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視劇《雍正王朝》中,演員王輝成功塑造了光明磊落、俠肝義膽、勇謀兼?zhèn)?、可敬可愛的老十三,讓人感慨、過癮、入目難忘。
通過文藝作品的傳播,老十三胤祥的影響力,甚至可以說超過了劇中康熙的其他兒子。
可能大家都知道,藝術(shù)創(chuàng)作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歷史劇一般原則都是“大事不虛,小節(jié)不拘”。《雍正王朝》也不例外。
文藝作品中的十三阿哥胤祥,不乏演繹的成分,他的形象體現(xiàn)了作者的心中的美好寄托和愛憎。
熟讀清朝歷史的作家二月河,肯定對十三阿哥的史料仔細研究過。他經(jīng)過取舍拔高,圍繞“俠義”精心打造,讓這位老十三在康熙的二十多個兒子中,成為令人最為喜愛的佼佼者。
那么,歷史真實的十三阿哥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物,是否就是文藝作品中塑造的那個形象,他是“賢王”還是“俠王”呢?
查閱相關(guān)歷史記載可知,真實的十三阿哥胤祥,確實是清代歷史上最優(yōu)秀的王公之一。
但他畢竟是一位親王。其功績此前一直淹沒在歷史長河中,并不被人們廣為知曉。
如果說雍正皇帝是一朵紅花,胤祥無疑是映襯紅花的最美的那片綠葉。
歷史上真實的胤祥,賢能的成分更多一些,并非完全像文藝作品中塑造的俠義之士。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十月初一,胤祥出生于北京紫禁城,生母為出身低微的敏妃章佳氏。自康熙三十七年起,12歲的胤祥第一次跟隨父皇去東北盛京謁陵,此后連續(xù)十年間,康熙帝只要離開京師,一直都帶著文武兼?zhèn)涞呢废殡S行。
胤祥的生母敏妃,與八阿哥胤禩的生母良妃衛(wèi)氏出身差不多。良妃出身是辛者庫賤籍,敏妃章佳氏家族世代為鑲黃旗包衣奴才。敏妃入宮時只是一名宮女,生下胤祥之后,才被康熙納為庶妃。
康熙帝早期,通過勤奮努力顯露才華的兩個兒子,一個是八阿哥胤禩,另一個就是老十三胤祥??赡芩麄z都是因為生母家族出身低微,所以想憑自身努力獲得父皇的關(guān)注和喜愛。
有史料介紹,歷史上真實的十三阿哥胤祥盡管才華出眾,但他性格隱忍,淡泊名利。
胤祥少年時生母去世,他由四哥胤禛的母親德妃撫養(yǎng)長大,因此他和四阿哥胤禛親密無間。后來,雍正帝在給胤祥的祭文中曾提到胤祥的算學由他親自教授,“憶昔幼齡,趨侍庭闈,晨夕聚處。比長,遵奉皇考之命,授弟算學,日事討論”,每逢塞外扈從,兄弟倆“形影相依”。
可見,當康熙帝出巡只帶他們其中一個隨行時,兩兄弟也會詩書往還。雍正還把他和十三弟唱和的詩作收在詩文集中,使胤祥的少數(shù)作品得以傳世。
據(jù)愛新覺羅·弘旺的《皇清通志綱要》記載,康熙四十七年,胤祥受到父皇第一次廢太子事件波及,曾與太子胤礽、大阿哥胤禔同樣被圈禁。至于被圈禁的原因,可能是他被父親認為包庇太子允礽。
但胤祥被圈禁的時間較為短暫,并非小說中描述的“圈禁十年”。因為在康熙四十八年二月,康熙帝巡幸畿輔時,胤祥仍名列隨行皇子之中。
不過康熙皇帝對胤祥并沒有寵愛到底,后來更是不知道因為何種原因,開始冷落胤祥,對他沒有重用和封爵。
實際上,康熙真是埋沒了人才,因為胤祥的確文武兼?zhèn)洹?/p>
文的一面,胤祥漢學功夫比較到家,不僅是阿哥中有名的棋王,而且作詩也是行家;
武的一面。胤祥的騎射功夫甚好,有百發(fā)百中的能力,還曾在康熙面前奮勇格殺過一頭猛虎。
胤祥的全部才能,直到其四哥胤禛登基為雍正帝之后,才得以施展。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駕崩于暢春園,遺詔四阿哥胤禛繼位。
