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乘輪船是在上世紀 60 年代初,那時我還在上小學(xué),跟母親去上海探望父親。清晨我被母親從睡夢中叫醒,看看墻上掛壁鐘才四點多鐘,我打了個哈欠,還想再睡一會,母親說:“輪船已拉過一次回聲了,快起來吃點早飯,準備一下就要走了?!?/p>
我起來洗了臉,草草地扒了幾口稀飯,就跟著母親踏上去輪船碼頭的路程,外面漆黑一片,我和母親摸黑深一腳淺一腳地走著,半路上聽到輪船又拉了一次回聲,我問:“什么叫拉回聲?”母親答:“這是為了提醒乘客早作準備早上路,輪船上的人提早起來要拉上三次響聲,就叫拉回聲?!蔽液髞聿胖览芈暰褪区Q汽笛。
輪船??吭谖覀兗?zhèn)最北面張公橋邊的碼頭上,母親一手扶著挑在肩上的扁擔(dān),一手牽著我上了晃晃悠悠的輪船。船艙里已坐了許多乘客,我們找了一個靠窗口的座位坐了下來。
不久,后艙里的柴油機發(fā)動起來了,但沒有馬上起航。船上的人說,先要熱車。到了五點半,輪船拉響最后一次回聲后,工作人員拿起竹篙子把船撐離了碼頭,輪船調(diào)轉(zhuǎn)方向,緩緩地離開碼頭向前駛?cè)ァ?/p>
第一次乘輪船的我,感到什么都新鮮,就背過身去跪在板凳上,透過狹小的船窗看外景。清晨的河面上,水霧氤氳,輪船卷起的白色浪花,驚飛了棲息在水草上的野鴨和鳥兒,飛濺的波浪沖刷著兩岸的河灘。
但一直看著窗外,很快也就沒有了新鮮感,我趁著母親打盹的機會,悄悄爬出艙外去看輪船。
先來到駕駛艙,那是一個相當(dāng)狹小的地方,只能供駕駛員一人乘坐。到了河道轉(zhuǎn)彎處,要和前方來船交會時,我看到駕駛員伸手拉了拉上面的繩子,掛在頂上的小銅鈴就發(fā)出“丁零、丁零”清脆的聲音,船速就變慢了。
我好奇地詢問了原因才知道,駕駛員把握的方向盤下面有根鐵鏈,一直延伸到船尾,接到船下的螺旋槳上。要左轉(zhuǎn)時他就把方向盤往左打,要右轉(zhuǎn)時就往右打。這相當(dāng)于手搖船上的櫓,用扳艄和推艄來控制船只的左右方向和快慢速度,但加速和減速,駕駛員是控制不了的,得拉鈴?fù)ㄖ?a href="http://www.51zclw.cn/archives/tag/%e6%9c%ba%e8%88%b1" title="【查看含有[機艙]標(biāo)簽的文章】" target="_blank">機艙,由他們進行操作。
客艙后面隔一條過道就是機艙,為了看清楚,我使勁把頭伸進后艙,正聚精會神看得興起時,一位船工抓住我的肩頭,大聲喊:“你不要命了,掉到河里怎么辦?”我說:“叔叔,讓我下去看看吧,我保證不亂動?xùn)|西。”他才讓我進了機艙。
機艙里面,一臺柴油發(fā)動機安放在中間,馬達聲震耳欲聾,充斥著濃濃的柴油味。一位師傅正在聚精會神地操縱著機器,隨著前面駕駛艙里的駕駛員拉動繩子,掛在機艙上面的銅鈴響起“丁零、丁零”不斷變換的鈴聲。而隨著他的操作,輪船一會兒快一些,一會兒慢下來。
站在船尾,我看著從船下的螺旋槳里泛起的滾滾浪花,有時還會引得白鰱和花鰱躍出水面。隨著輪船的前進,浪花被遠遠地拋到后面,越來越遠。
正當(dāng)我玩興十足時,母親找我來了,把我拉回了客艙。我靠在母親大腿上睡著了,等被叫醒時,輪船已到了終點站硤石,此時也已快到吃中午飯的時候了。
后來我才知道我們這趟路程總共才30多公里,輪船行駛的時間卻在四小時以上,算下來平均時速還不到10公里,這速度就和騎自行車差不多了。在硤石,我和母親又換乘了去上海的火車,到達時已近傍晚。
后來,由于公路客運的興起,坐船的乘客越來越少,輪船也由原先的每天兩班改為一班。到了上世紀90年代后期,干脆停航了。運行了近60年的從六里到硤石的客運輪船,成為了我的一段記憶。
本文來自【嘉興日報-嘉興在線】,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fā)布傳播服務(wù)。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