2. 塑造第一印象與身份認同: 名字是“第一張名片”: 一個恰當、響亮、富有內(nèi)涵的名字能迅速在他人心中建立積極的初步印象,激發(fā)好奇心和好感度。這為未來的互動和關(guān)系建立打下了基礎(chǔ)。 定義身份核心: 名字是個人、組織或事物最核心的身份標識。它幫助確立“我是誰”、“我們代表什么”。一個強大的名字能強化內(nèi)部成員的歸屬感和自豪感,也幫助外界快速理解其本質(zhì)。 3. 蘊含潛力與可能性: “名正則言順”: 一個寓意積極、方向明確的名字,仿佛為未來的發(fā)展指明了一個方向。它像一個無形的燈塔,引導(dǎo)著個體或組織朝著名字所蘊含的美好愿景努力。 激發(fā)內(nèi)在動力: 一個充滿力量和希望的名字,本身就能對擁有者(人或組織)產(chǎn)生積極的暗示和心理激勵,鼓勵其努力去“配得上”這個名字所代表的品質(zhì)和未來。 4. 象征連接與傳承: 連接過去與未來: 名字常常承載著歷史(家族姓氏、文化典故)、當下(時代特征、父母心境)和對未來的展望。它像一個紐帶,連接著起源和歸宿。 建立情感紐帶: 一個被用心賦予、飽含深情的名字,能建立起擁有者與命名者(如父母與孩子)之間深厚的情感聯(lián)系。這份情感是未來關(guān)系的重要基石。 傳承價值: 名字中蘊含的價值觀(如勇敢、智慧、仁愛)或精神(如探索、堅韌、合作)是希望在未來得以延續(xù)和發(fā)揚光大的。 5. 在市場中建立差異化與價值: 品牌資產(chǎn)的核心: 在商業(yè)領(lǐng)域,一個好的名字是品牌最核心的無形資產(chǎn)之一。它幫助在擁擠的市場中脫穎而出,建立獨特的品牌形象,承載品牌承諾,并最終影響消費者未來的購買決策和忠誠度。一個有遠見的名字能為品牌未來的價值增長奠定基礎(chǔ)。 總結(jié)來說,“起一個好名字意味著什么,象征著未來”的核心在于: 意味著: 深思熟慮地注入期望、定義身份、賦予意義、建立連接、并期望其成為未來發(fā)展的重要助力。 象征著: 一個充滿希望的起點、一個有待實現(xiàn)的藍圖、一種無形的引導(dǎo)力量、以及一份承載著祝福與責(zé)任的傳承。 它是對未來潛力的一種具象化表達和積極召喚。 因此,起名絕非隨意之舉,而是一項面向未來的、充滿創(chuàng)造力和責(zé)任感的儀式。一個好的名字,如同一顆精心挑選的種子,蘊含著破土而出、茁壯成長、最終綻放出美好未來的無限可能。它既是當下的承諾,也是通往未來的第一聲回響。

克孜爾千佛洞隨想

克孜爾千佛洞隨想

克孜爾千佛洞

西域佛國的杰作

千年龜茲的象征

戈壁沙漠上的珍寶

站在她面前

如同站在歷史長河中一樣

新疆阿克蘇的庫車和拜城是龜茲古國的發(fā)源地,龜茲古國的古城遺址位于庫車以西的皮朗村,拜城的克孜爾千佛洞是千年龜茲古國留下的最珍貴的文化遺產(chǎn)。

來阿克蘇,參觀克孜爾千佛洞是我的第一選項。因為一個石窟群的建設(shè),往往需要幾十年甚至幾百年的時間,它不僅僅只反映佛教思想,更是一個或幾個時代的文化縮影,它是活的歷史,開放的書籍。

佛教提倡遁世隱修,因此僧侶們選擇崇山峻嶺的幽僻之地開鑿石窟,以便修行之用??俗螤柷Х鸲淳吞幵?span id="treuex4" class="candidate-entity-word" data-gid="5186497" qid="6595516350158869764" mention-index="0">塔里木盆地荒涼的戈壁沙漠邊緣的一片綠洲上,就是現(xiàn)在驅(qū)車去,也覺得很偏遠。

克孜爾千佛洞隨想

這可是戈壁沙漠中的一塊風(fēng)水寶地,千佛洞面對著蜿蜒流過的渭干河,千佛洞就在河谷一側(cè)的崖壁上,二百多個石窟錯落有致地分布在崖壁上,河谷中草木茂盛、河水清柔,幽僻又透著靈氣,四溢著佛國仙境的氣息,只是現(xiàn)在沒了香火繚繞,沒了木魚鐘聲、沒了頌經(jīng)之樂、沒了蕓蕓信徒,僅有殘存的石窟和壁畫、雕塑供人們參觀。雖失去了千年前的輝煌,但從這宏大的外觀、靈巧的布局、精美的壁畫,依稀能看出她盛世時的絕世容顏。二百多個石窟,別說里面的精美壁畫,純?nèi)斯ら_鑿需要多少人、多少時間才能完成?這就是信仰的力量!因為信仰,才有了這么宏偉的工程!因為信仰,才會發(fā)生很多神奇的故事!讓佛教這外來文化在華夏大地生根發(fā)芽!

克孜爾千佛洞隨想

當我走進千年前的石窟,而對著色彩斑斕的壁畫,我深深地被震撼了。歷經(jīng)千年的壁畫色彩還能如此鮮艷、內(nèi)容如此豐富,真是太珍貴了!克孜爾千佛洞壁畫以青、綠為主色調(diào),同時還大量使用金粉和金箔,金壁輝煌色彩讓人能感到彼岸佛國的美好。

克孜爾千佛洞壁畫以菱形構(gòu)圖為主要表現(xiàn)形式。以菱形格為基本單元,組合成四方連續(xù)的菱格圖案,一格為一個單元,每一個菱形格內(nèi)繪制一個故事,內(nèi)容主要是佛傳故事和說法圖等。由于菱格的空間較小,這種表達方式很難,有的一個故事就是一本書的內(nèi)容,將復(fù)雜的故事用一幅窄小的畫面表現(xiàn)出來,而且那么簡潔明快,真是太難得了!

