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一個好名字,意味著賦予事物一個承載意義、期望與身份的符號,并借此為其未來的發(fā)展鋪設一條充滿可能性的道路。它不僅僅是一個稱呼,更是一種深遠的祝福、一個無聲的預言、一個身份認同的起點,其象征未來的意義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承載期望與愿景: 個人: 父母給孩子取名,往往寄托著對孩子未來的期望(如“志遠”、“嘉慧”、“安然”)、對品德的期許(如“仁杰”、“守信”、“思齊”)、對人生狀態(tài)的祝愿(如“樂康”、“欣悅”、“安寧”)或對家族傳承的延續(xù)(如特定的字輩、紀念先祖)。 企業(yè)/品牌: 一個好的公司或品牌名稱,需要體現其核心價值(如“誠信”、“創(chuàng)新”)、市場定位(如“高端”、“親民”)、行業(yè)特性(如“迅捷”、“穩(wěn)健”)以及未來的發(fā)展藍圖(如“環(huán)球”、“未來”、“領航”)。 項目/活動: 名稱需要清晰傳達項目/活動的目標(如“曙光計劃”、“春風行動”)、核心理念(如“和諧共生”、“智慧未來”)以及想要實現的積極影響。 2. 塑造第一印象與身份認同: 名字是“第一張名片”: 一個恰當、響亮、富有內涵的名字能迅速在他人心中建立積極的初步印象,激發(fā)好奇心和好感度。這為未來的互動和關系建立打下了基礎。 定義身份核心: 名字是個人、組織或事物最核心的身份標識。它幫助確立“我是誰”、“我們代表什么”。一個強大的名字能強化內部成員的歸屬感和自豪感,也幫助外界快速理解其本質。 3. 蘊含潛力與可能性: “名正則言順”: 一個寓意積極、方向明確的名字,仿佛為未來的發(fā)展指明了一個方向。它像一個無形的燈塔,引導著個體或組織朝著名字所蘊含的美好愿景努力。 激發(fā)內在動力: 一個充滿力量和希望的名字,本身就能對擁有者(人或組織)產生積極的暗示和心理激勵,鼓勵其努力去“配得上”這個名字所代表的品質和未來。 4. 象征連接與傳承: 連接過去與未來: 名字常常承載著歷史(家族姓氏、文化典故)、當下(時代特征、父母心境)和對未來的展望。它像一個紐帶,連接著起源和歸宿。 建立情感紐帶: 一個被用心賦予、飽含深情的名字,能建立起擁有者與命名者(如父母與孩子)之間深厚的情感聯系。這份情感是未來關系的重要基石。 傳承價值: 名字中蘊含的價值觀(如勇敢、智慧、仁愛)或精神(如探索、堅韌、合作)是希望在未來得以延續(xù)和發(fā)揚光大的。 5. 在市場中建立差異化與價值: 品牌資產的核心: 在商業(yè)領域,一個好的名字是品牌最核心的無形資產之一。它幫助在擁擠的市場中脫穎而出,建立獨特的品牌形象,承載品牌承諾,并最終影響消費者未來的購買決策和忠誠度。一個有遠見的名字能為品牌未來的價值增長奠定基礎。 總結來說,“起一個好名字意味著什么,象征著未來”的核心在于: 意味著: 深思熟慮地注入期望、定義身份、賦予意義、建立連接、并期望其成為未來發(fā)展的重要助力。 象征著: 一個充滿希望的起點、一個有待實現的藍圖、一種無形的引導力量、以及一份承載著祝福與責任的傳承。 它是對未來潛力的一種具象化表達和積極召喚。 因此,起名絕非隨意之舉,而是一項面向未來的、充滿創(chuàng)造力和責任感的儀式。一個好的名字,如同一顆精心挑選的種子,蘊含著破土而出、茁壯成長、最終綻放出美好未來的無限可能。它既是當下的承諾,也是通往未來的第一聲回響。

李梅子,王梅子,終究不如一個賀梅子

李梅子,王梅子,終究不如一個賀梅子

凌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

錦瑟華年誰與度?

月橋花院,瑣窗朱戶,只有春知處。

飛云冉冉蘅皋暮,彩筆新題斷腸句。

試問閑愁都幾許?

