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玲玲從幼兒園回家,走進屋子,看見(kàn jiàn*)哥哥往床底下放了個東西,就出去了。
那是(nà shì*)什么(shén me*)好玩(hǎo wán*)的東西呀?小玲玲正想蹲下去,拿出來瞧瞧。哥哥又進來了,說:“你想做什么!”還對小玲玲瞪了一眼。
小玲玲趕忙站起來,哥哥這才轉(zhuǎn)過身走了。
奇怪(qí guài*)!那到底是什么(shén me*)呀?小玲玲趴在窗臺(chuānɡ tái*)上,看見(kàn jiàn*)哥哥走遠了,就往床底下鉆。哦,原來是個小竹管(zhú guǎn)兒,兩頭用紙團兒塞得緊緊的。小玲玲把紙團兒一拔,“撲!”一只蟋蟀(xī shuài)從竹管(zhú guǎn)兒里跳了出來。
小玲玲嚇了一跳(xià le yī tiào*),趕快去捉。可是(kě shì*),蟋蜂三跳兩跳,就逃掉了。
怎么辦?小玲玲把紙團兒塞好,把小竹管(zhú guǎn)兒放回床底下去。
過了一會兒,哥哥回來了。他鉆到床底下,把竹管(zhú guǎn)兒拿了出來,打開(dǎ kāi*)紙團兒一看,里面空空的,什么(shén me*)也沒有(méi yǒu*),就問小玲玲。
“蟋蜂,你放了?”
小玲玲很害怕,一聲不響,搖搖頭(yáo tóu)。
“別說謊(shuō huǎnɡ*),”哥哥蹲下來說:“告訴我,是你放的嗎?”
小玲玲沒搖頭,可也沒點頭。
哥哥沒有(méi yǒu*)辦法,皺皺眉頭。
“唱嗯哩!嘿塑喔……”是蟋蟀(xī shuài)在叫呢,這可不是剛才逃掉的那只,是鄰居王大娘(dàn iáng*)家院子里的一只。哥哥一轉(zhuǎn)身(zhuǎn shēn*)就出去了。
小玲玲趴在窗臺(chuānɡ tái*)上,看見(kàn jiàn*)哥哥扒開(bā kāi*)籬笆(lí ba),鉆到王大娘(dàn iáng*)家院子里去,搬開(bān kāi)一塊磚頭,“撲”的一聲,一只蟋一跳,又鉆到小花盆底下去了。哥哥連忙把小花盆搬開(bān kāi),用手輕輕一罩,可是(kě shì*)蟋蜂從腳邊跳走了。哥哥急忙轉(zhuǎn)過身來,不小心撞翻(zhuàng fān)了一只大花盆……忙了好一會(hǎo yī huì*),才把蟋蟀(xī shuài)捉住。
小玲玲高興(gāo xìng*)了,她想:還好(hái hǎo*),哥哥又捉住了一只蟋蟀(xī shuài),要不,他準要我賠呢!
哥哥剛回到屋里,就聽見王大娘(dà niáng*)在院子里嚷起來:“是誰把我的花盆打翻(dǎ fān*)啦!啊呀(ā yā*),籬笆(lí ba)也扒開(bā kāi*)啦!”
哥哥一聲不響,還對小玲玲搖搖手(yáo yáo shǒu)。
小玲玲心里想:哥哥叫我要誠實,可他自己呢?
她立刻對哥哥說:“竹管(zhú guǎn)里的蟋蟀(xī shuài)是我不小心放走的?!?/p>
哥哥點了點頭,說:“你很誠實?!?/p>
“那么(nà me*),你呢?”小玲玲說。
哥哥的臉紅(liǎn hónɡ*)了。他轉(zhuǎn)過身就往外走,把眼睛(yǎn jing)湊在籬笆(lí ba)的縫縫里(fèng li*)瞧了瞧,大娘(dàn iáng*)擺好(bǎi hǎo*)了大花盆,正走過來(guò lái*)修籬笆(lí ba)。
哥哥說:“大娘(dàn iáng*),大花盆是我打翻(dǎ fān*)的,籬笆(lí ba)是我扒開(bā kāi*)的。讓我來修籬笆(lí ba)吧!”
