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華夏”的由來,古代有這樣一個傳說。蚩尤原來是炎帝的大臣,炎帝是個很有野心的人。
他想稱霸天下,于是聯(lián)合苗人,想把炎帝從南方趕到涿鹿,自稱南帝。決戰(zhàn)開始了,他們大戰(zhàn)于涿鹿之野。當時,蚩尤一夫當關,手持利劍,命令士兵沖向炎帝的營地,炎帝部落顯然處于劣勢。
萬不得已,炎帝被迫匆忙帶兵退出戰(zhàn)場并向黃帝求救。此時蚩尤已進軍涿鹿,黃帝下令整編隊伍,兩軍開始新一輪交鋒。黃帝認為只要和炎帝聯(lián)手,同心協(xié)力,就一定能打敗蚩尤。但他們低估了蚩尤的神力,蚩尤居然施了妖法,剎那間,天地間升起一片濃霧,漆黑一片,炎黃的軍隊什么也看不見,被打得節(jié)節(jié)敗退。面對一意孤行、制造戰(zhàn)亂、殘害百姓的蚩尤,黃帝決定奮力一博。
他找到炎帝商量作戰(zhàn)方案,請人用太極推算。后來他派人到蚩尤的大本營打探軍情,得知蚩尤即將反攻,再次施展妖法。黃帝在戰(zhàn)爭中占據(jù)了主動。蚩尤的部隊沖上來,就被炎黃聯(lián)軍包圍了。
這時,炎黃聯(lián)軍把戰(zhàn)鼓敲得震天響,極大地鼓舞了盟軍的士氣。最后蚩尤的部落被打得落花流水,蚩尤被俘。不肯投降的蚩尤被黃帝斬首,炎黃部落終于團結統(tǒng)一了整個中原。從此,中原各部落都尊黃帝為共主,炎黃部落在黃帝的領導下融合為華夏民族。這就是“華夏”的由來。
關于中國的起源還有另外一個傳說,對此有不同的解釋。相傳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朝代是夏朝。大禹歷時數(shù)年,成功治水,被舜選定為接班人。之后,他開始了一個清明的歷史時代。因此,在當時,以禹為代表的夏后族盛極一時。此外,夏后族以華山為活動中心,所以他們也被稱為華夏族。這就是為什么禹的兒子建立的第一個王朝叫夏朝。
今天,關于中國起源的爭論仍在繼續(xù)。一種觀點認為“華夏”是一個民族的名稱。他們認為中國古代以“夏”為氏族名稱,“華夏定居華山之周,下水之旁,故名”,就是這個意思?!跋摹边@個詞來源于“夏水”。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是一個由其他不同民族組成的龐大民族。雖然它不是一個單純的民族,但在漫長的歷史中,它始終以一個核心民族為中心,逐漸融合、同化其他民族,形成了“單元性的多元化民族”,這就是今天的中華民族。在先秦時期,它被稱為華族或夏族。
“華”是指居住在華山以玫瑰花(華)為圖騰的“華族”,而“夏”是指居住在長江中下游的夏族祖先。華夏民族的稱號由此而來。雖然現(xiàn)階段我們還沒有完全解開“華夏”這個名字的由來之謎,但是我們相信“華夏兒女”永遠是每一個中國人引以為傲的稱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