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武宗會昌年間(公元841一846年),他兩次進京參加進士考試,均未能金榜題名。當他再一次進京趕考時,在路上的客店住宿,等著客店做黃粱米飯吃。
這時,遇見了神仙鐘離權(quán),也就是八仙中的漢鐘離先生。鐘離先生點化他,讓他睡著了,夢見自己經(jīng)歷了各種榮華富貴的境界。等他醒過來時,卻發(fā)現(xiàn)客店的黃粱米飯都還沒有煮熟。那些所謂榮華富貴,不過是黃粱一夢罷了。于是,他大徹大悟,跟著鐘離先生到終南山(今西安南)修道去了,經(jīng)過若干年的修煉后,終于得道成仙了。
有一天,呂洞賓問師父鐘離先生:“弟子蒙師父度離凡間,超脫生死,能夠長生不老。但我們道門的輪回到底有沒有盡頭呢?”
鐘離先生回答說:“怎么沒有盡頭呢?從天地初開算起,十二萬九千六百年為一小劫,那時,一切圣賢都將消失;二十五萬九千二百年為一大劫,那時,儒教就要消失;三十八萬八千八百年為一阿修劫,那時,我們道教就要消失;七十七萬七千七百年為一襄劫,那時,佛教就要消失。所有這些,就是所謂劫數(shù)?!?/p>
呂洞賓又問:“師父,茫茫人世,高低闊遠,南北東西,有沒有盡頭呢?”
鐘離先生回答說:“怎么沒有盡頭呢?就拿中原來說吧,東至日出,西至日落,南至南蠻,北至幽燕。兩輪日月,一合乾坤,這就是中原之地?!?/p>
洞賓又問:“整個世上,人煙占多少呢?”
鐘離先生說:“世上三分是山,六分是水,人煙只占一分?!?/p>
洞賓再問:“自從師父成道,到如今有多少年了?”
鐘離先生說:“我在漢朝時成道,經(jīng)歷了漢朝四百零七年、晉朝一百五十七年、唐朝二百八十八年,如今,宋朝又已經(jīng)過去了三百一十七年。這樣算來,已有一千一百多年了?!?/p>
洞賓再問:“這一千一百多年間,師父度了多少人得道成仙?”
鐘離先生說:“只度了你一個人?!?/p>
洞賓聽后說:“為什么只度得弟子一人呢?是不是我們道門不肯慈悲,不愿普度眾生?師父若給弟子三年時間,只在中原之地,就可以度三千多人,使我們道家興旺起來?!?/p>
鐘離先生聽了,哈哈大笑說:“徒弟住口!世間眾生,不忠者多,不孝者廣。不仁不義的眾生,怎么可能做神仙?我給你三年時間,只要你能夠找到一個回來,也是你的功勞。”
洞賓聽后大喜,說道:“那弟子今天就辭別師父,下山去了?!?/p>
鐘離先生說:“不要急,不要急!你現(xiàn)在還不能去。我有法寶,還沒傳授給你?!闭f著,他讓道童取降魔太阿神光寶劍來。
不一會兒,道童便取來了。鐘離先生對洞賓說:“這劍是我?guī)煾笘|華帝君傳給我的,我現(xiàn)在就傳給你?!?/p>
鐘離先生說:“這劍能飛取人頭。只要你說出那人的姓名和住址,然后念一遍咒語,這劍就會化作青龍,飛去割掉那人的頭,并把頭銜回來?!?/p>
說罷,他又教給洞賓讓劍飛去和飛回的咒語。洞賓 一一記了下來,把劍背在身上,對師父說:“弟子現(xiàn)在就辭別師父下山去了。”
鐘離先生還是擺擺手說:“不要急,不要急!你要下山的話,得答應我三件事,才能去?!?/p>
呂洞賓問道:“哪三件事?”
鐘離先生說:“第一件,到中原之地,不能找和尚鬧事,你答應嗎?”
洞賓回答:“答應?!?/p>
鐘離先生又說:“第二件,你拿了寶劍離去,一定要拿著它回來,不能丟掉了。你答應嗎?”
洞賓點了點頭。
鐘離又說:“第三件,我只給你三年時間,期限到了,就得回來。以上三件,若有違反,我就把你斬首滅形,你答應嗎?”