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青玉案·凌波不過橫塘路

賀鑄的《青玉案》多年前便讀過,意思全懂,包括那若隱若現的美感我也能大概感受到,特別是最后那句“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更是讓他收獲到“賀梅子”這一美稱。

詩歌不像算式那般,解完便知其一切,甚至還能舉一反三。詩無達詁,故此今日我也想試著來解一解賀鑄的《青玉案》。

首先,我想表達我的疑問。他到底愁什么?上下闋是怎樣聯系的?結尾那處寫的好,那么到底哪里寫的好呢?我相信,這么去寫,會使文章失去美感,但是為使我真正了解賀梅子,也為使與諸君有更好的交流。盡管這般嚴肅,我也要這樣了。

那么賀鑄到底愁什么呢?

上闋寫他遇見了一女子,“凌波“二字,我就能看出這女子該有多美麗。曹子建的《洛神賦》曾這般形容洛神“凌波微步,羅襪生塵”,凌波能看出姑娘的體態(tài)輕盈,翩若驚鴻,宛若游龍。

可接下來,賀鑄只能目送其離去,所以我們可以說賀鑄的愁是相思引起的。太武斷了,下闕他可是自己去說此愁乃是“閑愁”,是終日無事可做碌碌無為的閑愁。這種愁不似悲愁那樣明確,如山谷升起的青煙,籠罩著峭壁,使人不知危險。蘇軾在《承天寺夜游》中有,“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span>閑愁給人的感覺就是很虛無縹緲,無法傷及生命,卻也無法體會歡喜。

李梅子,王梅子,終究不如一個賀梅子

所以,如果是相思,那可是刻骨銘心的,就像徐再思寫的《折桂令·春情》那樣:

平生不會相思,才會相思,便害相思。

身似浮云,心如飛絮,氣若游絲,

空一縷馀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

證候來時,正是何時?

燈半昏時,月半明時。

若半死之身,似得不治之癥。所以自然也不是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家仇國恨,不是龔自珍的“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的離別之愁。

在說《青玉案·凌波不過橫塘路》之前,我們來看看賀鑄。他是在何種背景下寫下這篇封神之作呢?

其實賀鑄一生都不平,這里的平不是“平凡”之意,而是他的人生很不平靜?!顿R鑄傳》中這般描寫他的性格,“喜談當世事,可否不少假借,雖貴要權傾一時,小不中意,極口詆之無遺辭,人以為近俠。”不趨炎附勢,故此后來一直沉于下僚,不得升遷,壯志難酬,“悒悒不得志,食宮祠祿,退居吳下”(《賀鑄傳》)。此詞正是寫于其隱居蘇州之時。

李梅子,王梅子,終究不如一個賀梅子

那么,我們可否大膽推測其實根本就沒有那位女子,不是邂逅也不是情緣,沒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一切全由空想。所以上闋的女子在我看來就是賀鑄的化身,雖做官,仍不被重視,一生流轉各處,滿腹經綸卻無人欣賞。他不是以歡愉心情來到蘇州隱居,而是不得志,郁郁不得志,姑娘是怎樣的,是“錦瑟年華”,如此美好年華卻只能被春知,困瑣在曲徑通幽的花院里,云窗霧閣常扃。如果春一去,還有誰知其所處?

姑娘美好,韶華依舊,卻被妝奩困瑣,玉壁難出光耀。賀鑄食公祠祿,偏安水鄉(xiāng),雖生活還優(yōu)渥,奈何一腔熱血無處發(fā),所以,“姑娘”不就是賀鑄的化身嗎?蘇軾的情況其實也是這樣,在黃州不是沒有做官,只不過是有名無實的官位,于此情況里,無法反抗,無所事事,只能生出“閑愁”。所以下闋的“彩筆新題斷腸句”題的句子應該就是“錦瑟華年誰與度。月橋花院,瑣窗朱戶。只有春知處”。這便是下闋與上闋的聯系。先描繪畫面,再總結升華。

李梅子,王梅子,終究不如一個賀梅子

看《青玉案·凌波不過橫塘路》時,我總會將其與戴望舒的《雨巷》聯系在一起,“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庇谖铱磥恚∠愎媚锱c凌波姑娘無甚區(qū)別,都是借著朦朧不清的寫法去表達自己的一種感情,丁香姑娘表達的是一種美好愿望,但卻于暮春下顯得如此易碎。凌波姑娘,就是表達賀鑄的那種想被別人發(fā)掘卻始終埋沒終日無所事事的閑愁。他們都塑造了一個絕美的可人,卻書寫自己難以顯露的夢。

