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tǒng)文化常識集錦(按數字排序)
來源:公眾號 簡約筆記墻
三藏:經藏、律藏、論藏
三教:儒教、道教、佛教
三皇:伏羲、神農、黃帝
三姑:尼姑、道姑、卦姑
三山:安徽黃山、江西廬山、浙江雁蕩山
三清:元始天尊(清微天玉清境)
靈寶天尊(禹余天上清境)
道德天尊(大赤天太清境)
四書:《論語》、《中庸》、《大學》、《孟子》
四海:渤海、黃海、東海、南海
四御:昊天金闕無上至尊玉皇大帝
中天紫微北極大帝
勾陳上宮天后皇大帝
承天效法土皇地祗
四君子:梅、蘭、竹、菊
四大名著:吳承恩《西游記》、曹雪芹《紅樓夢》
施耐庵《水滸傳》、羅貫中《三國演義》
四庫全書:經、史、子、集
四大發(fā)明:造紙術(東漢.蔡倫)
火藥(唐朝.古代煉丹家)
印刷術(北宋,畢升)
指南針(北宋.發(fā)明者無記載)
四大戲?。?/span>關漢卿(元)《竇娥冤》
王實甫(元)《西廂記》
湯顯祖(明)《牡丹亭》
洪 升(清)《長生殿》
四大清官:包拯、狄仁杰、海瑞、況鐘
四大刺客:專諸、聶政、要離、荊軻
四大名醫(yī):扁鵲、華佗、張仲景、李時珍
四大名旦:梅蘭芳、程硯秋、尚小云、荀慧生
四大名橋:廣濟橋、趙州橋、洛陽橋、盧溝橋
四大名酒:貴州茅臺酒(醬香型)
山西汾酒(清香型)
四川瀘州老窖(濃香型)
陜西西鳳酒(兼香型)
四大名繡:蘇繡(蘇州)、湘繡(湖南)、蜀繡(四川)、粵繡(廣東)
四大名扇:檀香扇(江蘇)、火畫扇(廣東)、竹絲扇(四川)、綾絹扇(浙江)
四大名花:牡丹(河南洛陽)、水仙(福建漳州)、菊花(浙江杭州)、山茶(云南昆明)
四大名園:頤和園(北京)、避暑山莊(河北承德)、拙政園(江蘇蘇州)、留園(江蘇蘇州)
四大名剎:靈巖寺(山東長清)、國清寺(浙江天臺)、玉泉寺(湖北江陵)、棲霞寺(江蘇南京)
四大名樓:岳陽樓(湖南岳陽)、黃鶴樓(湖北武漢)、滕王閣(江西南昌)、蓬萊閣(山東煙臺)

四大名亭:醉翁亭(安徽滁州)、陶然亭(北京先農壇)、愛晚亭(湖南長沙)、湖心亭(杭州西湖)
四大名塔:嵩岳寺塔(河南登封嵩岳寺)
飛虹塔(山西洪洞廣勝寺)
釋迦塔(山西應縣佛宮寺)
千尋塔(云南大理崇圣寺)
四大名瓷窯:河北的磁州窯、浙江的龍泉窯
江西的景德鎮(zhèn)窯、福建的德化窯
四大佛教名山:浙江普陀山(觀音菩薩)
山西五臺山(文殊菩薩)
四川峨眉山(普賢菩薩)
安徽九華山(地藏王菩薩)
四大道教名山:湖北武當山、江西龍虎山
安徽齊云山、四川青城山
四大古鎮(zhèn):景德鎮(zhèn)(江西)、佛山鎮(zhèn)(廣東)
漢口鎮(zhèn)(湖北)、朱仙鎮(zhèn)(河南)
四大碑林:西安碑林(陜西西安)
孔廟碑林(山東曲阜)
地震碑林(四川西昌)
南門碑林(臺灣高雄)
四大石窟:莫高窟(甘肅敦煌)
云崗石窟(山西大同)
龍門石窟(河南洛陽)
麥積山石窟(甘肅天水)
四大書院:白鹿洞書院(江西廬山)
岳麓書院(湖南長沙)
嵩陽書院(河南嵩山)
應天書院(河南商丘)