呂洞賓回答:“答應。”
鐘離先生聽他一一答應了,才高興地說:“既然如此,你就可以下山去了!”
洞賓更加高興,說道:“承蒙師父傳法,弟子都謹記在心。如今辭別師父,弟子這就下山度人去了!”
鐘離先生呵呵大笑,說道:“我弟,你去三年,度了人你回來,度不了人,你也要回來,不要超過期限;不要丟了寶劍;不要找和尚鬧事??烊タ旎?!”
呂洞賓連聲答應,乘了一朵云,便向中原而去。
呂洞賓按落云頭,到了中原之地,尋找有緣得道的人。但他在中原整整找了一年,也沒有找到一個。
這時,他眉頭一皺,計上心來。想起師父曾經(jīng)說過的話,說在太虛頂上觀看,如果出現(xiàn)紫氣的地方,就會有諸侯五霸在那里;如果出現(xiàn)黑氣的地方,就會有山妖水怪在那里;如果出現(xiàn)青氣的地方,就會有得道成仙的人在那里。于是,他走到一個僻靜無人的地方,喝一聲“起!”便駕起一道云頭,直到太虛頂上。他東觀西望,遠遠見到一股青氣沖天而起。洞賓高興地說:“好!那兒一定會有得道成仙的人?!彼B忙駕起云頭,向那里趕去。
大約行了一千里路左右,來到了青氣出現(xiàn)的上空。他不知道這是什么地方,便叫了一聲:“土地神在哪里?”
一陣風刮過,當?shù)氐耐恋厣癖愠霈F(xiàn)在他面前。那土地神五短身材,非常謙恭,向呂洞賓行了個禮,說道:“請問上仙,呼喚小神,不知有何吩咐?”
呂洞賓問:“下界的青氣出自誰家,是什么人?”
土地神回答說:“出自西京河南府(今洛陽)銅駝巷口,那里的一個婦人,叫做殷氏,大約三十歲了,還沒有出嫁。她家好幾代人信道,積有陰果。是唐朝殷開山的后代,七世女身。”
呂洞賓說:“知道了,你可以走了?!?/p>
一陣風后,土地神便不見了。
呂洞賓按下云頭,化身為一個衣著骯臟的道人,進入城中。到了銅駝巷口,見一家鋪子上掛著一塊招牌,上面寫著“殷京蠟燭鋪”幾個大字。鋪子中站著一位婦人,一副道裝打扮,眉宇間青氣顯現(xiàn)。呂洞賓見了,心中暗暗叫好。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他走上前去,打了一聲招呼。
那婦人正與做蠟燭的師傅說話,回過頭說:“先生等一等!”
呂洞賓仔細一看,見那婦人怒氣太重,大失所望,在心頭叫聲:“可惜!”從袖中拂出一張紙來,便轉(zhuǎn)身離開了。
殷氏見那道人的袖中拂出一張紙來,便叫人撿起來看。只見上面寫著四句詩:
出山發(fā)愿度三千,尋遍塵世未結(jié)緣。
特地來時真有意,可憐殷氏骨難仙。
詩后寫著“口口仙作”四個字。殷氏一想,二口為呂,頓時明白,那道人是呂祖的化身。趕緊派人去找,哪里還有蹤影?殷氏心中非常懊悔,嘆息無緣對面不相逢。呂洞賓留下的這四句詩,使她念念不忘。十二年后,坐化而亡。
不覺又過去了一年,呂洞賓還是沒有找到一個可以得道成仙的人。他又去太虛頂上觀看,只見一匹馬向他飛來。到了之后,從馬上下來一名送信的神使,拿出一封請柬來,說道:“告上仙,東京開封府(今河南開封)馬行街居住的王惟善,雖然是朝廷的太尉,但卻奉真修道。于本月十四日,在家里大設道場,廣施齋飯,請來兩千名道士,為純陽真人祝壽。恭請真人屆時光臨!”
呂洞賓接過請柬看了,說道:“我忘其所以!把自己的生日都拋到腦后去了。有勞你費心力來送信!”