克孜爾千佛洞隨想

壁畫以佛教故事為主,還有一些反映當時生產(chǎn)、生活和民間習(xí)俗的內(nèi)容。壁畫中所展現(xiàn)的龜茲民族語言、人種、服飾、信仰以及生產(chǎn)、生活與樂舞活動場景,生動再現(xiàn)了龜茲作為古絲綢之路重要樞紐的昔日繁榮,為已消失的龜茲文明提供了獨特見證??梢哉f,克孜爾千佛洞是古龜茲人文發(fā)展的一部歷史大典。

我在石窟之間穿梭,聽著導(dǎo)游的講解,被一幅幅千年前的壁畫所吸引,從栩栩如生的畫面里仿佛能聽到佛國的木魚鐘聲、頌經(jīng)的仙樂、佛陀的敦敦教誨、人們的歡聲笑語,能聞到祭祀焚香的煙火氣息。這些壁畫大都殘缺不全,但從這殘缺中仍能看出它的美,美不會因為殘缺而失去美感,有些殘缺反而會給人以遐想的空間。欣賞著這些殘缺的壁畫,思緒卻飛進龜茲古國的滄桑歷史,飛進克孜爾千佛洞的興衰記憶、飛進佛教從龜茲傳入中原的神奇故事。

古代,中國與西方的聯(lián)系主要靠古絲綢之路,它是東西方交流的血脈。大漠孤煙,駝鈴聲聲,是那一行行駝隊,你來我往,把東、西方連在一起。而龜茲古國地處古絲綢之路上的

交通要沖,曾經(jīng)是西域地區(qū)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的中心。佛教的傳入,就是沿絲綢之路從印度先傳入西域,形成 “西域佛教”后,再傳入中原。龜茲的地理位置決定它成為“西域佛教”的一個中心,也成為佛教傳入中原的一個重要橋梁。

克孜爾千佛洞隨想

佛教創(chuàng)始人釋迦牟尼(公元前622——公元前543),是古印度北部迦毗衛(wèi)國凈飯王的太子。他29歲舍棄王族生活,出身修道。35歲悟道,創(chuàng)建佛教,奠定原始佛教基本教義,80歲逝世。釋迦牟尼創(chuàng)建的佛教,一時間在當?shù)睾苁⑿校⒅饾u向周邊輻射。佛教傳入中國是從公元前270年開始的,印度阿育王開疆辟土,他的勢力范圍不斷向東方浸透,佛教開始傳入龜茲。公元前60年,漢宣帝在龜茲東部的烏壘城(現(xiàn)輪臺縣境內(nèi))建立西域都護府,正式將塔里木盆地納入中國的版圖。那時,漢朝實行開放政策,打開絲綢之路,龜茲不僅成了東西方貿(mào)易的樞紐,更成了東西方文化的節(jié)點,龜茲與中原內(nèi)陸的往來越來越多,許多佛教信徒從龜茲前往中原傳教,佛教漸漸進入中原。

公元4世紀初,龜茲的佛教進入昌盛期,而這時正是中國歷史上最黑暗時期-——五胡亂華十六國的開始。這是中國大分裂時期,從公元304年至公元436,長達132年。這132年,充滿血腥和戰(zhàn)爭,歷史上幾個臭名昭著的暴君也大多是這個時期產(chǎn)生的。胡是古中國對華夏民族以外其他民族的總稱。五胡,當時指的是:匈奴、鮮卑、羯、氐、羌五個少數(shù)民族。五胡亂華的一百多年,也是各種文化碰撞擠壓的過程。

克孜爾千佛洞隨想

西漢武帝時期,疆域的擴大,很多小的少數(shù)民族諸侯國,成為附庸國,很多周邊的少數(shù)民族部落遷入華夏地區(qū)。三國亂世時,曹操劉備、孫權(quán)等人的軍中,都有異族人組成的軍隊。如我們熟悉的諸葛亮七擒孟獲,孟獲就是少數(shù)民族的頭領(lǐng),后來帶領(lǐng)部落歸順劉備。

西晉時期,已經(jīng)有數(shù)百萬胡人與漢人雜居,因為各民族文化和風(fēng)俗的不同,相互之間難免有些摩擦。司馬家族的紛爭引起“八王之亂”,使得國家陷入混亂,民不聊生,流離失所,苦不堪言。亂世出英雄!于是,有些人趁機揭竿而起,自立為王。公元304年,氐人李雄在成都暴亂,宣布建立成漢帝國,拉開了五胡亂華十六國的序幕。

歷史書對五胡亂華十六國這段歷史寫得很少,人們說到這段歷史時大都一帶而過,這段歷史紛繁復(fù)雜也很難講述,更讓人不堪回首??梢哉f,五胡亂華十六國是世界史,乃至人類史上都是最黑暗的時期,其血腥和獸性令人發(fā)指。

克孜爾千佛洞隨想

據(jù)記載,當時的鮮卑、羯趙政權(quán)大掠中原時,不僅搶劫無數(shù)財富,還擄掠漢族女子作為軍糧,將這些女子命名為“雙腳羊”,意思是用兩只腳走路,像綿羊一樣被驅(qū)趕的性奴隸和牲畜,夜間供士兵奸淫,白天則宰殺烹食;拓跋鮮卑拓跋燾發(fā)動三十萬大軍進攻宋國時,居然不帶一點糧草,掠奪的食物不能滿足需要就“掠人而食”。

持續(xù)不斷的戰(zhàn)爭,血腥的殺戮,天災(zāi)人禍不斷,又有大瘟疫爆發(fā),大饑荒,能吃的全被吃完,食人成了正?,F(xiàn)象,可以說是“流尸滿河,白骨蔽野”,人們仿佛生活在練獄之中,倍受煎熬。這時,佛教恰當?shù)爻霈F(xiàn),普世渡生,給人以希望,正好慰藉人們的心靈,讓人們找到心靈寄托。而讓佛教成為國教,并融入華夏文化的,是兩個具有傳奇色彩的高僧,他倆都是龜茲人,一個是佛圖澄,一個是鳩摩羅什

一個人生于232年,一個人生于343年,相差111年;

一個人逝于343年,一個人逝于413年,相差70年

從兩個人的年齡差距來看,相隔一個多世紀,沒有什么交集,但放在歷史的長河來看,他倆的相繼出現(xiàn)絕非偶然。

歷史就是這么巧合,巧合得讓人覺得,一切都是安排好的。佛圖澄出現(xiàn)在五胡亂華的初期,鳩摩羅什出現(xiàn)在五胡亂華的后期,一個開啟,一個傳承,把佛教從西域帶入中原,走向繁榮,好像這亂世的產(chǎn)生只為他們兩人的傳教而做的鋪墊。

從石窟中出來,站在石窟之間的過道上,思緒仍在歷史的天空里馳騁。天空烏云密布,風(fēng)從戈壁刮來,透著幾分濕潤,輕聲細語,仿佛在訴說著什么,河谷靜靜地聽著,靜默地深思著,似在回憶著倆位神人的經(jīng)歷。

克孜爾千佛洞隨想

佛圖澄(232——348)可以說是個神人。在那個人生70古來稀的時代,他79歲進入中原,83歲才開創(chuàng)事業(yè),用自己聰明的智慧和神奇的能力,爭取皇帝信奉佛教,并讓佛教這一外來宗教,成為中國的國教,而他足足活到117歲。

要說他的能力,那就更不得了,傳說他能使人起死回生、役鬼神、喚風(fēng)雨、眼視千里之外,聞塔鈴之聲可斷兇吉,沒有一次不靈驗的,被譽為“天下第一神僧”。

佛圖澄就是在龜茲這片土地上出生的,他出身王族,身份顯赫。那時佛教在龜茲古國盛行,佛教已成為當時龜茲國的國教,學(xué)佛是每個龜茲人的必修課,做為王室的人就更注重佛學(xué)教育。佛圖澄9歲出家,每日精進修習(xí),誦經(jīng)數(shù)百萬言,先后兩次到罽賓(今喀什米爾地區(qū))求法問道。他深明佛理,學(xué)識淵博,善誦神咒,兼善醫(yī)術(shù),能治痼疾,為時人所崇拜。