如果他真的歡喜此時的一切,也不會透露如此多的無奈,“誰愛松陵水似天。畫船聽雨奈無眠”只有心里有事才會無眠,只有萬般無奈,才會滋生閑愁。

那么“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寫得好,到底好在哪?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我先大概描述一下畫面。遠遠望去,平野長滿了青蔥翠綠的萋萋芳草,暮春時節(jié),淫雨霏霏,綿延不絕,煙霧籠罩于草上,一路侵襲,無法達到邊際。柳絮如飛花般飄滿城內,紛紛跌落,水塘、小徑、瓦房皆是,二分塵土,一分流水,如離人淚。江南暮春,雨如期而至,飄灑浥塵,半月有余。

李梅子,王梅子,終究不如一個賀梅子

我看馬積高先生那版的《中國古代文學史》中對賀鑄寫“愁”有過總結,說他筆下的愁有長度,“江上暮潮,隱隱山橫南岸。奈離愁、分不斷?!?/span>說他筆下的愁有面積,能夠蔓延,“愁隨芳草,綠遍江南?!?/span>說他筆下的愁有體積,可以斗量,“萬斛閑愁量有剩”,說他筆下的愁有重量,好付船載,“彩舟載得離愁動”,還說他筆下的愁有顏色,能彀付于紙上,“小華箋,付與西飛去;印一雙愁黛,再三歸字”。

看完后,只覺天光大換,不覺拍手拊掌,連連稱贊。那么無法創(chuàng)新,只能拾人牙慧,以此番定義法來解釋作譯。以此先看,“一川煙草”,便也能用面積來解釋,我還覺得可以加個長度。“川”乃平野、平地之意,“草”白居易早在《賦得古原草送別》里解釋過他的習性,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那么我們可以明白賀鑄的“閑愁”是無可消散的,李煜詞言“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span>這里便是長度,草不僅無可消除,甚至還會滋生新物,直至覆蓋所見之處,甚至不可見之處也能覆蓋。

更絕的是,賀鑄在“草”前添了個“煙”字,煙,朦朧狀,似霧里透光,難辨其源,若遠岸流螢,難溯其光。若只單單是“一川春草”,只能看出愁的寬廣,加一“煙”字更能體會“閑愁”之迷茫,哪怕草長滿天際,也無法辨清方向,無法精準拔出,只能任其瘋狂生長。

李梅子,王梅子,終究不如一個賀梅子

那么“滿城風絮”怎解?可拿“體積”來解。風絮無非就是柳絮,柳絮也就是楊花之意。說到楊花,我腦海里面瞬間便出現了蘇軾的《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

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

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

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

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

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暮春時節(jié),楊花便似蘇軾筆下這般漫天作雪飛,不管哪里都能留下其足跡。雖是大自然的造物,無奈不討人喜,跌至何處,都無人瞧上一瞧,不像桃花討得個“灼灼其華”,似牡丹討得個“國色天香”,楊花只討得個“無人惜從教墜”,真可謂質本潔來得臟去。

那么此種處境不是和賀鑄一樣,雖存在,卻似不存在,無人在乎,雖各處都留下腳印,卻也只能獨自守得江南聽雨聲,唯有春知處。

李梅子,王梅子,終究不如一個賀梅子

最后要解的便是“梅子黃時雨”了,這該用什么來形容呢?體積不妥當,面積更不貼切,那只能是長度了。畢竟大家愛用“雨絲不斷”來形容雨一直不停。那么江南梅雨時節(jié)更是如此,惡劣到甚至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那么“閑愁”也似這般,整日縈繞心頭,終日陰云密布,無法消減。且江南地區(qū)每逢梅雨,屋內棉被枕套皆會發(fā)霉,似青苔滋生,不僅味道難聞,還易滋生疾病,與“閑愁”有何不同?“閑愁”不似其他愁那般可以瞬間擊垮人,但是整日思索,倒也容易抑郁寡歡,故此,以小害來形容小愁,最貼切不過。

看完賀鑄語,我再不知何種意象還能形容這般抽象之物,閑愁很難寫出,賀鑄卻用如此巧妙之語道盡,不可謂不絕。煙草、風絮、梅雨皆為不可名狀之物,以此來寫閑愁最好不過。故此若別人想與他爭“賀梅子”之名,我恐也與其急。

依舊采取舊話,詩無達詁,到底如何去解詩,若說得通,其實萬般都妙。

-作者-

盈昃,一個愛詩詞、愛江南的人?;孟胧恰扒曳虐茁骨嘌麻g”,愿望是“一生好入名山游”。

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guī)的內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673862431@qq.com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51zclw.cn/archives/19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