剛繼位一天的雍正帝,就下圣旨冊封十三弟胤祥為怡親王,并且免去了貝子或貝勒、郡王程序,直接晉封親王。
胤祥也可以說是雍正眾兄弟中最鼎力支持雍正繼位的人,他擁護雍正執(zhí)行新政,是雍正最為鐵桿的幫襯。
同樣,無比信任十三弟的雍正,也賦予了胤祥極大的權(quán)力。
胤祥在雍正朝為總理事務王大臣兼管御林軍和戶部、造辦處、會考府、圓明園,參與軍機處決策,等于掌握了當時大清的財、政、軍以及人事大權(quán),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關(guān)鍵人物。
當時,胤祥在朝廷的旌旗儀仗和俸祿,都遠高于清朝歷代親王。除了開國之初的攝政王多爾袞比胤祥的權(quán)力地位更高之外,清朝歷代親王都沒再擁有胤祥這么大的權(quán)力和高等級待遇。
(劇照)
面對權(quán)力和榮譽,胤祥保持了清醒的頭腦,兢兢業(yè)業(yè)治國理政,謙恭低調(diào),不貪婪榮華富貴。
概括胤祥的業(yè)績,大致有幾個方面:
出任首席軍機大臣,奉命參與帷幄,竭力維護王朝主權(quán)和國家穩(wěn)定。
胤祥曾全權(quán)負責在全國遴選中低級武官,確保了軍隊素質(zhì)和質(zhì)量。雍正對準噶爾用兵時,他不僅參與謀略,而且及時有效地保證了轉(zhuǎn)運軍事供應,不僅理財有方,而且調(diào)度得宜。數(shù)以千萬計的軍需,全都出于國庫,沒有向民間另行攤派。以致民間許多百姓都不知曉朝廷在邊疆平叛打仗。
奉命訊鞫大案,鐵面無私,以理服人,豐益朝廷財政。
胤祥審理案件,善于去偽存真。他主持審理大案數(shù)十起,每次審理,疑犯口供都會牽連到朝野許多人,胤祥對此極其慎重,不輕下斷語。
雍正登基,面對康熙末年以來積存的許多弊端都亟待解決。胤祥領(lǐng)命伊始,便勤奮理事,不稍懈怠。他打破以往常規(guī)。采取規(guī)定限期和獎勵勤勉相結(jié)合的辦法,很快將幾千宗舊案都理出頭緒。當時查出戶部虧空銀250萬兩,胤祥奏請皇上,針對不同人群的不同情況,采取諸如直接查抄;把虧空官員的職位全部凍結(jié),“如限內(nèi)交完,伊等應升之缺聽其升轉(zhuǎn)”等方式分別加以解決。
他對一些與造成財政虧空有直接關(guān)系的王公親貴也秉公行事,毫不容情,包括十二阿哥履郡王胤祹,都被他勒令變賣家產(chǎn)清還虧欠。正是憑著這種不徇情姑息的認真精神,推進虧補欠還,促使新朝廷整頓財政取得顯著成效。
胤祥曾總結(jié)說:“審案的原則,先觀察其(疑犯的)言語表情以洞悉真?zhèn)?,假設(shè)用誠心去打動他,用合理的推斷去折服他,沒有得不到實情的。雍正稱贊他的話是“仁人之言”,命各省有司將此言科成木榜堂署,時時省覽。
為國舉賢,以公心向雍正帝推薦優(yōu)秀人才。
雍正初年,面對前朝留下的亂局,胤祥積極向雍正帝推薦了多位年輕位卑的官員,這些人日后大多得到重用,諸如福建總督劉世明、陜西總督查郎阿、山西巡撫石麟、福建巡撫趙國麟等。這些后來官至督撫的各地方大員確有其才,他們構(gòu)成了雍正朝到乾隆初年整個國家官僚系統(tǒng)的中堅力量。
興修水利,治理河患,推動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
胤祥認為“水害不去,則田非吾田,尚何營?”雍正三年冬,他總理水利營田事務,經(jīng)過一冬春的實地勘查,從疏通河道,筑堤置閘,開引河,開挖入海直河,到區(qū)域田土疆界,開挖溝渠,他都詳細規(guī)劃,制成水利圖進呈雍正御批。朝廷按他建議設(shè)立了營田水利府,將直隸諸河分為四局管轄。胤祥數(shù)次親臨指導,修河造田,辟荒地數(shù)千里,募民耕種。還聘請南方農(nóng)民到北方教種水稻。使京畿災荒洼澇地區(qū),變成了千里良田。
當他得知“江南水道,自河淮而外,多致淺塞”,每到雨季,河水泛濫成災的實情,又奏雍正請修復江南水利,雖未能親自前往,仍依據(jù)屬下水利人員提供的資料,指導規(guī)劃,促使東南數(shù)十州縣河流疏暢,獲灌溉之利。