克孜爾千佛洞隨想

佛圖澄是個有遠大志向的高僧,龜茲這小小的諸侯國,只是他的起點,他的眼界很高,很遠,中國那么大,他要去走走,要把佛法傳播全中國。為了實現(xiàn)向中原傳教這一宏大目標,他長途跋涉來到漢地的佛教圣地敦煌,住寺多年,苦學(xué)中原文化,直到通曉漢語以及儒家要義,他才前往洛陽傳教,這一年是公元310 年,這時他已79歲高齡。他本想依托晉國重臣東海王司馬越,在洛陽建寺傳佛,恰逢漢趙國劉聰起兵攻打洛陽,洛陽淪陷,俘獲晉懷帝,殺王公士民3萬多人,整個洛陽城尸橫遍野,慘不忍睹。佛圖澄初來乍到,沒有什么影響力,以一已之力也無法改變局勢,他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這悲慘的局面發(fā)生。

劉聰是個荒淫兇惡無度的人,只占領(lǐng)了巴掌大地方,就開始過暴君的生活,在皇宮正式皇后就五位,姬妾多達一萬多人,常常幾個月不出宮門,在宮中盡情享受女人。在誣陷他弟弟謀反一案中,幾萬人被挖眼火烤酷刑后處死,首都平陽(山西臨汾)幾乎空了一半。

克孜爾千佛洞隨想

為了躲避戰(zhàn)亂,佛圖澄隱居草野4年,靜觀世變。他清醒地認識到,要想弘揚佛法,就必須借助統(tǒng)治者的力量。而在佛圖澄眼里,劉聰是個野獸、惡魔,劉聰?shù)暮萌兆硬粫L久,他不會與劉聰合作。

但他發(fā)現(xiàn)劉聰手的鎮(zhèn)東大將石勒是個有佛性,將來能成大事的人,他就尋找機會,想方設(shè)法走到石勒的身旁。

石勒羯族人,家庭貧困,自幼喪父,跟母親相依為命。戰(zhàn)亂時代,為了活下去,石勒被賣到了山東,成了一個奴隸。后來,他乘機逃亡,投奔附近一個農(nóng)民暴動集團,集團領(lǐng)袖汲桑,才給他起名——石勒。石勒天生就是打仗的料,健壯而有膽量,雄武而又愛騎射,在戰(zhàn)場上屢立戰(zhàn)功。不久,石勒自己就拉起了一支軍隊,漢趙帝國封他為將軍,命他在中原一帶駐守。雖然石勒的青少年時期顛沛流離,受凍挨餓,屈居人下,但他總是懷揣夢想和希望,像是一個追夢者,為夢想而前行。

石勒手下有一位親信大將郭黑略,此人是石勒最初時的“十八騎之一”,有勇無謀,卻信奉佛法。佛圖澄投到他的門人,為他出謀劃策。佛圖澄的才學(xué)和佛理,讓郭黑略佩服的五體投地,他跟佛圖澄受五戒,拜佛圖澄為師。佛圖澄可是個絕世的高人,在佛圖澄的輔佐下,郭黑略幾乎成了神人,積極為石勒獻計獻策,并能準確預(yù)測戰(zhàn)事的優(yōu)劣態(tài)勢,讓石勒在與劉曜的戰(zhàn)爭中連連得勝。郭黑略是個什么樣的人,石勒太清楚了,他不可能有如此才能,肯定有高人在背后指點。

克孜爾千佛洞隨想

于是,石勒找來郭黑略尋問,郭黑略太崇拜佛圖澄了,一心想把師父佛圖澄推出來,這次機會來了,他就把佛圖澄的能力大肆渲染了一番,并討好石勒說:“佛圖澄預(yù)見你不久要在中原立國,他千里迢迢從西域前來洛陽,就是助你稱王的。只是你不信佛,只得遠而避之”。

石勒是個雄才大略之人,他怎肯一直寄人籬下,在這亂世期間,是英雄就該稱霸一方。郭黑略的一番話正和他意。

佛教雖在漢明帝時就傳入中國,但僅在民間流傳,因朝廷“只許胡人立廟,不許漢人出家”,使其影響并不大。石勒是少數(shù)民族羯人,他們民族信佛教的人很多,佛就是他們胡人的神,他內(nèi)心世界還是有佛的,他要入主中原,正需“胡神”做精神支柱,只要能成就他的霸業(yè),信信又何妨?

克孜爾千佛洞隨想

于是,他騎馬駕車,擺開儀仗,親自把佛圖澄請到行官,擺宴熱情款待,請教立國之策。佛圖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預(yù)測未來,胸懷天下。來洛陽這幾年,他對石勒這人摸得一清二楚,抓住他想立國稱帝的想法,用佛家的思想開導(dǎo)他,讓他多行善事,減少殺戮,只有施仁政才能得到百姓的擁護,有了百姓的擁護,才能坐穩(wěn)江山。

石勒贊同佛圖澄的政治見解,但對佛圖澄的能力還存有疑慮。有一次,佛圖澄跟隨石勒出征,得勝歸來途中,來到一個村莊歇息。佛圖澄說;“今晚要做好準備,敵軍要來偷襲軍營。”
石勒心想:敵軍大敗而逃,怎敢又來送死?對佛圖澄的話半信半疑,但又不得不防備。于是,下令軍隊做了準備。到了半夜,敵軍果然前來偷襲。進了空營,被石勒的伏軍殺得人仰馬翻,尸體成堆。石勒這才真正相信佛圖澄的超人能力,并重賞了佛圖澄。

克孜爾千佛洞隨想

后來又經(jīng)過幾次事件,佛圖澄都精準地預(yù)測到,石勒才逐漸相信佛圖澄就是佛派來輔佐自己的。從此,石勒對佛圖澄產(chǎn)生了依賴心理,凡大事必請教佛圖澄,對其言聽計從。
石勒聽從佛圖澄的建議,實行仁政,大獲人心,短短幾年石勒就羽翼豐滿,并于公元319年,建立后趙,自稱皇帝。他是中國歷史上從奴隸到皇帝的唯一一人,也是五胡亂華十六國中最英明的君主之一。

他之所以能從奴隸走上皇帝的寶座,在于他有很多過人之處,雖出身卑微,不識字,但他很重視教育,設(shè)立太學(xué),讓部下子弟接受教育,他本人也學(xué)習(xí)漢族文化經(jīng)史。同時,他還非常重視人才,學(xué)習(xí)曹操廣納天下豪杰和能人。他善聽忠言,唯才是用,特別是佛圖澄的鼎力相助,讓他如虎添翼。石勒登位后,更加恭敬和厚待佛圖澄,把許多軍國大事都交給佛圖澄處理,并尊他為 “大和尚”。石勒的諸多小兒子,也都養(yǎng)在佛寺,讓佛圖澄教育他們。

