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鏈接】七年級上冊“名著導讀”(P132~138)。
【作者簡介】吳承恩,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明代著名小說家。
【作品介紹】小說圍繞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師徒前往西天取經(jīng)的主線,寫了許多降妖除魔的故事。前七回講孫悟空的身世和大鬧天宮的故事;第八回到第十二回介紹唐僧,交代西天取經(jīng)這一中心事件的由來;第十三回到第一百回是小說故事的主體,講述唐僧師徒歷經(jīng)重重磨難,終于到達西天,取回真經(jīng)的故事。小說高度贊揚了以孫悟空為主的師徒四人不畏艱險、百折不撓的可貴精神,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會的腐朽黑暗以及統(tǒng)治階級的昏庸殘暴,寄托了作者關于社會與人生的理想。
【內(nèi)容導圖】
專題探究
專題一 取經(jīng)故事會
經(jīng)典情節(jié) |
故事梗概 |
大鬧天宮 (第三至七回) |
龍宮借寶→強銷生死簿→受封弼馬溫→大鬧蟠桃會→偷吃九轉金丹→打翻煉丹爐→受困五行山 |
四圣試禪心 (第二十三回) |
黎山老母和觀音、普賢、文殊變成一母三女→以招婿試探師徒四人禪心→八戒欲結親→試穿珍珠衫→被綁在樹林里一夜→第二天被悟空等人救下 |
大鬧五莊觀 (第二十四至二十六回) |
投宿五莊觀→偷食人參果→怒推果樹→師徒受困→觀音救活果樹→悟空與鎮(zhèn)元子結拜 |
三打白骨精 (第二十七回) |
妖精欲抓唐僧→一變女子,化風逃走→二變老婦,化原神逃走→三變老頭,現(xiàn)出原形→孫悟空被逐 |
收服黃袍怪 (第二十八至三十一回) |
唐僧遇險→公主施救→往寶象國送信→營救公主→陷害唐僧→八戒義激悟空(謊稱妖精咒罵悟空)→唐僧得救 |
車遲國斗法 (第四十四至四十六回) |
車遲國敬道滅僧→三清觀戲耍妖道→僧道斗法(賭勝求雨、高臺坐禪、隔板猜枚、利刃砍頭、剖腹剜心、油鍋洗澡)→妖道敗亡→國王醒悟 |
真假美猴王 (第五十七、五十八回) |
悟空殺盜被逐→假悟空趁機作亂(打傷唐僧,搶走行李和通關文牒)→沙僧求助觀音→難辨真假猴王→如來指點迷津→假悟空被打死 |
三調(diào)芭蕉扇 (第五十九至六十一回) |
火焰山遇阻→一調(diào)芭蕉扇→二調(diào)芭蕉扇→三調(diào)芭蕉扇→扇滅火焰山 |
專題二 話說唐僧師徒
1. 孫悟空
稱謂 變化 |
石猴(出生時)→美猴王(因帶領群猴進入水簾洞而成為眾猴之王,遂稱“美猴王”)→孫悟空(學藝時菩提祖師所取)→弼馬溫(天界所封官職)→齊天大圣(自封,天庭被迫承認)→孫行者(唐僧所取)→斗戰(zhàn)勝佛(佛祖冊封) |
性格 特征 |
正面評價:①本領高強、桀驁不馴、敢于反抗壓迫。例如:大鬧天宮。 ②不怕困難、無所畏懼。例如:三調(diào)芭蕉扇、計盜紫金鈴。 ③敢作敢當。例如:大鬧五莊觀。 ④聰明機智(有高超的斗爭藝術)。例如:a.三打白骨精。b.真假美猴王。c.三調(diào)芭蕉扇。 ⑤愛憎分明、正直無私。例如:三打白骨精。 ⑥疾惡如仇、行俠仗義。例如:a.在比丘國救了一千多個小孩兒。b.在青龍山降伏犀牛怪,百姓不用再進貢酥合香油。c.在鳳仙郡為百姓解決旱災。 |
反面評價:喜歡“戴高帽”(如“義激美猴王”)、好勝心強(如“大鬧黑風山”)、喜歡搞惡作劇(如“車遲國斗法”)、濫殺無辜(如第五十六回,師徒四人在途中碰上了強盜打劫,悟空打殺了兩個強盜)。 |
2. 唐僧
稱謂 變化 |
江流(金山寺法明和尚所取)→玄奘(十八歲受戒所得法名)→唐僧(唐太宗所封,“御弟圣僧”)→三藏(唐太宗所賜法號)→旃檀功德佛(佛祖冊封) |
性格 特征 |
正面評價:崇信佛法、嚴守戒律、目標明確、立場堅定(如“四圣試禪心”)、勇往直前、慈悲善良。 反面評價:易信讒言、好壞不分(如“三打白骨精”)、有時有些迂腐(如“偷吃人參果”)。 |
3. 豬八戒
稱謂 變化 |
天蓬元帥(在天宮掌管天河兵馬)→豬剛鬣(錯投豬胎,嘴臉與豬相似)→豬悟能(觀音點化后所賜法號)→豬八戒(為讓其戒五葷三厭,唐僧給他起名“八戒”)→凈壇使者(佛祖冊封) |
性格 特征 |
正面評價:①善良憨厚、聰明機智。例如:義激美猴王。 ②知錯就改。例如:在高老莊將高小姐鎖在后院,但在得知唐僧是他等候的取經(jīng)人后便做了唐僧的二徒弟,保護其往西天取經(jīng)。 ③勇猛不屈,是孫悟空斬妖除魔不可缺少的幫手。例如:a.大戰(zhàn)流沙河。b.比丘國救嬰兒。 |
反面評價:①對取經(jīng)事業(yè)缺乏堅定意志,遇到困難就要散伙回家。例如:得知師父被黃袍怪變成老虎關起來便要散伙,被白龍馬勸住。 ②喜歡搬弄是非。例如:三打白骨精。 ③貪戀女色。例如:a.高老莊招親。b.四圣試禪心。 ④貪吃貪睡,愛占小便宜。例如:在五莊觀,慫恿悟空偷人參果。 |
4. 沙僧
稱謂 變化 |
卷簾大將(在天庭時的官職)→沙悟凈(觀音點化后所賜法號)→沙僧(唐僧取名“沙和尚”,簡稱“沙僧”)→金身羅漢(佛祖冊封) |
性格 特征 |
正面評價:①忠厚誠懇、任勞任怨、正直無私、忠心不貳。例如:a.西行路上牽馬挑擔,從不說辛苦。b.一心一意保護唐僧西天取經(jīng),從不說放棄。 ②知錯能改,有向善之心。例如:大戰(zhàn)流沙河。 ③意志堅定。例如:四圣試禪心。 ④秉性善良。例如:八戒因貪色被菩薩綁了一夜,沙僧將其救下。 |
反面評價:逆來順受,不會反抗,缺乏主見。 |
5. 白龍馬
稱謂 變化 |
敖烈(西海龍王三太子)→白龍馬(誤食唐僧坐騎,后被觀音菩薩點化,變作白龍馬)→八部天龍廣力菩薩(佛祖冊封) |
性格 特點 |
正面評價:①任勞任怨,不辭勞苦。例如:一路上馱著唐僧去西天取經(jīng)。 ②赤膽忠心,關鍵時刻能挺身而出。 ③知錯能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