四大古都:洛陽、西安、南京、北京
四大神獸:青龍、白虎、朱雀、玄武
四大兇獸:饕餮,混沌,梼杌,窮奇
四大工程:青藏鐵路、西電東送、西氣東輸、南水北調
四大韻文:漢賦、唐詩、宋詞、元曲
四大國粹:武術、醫(yī)學、京劇、書法
四大才藝:琴、棋、書、畫
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徐禎卿
四大發(fā)明家:張衡、畢升、蔡倫、杜詩
北宋四大家:黃庭堅、歐陽修、蘇軾、王安石
元曲四大家:關漢卿、白樸、鄭光祖、馬致遠
四大民族英雄:戚繼光、鄧世昌、鄭成功、岳飛
佛教四大天王: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北方多聞
四大民間傳說:《牛郎織女》、《孟姜女》、《梁山伯與祝英臺》、《白蛇與許仙》
四大文化遺產:《明清檔案》、《殷墟甲骨》、《居延漢簡》、《敦煌經卷》
晚清四大譴責小說:李伯元《官場現(xiàn)形記》、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
劉 鶚《老殘游記》、曾 樸《孽?;ā?/p>
★【關于“五”的文化常識】
五帝:黃帝、顓頊、帝獸、堯、舜
五嶺:越城嶺、都龐嶺、萌諸嶺、騎田嶺、大庾嶺
五岳:中岳-河南高山、東岳-山東泰山、西岳-陜西華山、南岳-湖南衡山、北岳-山西恒山
五湖:鄱陽湖-江西、洞庭湖-湖南、太湖-江蘇、洪澤湖-江蘇、巢湖-安徽
五倫: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
五常:仁、義、禮、智、信
五行:金、木、水、火、土
五臟:心、肝、脾、肺、腎
五彩:黃、青、赤、白、黑
五音:宮、商、角、微、羽
五谷:稻、麥、黍、菽、稷
五經:《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
五谷:稻、黍、稷、麥、豆
五臟:心、肝、脾、肺、腎
五毒:石膽、丹砂、雄黃、礬石、慈石
★【關于“六”的文化常識】
六畜:牛、羊、豬、馬、雞、狗
六藝:禮、樂、射、御、書、數

六義:風、賦、比、興、雅、頌
六根:眼、耳、鼻、舌、身、意
六禮:冠、婚、喪、祭、鄉(xiāng)飲酒、相見
六腑:胃、膽、三焦、膀胱、大腸、小腸
六婆:牙婆、媒婆、師婆、虔婆、藥婆、穩(wěn)婆
六子全書:《老子》、《莊子》、《列子》、《荀子》《揚子法言》、《文中子中說》

漢字六書:象形、指事、形聲、會意、轉注、假借

★【關于“七”的文化常識】
七寶: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玻璃、赤珠
七情:喜、怒、哀、樂、愛、惡、欲
配藥七方:大方、小方、緩方、急方
奇方、偶方、復方
建安七子:孔融、陳琳、王粲、徐干、阮璃、應場、劉楨
竹林七賢:嵇康、劉伶、阮籍、山濤、阮咸、向秀、王戎

清代七大藏書閣:文淵閣-北京、文源閣-北京、文津閣-承德、文溯閣-沈陽、文宗閣-鎮(zhèn)江、文匯閣-揚州、文瀾閣-杭州
★【關于“八”的文化常識】
八卦:乾(天)、坤(地)、震(雷)、巽(風)、坎(水)、離(火)、艮(山)、兌(沼)
八旗:鑲黃、正黃、鑲白、正白、鑲紅、正紅、鑲藍、正藍
八仙:鐵拐李(李玄)、漢鐘離(鐘離權)
張果老(張果)、呂洞賓(呂巖)
何仙姑(何瓊)、藍采和(許堅)
韓湘子、曹國舅(曹景休)

八股文:破題、承題、起講、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八大藝術:舞蹈、繪畫、音樂、雕塑、戲劇、文學、建筑、電影
飲中八仙:李白、賀知章、李適之、李琎、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