命運總愛捉弄人。正當佛圖澄大興佛教之事時,石勒患病(公元333年)去逝。他死后兒子弘繼位,石勒的侄子石虎石弘殺掉,自己登上王位。

石虎這人在中國歷史上可是個臭名昭著的人物,著名的暴君,他登上王位后,滿腦子就兩件事,一是性欲,一是殺戮。有一次,他一次就征集3萬多美女供他享用,美女的父親或丈夫如果拒絕獻出就被處死,有一年為此殺了3千多人。為興建宮殿、建造船艦、制造盔甲動員人民一百多萬人,這些工匠三分之二在征調(diào)途中,被水淹死或因田畝荒涼被出沒無常的野獸吞食。人民賣子賣女來供奉石虎揮霍,等到子女賣盡或沒有人再買得起,就全家自縊而死,道路兩側(cè)樹上懸掛的尸體前后銜接。

克孜爾千佛洞隨想

中國人總愛說“物極必反”是很有道理的,惡多了就需要用善來解決。宗教的興旺,總是以人世間的苦難為溫床,人世間愈是長夜難明,宗教的光環(huán)也就愈發(fā)光輝明亮。五胡亂華十六國,是中國歷史上最黑暗的一個時期,而這個時期,佛圖澄的出現(xiàn),如同星星之火,投入到這黑暗之中,它雖與黑暗暫時共存,但它一經(jīng)點燃,將會變成沖天大火,向四周蔓延。

石虎雖然殘暴,但他卻很崇拜佛圖澄,因為他是睜眼看著,佛圖澄用超凡的能力和崇高的威望,幫助石勒一步一步登上王位的,他也想利用佛法保佑自己政權(quán)穩(wěn)固。于是,他給佛圖澄很高的地位,并給予特殊禮遇。每當朝會,佛圖澄衣錦繡,乘雕輦,太子侍臣簇擁而上。主司一聲:“大和尚到!”文武百官,肅然起立。凡是大事,石虎無不請佛圖澄代為籌劃,預(yù)卜吉兇。

克孜爾千佛洞隨想

到這時,佛圖澄不可能隨意退出,但他知道伴君如伴虎,更何況石虎是殺人不眨眼的惡魔,他多次冒險勸阻石虎殺戮,多做善事。石虎面子上給足佛圖澄,但一轉(zhuǎn)臉他就會露出兇殘的面目,仍我行我素,肆意殺戮。無奈,佛圖澄只好勸他信佛,以為他一旦信佛就會放下屠刀。因為佛圖澄是個有超能力的人,石虎對他是佩服的五體投地,想讓佛圖澄來幫他安邦定國,也想讓佛祖保佑他的皇位,所以,他聽佛圖澄的話,他信佛,更要大力興佛。

然而,信佛在當時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因為佛教自兩漢之際傳入中國,朝廷只準胡人立寺傳法,漢人不得任意出家。魏承漢制,一直沿襲到后趙,這規(guī)矩沒破過。石虎要興佛,就得破了這規(guī)矩。他本就不是漢人,他說:“我不是漢人,做了中國皇帝,理應(yīng)兼奉中外神佛。從今以后,不分民族,凡愿意奉佛的,一概允許出家做僧尼。僧尼不負擔徭役和租賦?!睆拇?,佛教成為后趙國的國教。佛教從這時開始,乃至北朝逐步普及,到南朝走向鼎盛,由一個被邊緣化的宗教逐漸發(fā)展成為中國主流文化儒釋道三教之一。唐朝著名詩人杜牧寫的詩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就是描寫南朝時的佛教盛況。

克孜爾千佛洞隨想

世間的事,有時就是這么可笑!一個殺人惡魔,一個該挨千刀的人,卻讓一個以善為本的宗教成為了國教。后趙時期,境內(nèi)民戶不過幾百萬,卻經(jīng)常調(diào)集幾十萬人服徭役、筑宮室。暴政繁苛,讓人們難以承受。石虎這一興佛的詔令一下,百姓為逃避沉重的徭役負擔,紛紛出家。佛教借助暴政勃興起來,成千上萬的人開始對佛法心悅誠服。后趙時期,佛圖澄在后趙境內(nèi)建立的佛寺竟達八百九十三座,直收弟子數(shù)千人。由于統(tǒng)治者對佛圖澄崇拜,加上各種神奇的傳說,老百姓自然也對他十分敬畏,他到哪里,人們甚至不敢向那個方向吐唾沫。

后來石虎的兒子石宣作亂,并欲殺石虎篡位,因佛圖澄預(yù)測到石虎有災(zāi),提醒石虎做了準備,石宣才未能得逞。石宣被抓后,佛圖澄勸石虎:“他是您的兒子,您忍怒而發(fā)慈悲,赦免了他吧。這樣還可以有六十年的國運。何必禍上加禍?”石虎拒不聽勸,將石宣活活燒死,又殺掉石宣的妻子兒女共9人,同時還將石宣官屬三百多人統(tǒng)統(tǒng)車裂肢解,投入漳水。人們常說“虎毒不食子”,石虎不僅食子,而且連他的孫子也一起給殺了。

克孜爾千佛洞隨想

佛圖澄是個具有超凡能力的人,可以預(yù)測未來,他知道石虎的這種慘無人道的殺戮,會帶來無窮的災(zāi)難。不是不報,時候未到。他已經(jīng)把佛的火種撒向中原大地,并已熊熊燃燒起來,他的神圣使命已完成,也知道自己壽時已到。于是,他就在鄴西(河北臨漳西)紫陌上自建墳?zāi)?,回寺院后,他對弟子交待:“戊申歲禍亂已生,己酉歲石氏當滅。趁著禍亂未到,我先走了?!痹俨慌c人交談。

石虎聽說后,趕緊到寺廟里探望,佛圖澄仍勸他積善行德造福國家:“國家興修如此繁盛的寺廟,本應(yīng)享受福祉,但你殺人太多,違逆佛旨,如果你不肯改變,終不能享受福祉。若是你肯改變,國家自會延長,我死后也就沒有遺恨了?!?/span>

公元348年12月8日,佛圖澄卒于鄴宮寺,享年117歲。佛圖澄就像佛的使者,從荒漠孤煙中走來,從遙遠的西域走來,從龜茲古國佛界中走來,從木魚頌經(jīng)聲中走來,從絲綢之路上走來,帶著佛光,懷揣著普度眾生的信念,踏著堅定的步伐,走向中原,用古稀之年的身軀,勵精圖治38年,讓佛教從少數(shù)人的信仰,上升為國教,并在中原大地廣為流行!神奇的人生,神奇的業(yè)績,造就了像神一樣的佛圖澄,他在黑暗的歷史階段中給人們點亮了一盞希望之燈!

