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才三身非無因
分明配合天地人
三元靈根能妙用
全體法象億化身
薛顛象形術(shù)“飛法”是五法之首,后面各式均以飛法為起式,猶如形意之三體式一樣很重要。內(nèi)家拳里有這樣一句話,一式精式式精。飛法也具有這種特點,所以象形術(shù)里面也說,飛法是“兩儀分象,化身無窮”,這個化身就是可以千變?nèi)f化的意思。
薛顛在書中就飛法的練法也比其他法相寫得更多一些。歸納起來,他強調(diào)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飛法的功能與效果?!帮w法性似閃電,屬天干庚辛,在身為腎,兩儀也,屬右命門;在五行屬金(情也),有白虎肺金之氣。行之于性體,筋絡(luò)舒暢,丹田氣足,靈氣貫頂,玄門謂之白云朝頂?!?/p>
這里需要解釋一下,在身為腎,兩儀也,屬右命門這句話應(yīng)該不僅僅是右命門,而是兩個腰子為兩儀,飛法兩側(cè)練法分別是兩個腰子的一伸一縮,這樣叫兩儀化身。
其次,“行之于性體,筋絡(luò)舒暢,丹田氣足,靈氣貫頂,玄門謂之白云朝頂?!边@一段話是真有此效果的。筆者開始學(xué)習(xí)過程中,因為動作訣竅沒有到位,這種感覺是沒有的,后來隨著訣竅的把握,動作一做,不一會就會出現(xiàn)一股暖氣從背后脊柱升至頭頂,同時丹田發(fā)熱。我認為這可能就是“靈氣灌頂,白云朝頂”,也叫“丹田火發(fā)靈炁通神”吧,就是說有利于貫通督脈。
二是飛法的具體練法。具體練法中,薛顛把三才六合的練法強調(diào)了,作為所有象形術(shù)練法的一個共法。
“鼻與手對,手與足順,兩肩松開,兩胯根塌勁,是肩與胯合;兩肘微垂勁,兩膝合勁,是肘與膝合;兩足蹬勁,兩手五指伸勁,是手與足合,此謂之外三合也。要而言之,是肩催肘、肘催手、腰催胯、胯催膝、膝催足,上下合而為一。此身法,不可前栽后仰,左斜右歪,正是斜,斜是正;陰為陽,陽則陰,陰陽相合,內(nèi)外如一,謂之六合也??偠灾?,六合是內(nèi)外陰陽相合,陰陽相合,則兩儀分像,三才而生之法門也?!?/p>
三才六合之法中,三才相合講的是外三合的上下相合,左右相合。而陰陽相合則還是指的一氣伸縮的相合,這樣內(nèi)部陰陽伸縮之氣,即兩個腰子的伸縮相合,與手足四象渾然一體了。進一步說,就好比以命門這個太極點為中心,通過兩腰子的伸縮旋轉(zhuǎn),在手腳四象上推出飛法的法相,好比一個撥浪鼓一樣一轉(zhuǎn)動,兩個球就推蕩出去一樣。
那么接下來有個訣竅要說一下,這個姿勢推蕩出去,手腳有一點被動的感覺。但手腳定型要怎么把握要點呢?
一個是手要肩摧,也叫肩窩吐氣。那么肩窩在哪,咋個吐氣?在薛顛弟子蘇瑞洲的書中說,肩窩是腋窩。也有人說是肩膀拉開出現(xiàn)的肩井部位的窩。筆者以為二者都可以想想,主旨就是肩摧肘,肘摧手,肩膀會拉開松沉,與胯根塌勁相合。吐氣其實也容易理解,肩膀拉開出一個窩后,就好比肩膀張口吐氣一樣了。
身體上半部分用肩摧開,下半部分則要用腰摧胯,胯摧膝,膝摧足。這里看清楚,一般是“三摧”,但下半身薛顛說的是“四摧”,從腰開始摧起的,而不是從胯摧起的。只有從腰摧,這樣才符合“兩儀化身”了。
下半身為何要從腰部摧起,涉及到一個訣竅,就是這樣做有助于將前腿與腰部形成一個長臂杠桿,前腳一蹬,前膝蓋一提,就自然和腰部聯(lián)為一體,這個長臂杠桿,在上肢與敵接觸點這個支點接觸后,就容易產(chǎn)生一種巨大杠桿力,撬動對方的身體。
明白了這個訣竅,才能明白薛顛說的“動如閃電,縮身而起,長身而落,有挾人之技,穿針之妙,點穴之精,返身旋轉(zhuǎn)之靈通,行如流水,無堅不摧,故日屬金力者是也?!?/p>
這個杠桿的形成,才能如同門軸一樣,靈活轉(zhuǎn)動整個門,所以說“返身旋轉(zhuǎn)之靈通”。
也只有搞清楚這個杠桿,才會體會到飛法應(yīng)該做出啥感覺。
飛法練法中還有一個訣竅要留心,那就是練丹田。實際上,象形術(shù)離開丹田內(nèi)功就不是真正象形術(shù),因為只有練出丹田內(nèi)功的磁氣發(fā)動,才能體會出象形術(shù)之妙。比如虎象中說到“演龍虎二法,非精神圓滿內(nèi)炁充足,不能得其要素”。那么這個要訣就是“丹田氣沉”。
如何才能做到薛顛說的“丹田氣沉”呢?這就要聯(lián)系書中說的“注意法”的要領(lǐng)了。“注意法”操作很簡單,就是在擺好式子的時候,要呼氣到腹部,讓小腹鼓起,這樣就是“丹田氣沉”,那么當(dāng)你只注意每次呼吸這個“丹田氣沉”,加上前面說的“杠桿”感,慢慢就能體會到“白云朝頂”,骨質(zhì)堅凝的感覺了。
如果體會出來這個,就恭喜你了!?。?/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