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tǒng)的包芯紗存在一定的生產缺陷,容易出現包覆不好,芯絲外露的現象。包芯紗包覆不良,容易出現染色、上色不勻的情況,影響后道工序加工,影響布面效果。
渦流紡的快速發(fā)展,為解決包芯紗包覆不良、芯絲外露的問題提供了條件。渦流紡的成紗機理本身是一種包覆結構,用渦流紡生產包芯紗,可以減少包芯紗芯絲外露的現象。在渦流紡紗機上開發(fā)生產包芯紗產品有明顯的技術優(yōu)勢,可以豐富包芯紗產品種類,適應產品的創(chuàng)新。
本文以18.5tex(30D/48F)萊賽爾渦流紡包芯紗為例,介紹渦流紡包芯紗開發(fā)和生產經驗。
一、原料選擇
選用規(guī)格1.33 dtex×38 mm萊賽爾纖維作為外包纖維,選用30D /48 F的滌綸網絡絲做芯絲。原料成分及指標見表1。
二、工藝流程
FA1001型圓盤抓棉機→FA029型多倉混棉機→JWF1115-160型精開棉機→JWF1177A棉箱→JWF1213A高產梳棉機→FA317A型并條機(頭并)→TMFD81S型并條機(二并)→TMFD81L并條機型(三并)→870 EX型渦流紡紗機。
三、各工序技術措施
3.1 原料預處理
根據萊賽爾纖維的特性,投料之前萊賽爾纖維應該在儲棉間靜置存放24小時以上,平衡原料回潮率,合理控制生產車間的溫濕度,減少紡紗過程中條子粘連現象產生,改善萊賽爾纖維的可紡性能。
3.2 清梳聯(lián)工序
萊賽爾短纖整齊度好,含雜少,工藝設置采用“多混、多梳、少打、少落”的原則,降低各打手速度。抓棉機打手速度降到720 r/min,精開棉機打手速度降低到420 r/min,減少纖維損傷。
根據萊賽爾纖維的特性,梳棉的梳理和轉移尤為關鍵。梳理和轉移效果的提升更有利減少棉結,保證產品質量。由于生產中采用JWF1213A型高產梳棉機,梳棉使用重定量配置,并采用“柔性梳理”工藝。為了增強分梳效果,將錫林速度提高到380 r/min;收緊錫林~刺輥間隔距、錫林~道夫間隔距,并把“錫刺比”提高到2.3:1,提升轉移效率。減少因纖維間相互揉搓而形成棉結;適當提高活動蓋板運轉速度,以增強短絨、棉結和雜質清除效果。清梳聯(lián)工藝情況見表2。
為了提高分梳質量,錫林針布選配原則“矮、淺、薄、密、尖、小”,選用齒高2.0 mm,針布前角α為300,針布基部厚度為0.5 mm,齒密860齒/(25.4 mm)2。
錫林針布型號為:C20-30-86D,蓋板針布為:TX42M型,道夫針布型號為:D40-30-36CR4。
經過清梳聯(lián)工藝優(yōu)化,生條棉結控制在3粒/克以內,生條條干CV%值控制在2.8%左右,生條重量不勻率控制在1.6%以內。
3.3 并條工序
渦流紡對纖維的伸直、平行度有比較高的要求。為此采用了三道并條,并且將并條機的出條速度降低到同品種環(huán)錠紡紗的70%左右。
頭并選擇1.88倍后牽伸,提升后區(qū)牽伸效能,消除纖維中的前彎溝;末并選用大后區(qū)隔距,小后區(qū)牽伸,改善熟條條干不勻率水平。
減少并條總牽伸倍數,防止意外牽伸產生。三道并條分別采用5根×6根×6根的并合根數,確保在纖維伸直、平行度良好的情況下,提高并條條干水平。
并條工藝優(yōu)化情況對照表見表3。
并條經過工藝優(yōu)化后,條干CV%值穩(wěn)定在1.5%左右。末并配備自調勻整裝置,并條重量不勻率可以控制在0.6%以內。
3.4 渦流紡工序
3.4.1 紡紗工藝配置