克孜爾千佛洞隨想

正如佛圖澄的預(yù)言,石虎滅絕人性的殺戮,為他的家族乃至他所屬的羯民族帶來了滅種的噩運。石虎殺掉兒子石宣全家一年后就病死。兒子石世繼位33天,被另一個兒子石遵殺掉,石遵繼位183天,又被另一個兒子石鑒殺掉。石鑒繼位103天,又被他的大將冉閔殺掉。冉閔是華夏民族,他太痛恨石虎的暴政了,更恨胡人慘殺漢人,他上臺后下令屠殺胡人,特別羯族人,一個也不放過。僅首都鄴城地區(qū),被屠的就有20多萬人。石鑒的弟弟石祗,在襄國(河北邢臺)繼位,只堅持了一年,第二年(351)被部下所殺。后趙帝國建立33年,在血腥中滅亡。但人民對石虎的暴政所激起的憤怒,報復(fù)到整個羯民族身上,凡是見到羯人一律殺掉,陸續(xù)的屠殺把羯民族從中國領(lǐng)土上給涂掉了。

佛圖澄走了,這個世界變得更加黑暗泥濘、血腥混亂,人們心中多么希望再有像佛圖澄一樣的大師出現(xiàn),給世上減少一些殺戮,帶來一些安寧。人們又把目光投向佛圖澄的誕生地龜茲古國,那里是神奇之地,那里來的佛光還會普照中原大地。人們期盼著、人們祈禱著,那里有什么神奇人物出現(xiàn),很快就會傳到中原。

站在克孜爾千佛洞半山腰的石窟前,俯看河谷,綠意盎然,流水無聲,一片靜謐,整個河谷像個沉思的老人,默默地回憶千年的滄桑和興衰,大地?zé)o聲,天空無語,沉默是最好的答案。歷史就寫在大地滄桑里,在石窟的殘壁上,在壁畫的故事中,用心去品,無需言語。我一個一個石窟靜靜地觀賞,看著這些殘存的壁畫,思緒如脫韁的野馬,在歷史的長河中毫無頭緒地狂奔,我努力把思緒理順,按著歷史的足跡去捋。

克孜爾千佛洞隨想

克孜爾千佛洞的開鑿起始于公元3世紀末,公元4世紀中葉時,龜茲出了一個僅次于佛陀的大師,西域各國把他當神一樣對待,人們因他紛紛投入佛主的世界。他就是高僧鳩摩羅什(343-413),曾在千佛洞附近修練過,他是石窟開鑿的倡導(dǎo)者,更是見證者。鳩摩羅什是龜茲的象征,也是一個時代的標志。對龜茲來說,他是一個頂峰,為后世留下了一段傳奇,也留下了文辭精美、卷帙浩繁的經(jīng)卷。人們?yōu)榱思o念他,在克孜爾千佛洞廣場前,為他立了個雕塑。

克孜爾千佛洞隨想

就像故宮門前的人民英雄紀念碑、西湖的斷橋、法國的埃菲爾鐵塔一樣,克孜爾千佛洞廣場中央鳩摩羅什銅像,就是這里的標志性建筑。在蓮花座上,他雙目微垂,似在沉思佛經(jīng)要義,俊美、飄逸,展現(xiàn)出他對佛法的深度思考與鉆研。他是中國漢傳佛教四大佛經(jīng)翻譯家之一,為佛教在中國的傳播做出了巨大貢獻。

一個巨星的隕落,另一個新星的誕生,就是為了給前者在中原大地上點燃的佛教之火,送去源源不斷的燃料,讓生活在暗無天日下的人們找到靈魂寄托地,讓人們有活下去的勇氣和信心,這一切仿佛都是冥冥之中早已安排好的!

這個新星從誕生時就星光閃閃,因為他的父母都是當世的名人,受世人敬仰。鳩摩羅什的父親叫鳩摩羅炎,是天竺(印度)國老宰相的長子,按照傳統(tǒng)本該繼承丞相之位。當時鳩摩羅炎一心向佛,便離開家鄉(xiāng)周游列國學(xué)道。行至龜茲國(今庫車)時,國王見其聰慧過人便迎為國師,鳩摩羅炎和國王的妹妹耆婆一見鐘情,為情所困的鳩摩羅炎返俗后娶了國王的妹妹耆婆。

鳩摩羅什天生聰慧,他半歲會說話、三歲能認字、五歲開始博覽群書、七歲跟隨母親一同出家,游學(xué)天竺諸國,拜知識淵博,精通三藏九部,名揚西域各國的天竺高僧盤頭達多為師,學(xué)小乘佛教,以優(yōu)異的學(xué)習(xí)成績博得了國王的特別賞識。十二歲隨母親回到西域,很多佛教大師對鳩摩羅什非常器重,他們認為,他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所以都是傾囊相授,傳授他大乘佛法,他對大乘派的各種經(jīng)典著作進行了系統(tǒng)的研究。

克孜爾千佛洞隨想

在20歲左右,他受戒于王宮,留住龜茲新寺,跟隨卑摩羅名僧學(xué)習(xí),后來成為了一位博古通今,造詣很深的聞名東西方各國的學(xué)者,公認的三藏法師。這“三藏法師”可不是隨便叫的,真正被人們稱為“三藏法師”那都是了不得的人物。(能夠?qū)ΨㄩT精通,達到以身作則作為老師的,才能稱為“法師”;其中對經(jīng)藏精通的被稱為經(jīng)師,對律藏精通的稱為律師,對論藏精通的則稱為論師,而只有對這經(jīng)律論三者都精通的,才有資格稱為“三藏法師”。能稱為法師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更不要說三藏法師了,古往今來一共也沒多少,個個都是鼎鼎大名,比如唐玄奘,還有鳩摩羅什。)

為了表示尊敬,龜茲國王為他打造了金獅子法座,在鳩摩羅什說法時,西域各國國王會匍匐在地上,讓鳩摩羅什踩著他們的背脊走上法座??梢姰敃r,佛教在西域多么盛行!鳩摩羅什多么受尊重!受追棒!他的名聲不僅僅在西域各國享譽,很快傳到了中原大地,也成了中原佛教徒的心中偶像。

克孜爾千佛洞隨想

鳩摩羅什在西域如日中天時,正是五胡亂華十六國的中期,中原仍處在戰(zhàn)亂之中,生靈涂炭,民不聊生。但佛教已在各諸侯國廣為流行,人人可以自由信仰,信教的人很多,王公貴族大都信奉佛教,也效仿石勒、石虎一樣尋找佛教高人,為國家祈禱,為民族效力

前秦開國皇帝苻堅氐族人)也是五胡亂華十六國最英明的君主之一,他自幼勤學(xué)經(jīng)典,苦練本領(lǐng),雖為胡人,卻十分尊崇儒家思想,仰慕漢族文化,因而能夠禮賢下士,知人善用,憑著這一點,他的政權(quán)逐漸發(fā)展壯大,很快兼并了數(shù)十個北方小國,建成了領(lǐng)土廣袤,勢力強大的前秦帝國,定都長安(陜西西安)。隨著赫赫戰(zhàn)功的加身,苻堅的野心越來越大,在大一統(tǒng)思想的影響下,他打算揮師南下?lián)魯|晉,實現(xiàn)一統(tǒng)天下的愿望。

前秦軍隊攻城略地,勢不可擋,但是在新占領(lǐng)的地區(qū),爆發(fā)的起義和叛亂依然此起彼伏,成為苻堅的心頭大患。作為一個賢明的君主,他深深地懂得“打天下易,守天下難”的道理,要想打敗東晉,使得天下之人歸心,必須要廣攬人才,為己所用。

于是,苻堅遍求天下賢士,有人向他推薦襄陽名士釋道安。釋道安仍當世的名僧,是大名鼎鼎佛圖澄的高徒,他同佛圖澄、鳩摩羅什,被合稱為十六國時期的三大名僧。

他24歲師從佛圖澄,佛圖澄有一千多個徒弟,他最欣賞釋道安,他把平生所學(xué)傾心傳授給釋道安,釋道安悟性高,又勤奮好學(xué),很快就從佛圖澄眾多徒弟中脫穎而出。釋道安跟佛圖澄學(xué)佛13年,佛圖澄去世。石虎死后,他的兒子石遵繼位,曾請釋道安輔佐他,只是石遵在位僅183天。石遵死后,釋道安去山西恒山建立寺廟,弘揚佛法。

