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亚洲天堂最新地址,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一区二区 http://www.51zclw.cn 寶寶取名 公司起名 專家起名 周易起名 姓氏起名 Mon, 05 Jun 2023 22:29:08 +0000 zh-Han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8.2 http://www.51zclw.cn/wp-content/uploads/2023/04/2023042403580774.png 王氏 – 寶寶取名網 http://www.51zclw.cn 32 32 崔姓男孩起名屬兔,崔姓男孩起名屬兔兩個字 http://www.51zclw.cn/archives/34807 Mon, 05 Jun 2023 22:28:39 +0000 http://www.51zclw.cn/?p=34807 唐朝,山東千柳縣有一個姓崔的書生。父親死得早,家里經營著巨大的生意,全靠他母親盧氏一個人打理,是當地有名的富豪。

崔書生聰明懂事,二十二歲就考上進士,被任命到大和縣做縣令。但盧氏舍不得家里的生意,思考再三決定留在老家。

崔書生帶著妻子王氏,還有十個仆人出發(fā)前往大和縣。

臨行前,盧氏準備了兩箱子金銀,還有好幾箱精品綢緞,以及好幾件名貴字畫等等,讓管家出去租一條大船。

管家出去三天,終于找到一個,說:“夫人,有一個船頭剛好就是大和縣的人,姓孫,正要返回大和縣,所以租金很便宜?!?/span>

盧氏很滿意,馬上叫人收拾行李,挑了一個黃道吉日上船。

分別之時,一家人淚流滿面,在船頭的不斷催促之下,才依依不舍地分開。

一路上順風而行,崔書生王氏郎情妾意。

孫船頭看到王氏年輕貌美,夜不能寐。

可惜崔書生常伴左右,一直沒有機會下手。

又過了兩天,孫船頭悄悄翻看了他們的行李,被好幾箱的金銀震驚,想不到這小夫妻如此富有。孫船頭冷笑一聲,當晚就把崔書生騙到船尾,趁著天黑,把他打暈推到河里。

由于河水太冷,崔書生蘇醒后在水中掙扎亂動,孫船頭又用木棍打了他的頭,等了一會兒,才看不到人頭。

然后,孫船夫頭跳到河里,假裝自己救人的樣子,渾身濕漉漉地爬上船。對王氏是:“夫人,不好了,老爺掉河里了,河水太急,我也差點被沖走。”

王氏剛剛十八歲,新婚沒幾天,丈夫竟然遭此大難,無異于天塌了一樣,王氏癱坐地上抱著丫鬟大哭。

孫船頭原本還擔心有人要報官,想不到這些人亂成一團,幾個男仆也都瑟瑟發(fā)抖。

“都給我閉嘴!”孫船頭大喊一聲,從腰間取出一把利刃,接著讓手下把丫鬟和男仆都綁了,帶到船尾。把王氏一人留在船艙,反手就關了艙門。

這一晚,王氏被孫船頭玷污了。

孫船頭看著楚楚可憐的王氏,決定一不做二不休,讓王氏以后跟著自己,對外就說是自己老婆,丫鬟和仆人統(tǒng)統(tǒng)推到河里,一個活口都不留。

孫船頭改變航線,繞道南方,在揚州住了下來,憑借幾箱子金銀珠寶,買了許多商鋪田產,儼然一個大商人的樣子。

后來王氏生了一個男孩,孫船頭暗自盤算日子,可能是崔書生的孩子。不過自己早些年受傷,已經不能生育,再者小男孩生的白白胖胖惹人喜歡,就留了下來,當作親生兒子養(yǎng)育。

王氏也安分守己,對于以前的事情只字不提。

另一邊,盧氏很久沒有收到書信,不知兒子兒媳情況。后來天下大亂,書信不通,盧氏誤以為兒子兒媳兇多吉少,為此常常流眼淚。

二十年后,男嬰已經長大,孫船頭給他取名孫貴。

孫貴去京城考試,路過山東的時候,忽然迷了路。

當時天很黑,荒郊野嶺還時不時傳來狼叫,孫貴很害怕,忽然看到遠處有一個亮光,于是跟了過去。

亮光帶著他走出樹林,來到一個村子。

亮光在一個宅子門前消失了,孫貴敲門。

一個老者開了門,把孫貴請進屋,屋內燈火通明,老者看到孫貴的相貌大吃一驚,急忙去了后院。

原來這里就是崔書生的家,老者告訴盧氏:“今晚有人借宿,是個年輕人,但他真的和少爺長得一模一樣?!?/span>

盧氏不敢相信,就親自來到大廳,差點就要哭了出來。

盧氏冷靜之后,從屏風走出,問:“公子貴姓?”