神使說:“小神先去終南山,鐘離老師父說,上仙就在中原。我又特地到中原來找你,有幸見到上仙。”
呂洞賓從隨身所帶的竹筐里取出一個仙果,請神使吃了,打發(fā)他離去。
呂洞賓駕起云頭,到了開封城上空,降臨在城外沒有人的地方。又化身為一個衣著骯臟,長著疥癩的道人,然后進入城中。到了馬行街王惟善太尉住的地方,只見到處揚幡掛榜,非常隆重。
到道場一看,那王太尉倒的確像個奉真修道的人,眉宇間微微有些青氣。洞賓心里想道:“盡管這人還沒到可以度脫的時節(jié),但卻可以顯示一點神通來點化他,使他奉真修道的初心不退,久后修成正果,得道成仙?!?/p>
呂洞賓吃了齋飯,又得到主人施舍的錢五百文、白米五斗。他對太尉手下的人說:“我擅長水墨畫,只需一碗墨水,也不用筆,就可以在一匹絹上作出畫來,以感謝主人的齋飯和施舍?!?/p>
手下人向太尉稟報,太尉便叫人取了一匹絹給呂洞賓。呂洞賓端起墨水,往絹上一潑,把一匹上好的絹潑了個一塌糊涂。
太尉看了說道:“這家伙無禮,捉弄下官!趕快給我捉住?!?/p>
洞賓聽說,轉(zhuǎn)身便走。眾人追上來時,只見他化作一陣清風而去,飄落一張白紙。眾人把白紙撿回去交給太尉。太尉打開一看,只見上面寫著四句詩:
齋道欲求仙骨,及至我來不認。
要知貧道姓名,再看絹畫究竟。
太尉趕緊叫人把那匹絹拿來再看,頓時驚得目瞪口呆,跪在地上望空而拜。
原來,那絹上是一幅呂洞賓全身像。太尉這才知道,剛才那疥痛道人,正是白己今天為他祝壽的純陽真人呂洞賓!正所謂:“神仙不肯分明說,誤了凡塵世上人?!?/p>
王太尉后悔莫及,把仙畫送人皇宮,皇太后把它精心裝裱了,存放于內(nèi)府。王太尉把房宅交還朝廷,家中奴仆解散,到武當山出家做了道士。若干年后,在山中采藥遇見呂洞賓,終于得以度脫成仙。
三年期限快要滿了,呂洞賓還沒有找到一個合適的人,心中不免煩悶,只有又到太虛頂上去觀看青氣。他見到正南方向有一股青氣出現(xiàn),急忙駕著云頭向青氣出現(xiàn)的地方趕去。
大約過了兩個時辰,到了青氣出現(xiàn)的上空。他叫了一聲:“山神在哪里?”一陣風刮過,山神現(xiàn)形出來,頭戴金盔,身穿錦袍,手執(zhí)開山斧,比那土地神神氣多了。
不過,山神見到呂洞賓,仍然恭敬地行個禮,說道:“請問上仙,對小神有何吩咐?”
呂洞賓問道:“下界是什么地方?這青氣出自什么人?”
山神稟報說:“下界是江西地面,黃州黃龍山。山下有一個老人,名叫傅永善,廣行陰德,累世積善,所以有青氣出現(xiàn)?!?/p>
洞賓聽后說道:“我知道了,你可退去!”
一陣風過,山神化作一團氣而去。
洞賓從云端下來,到了黃龍山下傅永善家門前。剛好碰見那老人在草堂請僧人吃齋飯。
洞賓走上前去,對他說道:“太公,結(jié)緣增福,開發(fā)道心!”
傅太公卻說:“先生不要見怪!老漢我信佛不信道?!?/p>
洞賓說:“太公,儒道佛三教,其實都是一家。”
傅太公說:“我偏不信你道門!你那道家,說謊太多!”
洞賓問:“太公,你憑什么說道家說謊太多?”
傅太公說:“秦始皇、漢武帝尚且被你道家捉弄,何況我們這樣的人!”
洞賓吃驚地問:“請你從頭至尾說清楚,我道家怎么是捉弄秦始皇、漢武帝的?”
