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柱就是人的出生年、月、日、時所對應(yīng)的天干地支。出生年份的天干地支為第一柱,月份的天干地支為第二柱,日期的天干地支為第三柱,時辰的天干地支為第四柱。每一柱天干一字、地支一字,四柱的天干地支加起來的總數(shù)就是八個字,然后再按照八字的陰陽五行推算,可推知一人一生的命運大致情況。
四柱法于宋代徐子平所創(chuàng)立,傳聞他在五代末年與陳摶一起隱居華山,著有《徐氏珞 子賦注》二卷,他在李虛中的三柱法(年、月、日推算法)的基礎(chǔ)上,發(fā)明了四柱法(年、月、日、時推算法)。以四柱的干支為八字,以八字中的生克制化關(guān)系推測人生命運,這套算命方法拋棄了之前三柱六字算命時用納音五行論命的方法,改為四柱八字以日干為中心,旺衰平衡為根本,正五行生克制化為方法的預(yù)測體系,對社會影響尤為廣泛,以致于八字法也稱為子平法。
天干地支與陰陽五行
天干陰陽五行表
木 |
火 |
土 |
金 |
水 |
|
陽干 |
甲(1) |
丙(3) |
戊(5) |
庚(7) |
壬(9) |
陰干 |
乙(2) |
丁(4) |
己(6) |
辛(8) |
癸(10) |
地支陰陽五行表
木 |
火 |
土 |
金 |
水 |
|
陽干 |
寅(3) |
午(7) |
辰(5)戌(11) |
申(9) |
子(1) |
陰干 |
卯(4) |
已(6) |
丑(2)未(8) |
酉(10) |
亥(12) |
干支記日與六十甲子
起先,天干時用來記日,地支用來記月,但是每個月中會有三天是同一天干,后來就便用一個天干一個地支分別依次搭配用來記日。干支記日的辦法又被逐漸引用到記年、記月、記時。
十二天干和十二地支的最小公倍數(shù)是六十,所以他們依次結(jié)合到底一個循環(huán),統(tǒng)稱六十甲子。
月建
一般是指十二支而言,如建子、建丑、建寅等等?!敖ā贝?/span>北斗七星斗柄頂端的指向。古老天文學(xué)稱北斗星斗柄所指為“建”,干支歷將一歲劃分為十二辰,斗柄旋轉(zhuǎn)而依次指為十二辰(十二月令),稱為“十二月建”。十二月建是依據(jù)二十四節(jié)氣而來的節(jié)氣月。
十二地支與十二時辰
五行相生與相克
相生:木生火 火生土 土生金 金生水 水生木
相克: 木克土 土克水 水克火 火克金 金克木
地支藏干
每個地支中都包含著一個或幾個天干的五行成分。其中每一地支中所藏代表自己性質(zhì)的一個天干就是本氣。
《又地支藏遁歌》
子宮癸水在其中,丑癸辛金己土同;
寅宮甲木兼丙戊,卯宮乙木獨相逢。
辰藏乙戊三分癸,巳中庚金丙戊叢;
午宮丁火并己土,未宮乙己丁共宗。
申位庚金壬水戊,酉宮辛金獨豐隆;
戌宮辛金及丁戊,亥藏壬甲是真蹤。
原干支五行稱為正五行,而納音五行是把六十甲子與五音十二律結(jié)合起來,對此有《納音五行歌》如下
甲子、乙丑——海中金,丙寅、丁卯——爐中火。
戊辰、己巳——大林木,庚午、辛未——路旁土。
壬申、癸酉——劍鋒金,甲戌、乙亥——山頭火。
丙子、丁丑——澗下水,戊寅、己卯——城頭土。
庚辰、辛巳——白蠟金,壬午、癸未——楊柳木。
甲申、乙酉——泉中水,丙戌、丁亥——屋上土。
戊子、己丑——霹靂火,庚寅、辛卯——松柏木。
壬辰、癸巳——長流水,甲午、乙未——沙中金。
丙申、丁酉——山下火,戊戌、己亥——平地木。
庚子、辛丑——壁上土,壬寅、癸卯——金箔金。
甲辰、乙巳——覆燈火,丙午、丁未——天河水。
戊申、己酉——大驛土,庚戌、辛亥——釵釧金。
壬子、癸丑——桑柘木,甲寅、乙卯——大溪水。
丙辰、丁巳——沙中土,戊午、己未——天上火。
庚申、辛酉——石榴木,壬戌、癸亥——大海水。
用正五行算會與實際有所出入,便以納音五行作為補充。《命理探原》“大概看日元之強弱,定用神之得失,皆以正五行為主。若欲補偏補弊,酌盈濟虛,又當參看年、月、日、時之納音。”
二十四節(jié)氣
五天一侯,三侯一氣,三氣一節(jié),兩節(jié)一時,四時一歲。一般我們四柱預(yù)測年、月、日、時都是以陰歷去看,年后出生且在立春之前,我們是按上一年的去取,這點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