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xué)成語,濃縮歷史精華;曲徑通幽,遇見不一樣的“中國”。
前言
自古以來,女子的素質(zhì)之于一個家族,乃至一個國家,和男人一樣,都是極為重要的。
古人認(rèn)為,閨閫(kun)是圣賢所處之地,母教為天下太平之源。孩子一出生就長時間和媽媽接觸,母親的一言一行無一不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甚至?xí)Q定孩子成人后的命運走向。尤其是古代,男主內(nèi),女主外,男人在外時間多,教育孩子的重?fù)?dān)就落在了女人身上,所以特別看重女人的素養(yǎng)。
因此,古人要求女子有四德,即德、言、容、功。大體說來就是首先要有良好的品德;其次會說得體的話;再者,女人可以不漂亮,但要打扮得體,舉止大方;最后一點,還要有基本的生活能力,能把自家生活搭理的井井有條。
從今天起,國學(xué)成語故事先按個暫停鍵,再次進入“番外篇”系列,主要推介一批歷史上一些了不起的女性的事跡陸續(xù)發(fā)出,供朋友們閱讀,當(dāng)然,其中也有些反面典型。還有,在給女同胞唱過贊歌后,筆者還會選編一些男同胞的先進事跡平衡一下,以便“陰陽平衡”。
下面是第一篇:
周王朝瓜瓞綿綿800年,離不開老姬家歷任“賢君”的正確領(lǐng)導(dǎo),而一代代的周王的背后,都離不開母親的諄諄教誨。
在這些偉大的母親中,有三位一直被后人尊敬推崇,名之曰“周室三母”,即:太姜、太任、太姒。
其中的姜、姒都在上古八大姓之列。上古八大姓是指姬、姜、姒、嬴、妘、媯、姚、姞。另一說則是姬、姜、姒、嬴、妘、媯、姚、妊。也有人說任通妊,也在八大姓之列,但從字源看,任和妊并不通用,筆者說的也許不準(zhǔn)確,這里備為一說。
太任出身名門,是殷商貴族摯任氏的中女。據(jù)《史記》記載,太任長大后嫁給西伯侯季歷(周王季)為妻,生兒子姬昌,“有圣瑞”。古公亶父非常喜歡孫子姬昌,并預(yù)言說:“我們家族應(yīng)當(dāng)有興旺之時,那一定是在姬昌這一代。”
古公的長子太伯、次子虞仲知道父親想要立季歷為嫡,以便把王位順理成章地傳給姬昌,于是二人逃到了荊蠻,和當(dāng)?shù)厝艘粯訑喟l(fā)文身,幫助季歷即位。
據(jù)《史記·周本紀(jì)》記載,姬昌即位后,倡導(dǎo)“篤仁,敬老,慈少,禮下賢者”的社會風(fēng)氣,對內(nèi)奉行德治,提倡“懷保小民”,大力發(fā)展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采用“九一而助”的政策,即劃分田地,讓農(nóng)民助耕公田,納九分之一的稅。商人往來不收關(guān)稅,有人犯罪妻子不連坐等,征收租稅有節(jié)制,周地大治,為武王最終消滅商紂,建立周朝奠定了堅實基礎(chǔ)。
太任嫁進門后,仰慕婆婆太姜的美德,一方面孝敬婆婆,一方面主持搭理后宮事務(wù),她立身端正,德行美好,后宮上下肅穆祥和。
太任懷孕后,眼不看污邪的場景,耳不聽淫邪的聲音,口不出傲慢自大的語言,對孩子進行精心胎教。
文王出生后,聰明而有德行。太任教他學(xué)習(xí),文王能“以一而識百”,最終成為西周人的祖先。
太任母儀天下,一舉一動都有巨大的影響力,因此,她的“胎教”藝術(shù)引起后人極大的重視。
后人總結(jié)說,從古代起,婦人懷孕后,就非常講究,比如,睡覺時不斜著身子,坐定時不歪著身子,站立時不翹著腳。不吃氣味不良或切割不正的食物。眼睛不看邪色,耳朵不聽淫聲。夜里則聽樂師朗誦詩歌,講正事。
如此一來,所生下的孩子一般會形容端正,才德過人。
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懷著孩子的時候,外界發(fā)生的事,孩子必定會通過母親的生理反應(yīng)而有所觸動。感于善則善,感于惡則惡。孩子出生后就像自然界里的萬事萬物的樣子,就是因為母親帶著孩子時受到某一生物的特別影響,因此和該事物“形音”相似。
筆者以為,受當(dāng)時的條件所限,幾千年前的人某些胎教知識或許有謬誤之處,但絕大多數(shù)還是非常有道理的。
尤其是現(xiàn)代人燈紅酒綠的機會多,難免對孩子產(chǎn)生不良影響。比如,那些患網(wǎng)癮癥的孩子的父母是否應(yīng)該反思下,當(dāng)初孩子妊娠期間,準(zhǔn)爸爸準(zhǔn)媽媽是否沉迷于抖音、快手來著?
或許,上述說法有失偏頗之處,但無數(shù)事實已經(jīng)證明,胎教對孩子的巨大影響。
如若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51zclw.cn/archives/8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