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讀音有兩個(gè):
(一)dùn?!墩f文解字》給出的解釋是:“盾,瞂也,所以捍身蔽目。象形。”象形字。本義是盾牌(古代的一種防護(hù)兵器)。
看字形演變:
(盾的字形演變)
盾的甲骨文字形和部分金文字形,就是“盾牌”的象形,到后來出現(xiàn)一人以手持盾的會意字。至戰(zhàn)國又進(jìn)一步發(fā)展,再慢慢發(fā)展成小篆字形。
(古代的盾牌)
孔廣居《說文疑疑》:“‘廠象盾之側(cè)是形,十象盾之握,即所謂[盾圭]也。盾之用,窺[啻攴]之至而御之……目象盾之用,兼形與意而成文也?!边@是對“盾”小篆字形的解說。
(影視劇中手持盾牌的士兵)
于省吾《釋盾》說,地下發(fā)掘之盾作(中)形,面上繪雙虎,目的是鎮(zhèn)邪,另一面中間繪有圓形圖案。
《方言》九:“盾自關(guān)而東或謂之瞂,或謂之干,關(guān)西謂之盾?!薄对姟で仫L(fēng)·小戎》:“龍盾之合,鋈以觼軜。”朱熹注:“盾,干也?!饼埣y盾牌并一起,銅環(huán)轡繩串成行。
《周禮·夏官·司戈盾》:“及舍,設(shè)藩盾,行則斂之?!?span id="3vlaz1i" class="candidate-entity-word" data-gid="9892362">鄭玄注:“藩盾,盾可以藩衛(wèi)者。”到王在外停宿時(shí),就設(shè)置盾作為屏藩,起行時(shí)就收起來。
《史記·項(xiàng)羽本紀(jì)》:“噲即帶劍擁盾入軍門?!?span id="f419ajp" class="candidate-entity-word" data-gid="6323586">樊噲立即帶著劍,手擁盾牌,進(jìn)入軍門。
(鴻門宴上的樊噲,即左下角持盾者)
又比喻支持和援助的力量。如:后盾。梁啟超《論民族競爭之大勢》:“而今顧若此,無亦梗其中者多所蠹,而盾其后者之無所憑也。”
盾在本義之外,還有其他幾個(gè)用法:
(1)象盾牌形狀的物品。如:銀盾;金盾。
(警徽中的金色盾牌)
(2)古星名,即牧夫座伽馬星?!妒酚洝ぬ旃贂罚骸拌级擞袃尚牵阂粌?nèi)為矛,招搖;一外為盾,天鋒?!?/p>
(3)荷蘭、印度尼西亞、越南等國的貨幣單位。如:荷蘭盾、越南盾。
(荷蘭盾)
(二)yǔn。讀音出自《集韻》。
中盾。漢代官名。詹事一類的官。《漢書·敘傳》:“成帝季年,立定陶王為太子,數(shù)遣中盾請問近臣,(班)徲獨(dú)不敢答。”顏師古注:“盾,讀若允。《百官表》云:‘詹事之屬官也。’”
盾的小篆寫法如圖:
(盾的小篆寫法)
2、瞂。讀fá?!墩f文解字》給出的解釋是:“瞂,盾也。從盾,犮聲?!毙温曌帧?a href="http://www.51zclw.cn/archives/tag/%e6%9c%ac%e4%b9%89" title="【查看含有[本義]標(biāo)簽的文章】" target="_blank">本義是盾牌。
《方言》卷九:“自關(guān)而東,或謂之瞂,或謂之干,關(guān)西謂之盾?!薄渡胶=?jīng)·海內(nèi)西經(jīng)》:“開明北有視肉、珠樹、文玉樹、玗琪樹、不死樹。鳳皇、鸞鳥皆戴瞂?!遍_明神獸所在之地的北面有視肉怪獸、珠樹、文玉樹、玕琪樹、不死樹,那里的鳳皇、鸞鳥都戴著盾牌?!侗阕印ね馄ぜ仓嚒罚骸袄谡叻鰪?qiáng)而黨勢,辯給者借鍒以刺瞂。”
(秦代青銅盾)
瞂的小篆寫法如圖:
(瞂的小篆寫法)
3、[盾圭](GB字庫無此字,只能描述字形左盾右圭)。讀kuī?!墩f文解字》給出的解釋是:“[盾圭],盾握也。從盾,圭聲。”形聲字。本義是盾牌上手握的地方,類似柄。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人所握處也。其背脊隆處曰瓦。”徐灝《說文解字注箋》:“楚金曰盾鼻。灝按:鼻亦謂所握處也?!薄都崱ば讽崱罚骸癧盾圭],盾鼻?!?/p>
(盾瓦與盾[盾圭])
本義之外,[盾圭]還指盾屬?!稄V韻·蟹韻》:“[盾圭],盾屬也?!?/p>
[盾圭]的小篆寫法如圖:
([盾圭]的小篆寫法)
(【說文解字】之673,部分圖片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版權(quán)方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