帶病盡職,鞠躬盡瘁。
胤祥年輕時便患有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當時稱為“鶴膝風”,這個疾病折磨了胤祥大半生。雍正七年秋冬,胤祥的身體已經(jīng)被疾病拖累垮了。雍正帝令太醫(yī)院使劉聲芳任戶部侍郎,專門在胤祥身邊為其隨時診療病情。可胤祥一直不顧病情,忘我工作,還在病中堅持與下屬翻山越嶺,“往來審視”。胤祥出行時怕煩擾百姓,“常至昏夜始進一餐”。這種身心俱疲的狀態(tài),無疑加重了他的病情。
雍正八年正月初八,北運河青龍灣修筑減水壩,胤祥想要去現(xiàn)場勘察,但已經(jīng)下不了病床,只好奏請將此事交與侍郎何國宗督理監(jiān)修。他曾對其一同辦理水利的下屬說“本圖遍治諸河,使盈縮操縱于吾掌之上,豈期一病沉廢,已矣何言?!比齻€月后,胤祥就病逝了。
恪守臣道,行事低調(diào),處處謙卑恭敬,絕不恃寵逞能。
胤祥在雍正朝雖身處高位,卻從沒有被榮華富貴沖昏頭腦,他始終頭腦清清,恪守臣道,從不敢越位絲毫。
作為四阿哥胤禛最信賴的兄弟,胤祥從皇兄那里獲得了諸多的恩寵和榮耀。雍正元年,新皇帝傳旨按康熙年間分封皇子為親王之例,賜給十三弟胤祥錢糧23萬兩。胤祥百般謙退,經(jīng)雍正再三宣諭,才勉強收下13萬兩。
雍正又援引父皇康熙對待其兄裕親王福全的例證,準許胤祥分封后可支用官物六年,胤祥仍是辭謝。
盡管胤祥對于皇兄的恩賜總是竭力推辭,他還是得到了許多相同地位的人不曾享有的殊榮。根據(jù)雍正旨意,原來只歸他兼管的佐領(lǐng)人丁全部劃歸怡親王府屬下,又于親王定額之外增加一、二、三等護衛(wèi)共17員,儀仗中也增加豹尾槍、長桿刀各二,以突出他的與眾不同。
雍正三年二月,皇帝又以胤祥“總理事務謹慎忠誠,從優(yōu)議敘”的理由,特在親王之外又加封一個郡王爵位,允許他在兒子中任意指封一人,這在清代歷史上是沒有先例的。胤祥堅辭不受,雍正也不好十分勉強,遂命給他增加俸銀10000兩,以為獎勵。
就連死去二十余年的胤祥生母章佳氏,也沾了兒子榮華的光。雍正元年六月,皇帝諭將其原有“敏妃”封號提高兩級,追封為敬敏皇貴妃;同年九月,又奉旨袝葬景陵。
雍正帝甚至都想在死后與這位十三弟比鄰而葬。胤祥曾奉命為雍正選擇福地修建皇陵。胤祥經(jīng)過反復勘察,在直隸易縣泰寧山麓為雍正找到了一塊福地,雍正非常滿意。認為胤祥立有首功,就把萬年吉地附近的一塊“中吉”之地賜給了他。
胤祥聞聽后,卻驚悚色變,惶懼固辭。并說,這等吉地只有大福大貴者才能受用。自己又在距此六十里以外的淶水縣境內(nèi)選定了一塊墓地,認為這才與臣下身份相配,并再三奏請皇帝賜給自己。在得到允旨后,他高興萬分,手舞足蹈。當日就遣侍衛(wèi)前往取土。數(shù)日后侍衛(wèi)回來,呈看土色。
因為這是皇帝賜予的吉地,胤祥竟迫不及待地取了一小塊,手捧著吞到肚子里,口中還念念有詞道:“這樣的話,則臣心安而子孫蒙福了。”留下了“怡王吞土”的典故,
此事在官修《清世宗實錄》、《欽定八旗通志》以及《內(nèi)務府檔》中均言之鑿鑿,可見確有其事。
胤祥去世后,雍正皇帝十分悲痛,因傷心過度而大病一場。即使在病中,雍正仍不忘命人為怡親王胤祥修建陵墓,使其陵墓的規(guī)格遠遠超出王爺陵墓的檔次,極盡奢華。
雍正皇帝為十三弟胤祥賜予“賢”的謚號,加封為鐵帽子王,胤祥也就此成為了清朝的第九個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
衷心感謝各位朋友閱覽《掌心春秋》,如果您喜歡,可點擊“訂閱”或“關(guān)注”。我們共同賞析歷史趣聞,回憶歷史往事…(聲明:文中參考資料和配圖均源于網(wǎng)絡(lu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