蜀之八仙:容成公、李耳、董仲舒、張道陵、嚴君平、李八百、范長生、爾朱先生
揚州八怪:金農、鄭板橋(鄭燮)、黃慎、李鱔、李方膺、汪士慎、羅聘、高翔
唐宋古文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 、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
中國八大菜系:四川菜、湖南菜、山東菜、江蘇菜、浙江菜、 廣東菜、福建菜、徽州菜
即:按地域劃分八大菜系
魯、川、蘇、粵、閩、浙、湘、徽
★【關于“九”的文化常識】
九流: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家
九宮:正宮、中呂宮、南呂宮、仙呂宮、黃鐘宮、大面調、雙調、商調、越調
九屬:玄孫、曾孫、孫、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
書法九勢:落筆、轉筆、藏峰、藏頭、護尾、疾勢、掠筆、澀勢、橫鱗豎勒
★【關于“十”的文化常識】
十惡:謀反、謀大逆、謀叛、謀惡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義、內亂
十大名畫:1.《洛神賦圖》——東晉·顧愷之
2.《步輦圖》——唐·閻立本
3.《唐宮仕女圖》——唐·張萱、周昉
4.《五牛圖》——唐·韓滉
5.《韓熙載夜宴圖》——五代·顧閎中
6.《千里江山圖》——北宋·王希孟
7.《清明上河圖》——北宋·張擇端
8.《富春山居圖》——元·黃公望
9.《漢宮春曉圖》——明·仇英
10.《百駿圖》——清·郎世寧
十大名茶:1.西湖龍井(浙江杭州西湖區(qū))
2.碧螺春(江蘇吳縣太湖的洞庭山碧螺峰)
3.信陽毛尖(河南信陽車云山)
4.君山銀針(湖南岳陽君山)
5.六安瓜片(安徽六安和金寨兩縣的齊云山)
6.黃山毛峰(安徽歙縣黃山)
7.祁門紅茶(安徽祁門縣)
8.都勻毛尖(貴州都勻縣)
9.鐵觀音(福建安溪縣)
10.武夷巖茶(福建崇安縣)
★【關于“十二”的文化常識】
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
★【關于“十三”的文化常識】
十三經:《易經》、《詩經》、《尚書》
《周禮》、《禮記》、《儀禮》
《公羊傳》、《穀梁傳》、《左傳》
《孝經》、《論語》、《爾雅》、《孟子》
★【關于“十八”的文化常識】
十八羅漢:布袋羅漢、長眉羅漢、芭蕉羅漢
沉思羅漢、伏虎羅漢、過江羅漢
歡喜羅漢、降龍羅漢、靜坐羅漢
舉缽羅漢、開心羅漢、看門羅漢
騎象羅漢、探手羅漢、托塔羅漢
挖耳羅漢、笑獅羅漢、坐鹿羅漢
十八層地獄:
[第五層]黑身地獄、[第六層]火車地獄
[第七層]鑊湯地獄、[第八層]鐵床地獄
[第九層]蓋山地獄、[第十層]寒冰地獄
[第十一層]剝皮地獄、[第十二層]畜生地獄
[第十三層]刀兵地獄、[第十四層]鐵磨地獄
[第十五層]寒冰地獄、[第十六層]鐵冊地獄
[第十七層]蛆蟲地獄、[第十八層]烊銅地獄
★【關于“二十四”的文化常識】
二十四節(jié)氣: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關于“三十六”的文化常識】
三十六計
勝戰(zhàn)計:瞞天過海、圍魏救趙、借刀殺人
以逸待勞、趁火打劫、聲東擊西
敵戰(zhàn)計:無中生有、暗渡陳倉、隔岸觀火
笑里藏刀、李代桃僵、順手牽羊
攻戰(zhàn)計:打草驚蛇、借尸還魂、調虎離山
欲擒故縱、拋磚引玉、擒賊擒王
混戰(zhàn)計:釜底抽薪、混水摸魚、金蟬脫殼
關門捉賊、遠交近攻、假道伐虢
并戰(zhàn)計:偷梁換柱、指桑罵槐、假癡不癲
上屋抽梯、樹上開花、反客為主
敗戰(zhàn)計:美人計、空城計、反間計
苦肉計、連環(huán)計、走為上
★【古代主要節(jié)日】
元日:正月初一,一年開始。
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
上元:正月十五,張燈為戲,又叫“燈節(jié)”
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禱農事。
寒食:清明前兩日,禁火三日(介子推)
清明:四月初,掃墓、祭祀。
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劃龍船(屈原)
七夕:七月初七,婦女乞巧(牛郎織女)
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節(jié)”
中秋:八月十五,賞月,思鄉(xiāng)
重陽: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災
冬至:又叫“至日”,節(jié)氣的起點
臘日:臘月初八,喝“臘八粥”
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除舊迎新
喜歡請點個關注哦[送心][送心][送心]:公眾號簡約筆記墻
- 【免責聲明:文中圖片引用自網絡,如有版權方請聯(lián)系刪除】
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51zclw.cn/archives/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