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国产电影,亚洲一级内射 http://www.51zclw.cn 寶寶取名 公司起名 專家起名 周易起名 姓氏起名 Tue, 28 Feb 2023 15:22:58 +0000 zh-Han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8.2 http://www.51zclw.cn/wp-content/uploads/2023/04/2023042403580774.png 采購 – 寶寶取名網(wǎng) http://www.51zclw.cn 32 32 稀字五行屬什么?稀字五行屬什么和意義取名! http://www.51zclw.cn/archives/30348 Tue, 28 Feb 2023 15:22:19 +0000 http://www.51zclw.cn/?p=30348

“稀”,稀缺,“殘缺”帶來的說服力更加稀有 | 模糊談判力 第五十八篇

這是桔梗在“談判思維”的第735篇推文。

全文共1991字,閱讀大約需要3分鐘。

1 引言

十九世紀,歐洲的考古隊來到亞洲的一個村落。

他們聽說這里有人找到過恐龍化石的痕跡;

在四處探尋之后,他們居然在一家村民的院子里發(fā)現(xiàn)了龍骨碎片;

于是,考古學家興奮地跟這家村民說,

就是這個!把這個賣給我,我給你錢!以后如果還有,還來找我,我還給你錢!

村民自然也很高興,這種扔在地上都沒人要的石頭碎片,還能換來錢,實在是讓人開心。

考古學家索性就在村子里住了下來,并傳出消息,村子誰家有類似的碎片,都能拿來換錢。

這一下可激起了村民的興致,考古學家開始收到大量的碎片;

可沒過多久,考古學家就發(fā)現(xiàn)這個“碎片收購”的做法,著實讓他后悔無比;

為什么呢?

因為他發(fā)現(xiàn),大量的村民手上還有很多大塊的恐龍骨頭化石;

但他們并不會直接送過來,而是把它們都敲成碎片,一小片一小片地賣給他!

這對一個考古學者來說,實在讓他扼腕嘆息。

當他問及村民為什么這么做,他們很老實地回答,

因為骨頭越來越少了,敲碎不就能多賣幾次?

2 殘缺

我們依然在“模糊談判力”這個系列推文中,它的思維方式啟發(fā)自牛津大學實驗心理學研究。

今天要聊的,是“七字說服力”的第六個字,“稀”;

“稀”,就是“稀缺”的意思,

越是“稀缺”的東西,越讓人在乎,也就越有說服力。

在“模糊談判論”里,“稀”字說服力,撕開的分類是“戰(zhàn)Vs逃”;

或者說,

“稀”字實現(xiàn)說服力的角度,是“動機”。

所謂“稀缺”,包含的意思有“稀有”和“殘缺”;

恐龍骨化石顯然“稀有”,其碎片也自然有著“殘缺”的特性;

所以它很珍貴。

但有意思的是,村民們?yōu)榱双@取更大的價值,他們把完整的骨頭弄得更加“殘缺”。

這不禁讓我們思索,

除了事物本身的客觀稀有性,人們還會人為地增加一些“殘缺”來使其更有說服力。

我們不難在生活中找到類似的例子;

比如,

一張因為錯誤印刷而導致重影的郵票,是一個“殘缺品”,這也讓它具有更強的收藏說服力;

一個因為多次重復壓制的硬幣,也是一個“殘缺品”,業(yè)內(nèi)稱之為“重壓幣”,這也讓它具有更強的收藏說服力;

藝術(shù)品中“殘缺”特性表現(xiàn)得更加顯著;

斷臂的維納斯,無頭的勝利女神……

“稀”字說服力,若隱若現(xiàn),卻無處不在。

3 殘缺策略

珍妮,生活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的鳳凰城;

她經(jīng)營著一家二手商品店,在這里,人們可以把自己的二手書籍、音樂磁帶或玩具什么的,拿來售賣或交換。

很偶然的機會,珍妮獲得了一套舊的《理查德-斯凱瑞》童書套裝(世界上最著名的兒童書籍之一);

她把這套書放在貨架上售賣,然而很長時間都無人問津;

珍妮有了一個神奇的想法,她把整套書拆了出來,只拿其中一本放在貨架上;

奇怪的事發(fā)生了,這本書被賣掉了!

接著,珍妮繼續(xù)一本一本單獨地售賣,很快,整套書就這樣都賣光了!

珍妮意識到,

殘缺本似乎比套裝更好賣!

她把這個經(jīng)驗分享給了自己的爸爸,喬治;

喬治前幾天剛剛從eBay上買了一套二手的棒球隊紀念酒杯,一箱子有24個印有球隊標志的酒杯,一共花了35美元。

他在聽了珍妮的經(jīng)驗后,覺得自己也可以試試看;

于是他把箱子里的酒杯單獨拿出來掛在eBay上賣;

第一個杯子賣了35美元,這就已經(jīng)把整箱杯子的成本都拿回來了。

接著他又掛賣第二個,賣了26美元;

接著第三個,喬治很有耐心地等待,直到它賣了51美元;

喬治真是太開心了,這意味著,“殘缺”件的賣法可以讓整箱的收益大幾十倍!

4 博弈

這不禁讓我聯(lián)想到“采購Vs銷售”談判的場景;

我還記得自己曾是一名采購經(jīng)理時,最頭疼的工作,就是去設(shè)定一個合適的“標的”。

什么是合適的“標的”?

或者應(yīng)該說,

什么是最利于采購談判的“標的”?

那就是,

那些盡可能規(guī)避“稀缺性”的商品。

啥意思?

舉個例子,如果用戶部門提出一個采購需求,那么采購最希望看到的是,盡可能讓市面上更多的競爭者符合這個需求;

因為,這意味著,這樣的需求并不稀有,從而對采購的談判地位也更有利。

反之,一個打算競標的銷售該如何考慮優(yōu)化自己的談判地位?

他應(yīng)該盡早去影響用戶部門,讓他們看到自己產(chǎn)品的獨特之處,從而提出更細致的采購需求;

這意味著,采購不得不面臨更加“稀有”的供貨途徑,甚至有時就只能找到唯一一個供貨商,形成單一采購來源的談判窘境。

從這個角度來詮釋的話,我們可以說,

競標者希望看到自己的產(chǎn)品可以“稀缺化”,甚至完全忽略價格的影響,從而讓自己更有說服力

而相反,

采購則希望看到更多在需求上“同質(zhì)化”的競爭者,甚至消除“稀缺”給競標者帶來的說服力,只留下價格的不同,讓競價更加激烈。

這也是“稀”字說服力一正一反的博弈例子。

5 小結(jié)

值得一提的是,今天內(nèi)容的背后,依然都是“模糊談判論”的影子;

分類、二元、語言、極端;

“稀”,“稀缺”的本質(zhì),是對“戰(zhàn)Vs逃”二元差異的極化;

當我們嘗試畫出一個分類,戰(zhàn) Vs 逃(做Vs不做),人們的大腦迅速二元化,尋找決策動機;

當“動機”還沒出現(xiàn)之前,這個分類對我們來說就是模糊的,沒有說服力;

“稀”,可以讓我們在談判中撕開這個分類,讓人對“失去”的感受越分明,“稀”字說服力就越極端;

說服力的流動,再次從模糊走向極端。

這里是“談判思維”!

“模糊談判力 第五十八篇” 待續(xù)

桔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