克孜爾千佛洞隨想

后來,受邀請為一些王侯們講經(jīng)傳佛,為了逃避戰(zhàn)亂,他帶領(lǐng)四百多弟子來到襄陽。襄陽那時歸屬于東晉,社會環(huán)境比較安定,釋道安在那里住了十年,建立很多廟宇,信教的民眾很多,他成了中原各諸侯國爭相搶奪的人才。釋道安是佛圖澄的高徒,佛圖澄是西域龜茲的高僧,中原的佛教是從西域傳來的,信佛的中原人把西域當做佛教圣地。西域三十六國是中國的附庸國,與中原來往頻繁,西域又出了一個得道高僧,很快就傳到中原。釋道安對鳩摩羅什也很仰慕,總想有機會與鳩摩羅什見上一面,一睹大師的風(fēng)采。

公元379年,苻堅帶兵攻下襄陽,親自前往拜見釋道安,一路上恭恭敬敬,禮儀具備。釋道安時年已七十有余,感動于苻堅的愛才之心,誠懇地向苻堅推薦鳩摩羅什:“大王得到我算不上什么,我的才能有限,西域有一位高僧名叫鳩摩羅什,他不僅精通大乘佛法,還能慧眼洞穿人間世事,如果大王得到他的輔佐,不愁四海歸服,天下平安啊!”苻堅問道:“請問鳩摩羅什年歲幾何?答曰:“現(xiàn)年三十余歲而已!”

一位德高望重的古稀老者,竟然如此佩服一個年輕人,可見此人必定非凡的人物,能找到這樣一位帶有佛光的大師,用他來做旗幟,將佛法推而廣之,天下人豈不心甘情愿地順從?又何愁國泰民安?同時,控制了鳩摩羅什也就間接控制了西域各國,一舉兩得,這樣的好事哪怕付出巨大代價也在所不惜。

公元383年正月,苻堅挑選七萬精兵,由手下得力干將呂光統(tǒng)領(lǐng),從長安出發(fā),遠赴西域攻打龜茲,去請鳩摩羅什。因為他知道,這樣的高僧龜茲國是不肯送給他的。

經(jīng)過一年多的跋涉爭戰(zhàn),公元384年8月,呂光帶兵攻陷龜茲,殺死龜茲國王帛純,獲得鳩摩羅什。同年,苻堅大舉南征東晉,結(jié)果在淝水之戰(zhàn)中大敗而回。鮮卑、羌、匈奴等胡族紛紛獨立,北方再次陷入分裂。但因信息不通,呂光并不了解實情。

克孜爾千佛洞隨想

龜茲是西域大國,豐饒富庶、民生安樂。秦軍占據(jù)龜茲后,士卒皆沉迷于奢侈浮華的生活。呂光也有割據(jù)西域之意。他為了安撫龜茲,冊立帛純之弟帛震為龜茲國王。鳩摩羅什當時被關(guān)在呂光軍中,他不愿讓呂光的軍隊長期住扎在龜茲,他對呂光說西域?qū)τ跐h人軍隊來說是“兇亡之地,不宜久留”,建議呂光東還,他愿隨呂光一起回中原弘揚佛法。于是,呂光大宴將士,征詢?nèi)チ粢庖姟VT將皆有思鄉(xiāng)之心,不愿留駐西域。呂光遂用二萬多頭駱駝滿載西域珍寶奇玩,并驅(qū)趕駿馬萬余匹,于建元21年(385年)3月引軍東歸。

呂光帶著勝利成果班師回朝,他把鳩摩羅什帶到?jīng)鲋荩ń窀拭C省武威縣)。由于,國內(nèi)形勢不明朗,他只好暫時住守涼州。人們常說“無事生非”。閑來無事做什么呢?也許是命運的安排?也許是呂光把所有的怨恨要發(fā)泄到鳩摩羅什身上?

人人都敬仰的高僧,呂光怎么看都不順眼,更沒看出有什么過人之處。而他帶領(lǐng)七萬大軍不遠千里,風(fēng)餐露宿,走戈壁、闖沙漠,來西域攻打龜茲,竟為了這個年紀輕輕的僧人,是不是太荒唐了???他不是被世人追捧嗎?他不是像佛一樣能洞察一切嗎?他不是能普渡眾生嗎?我看是徒有虛名,讓我折騰折騰他,看他有什么本事?看他是否能渡他自己?

克孜爾千佛洞隨想

于是,呂光就開始走火入魔似地,想辦法從心理和精神上摧毀鳩摩羅什。為了徹底粉碎他的高僧形象,他讓鳩摩羅什和表妹龜茲公主成親。對一個僧人來說,這可是破戒,是可以毀其一生修行的打擊。呂光威逼、恐嚇、哄騙都不起作用,他就用卑劣的手段把鳩摩羅什灌醉,然后將其與表妹關(guān)在一間密室,酒后鳩摩羅什稀里糊涂就破了戒。

酒醒后,鳩摩羅什雖愧悔萬分,痛不欲生。然而,他是學(xué)大乘佛教的人,他的使命是普渡眾生,為了弘揚佛法,忍辱而生也許是他的宿命,他只有忍常人難忍之事,才會有大的作為。他把一切情緒埋藏在心里,用大智看人間榮辱,用沉默面對呂光的卑鄙。
這沉默更激怒了呂光。于是,他又想出更損的招,對鳩摩羅什最脆弱的地方猛刺,他不信他摧不毀鳩摩羅什強大的內(nèi)心。呂光幾次讓鳩摩羅什騎猛牛、乘烈馬穿行于鬧市,牛馬受驚把羅什當眾摔在街上。鳩摩羅什是個大學(xué)者,換句話說是文弱書生,他騎猛牛、乘烈馬被摔的狼狽像可想而知,當眾出丑,換一般人肯定覺得特傷自尊。

克孜爾千佛洞隨想

可鳩摩羅什是得道的高僧,早就參透了生死,國破家亡、受辱破戒他都能坦然面對。面對可恥的侮辱,他心如止水,不生絲毫慍色。就像拳頭打在了棉花上,打幾拳自己都要覺得沒勁,呂光感到很無趣,就停止了對鳩摩羅什的羞辱。
鳩摩羅什跟隨大軍東行,一天,行進在河西走廊中,傍晚呂光命令軍隊屯駐在山谷,鳩摩羅什通過看天色,預(yù)知此地將要爆發(fā)山洪,急切求見呂光,勸他改變主意,跟呂光說:“此地將有山洪暴發(fā),不可停留,否則全軍將士傷亡甚眾。”在呂光的眼里,鳩摩羅什就是個窩囊廢,對他的建議置之不理,仍屯兵駐扎。

