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中國十大姓之一,按人口居第五位。陳姓的來源也比較復(fù)雜。一是以部落名為姓。上古時有個陳豐氏部落,大約五千年前陳氏部落隨黃帝族東遷到今河南一帶,這個部落的人就以陳為姓。一是以國名為姓。周武王滅商后把媯滿(舜的后代)封于陳,建陳國。陳國在戰(zhàn)國時被楚國滅掉,失國后的陳侯子孫就以陳為姓。南朝時陳姓建立的陳朝滅亡后,陳后主的弟弟陳叔明的后人避亂遷居江州,陳姓得到繁衍發(fā)展。姓陳另外還有兩支:一支是北魏時莫陳氏改姓陳,另一支是古代安南(今越南)國王姓陳。

姓氏起源
一、出自媯姓,是舜帝的后裔
據(jù)《通志·氏族略》記載:周武王滅商朝紂王、建立周朝以后,找到舜的后人“陳胡公媯滿”,封他在陳(今河南淮陽)這個地方,建立了“陳國”。胡公滿傳至十世孫媯完,陳國內(nèi)亂,陳厲公的兒子媯完怕株連自己,出逃到齊國,以故國為氏,稱陳氏。
二、出自于陳國公族后裔
陳國在媯滿死后,其子孫有以國為氏,即陳氏。陳胡公滿的子孫,除陳完這一支主系外,還有三支(一)陳哀公之子媯留,避居陳留(今河南開封陳留鎮(zhèn))。(二)陳愍公之長子陳衍。避居陽武戶牖(今河南蘭考東北)。(三)陳愍公次子陳全溫之后的陳引奇,居于固始(今河南固始),后因無子,便以潁川陳寔為嗣子,遂融入潁川陳氏。
三、劉氏改姓
《通志?氏族略》記載:廣陵(今江蘇江都東北)陳氏,實為劉氏,春秋時,因魯相無子,以外孫劉矯為嗣。
四、白氏改姓
《河南官氏志》記載:隴右白永貴,于隋初改為陳氏,此為萬年(今陜西西安)之陳氏。白姓原為龜茲王帛氏,因入仕內(nèi)地,怕胡人之姓遭受歧視,而改為陳氏,史稱陳永貴。他有孫叫令英,史稱陳令英。
五、侯莫陳氏改姓
據(jù)《魏書?官氏志》記載:北魏時期鮮卑貴族侯莫陳氏隨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后,孝文帝實行漢化改革,易胡姓為漢姓,于496年把侯莫陳氏改為單姓陳氏。
六、其他少數(shù)民族改姓或賜姓而來
女真族陳氏:據(jù)陳述《漢姓女真姓的對照和說明》可知女真皇族完顏氏中,有的在金末已改為陳氏。
蒙古族陳氏:據(jù)《續(xù)通志?氏族略四》載,陳氏,明太祖朱元璋賜給降明的蒙古貴族的姓。如恰恰賜名陳守忠,哈哈賜名陳元等。
滿族陳氏:有兩種情況。一是后金努爾哈赤統(tǒng)治時,居住在東北的漢族陳氏,被強(qiáng)迫改為滿族陳氏;二是本系滿族姓氏,改為陳氏,仍屬滿族。
主要歷史名人有:秦末農(nóng)民起義領(lǐng)袖陳勝,南北朝建立陳朝的陳霸先,漢初開國功臣陳平,唐代詩人陳子昂,宋代文學(xué)家陳亮,明代詩人陳子龍。
如若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51zclw.cn/archives/2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