王大娘(dàn iáng*)笑著說:“不用了,知道(zhī dào*)錯就好了。你很誠實,是個好孩子(hǎo hái zi*)?!?/p>
小玲玲聽著,也笑了。
重點詞語:
奇怪(qí guài*)
蟋蟀(xī shuài)
竹管(zhú guǎn)
說謊(shuō huǎnɡ*)
籬笆(lí ba)
撞翻(zhuàng fān)
好一會(hǎo yī huì*)
打翻(dǎ fān*)
搖搖手(yáo yáo shǒu)
臉紅(liǎn hónɡ*)
文檔說明:
本文側(cè)重語文詞匯學習,在掌握一定量漢字基礎(chǔ)上加強詞語的學習和應用。加注拼音的目的在于作品助讀和普通話的學習。
紅色字體的詞語為部編版小學一年級和二年級4冊課本中出現(xiàn)過的詞匯,拼音中帶有星號的表示該詞匯中存在多音字,在閱讀(朗讀)過程中需要特別注意。
本文根據(jù)喜馬拉雅《小白爺爺?shù)?65夜故事》專輯,結(jié)合網(wǎng)絡文本內(nèi)容進行整理。
閱讀內(nèi)容前建議先聽聽“小白爺爺?shù)?65夜故事”,感受一下講故事的節(jié)奏和口語化的發(fā)音,之后重點關(guān)注分詞和拼音,并結(jié)合小學語文課本進行詞語復習。
分詞和拼音采用python技術(shù)進行添加,如有失誤,恭請留言指正。如有改進建議,歡迎站內(nèi)留言。
]]>《望 月》 石婭婳作(7歲) (寄自英國)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一年一度的中秋節(jié)又要到了,我們來說一說漢字里的“中秋”。
“秋”的古字形像蟋蟀。蟋蟀是“秋蟲”代表之一,有的地方稱蟋蟀為“促織”。昆蟲呢喃是秋季最重要的標志,而蟋蟀的鳴叫又是秋蟲呢喃的重要標志。如今的“秋”字,表義字符“禾”傳達出“莊稼收獲”之義,這是秋天最重要的標志性特征之一;關(guān)于“火”,有專家說表示秋天禾谷成熟,猶如火灼,也就是“似火的莊稼”。
中國的先民把一年分為春夏秋冬四季,每季3個月。因此,每一季也就有了上中下之分。對于“秋季”而言,也就是“初秋”“仲秋”“晚秋”,即農(nóng)歷的七八九3個月。這3個不同的“秋”合在一起,也被稱為“三秋”。
需要注意的是,“中秋”與“仲秋”并不相同。“伯仲叔季”是用以稱呼人的長幼次序的名稱。用在“仲夏”“仲秋”這里,指的是“次序位于中間的”,也就是農(nóng)歷八月?!爸星铩眲t是“處于秋天中間的”,也就是七八九3個月之中的那一天,即農(nóng)歷八月十五這一天。我們所說的“中秋節(jié)”,指的正是這一天。因此,中秋節(jié)也被稱為“八月節(jié)”。
中國的特色節(jié)日,大多對應著特色食物。中秋節(jié)最重要的食物當然是月餅了,地上圓圓的月餅,對應著的是天上圓圓的月亮?!皥A”是中國文化系統(tǒng)中的重要符號,意味著“滿”,意味著“完全”,還意味著“相聚”,所以,“中秋節(jié)”也被稱為“團圓節(jié)”。“天上月圓”“人間團圓”。如果不團圓,就會惹起人們的相思之情。古往今來,多少文人為此了寫下大量感人至深的詩句,流傳至今,撥動著人們的心弦。
(作者系北京中外文化交流研究基地副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