不料,當晚,一場滂沱大雨引發(fā)山洪,導(dǎo)致數(shù)千將士身亡,損失慘重。直到此時,呂光方曉得鳩摩羅什的神異,不由地對他刮目相看,便主動請教鳩摩羅什一些問題。鳩摩羅什是個有大胸襟的人,呂光屢次羞辱他,讓他破戒,他絲毫沒有放在心上。他知道自己身上的重任是普渡眾生,如果他計較小節(jié),看重個人的名譽,就不可能繼續(xù)弘揚佛法。他只有把眾生的幸福放在心上,他才能負重前行!
??鳩摩羅什盡心輔佐呂光,屢屢預(yù)見都很準,鳩摩羅什寬廣的胸襟和超人智慧,讓呂光越來越信任他,每逢大事都求教于他。沒過多久。前秦國主苻堅被部下姚萇殺害的消息傳了過來。呂光悲憤不已,傷痛欲絕,苻堅對他有知遇之恩,他命三軍縞素為先王服喪。

克孜爾千佛洞隨想

呂光現(xiàn)在是進退兩難,他是苻堅的得力大將,與姚萇兩人勢不兩立,他回去也不會有好下場。自己報國無門,何不自立為王?呂光經(jīng)過三思后,自立為帝,建國號為涼,史稱后涼,拜鳩摩羅什為國師。為了安頓鳩摩羅什的身心,呂光為他在涼州修建了一座寺廟,叫姑臧大寺,讓鳩摩羅什居住寺中。當時,涼州佛教盛行,有很多民眾早知鳩摩羅什盛名,河西各地僧人仰慕羅什之名,前來拜訪和求教的人絡(luò)繹不絕。因為鳩摩羅什居住寺中,民眾又稱之為鳩摩羅什寺。如今的鳩摩羅什寺,依然香火鼎盛,不時有信眾前來燒香拜佛。就這樣,鳩摩羅什一邊輔佐后涼治國,一邊弘揚佛教。這一呆就是17年。

或許,這就是命運最好的安排,這17年間,鳩摩羅什潛心學(xué)習(xí)漢語,直至精通圓熟;了解中原文化,對儒道文化也深有研究,中原成了他的第二故鄉(xiāng)。他的名聲在中原大振,成了中原各諸侯國爭搶的珍寶。

17年(公元401年)后,有樹連理生于廣庭,逍遙園中的青蔥一夕之間變?yōu)橄丬?。因太史曾言,將有大德智士進入中原。因此,后秦國主姚興(姚萇的兒子)認為這是大智者即將蒞臨的祥瑞之兆。姚興就遣使到?jīng)鰢д堷F摩羅什,但因后涼國主阻攔,鳩摩羅什未能成行。于是,姚興派兵討伐涼國,涼國兵敗,后秦吞并后涼,至此姚興才得以把羅什迎入中土。

后秦的國王姚興是個虔誠的佛教徒,他把鳩摩羅什奉若神明。他邀請鳩摩鳩摩羅什到都城長安,同年12月20日,鳩摩羅什到達長安。這時鳩摩羅什已經(jīng)58歲,姚興親自出迎,尊奉他為國師,為他修建草堂寺。姚興還經(jīng)常和群臣及眾多信徒一起,畢恭畢敬地聽他講經(jīng)誦法,但凡鳩摩羅什所需要的,都盡其所能給予支持。

克孜爾千佛洞隨想

鳩摩羅什在涼州生活了17年,已成了名符其實的中原人,他的漢語水平已相當高,他發(fā)現(xiàn)很多經(jīng)文還沒翻譯成漢文,只是音譯,弄不懂其真正含意;以前翻譯成漢字的經(jīng)書,與經(jīng)書原意也相差很大。于是,他蒙生重新翻譯經(jīng)書的想法。姚興聽后十分高興,在長安建造了規(guī)模宏大的譯場,請羅什主持譯經(jīng)事業(yè),而且還招攬各方名僧云集長安,組成了規(guī)模龐大的有800余人參加的翻譯機構(gòu)。

姚興與鳩摩羅什相處的越久,越佩服鳩摩羅什的才學(xué)和智慧。這時,鳩摩羅什已60多歲,在那個年代已是古稀之年,想讓佛主保佑后秦安寧,就得讓鳩摩羅什后繼有人,讓他留下“法種”,否則后秦萬年基業(yè)就沒有保障。于是,他突發(fā)奇想,要讓鳩摩羅什傳宗接代。

這些帝王們,看似信奉佛教,其實只是想讓佛主保佑自己的江山。為了自身的利益,他不管破不破戒,違不違反佛規(guī)。能給他們帶來好處就是好佛教,帶不來好處再好的宗教也不好。

于是,他叫來鳩摩羅什說:“你是如此聰明絕頂,超凡脫俗,如果不能讓你傳宗接代,豈非我的過錯?”他再次強迫鳩摩羅什成婚,并且一次讓他娶了十位宮女,否則將不許他繼續(xù)譯經(jīng)。鳩摩羅什再次面臨人生的考驗,最終他又忍辱負重地選擇了妥協(xié),因為他是為佛教而生,他要為弘揚佛教而生存下去,只有好好地活著,才能完成他神圣的使命。如司馬遷為了寫完《史記》,忍辱接受了難以忍受的宮刑,最終完成了這部千古的史書。

為了安心讓鳩摩羅什譯經(jīng),姚興不讓他再住僧坊,另立一座房舍,殷勤款待。西域高僧竟然娶妻生子,還過著奢侈的生活,拿現(xiàn)在的話講,那可是巨大的丑聞。流言蜚語一時間滿天飛,很多出家人開始蔑視鳩摩羅什,并欲模仿。一天,鳩摩羅什上座講經(jīng)。他拿出一缽鐵針,當眾吞下。告知他們:如誰能做到,盡可學(xué)我。否則,各自持戒修行。這是鳩摩羅什第一次在東土顯露神通。

克孜爾千佛洞隨想

為能弘法傳經(jīng),鳩摩羅什仍然忍辱負重堅持譯經(jīng),他曾說:“身如污泥,心向蓮花”。他把自己為佛教所做的貢獻,弘法一生,翻譯佛經(jīng),比作是蓮花。囑托他的弟子要看他佛教的著譯,而不要以他的生活方式作為行為準繩。這是鳩摩羅什對“戒”新的理解,此破“戒”已非“破戒”。

鳩摩羅什又破戒了,他的內(nèi)心是極其痛苦的,他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佛經(jīng)的翻譯工作中。在長安草堂寺,鳩摩羅什迎來了人生中最輝煌的一個階段,他沒有辜負每一寸光陰,夜以繼日進行翻譯佛經(jīng)的工作,共譯出各種經(jīng)典35部,約300余卷,最著名的有《金剛經(jīng)》、《維摩經(jīng)》、《阿彌陀經(jīng)》等,為大乘佛教在中國的傳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至今西安草堂寺猶存,每天都有來自五湖四海的善男信女不遠萬里前來,只求能夠一睹他當年譯經(jīng)的遺跡,以此紀念心中的宗師。鳩摩羅什的一生,是傳奇的一生,是奉獻的一生,對中國的佛教文化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

譯經(jīng)12年,鳩摩羅什知道,他的壽命已到盡頭。他對弟子們說:若平生所傳佛法無誤,我的身體焚化后,口舌不爛。果然,鳩摩羅什的舌頭化成舍利,現(xiàn)今供奉在甘肅武威的鳩摩羅什寺內(nèi),也是世界上唯一一顆三藏法師舌舍利子。