經過反復試驗,渦流紡主牽伸一般設置在30-40倍為佳,后牽伸一般選擇設置為2.5-3.5倍,支持牽伸一般選擇2-3倍。最終選擇渦流紡工藝配置如下:總牽伸T.D.R牽伸倍數為251 倍,主牽伸M.D.R牽伸倍數為35倍,后牽伸B.D.R牽伸倍數為3.0倍,支持牽伸I.D.R牽伸倍數為2.8倍;下羅拉邊距設置為43 mm×45 mm。紡錠型號選擇M/1.1。紡紗張力120 mN左右,卷取比選擇1.01倍。
3.4.2 喂入比
喂入比是渦流紡的紡紗工藝的一個重要工藝參數,渦流紡的喂入比一般是指輸出羅拉與前羅拉的線速度比值。渦流紡喂入比一般選擇0.96左右。生產中如果長絲漏出太多,可以適當提高喂入比。如果喂入比太大,渦流紡紡紗段張力較大,長絲容易保持在外層纖維中心,造成外層纖維包覆牢度降低,容易脫落。經過多次試驗發(fā)現,渦流紡喂入比選擇0.95左右包覆效果最好。
3.4.3 長絲喂入張力
經過試驗發(fā)現,喂入張力大,長絲芯紗更容易處于紗線中心位置,從而獲得較高的包覆率。但是,長絲喂入張力過高,長絲伸長率增加,外層纖維包覆難度增加,不容易包覆在芯紗上,包覆率反而會降低。
3.4.4 噴嘴到前羅拉距離
渦流紡包芯紗生產過程中,噴嘴到前羅拉的距離對包覆效果有一定的影響。一般噴嘴到前羅拉距離越長,長絲越容易被包覆,反之效果就會變差。經過多次試驗,噴嘴到前羅拉距離設定為20 mm包覆效果最好。
渦流紡萊賽爾包芯紗工藝配置見表4。
四、成紗質量
針對渦流紡萊賽爾包芯紗的特點,采用上述技術措施后,車間生產穩(wěn)定,順利生產出萊賽爾18.5tex(30D/48F)渦流紡包芯紗,成紗質量穩(wěn)定,達到預期目標。單紗斷裂強度為18.2 cN/tex,伸長率為9.8%,條干cv%值12.8%,千米細節(jié)0個,千米粗節(jié)6個,千米棉節(jié)9個。萊賽爾包芯紗不但具有萊賽爾紗和包芯紗的雙重特點:“強力高、條干好、毛羽少、抗起毛起球性好”,而且較好地克服了包芯紗包覆不好的問題,質量得到了客戶的認可。成紗質量指標與公司內控優(yōu)等紗指標對比情況,見表5。
經過對比分析,成紗質量達到了公司內控指標優(yōu)等紗質量標準。萊賽爾渦流紡包芯紗強力高、毛羽少、條干好、抗起毛起球性好的特點,得到了客戶的高度認可。
五、結 語
(1)渦流紡萊賽爾包芯紗的生產中,應針對原料性質,提前對萊賽爾原料進行養(yǎng)生處理,并合理控制車間溫濕度,提升可紡性能。
(2)梳棉工序精選梳理器材,優(yōu)化梳理工藝,增強分梳和轉移是梳棉工藝設置重點。
(3)并條工序要合理設置牽伸分配和羅拉隔距,保證纖維的伸直平行度,穩(wěn)定條干水平。
(4)渦流紡工序應正確配置喂入比、芯絲喂入張力等工藝參數,合理選擇紡錠規(guī)格和噴嘴壓力,嚴格溫濕度管理。
(5)合理設置渦流紡噴嘴與前羅拉的距離,可以提高包芯紗的包覆率和包覆牢度,對穩(wěn)定產品質量,改善紗線品質有明顯效果。
(6)經過本次生產實踐,為今后開發(fā)更多的渦流紡包芯紗產品提供了實踐經驗。
來源:劉建林 浙江華飛輕紡有限公司 趙博 張澤書 中原工學院 馬繼明 浙江云泰紡織有限公司
編輯:中國紗線網新媒體團隊
對于本期話題你有什么看法?歡迎轉發(fā)、收藏、評論、點贊,走過路過不要忘了關注,不關注一個,不許走~
第一步、關注。
第二步、私信回復加群,邀請您加入500個紡織群,群內海量求購供應信息讓您1分鐘找到客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