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唐朝學(xué)者林寶所著的《元和姓纂》載,袁氏源于“媯姓,舜后陳胡公滿之后。胡公生申公,申公生靖伯庚,庚生季子恬,恬生仲牛甫。甫七代孫莊伯,生諸,字伯爰,孫宣仲濤涂,以王父字為氏。字或作‘爰’‘轅’, 其實一也“。由于上古時期,爰、袁、轅、猿、榱、援同音同用,所以爰姓也作袁姓。
袁姓發(fā)源于河南太康,西漢初年,孫袁爰,舉家遷回陽夏定居,并成為當(dāng)?shù)赝濉?span id="harjphx" class="candidate-entity-word" data-gid="377096">東漢有袁姓遷至河南汝南。
興——四世三公
袁安(?-92年4月9日 ),字邵公(一作召公)。汝南郡汝陽縣(今河南商水西南)人 。東漢名臣。
袁安自少承襲家學(xué),研習(xí)《孟氏易》。初任汝陽縣功曹,后以孝廉獲舉,升為陰平縣長、任城縣令。他御下極嚴(yán),能使官民畏愛。漢明帝時,屢遷為楚郡太守、河南尹,政號嚴(yán)明,斷獄公平。在京畿十余年,京師肅然,名重朝廷。后歷任太仆、司空、司徒等職。漢和帝時,竇太后臨朝,外戚竇憲兄弟掌權(quán),民怨沸騰,袁安不畏權(quán)貴,守正不移,多次直言上書,彈劾竇氏種種不法行為,為竇太后忌恨。在是否出擊北匈奴的辯論中,袁安與司空任隗力主懷柔,反對勞師遠(yuǎn)涉、徼功萬里。為此問題,他免冠上朝力爭達(dá)十余次。永元四年(92年),袁安逝世。
安生子袁裳,竇氏倒臺后被漢和帝任命為郎官, 后任車騎都尉;次子袁京,官至蜀郡太守,后隱居潛心研究孟氏易,是當(dāng)時的大名士;三子袁敞,字叔平,初任太子舍人,后逐步升遷至司空。因其子泄露機密遭免職,后因其剛正不阿違背鄧太后的旨意而自殺身亡。
袁紹(?-202年6月28日),字本初,汝南汝陽人。東漢末年軍閥,漢末群雄之一。司空袁逢之子。
袁紹出身東漢名門“汝南袁氏”,自袁紹曾祖父起,袁氏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他自己也居三公之上,其家族也因此有“四世三公”之稱。袁紹早年任中軍校尉、司隸校尉,曾指揮誅殺宦官。初平元年(190年),與董卓對立,被推舉為關(guān)東聯(lián)軍首領(lǐng)。
在漢末群雄割據(jù)的過程中,袁紹先占據(jù)冀州,又先后奪青、并二州,并于建安四年(199年)的易京之戰(zhàn)中擊敗了割據(jù)幽州的軍閥公孫瓚,統(tǒng)一河北,勢力達(dá)到頂點。但在建安五年(200年)的官渡之戰(zhàn)中大敗于曹操。建安七年(202年),袁紹在平定冀州叛亂之后病逝。
袁譚(?-205年),字顯思(《東光世系》中字顯恩,一說顯忠),汝南汝陽人。漢末政治人物,大將軍袁紹長子,曾任青州刺史。建安元年,擊敗田楷、孔融,完全占據(jù)青州。
袁紹去世后,審配等偽立遺令,擁立袁尚為繼承人,袁譚不能繼位,心懷憤恨。后袁譚、袁尚二人的矛盾徹底爆發(fā),袁譚聯(lián)合曹操共同攻打袁尚。
建安十年,曹操興兵進(jìn)攻南皮,袁譚奮力抵抗,終于在曹操急攻之下戰(zhàn)敗,為曹純麾下虎豹騎所殺。
袁熙(?-207),字顯奕,(《后漢書》、《東光世系》作顯雍),是東漢末年占據(jù)河北的袁紹次子,袁紹打敗公孫瓚后,令袁熙為幽州刺史。
袁紹官渡兵敗后不久病死,其兄長袁譚、弟弟袁尚各自獨立,互相攻伐,曹操趁機進(jìn)攻袁譚、袁尚,并逐漸占河北。袁熙接納兵敗的袁尚后,因為屬下叛變而逃往烏桓,被曹操擊敗后,逃往遼東太守公孫康帳下,卻被公孫康殺死,二人首級被獻(xiàn)給曹操。
袁尚(?-207年),字顯甫,汝南汝陽人。漢末群雄之一袁紹的第三子,受到袁紹的偏愛,并于袁紹去世后繼承了袁紹的官位和爵位,也因此招致長兄袁譚的怨恨,兄弟之間經(jīng)常兵戈相向。后袁氏兄弟均被曹操所敗,袁尚與二兄袁熙逃往遼西投奔烏丸首領(lǐng)蹋頓,但不久曹操即平定烏丸,二人只得又投奔遼東太守公孫康,卻被公孫康所斬,首級也被送往曹操之處。
袁術(shù)(?—199年),字公路,汝南郡汝陽縣人。東漢末年軍閥,司空袁逢嫡次子,太仆袁基、冀州牧袁紹異母弟。
舉孝廉出身,拜為河南尹、虎賁中郎將。董卓進(jìn)京后,拜為后將軍,畏禍出奔南陽郡。初平元年(190年),聯(lián)合袁紹、曹操等關(guān)東諸侯,聯(lián)兵討伐董卓。此后,對抗于袁紹和曹操,兵敗逃亡九江,割據(jù)揚州。建安二年(197年),僭位于壽春,建號仲氏 。驕奢淫逸奢,橫征暴斂,導(dǎo)致江淮地區(qū)殘破不堪,民多饑死,部眾離心,受到呂布和曹操攻擊,元氣大傷。
建安四年(199年),嘔血而死。
自袁紹、袁術(shù)敗亡后,汝南袁氏逐漸走向下坡路,雖其后裔也出現(xiàn)一時人杰,但終不復(fù)漢時盛況。
袁恕己(?-706年),滄州東光(今河北東光)人,唐朝宰相。
袁恕己早年曾任司刑少卿、相王府司馬,后與桓彥范、敬暉、張柬之、崔玄暐一同發(fā)動神龍政變,擁立唐中宗復(fù)辟,被任命為中書令。后遭到韋皇后與武三思的排擠,被奪去實權(quán),進(jìn)封南陽郡王。
706年(神龍二年),武三思以五王誣陷韋后為由,通過唐中宗頒布詔令,將五王流放邊疆。袁恕己被流放環(huán)州,后被周利貞虐殺。唐睿宗繼位后,賜謚貞烈。
袁世凱,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軍事人物,北洋軍閥領(lǐng)袖。字慰亭(又作慰廷),號容庵、洗心亭主人,漢族,河南項城人,故人稱“袁項城”。袁世凱家族宗譜以“汝南家聲舊,舜裔世澤長”自詡。
袁世凱(1859年9月16日—1916年6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