傅太公說:“你難道沒聽說過大詩人白居易寫的《諷諫》詩嗎?那我就念給你聽吧?!?/p>
說罷,傅太公便念道:
海漫漫,直下無底傍無邊。云濤雪浪最深處,海島中有三神山。山上多生不死藥,服之羽化為神仙。秦皇漢武信此語,方士年年采藥去。蓬菜今古但聞名,煙水茫茫無覓處。海漫漫,風浩浩,眼穿不見蓬菜島。不見蓬菜不肯歸,童男童女舟中老。徐福狂言多誑誕,上元太乙虛祈禱。君看驪山頂上茂陵頭,畢竟悲風吹蔓草!何況玄元圣祖五千言,不言藥,不言仙,不言白日升青天。
呂洞賓聽他念完后,說道:“你說我道家說謊,你那佛門又有什么奇德呢?”
傅太公說:“不要說靈山活佛,只說咱黃龍山黃龍寺長老慧南禪師,人稱黃龍禪師。講經(jīng)說法,廣開方便之門;普度眾生,接引菩提之路。說法如云,度人如雨。每天在他座下聽講經(jīng)說法的人,何止數(shù)千,個個都被他感化。什么時候見到過你那道門闡揚道法,普度眾生?只不過是獨吃自疴罷了。所以,我不信道?!?/p>
呂洞賓聽他這么一說,氣得怒氣填胸,問太公:“你說的那和尚,今天講經(jīng)說法嗎?”
傅太公說:“他一年四季從不間斷,今天怎么會例外?”
呂洞賓聽后,也不告辭,轉(zhuǎn)身便出來了。
出門之后,他提著寶劍,徑直上黃龍山而去,要與那慧南長老斗圣,見個高低。
呂洞賓來到黃龍山上,正值黃龍禪師擂動法鼓,鳴鐘擊磬,上堂講經(jīng)說法。
禪師正要開口,只見一陣風刮過,一道青氣進來,直沖法座之下。
禪師見了,用眼仔細一看,暗暗叫聲苦:“魔障到了!”便把手中戒尺在桌上敲了敲,對聽眾說:“老僧今日不講經(jīng),不說法,有一個機鋒轉(zhuǎn)語要問你們,不知有沒有人能答上來?”
他的話音剛落,呂洞賓就從人叢中走出來,說道:“和尚,你快說出來。”
黃龍禪師便開口說道:老僧今年膽大,黃龍山下扎寨。袖中揚起金錘,打破三千世界。
呂洞賓呵呵大笑,說道:“和尚!你前年不膽大,去年不膽大,明年也不膽大,只有今年膽大!你把剛才的話再說一遍。”
黃龍禪師說:“老僧今年膽大?!?/p>
呂洞賓叫聲:“停!"緊接著說道:貧道從來膽大,專會偷營劫寨。奪了袖中金錘,留下三千世界。”
眾人聽后,齊聲喊道:“好個先生!答得好!”
就像一風撼折千竿竹,百萬軍中半夜潮。黃龍禪師把手中戒尺在桌上敲了敲,眾人安靜下來。
呂洞賓說道:“和尚,這四句只當引子,不算輸贏。我也有一句轉(zhuǎn)語,和你賭賽輸贏,不賭金珠富貴?!?/p>
說著,他從背上拔出神光寶劍,插在磚縫里。拍了拍雙手,說道:“大家聽貧道說,和尚贏,斬了小道;小道贏,要斬黃龍?!?/p>
眾人聽了,嚇得人人失色,個個心驚。
黃龍禪師卻平靜地說:“你快說出來!”
呂洞賓便開口說道:鐵牛耕地種金錢,石刻兒童把線穿。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鐺內(nèi)煮山川。白頭老子眉垂地,碧眼胡僧手指天。休道此玄玄未盡,此玄玄內(nèi)更無玄。”
呂洞賓說罷,問黃龍禪師:“你能回答嗎?”
黃龍禪師說:“你再說一遍?!?/p>
呂洞賓說:“鐵牛耕地種金錢?!?/p>
黃龍禪師叫聲:“停!”緊接著說道:自有紅爐種玉錢,比先毫發(fā)不曾穿。一粒能化三千界,大海須還納百川。六月爐頭噴猛火,三冬水底納涼天。誰知此禪真妙用,此禪禪內(nèi)又生禪?!?/p>
呂洞賓聽后說道:“和尚輸了,一粒怎能化三千界?”
