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6月8號晚,司馬南把莫言讀者的來電錄音發(fā)到他的今日頭條,是一位中文系女生指責司馬南在之前節(jié)目中批評莫言說的“文學作品永遠不是唱贊歌的工具”,錄音發(fā)布后立即炸開鍋了,那個熱度,哇哇的,評論9W,點贊13W,達到司馬南的歷史文章和視頻的數(shù)據(jù)新高,其精彩程度,堪比大片:司馬南:莫言粉絲教育司馬南(實況錄音)
(1)錄音中司馬南有理有據(jù),及時抓住小女生的每個漏洞(無論是措辭漏洞還是邏輯漏洞)進行排山倒海式的完美回擊,其滴水不漏程度及口才連優(yōu)秀辯手、大律師都自嘆不如,明顯感覺像是一個專業(yè)拳擊手把一個小孩按在地上摩擦摩擦,讓司馬南的鐵粉們看得那個爽啊,高潮迭起,據(jù)說30幾分鐘的錄音,有人看了三四遍。
(2)評論區(qū)更加精彩,一邊倒地批評小女孩不自量力,自己都說不清楚還來指責別人,居然幾乎見不到一個支持小女孩的,要不就是說她勇氣可嘉(也不知道是不是反諷),這個很神奇,很精彩。
事后,胡錫進也不甘寂寞,在司馬南發(fā)表錄音的幾個小時后也發(fā)一篇微頭條,指出不應該把和別人的通話錄音發(fā)網(wǎng)上等等,雖然沒有指名道姓,但也就差直接報身份證號了,所有人都知道是在說司馬南,這篇微頭條也同樣熱,2.9W評論,3.9W贊,評論區(qū)依然精彩,但和司馬南頭條里的評論不一樣的是,沒有一邊倒,有挺胡的,也有挺司的。
胡司互懟互蹭也不是一兩兩天了,倒也見怪不怪,但就這件事情本身來說,我覺得胡說得有道理,我就事論事,不針對人,我對兩個人都很欽佩,但作為粉絲該有的正常表現(xiàn),他們有不足的地方我也會說,否則如果有如某些腦C粉那樣,喜歡一個人就什么都對,不喜歡一個人就什么都錯,這世界就亂了,就容易被帶風向而不自知。
1、我堅決贊同司馬南原來節(jié)目里說的文學作品除了批評抨擊之外,也可以用來唱贊歌。文學文學,“文”可以理解為斯文、和美,唱唱贊歌,歌頌一下祖國,歌頌一下母親,歌頌一下愛情,一團和氣,有何不可!“學”可以理解為打擊、批評、改進,讓我們才有學習的地方,何樂而不為!
2、我不太贊同司馬南把錄音發(fā)網(wǎng)上,至于有人說“沒透露她個人信息”,其實聲音就是信息,我們能通過一個人的聲質(zhì)和說話的語氣語調(diào)習慣能判斷是不是某個人,不信的話,你把司馬南的錄音發(fā)出來,不要標注,沒有影像,習慣聽他的粉絲們能不能聽出是他?所以大家就能明白為什么電視采訪節(jié)目為了保護當事人隱私要做變音處理了。
也有人說“要當做證據(jù)”,證據(jù)是保護你自己,或者發(fā)生法律糾紛的時候才拿出來的,而不是現(xiàn)在主動拿出來炫技或證明自己,你看他發(fā)的錄音還取名為“莫言粉絲教育司馬南”,刻意用了“教育”兩字,然后在錄音也提到“我是一個70歲的老頭”,種種跡象無異于在告訴粉絲們“看,我在錄音里這么客氣,這么尊重她,還不停地使用“您”,這小年輕的也太不尊老了,也太不自量力了,居然敢教育我大司馬”,于是腦C粉們就更生氣了,拼了命要護主。
退一萬步講,就算你要錄音,要放網(wǎng)上,你可以提前征得對方同意,就像呼叫中心說的“您的來電會被錄音”,如果對方不愿意而終止通話,那是她的事,否則難免讓人懷疑是不是故意設套或者釣魚,如果對方知道你在錄音,她的表現(xiàn)或者話題方向會不會也不一樣。如果不錄音、不是提前有計劃要發(fā)布的話,會不會司馬南的表現(xiàn)或態(tài)度也不一樣?
3、小女孩說“你是不是一直都想贏”被很多人調(diào)侃或奚落為下一句是不是該說“我輸了還不行嗎”、“你就承認一回你輸了嘛”,其實從心理學上來講,司馬南經(jīng)常把別人當對立面或者總想證明自己是對的,這種偏執(zhí)某種程度上成就了他,不然也不會幾十年執(zhí)著打假吸引千萬粉絲了,但某種程度也害了他,容易產(chǎn)生眾生不過如此的居高臨下感,很難聽進別人的建議和批評(有些表面看起來錯的,但往深了也可能又是對的),就算錯了也不容易認錯,就算認錯也要給自己貼貼金,輸?shù)闷痢⒚孑斃镖A。
從這點看,還是格局不夠了,當然我的格局也不夠,不然也不會批評他。說實話,你一個專業(yè)拳手和一個小孩較什么勁,要從他們身上找存在感嗎?錄音你自己聽不行嗎,發(fā)出來的目的難道不就是為了彰顯自己,再讓一波人擁護一下,然后有點像“星宿老仙,法力無邊,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的感覺嗎?我還真不信只是單純地為了警示其他人不要再打電話騷擾或者其他,但愿我是小人之心。
4、小女孩說的“你在之前的節(jié)目里引導了輿論方向,讓粉絲們來攻擊莫言”,司馬南的回應很高明“我只對我自己的言行負責,我沒有攻擊莫言,但粉絲怎么評論我管不了,我沒法也無需為他們的言論負責”,也許小女孩的邏輯能力不如司馬南,沒講清楚,我試著理解一下:
從“法”來講,你確實無需負責,但你明知道你的解讀可能會導致大家惡語攻擊莫言,但你沒有做出正確引導,甚至希望這種情況發(fā)生,你明知道你說了1+1,別人會說3,盡管你不用為“3”負責,但你還是說了1+1,你不殺伯仁,但伯仁卻因你而死,這從良心從德上來講,是不是有點過分了,是不是有點狡滑了。殺死別人,還可以逃得干干凈凈,“萬刀叢中過,滴血不沾身”。
事實上錄音發(fā)布后,粉絲再次一邊倒評論再次說明了這個問題,他是具有預知粉絲反應并制造這種反應的超強能力的,否則無法解釋,如果這樣,那他的危險很大,心向善還好,心若不向善,那就跟邪教的洗腦一樣。除非有另外一種可能,就是把所有與你期望的輿論導向不符的評論都刪除,如果是這樣,那也同樣可怕。
至此,我洋洋灑灑幾千字,也該客觀表揚一下司馬南的溝通策略和技術,這個錄音堪稱是應答技巧、新聞發(fā)言、辯論技巧等溝通方面的經(jīng)典案例,值得服務人員、辨論選手、新聞發(fā)言人、講師、律師等學習。
凡事有對有錯,有陰有陽,有優(yōu)有劣,多聽多看多想才會更全更深,理不辯不明嘛,大家有什么不一樣的觀點,歡迎留言,進行批評、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