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晉之交,后趙開國皇帝石勒在與流民帥陳午交戰(zhàn)之時俘虜了一個名叫冉良的十二歲少年。石勒覺得冉良是個很不錯的孩子,就命令自己的從子石虎(恐虐賢望)收冉良為養(yǎng)子。于是冉良改名為石瞻,躋身后趙的旁系宗室行列。而“武悼天王”冉閔就是冉良(石瞻)的兒子。
史書沒有記載冉閔的出生年份,但可以推測冉閔應該是在冉良改名石瞻后出生的。也就是說,冉閔本叫石閔,后趙國姓石氏是冉閔此生的第一個姓氏。石閔從小深得養(yǎng)祖父石虎的喜愛,像對待親孫子一樣撫養(yǎng)石閔長大。在石虎的培養(yǎng)下,石閔逐漸成長為后趙宗室的大將。
建武四年(338年),石閔在昌黎之戰(zhàn)中一戰(zhàn)成名。此后石閔以萬夫不當之勇為后趙屢立戰(zhàn)功,名動天下,胡夏宿將莫不憚之。太寧元年(349年)石虎去世,后趙隨即爆發(fā)大規(guī)模內亂。石閔與姚弋仲(后秦始祖)、苻洪(前秦始祖)擁立石虎的第九子石遵起兵爭奪皇位。
石閔、姚弋仲、苻洪是后趙戰(zhàn)斗力最強的三員大將,石遵的對手石世又不得人心,石遵很快就殺進后趙國都鄴城,當上了后趙皇帝。在攻入鄴城前夕,石遵曾許諾石閔:“努力!事成,以爾為儲貳”???span id="miuq6ii" class="wpcom_tag_link">石遵當上皇帝后卻立自己的侄子石衍為太子,這當然引起了石閔的不滿。
于是石閔發(fā)動政變殺了石遵,擁立石虎第三子石鑒為帝。但石鑒與石閔的關系也很快破裂了,石閔便囚禁了石鑒。石閔的行為引起了石氏宗室和羯族集團的不滿和恐慌,石虎的兒子石祗在襄國起兵討伐冉閔,針對冉閔的政變也此起彼伏,直接導致了石閔下達了“殺胡令”。
青龍元年(350年),已經(jīng)下達“殺胡令”的石閔決定要徹底擺脫后趙石氏的影響。于是石閔根據(jù)當時的一句讖語“繼趙李”而正式改姓為李,是為李閔。根據(jù)史書記載的內容推測,李閔不僅自己改姓李,還把傀儡皇帝石鑒的姓名也改成了李鑒,后趙的國號也被李閔改成了“衛(wèi)”。
青龍元年(350年)閏二月,李鑒(石鑒)被李閔殺死,鄴城中的后趙石氏也被李閔滅族。李閔隨后登基稱帝,改國號為魏并恢復祖上的姓氏——冉。直到此時,冉閔的姓名才正式叫冉閔,后世則將冉閔的政權稱為“冉魏”。而此時距離冉閔的兵敗身死只有兩年多的時間了。
綜合來講,冉閔這輩子一共有三個姓氏(石氏、李氏、冉氏)。冉閔使用時間最長的姓氏是石氏,從出生一直用到了他執(zhí)掌大權,而李氏和冉氏加在一起也只使用了不到三年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