黃龍禪師說:“你說什么?走近點兒來,老僧耳聾!”
呂洞賓走到法座前去,被黃龍一把揪住,說道:“我問你:一?;坏萌Ы纾阋涣T趺茨懿厥澜??我又問你:半升鐺內(nèi)煮山川,半升外又在哪里?”
呂洞賓無言以對,愣在那里。
黃龍禪師又說:“我的禪大合小,你的禪小合大。本想斬你,但我佛門戒殺,就饒你這一次!”說著,他手起一戒尺,在呂洞賓頭上敲了一下,頓時起了一個疙瘩。
呂洞賓臉色通紅,眾人又齊聲叫起好來,比剛才呂洞賓贏了時聲音更大。呂洞賓惱羞成怒,看著黃龍禪師,突然大笑了三聲,又搖了三下頭,拍了三下手,把寶劍插人鞘中,往外便走。
眾人齊聲起哄:“你輸了呀!怎么走了呢?”
禪師又用戒尺敲了敲桌子,大家才安靜下來。
禪師對聽眾說:“老僧今日大難到了,不知能否躲過?有一轉(zhuǎn)語說:‘五五二十五,會打賀山鼓。黃龍山下看相撲,卻來這里吃一賭。大地甜瓜徹底甜,生擦瓜兒連蒂苦?!T位,你們知道那道人三鼓掌,三搖頭,三聲大笑是什么意思?”
眾人面面相覷,沒有人知道。
黃龍禪師便接著說道:本是醍醐味,翻成毒藥仇。今夜三更后,飛劍斬我頭。”
眾人聽禪師說罷,都散去了。黃龍禪師回到方丈,召集寺內(nèi)僧眾,說道:“老僧對你們說,今天夜里三更,將有飛劍來斬老僧。老僧有神通,所以躲得過;如果神通小些,就沒有頭了。你們也要各自小心?!?/p>
眾僧人合掌下跪,一齊說道:“長老慈悲,救我們度過劫難!”
黃龍禪師點了點頭,伸出兩個指頭,念出一首勸戒詩來:
勸君莫結(jié)冤,冤深難解結(jié)。
一日結(jié)成冤,千日解不徹。
若將恩報冤,如湯去潑雪。
若將冤報冤,豺狼重見蝎。
我見結(jié)冤人,盡被冤磨折。”
念罷,才對僧眾說道:“各位晚上關牢門窗,不要點燈。在頭上裹張頭巾,戴頂帽兒,躲過今夜,明早相見?!?/p>
眾僧人走出方丈,議論紛紛:“今日也說法,明日也說法,說出一場禍來!全寺三百多個僧人,說不定像砍瓜切菜一般,都被切了去!”
那些膽大的僧人留在寺中,膽小的,則連夜走了。黃龍禪師叫來看守寺門的人,附耳低聲吩附了一番。看門人聽罷,點了點頭去了。這時天色已晚,黃龍寺中,人心惶惶。
呂洞賓滿臉羞愧地走出黃龍寺,來到山后的一塊巖石上坐了下來。他心里想道:“三年期限已經(jīng)快到,我連一個人也沒有度得。師父告誡我,不要找和尚鬧事。但我被他打了一戒尺,又羞辱了一番,難道就這樣算了?”
想到這里,他又摸了摸頭上的疙瘩,狠狠地說:“好個和尚!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我飛劍斬了黃龍,也讓人說我有氣度。若不斬他,回去怎么向師父交代?”
到了半夜,呂洞賓抬頭觀看,斗轉(zhuǎn)星移,正是三更時分。
他取出神光寶劍,吩咐道:“我奉師父法旨,帶你做護身之寶,你不要誤我?,F(xiàn)在,你去黃龍山黃龍寺,把慧南禪師的頭給我取來?!闭f罷,口中念念有詞,念了一陣咒語,然后喝道:“疾!”只聽豁喇喇一聲響,那劍化作一條青龍,徑直向黃龍寺飛去。
呂洞賓心中暗暗高興,心想這下可以報仇了。又喝了一聲:“著!”
