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人說過這么一句話:沒看《甄嬛傳》,在和別人聊天的時候好像就失去了一部分話語權。這話說完,眾多人都紛紛認同。足以見得這部作品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有多么的重要了。
這部劇講述了甄嬛和雍正以及果郡王之間的情感糾葛,三人的感情循環(huán)往復,陰差陽錯之間釀造了許多遺憾。而雍正或許至死都沒發(fā)現(xiàn),龍鳳胎的名字連讀,就是甄嬛出軌果郡王的證明。
在整部劇的前半部分,其實還是比較甜蜜的。從甄嬛進宮之后,就一直非常受雍正的歡迎。在這期間,甄嬛經歷了許多的波折,有小產、被陷害、被栽贓,但是她都憑借著自己的智慧化解了。
甄嬛畢竟出身名門,家世還算顯赫,所以行事作風也是落落大方,待人處事也比較成熟。在后宮里,甄嬛與自己的好姐妹沈眉莊一同經歷了大大小小的風雨,二人相互扶持,風雨同舟。
雍正對于甄嬛的偏愛其實比較明顯,在諸多的妃子中,只有甄嬛能夠和他交流國家大事,還能夠陪他風花雪月。更重要的是,甄嬛的長相十分動人,這點在選秀的時候就已經凸顯出來了。
因此,許多人在看故事的前半部分的時候,還曾經為甄嬛與雍正之間的情感打動過。一個身為九五之尊,一個傾國傾城,二人之間的情感就是一段佳話。
但是天不遂人愿,甄嬛因為被人誤導,無意之間穿錯了已故的純元皇后的舊衣。這下被雍正看到之后勃然大怒,因為已經去世的純元皇后是他心目中最美好的“白月光”,不允許任何人玷污。
而甄嬛也是在此刻才知道,原來自己曾經被雍正寵愛的原因就是因為自己長得和純元皇后有幾分相似罷了。雍正賜給她的“宛宛”的小名,也不過是效仿純元皇后的名字而已。
這讓甄嬛感到萬分的沮喪,認為曾經的美好真情都錯付了。但讓她心灰意冷的還在后面,甄嬛父親一朝被貶,她挺著大肚子去找雍正求情的時候卻被嚴詞拒絕了。這讓她萬念俱灰,在生下孩子之后就果斷離開了皇宮,離開了這個帶給她快樂又傷她至深的地方。
再說甄嬛出宮之后,便來到了甘露寺帶發(fā)修行。從錦衣玉食的妃嬪再到凡事都要親力親為的尼姑,甄嬛的生活落差不可謂不大。
但即便如此,她也不愿意再回到那個曾經帶給她無限傷痛的皇帝身邊了。更何況此時,有人雪中送炭,為她在寒冷的冬日帶來了一絲溫暖。
此人就是果郡王,是雍正的十三弟。自古以來,皇室的兄弟因為皇位手足相殘的不在少數。但是果郡王卻因為醉心于風花雪月、詩詞歌賦,而逃過了一劫,沒有被雍正所針對。
果郡王在皇宮里見到甄嬛的時候其實就已經被她的美貌和冰雪聰明打動了,但那時甄嬛是他的皇嫂,所以他不敢僭越。但如今甄嬛被雍正傷透了心,出了宮,可以算是自由身了。所以果郡王也不再掩飾對甄嬛的愛意了。
正如前面提到的果郡王此人擅長風花雪月之事,又有大將之材,并且對甄嬛的照顧是相當的細致入微,無微不至。在寒冬臘月的時候,甄嬛病倒在昏天雪地里,果郡王就不顧自己的安危治好了甄嬛的病。
這都讓甄嬛大為感動,漸漸地,她也對果郡王暗生情愫。二人在宮外一起生活了一段時間,這可以說是甄嬛最為單純、最為快樂的一段時候了。
但是上天又一次捉弄了她。果郡王在外出辦事,甄嬛卻收到了果郡王去世的消息。同時,甄嬛還發(fā)現(xiàn)自己懷孕了,而父親蒙冤入獄。
這一切種種都需要甄嬛迅速找到救命稻草,查清果郡王的死因、為父親洗白冤屈,更重要的是,讓果郡王和自己的孩子順利誕生。
普天之下,能夠幫助甄嬛做到這些的也就只有一人了,那就是皇帝。于是甄嬛在皇帝外出的時候,想法子與其私會。緊接著買通了太醫(yī),讓皇帝相信,自己腹中的孩子是雍正自己的。
而雍正其實心里也一直覺得自己對不住甄嬛,畢竟二人此前是有一定的感情基礎的。如今甄嬛又懷孕了,自然是忙不迭的將她接回了宮里。
回宮的甄嬛卻在此時聽到了果郡王無恙的消息,這讓她悲喜交加。悲的是自己已經進宮了,喜的是自己愛的人沒有去世。
一切已成定局,甄嬛不得不認命,否則就是欺君之罪,任何人的人頭都別想保住了。就這樣,甄嬛回到后宮,產下了雙生子。
生下孩子之后面臨的就是取名字的問題。甄嬛給女兒取名“靈犀”,男孩取名“弘曕”。雍正在聽到之后還十分欣喜,以為甄嬛這是在說二人之間心有靈犀之意。殊不知,這兩個孩子的名字連起來看,就是甄嬛心中最愛果郡王的證據。
將雙胞胎的名字各取一字,連起來就是“犀、曕”,也就是“夕顏”。這是一種晚上開,白天凋零的小花,也是甄嬛與果郡王之間的定情信物。所以這個名字既象征了甄嬛和果郡王之間的感情,也表明了二人之間的感情只能存在一瞬,不能在青天白日下公之于眾。
其實,雍正作為九五之尊,坐擁三宮六院,卻要求妃子們都對其言聽計從、百依百順本來就是不合理的,破壞人欲的。只是古代社會的人們認識不到這一點。
所以我們從現(xiàn)代人的思想出發(fā),會認為甄嬛這么做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因此,這個電視劇才能夠引起這么多共鳴,甚至成為了現(xiàn)象級的一部作品,是非常受人們喜愛的。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聯(lián)系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