鳩摩羅什來到后秦國12年,上至國王,下到平民,都把他當成佛看待,他把整個后秦帝國化成了一個佛教帝國,人民十分之九都成了佛教徒,對佛教的崇拜雖不能拯救帝國的滅亡。但鳩摩羅什翻譯的佛經(jīng),有35部之多。在此之前,雖然也有譯經(jīng),都屬殘篇,到鳩摩羅什才正式完成佛經(jīng)體系的漢字化。其所譯經(jīng)影響巨大,他翻譯的佛學(xué)經(jīng)典在中國譯經(jīng)史上有著劃時代的意義。

克孜爾千佛洞隨想

鳩摩羅什于413 年圓寂,這時已是五胡亂華(436年結(jié)束)的尾聲,他在黑暗的歷史中,像一朵出污泥而不染的蓮花,給苦難中的人們帶來了一絲心靈的慰藉,他雖壽命不長,但他可謂功德圓滿。他在慧根、修為、影響力、翻譯佛經(jīng)、教導(dǎo)弟子、推廣佛法各方面都有極大的貢獻,他被后人稱為“千古一僧”。 如秦始皇被稱為“千古一帝”,他擁有如此高的名聲,絕對是當之無愧。

鳩摩羅什的一生是傳奇的一生,他一生為佛而行,帝王們?yōu)榱说玫剿l(fā)動了兩次滅國的戰(zhàn)爭,這在世界史上是罕見的;而他身為佛中人,卻破了兩次戒,仍受人們愛戴,在宗教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

鳩摩羅什這顆西域的佛教名星,到中原后大發(fā)異彩,促進了西域和中原更頻繁來往,人們受佛教的影響越來越大。200多年后,大唐高僧玄奘,踏上西行取經(jīng)之路,經(jīng)涼州、敦煌,沿古絲綢之路去天竺,途經(jīng)龜茲,到他崇拜的鳩摩羅什大師家鄉(xiāng)龜茲進行了詳細的考察,并在其名著《大唐西域記》中詳細記載了龜茲國當時的佛教盛況。當時龜茲城內(nèi)有佛教寺院百余所,僧徒五千余人,大城西門外,路左右,各有立佛像,高九十余足。

《晉書?四夷傳》記載:“龜茲國西去洛陽八千二百八十里,俗有城郭,其城三重,中有佛塔廟千所?!笨梢?,那時的佛教在龜茲古國多么盛行。龜茲古國從3世紀初就開始建造石窟,弘揚佛法,直到9世紀,龜茲人一直在不斷開鑿石窟,為龜茲古國留下了許多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龜茲古國現(xiàn)留存有石窟群遺址十處,石窟有600多個,克孜爾千佛洞是龜茲古國現(xiàn)留存最大的石窟群,現(xiàn)有石窟200多個,比敦煌莫高窟開鑿早300多年。

克孜爾千佛洞隨想

9 世紀以后,原來生活在蒙古高原一帶的回鶻人西遷進入龜茲境內(nèi),建立起回鶻政權(quán),被稱為“龜茲回鶻”。后來“龜茲回鶻”并入“西州回鶻”。這時,龜茲佛教仍然是西域佛教的中心之一。

11世紀末,回鶻的喀喇汗王朝改信伊斯蘭教,對西域諸佛國發(fā)起了曠日持久的“圣戰(zhàn)”。隨著喀喇汗王國的強盛,伊斯蘭教逐漸向龜茲地區(qū)滲透。14世紀,龜茲成為喀喇汗王國的一部分,伊斯蘭教成為了主流宗教。伊斯蘭教教徒對龜茲的佛教教徒進行了殘酷的迫害,對佛教文化進行了毀滅性的破壞。當?shù)胤鸾躺畟H或被迫接受伊斯蘭教,或逃往異國他鄉(xiāng),或抗拒被殺。從此,龜茲不再是一個獨立或半獨立的政權(quán)。龜茲石窟在伊斯蘭教征服西域后被埋沒于荒沙蔓草之中近千年,直至被后人所發(fā)現(xiàn),并遭到較大破壞。

1758年(乾隆23年)龜茲古國所屬領(lǐng)土歸入清朝版圖,定名為庫車。但這些龜茲古國留存下來的石窟文化災(zāi)難并沒有完結(jié),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由于中國國運衰退,國家千瘡百孔,支離破碎,受西方列強欺凌宰割,來自俄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等國的探險隊先后到克孜爾石窟進行考察探險活動,接踵而至的西方探險隊從克孜爾千佛洞劫掠走大量精美的壁畫、泥塑,讓克孜爾千佛洞壁畫幾乎遭到滅頂之災(zāi)。

克孜爾千佛洞隨想

僅德國柏林民俗博物館考古隊的勒柯克等人就從這里盜走壁畫、塑像及手抄或印刷的漢文、梵文、突厥文、吐火羅文等各種文書達上百箱??俗螤柷Х鸲从?0個洞窟的壁畫遭到剝?nèi)。娣e近500平方米,大部分是德國探險隊所為。根據(jù)德方所制壁畫目錄索引,當時收集到民俗博物館的壁畫為395塊,其中二戰(zhàn)后250塊下落不明,其余遺珍今保存在柏林亞洲藝術(shù)博物館和法國、英國、匈牙利、美國、日本和韓國等國的博物館和美術(shù)館內(nèi),還有一部分散落在私人手中。

新中國成立后,國家很重視新疆文物保護,特別是克孜爾千佛洞,1961年公布的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克孜爾千佛洞就榜上有名。現(xiàn)在已被建成景區(qū),受到保護,供游人觀光。近些年,隨著學(xué)者對克孜爾千佛洞壁畫的研究,發(fā)現(xiàn)這是龜茲古國最珍貴的文化遺產(chǎn),也是世界罕見的文化遺產(chǎn)。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爾多哈召開的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8屆世界遺產(chǎn)委員會會議上,克孜爾石窟作為中國、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三國聯(lián)合申遺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wǎng)”中的一處遺址點成功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

從此,在沙漠戈壁上沉寂多年的克孜爾千佛洞又重新走上世界舞臺,龜茲文化因克孜爾千佛洞再次揚名天下!

克孜爾千佛洞隨想

一眼千年。我站在千佛洞前,思緒在歷史中縱橫,國家的興亡、政權(quán)的更迭、宗教的替換,似花開花落,隨風(fēng)而去,但沙漠戈壁還在、寂靜的河谷還在、斑駁的石窟還在,時光隨著渭干河河水沖刷著這片神奇的土地,記憶的長河在煙雨中流淌,細細梳理,慢慢品味,都成了傳奇故事,曾經(jīng)的血腥歷史成了一面鏡子,回首過往,是為了更好地前行。

克孜爾千佛洞就是龜茲古國留給后人一面最好的鏡子,站在她面前無需言語,只需細細品味她的滄桑,答案自在人心。

本文內(nèi)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相關(guān)法律責(zé)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quán)/違法違規(guī)的內(nèi)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673862431@qq.com 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如若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51zclw.cn/archives/15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