但一直到了四更左右,卻像石沉大海,線斷風箏,不僅沒有黃龍禪師的頭來,就連那劍也無影無蹤。呂洞賓急了,只好念起收劍的咒語,一連念了三千多遍,居然還是不見回來。
呂洞賓想起師父的話:“若有違反,斬首滅形!”真是慌了手腳,連忙駕起云頭,到黃龍寺前去打探虛實。
到寺門前一看,山門大開,就連佛殿的門也都是敞開著的。呂洞賓不知是黃龍禪師吩咐看門人故意這樣做的,自言自語說:“可惜!早知道這和尚沒有準備,不如直接到方丈去,一劍把他揮作兩段?!?/p>
他徑直向方丈走去,只見兩枝大紅蠟燭,點得明晃晃的,爐里焚著好香,香煙繚繞。黃龍禪師端坐在禪床上,高聲叫道:“多口子!你要劍,在這里!進來取吧?!?/p>
洞賓揭起簾子,進去說道:“和尚,還我劍來!”禪師用手一指,那劍一半插在地里。
洞賓心中暗想:“我去拔劍,豈不被他暗算?”
于是對禪師說:“和尚,你還了我的劍,咱們就算兩清了。”
禪師說道:“多口子,老僧不與你一般見識。本想斬了你,看在你師父面上,就饒了你了?!?/p>
洞賓聽后,心中惱怒,想道:“你難道真有如此厲害?看我拔出劍來,斬了你!”一邊想,一邊大踏步走上去,雙手拔劍。然而,那劍就像萬萬斤生鐵鑄在地上一樣,任呂洞賓使盡平生力氣,也絲毫不動。
黃龍禪師呵呵大笑,說道:“多口子,自古道:‘人無害虎心,虎無傷人意?!蚁脒€了你的劍,讓你回去見師父。你卻想拔劍斬我!我不還你的劍了,你有氣力,就拔去吧。”
呂洞賓心想:他用禁法禁住了,我怎么拔得出來?”便口中念念有詞,念起解法來,殊不知,越念越牢,永遠也拔不起來。他只好對黃龍禪師說:“和尚,還了我的劍罷休!”
禪師說:“我有四句偈語,你如果參得透,我就還你的劍?!?/p>
洞賓說道:“你快說出來。”
禪師從懷中取出一張紙來。那紙上畫著一個圈,當中有一點,下面寫著偈語:
丹在劍尖頭,劍在丹心里。
若人曉此因,必脫輪回死。
呂洞賓看了半天,不明白其中的意思。
禪師問道:“多口子,參透了沒有?”
呂洞賓啞口無言。
黃龍禪師叫聲:“護法神在哪里?”
一陣風過,護法神韋馱現(xiàn)形。頭戴金盔,身穿金甲,手中拿著降魔金剛寶杵。
韋馱向黃龍禪師行個禮,問道:“我?guī)熣賳?,有何吩咐??/p>
禪師說:“護法神,給我把這個多口子押到困魔巖去,等他參透了禪機,在領來見我。每天給他一個饅頭?!?/p>
韋馱應聲:“遵命!”便對呂洞賓說:“先生快走!”
洞賓問道:“去哪里?”
韋馱催促說:“快走,快走!若不走,叫你嘗嘗我護法韋天將軍手中寶杵的厲害!只重一萬四千斤,把你壓入泥土去!”
呂洞賓這時才明白,師父為什么叫他不要惹和尚。無可奈何,他只得跟著韋馱人困魔巖參禪,思考黃龍禪師的四句偈語。
黃龍寺眾僧,一夜平安無事,五更時一齊來到方丈拜見禪師。
禪師說:“夜里驚恐你們了!”
眾僧人說:“蒙長老佛法浩大,我們一點動靜都沒聽到,平安無事?!?/p>
禪師說:“你們睡得好,我這兒可鬧了一夜。”
眾僧人問道:“留下什么痕跡沒有?”
禪師用手一指,眾人都看到插在地上的寶劍。又一齊跪在地上向禪師磕頭,慶幸長老神通廣大,法力高強。一時間,山前山后,城里城外,男子女人,僧尼道俗,都趕來方丈看劍,鼎沸了黃龍山,鬧遍了黃州府。
呂洞賓坐在困魔巖,耳畔聽到鬧嚷嚷的聲音,便召來山神問道:“黃龍寺為什么這么熱鬧?”
山神說:“稟報上仙,城里城外人都來看劍,人人拔不起來,所以喧鬧?!?/p>
洞賓打發(fā)山神退下,心中想道:“我鬧了黃州,要是傳給師父知道了,我怎么去分辯?最好我去自首請罪吧。”
這時,正好護法神韋馱不在,呂洞賓趕緊走出巖洞,駕起云頭,向終南山而去。
韋馱回來不見了呂洞賓,急忙稟報黃龍禪師,說道:“呂先生趁我不在時逃走了,我?guī)熞灰匪貋???/p>
禪師說:“不勞護法神費力了,你回天宮去吧。”于是,護法神化作一陣清風而去。
呂洞賓回到終南山洞門口,見道童站在洞口,便問道:“師父在嗎?”
道童回答說:“老師父到山中采藥去了,不在洞中。”
洞賓來到山中尋找,見到師父,便雙膝跪下,俯伏在地,不敢抬頭。
鐘離先生呵呵大笑,問道:“我弟帶徒弟回來了罷?不知度得幾個人?先把劍還給我。”
洞賓跪在地上請罪,說道:“萬望師父恕罪,解救弟子!”
鐘離先生說:“我再三吩咐你,不要去惹和尚。頭上的疙瘩還沒消,有何面目來見我?你神通短淺,法又不精,怎么能夠與人斗勝?徒弟不曾度得一個,還做些丟人現(xiàn)眼的事!姑且饒你初犯,快去把劍取回來。”
洞賓為難地說:“感謝我?guī)燄埶〉茏?!劍被那禪師用法禁在地上,不能取出?!?/p>
鐘離先生說:“我已寫了封信,給我?guī)熜直僦Х稹D隳萌ソ唤o他,他看后,自然會把劍還給你?!闭f著,便從隨身竹筐里,取出信來。
呂洞賓見了,再拜師父,感嘆道:“我?guī)熯^去未來,都已知道!”
呂洞賓帶著師父的信,駕云來到黃龍寺,請看門人向黃龍禪師通報。
看門人進去通報:“呂先生在外求見?!?/p>
禪師說:“叫他進來。”
呂洞賓進入方丈,頂禮參拜,說道:“奉我?guī)煾阜ㄖ?,有封信在這里?!?/p>
禪師接過信去,拆開一看,信紙上面畫了一個圓圈,圈外有一點。下面也是四句偈語:
丹只是劍,劍只是丹。
得劍知丹,得丹知劍。
禪師看罷說道:“看在你師父面上,把劍取走吧?!?/p>
呂洞賓走上前去,輕輕一下,就把劍拔了出來?;剡^頭去說道:“拜謝師父!呂巖請問:師父在圈子里畫一點,而我?guī)熢谌ψ油猱嬕稽c,這是什么意思?”
黃龍禪師說:“你如果肯拜我為師,我就傳道給你?!?/p>
呂洞賓心想:“我?guī)煾干星曳Q他為師兄,我有何不可拜他為師呢?”
便說道:“弟子情愿皈依師父。”說罷,便拜了九拜,合掌跪膝諦聽。
黃龍禪師這才說道:“你在我座前說,一粒粟中藏世界,這就是小合大,所以,你師父在圈子外畫了一點。我回答說,一粒能化三千界,這是大合小,所以,我在圈子內(nèi)畫了一點。這就是道!我傳給你?!?/p>
呂洞賓聽了,頓時豁然開朗,大徹大悟,如漆桶脫了底一樣漏出光亮來。
連連磕頭,說道:“多謝師父點化!弟子回終南山拜謝鐘離師父去了。”
黃龍禪師說:“我傳道給你,久后你不要說是自己領悟的。你去拿文房四寶過來,留下表記為證?!?/p>
呂洞賓便去拿來紙筆墨硯,磨墨蘸筆,作詩一首:
摔碎葫蘆踏折琴,生來只念道門深。
今朝得悟黃龍術,方信從前枉用心。
作罷詩后,辭別黃龍禪師,回到終南山。見到鐘離師父,交還了寶劍。從此潛心修真養(yǎng)道,數(shù)百年不下山去。功成行滿,成為陸地大羅神仙,也就是道行最高的真仙,被全真道尊為北五祖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