孫貴:“我姓孫,上京趕考?!?/span>

盧氏讓管家準備了晚飯,把客房打掃干凈??粗鴮O貴吃完飯,親自送他去客房。

第二天一早,孫貴辭別上路。

盧氏站在門口目送孫貴,忽然放聲大哭。孫貴聽到哭聲,折返回來。

盧氏:“公子不要擔心,其實我有一個兒子和你長得很像,二十年前去上任,后來音訊全無。你考試回家,一定要來我這住上幾天?!?/span>

孫貴點點頭,安慰好盧氏才繼續(xù)上路。

來到京城,由于路上感染風寒,身體不適,沒有發(fā)揮出正常實力,養(yǎng)好身體后馬上回家。

路過山東的時候,孫貴特意來到盧氏家。

盧氏看到孫貴,喜出望外,就留他住了十多天,天天都好吃好喝,還帶他去當地的寺廟燒香。

分別之時,盧氏送給他一件衣服,說:“這是我兒子生前的衣服,只穿過一次,現在也用不到了,就送給你了。希望你不要嫌棄,如果以后路過這里,記得進來坐坐?!?/span>

孫貴和盧氏一起哭,好像是一家人一樣。

回到家之后,孫貴沒有告訴任何人。

有一天,孫貴穿著盧氏送的衣服,在院中賞花。

王氏路過,看到后十分吃驚,讓丫鬟退下,問孫貴衣服從何處而來。

孫貴就說了自己在山東迷路的事情,是一個老婆婆送給自己的。

王氏擦拭眼淚,說:“這件事說來話長,你看這衣服的領口有一個小洞。”

孫貴急忙脫下查看,果然有一個小洞。

王氏說:“其實這件是我縫的,當時不小心剪壞了,才留下一個小洞。”

孫貴:“這是怎么回事?”

王氏:“你不姓孫,你姓崔,現在的爹就是殺死你爹的兇手。”接著就說了當日船上發(fā)生的慘案。

孫貴大哭,拉著母親去縣衙報案。

縣令通報上級,查看二十年前的上任名單,果然有崔書生的名字。

縣令抓來孫船頭審問,孫船頭認罪伏法,被判斬首。

孫貴改回崔姓,和王氏一起返回山東老家,和盧氏團聚。

故事改編自《太平廣記.原化記》。

類似的故事還有《西游記》,唐僧的父親就是一樣,娶了丞相的女兒,船頭見色起意,謀害了唐僧的父親,強娶了她母親,唐僧出生后被母親放到籃子里隨波逐流,后來被和尚救起,當了小和尚。

出門在外,錢財不能外露,防人之心不可無呀

(故事完。)

]]>
崔姓男孩起名屬兔的名字,崔姓男孩起名屬兔的 http://www.51zclw.cn/archives/32502 Sat, 29 Apr 2023 06:02:40 +0000 http://www.51zclw.cn/?p=32502 唐朝,山東千柳縣有一個姓崔的書生。父親死得早,家里經營著巨大的生意,全靠他母親盧氏一個人打理,是當地有名的富豪。

崔書生聰明懂事,二十二歲就考上進士,被任命到大和縣做縣令。但盧氏舍不得家里的生意,思考再三決定留在老家。

崔書生帶著妻子王氏,還有十個仆人出發(fā)前往大和縣。

臨行前,盧氏準備了兩箱子金銀,還有好幾箱精品綢緞,以及好幾件名貴字畫等等,讓管家出去租一條大船。

管家出去三天,終于找到一個,說:“夫人,有一個船頭剛好就是大和縣的人,姓孫,正要返回大和縣,所以租金很便宜。”

盧氏很滿意,馬上叫人收拾行李,挑了一個黃道吉日上船。

分別之時,一家人淚流滿面,在船頭的不斷催促之下,才依依不舍地分開。

一路上順風而行,崔書生王氏郎情妾意。

孫船頭看到王氏年輕貌美,夜不能寐。

可惜崔書生常伴左右,一直沒有機會下手。

又過了兩天,孫船頭悄悄翻看了他們的行李,被好幾箱的金銀震驚,想不到這小夫妻如此富有。孫船頭冷笑一聲,當晚就把崔書生騙到船尾,趁著天黑,把他打暈推到河里。

由于河水太冷,崔書生蘇醒后在水中掙扎亂動,孫船頭又用木棍打了他的頭,等了一會兒,才看不到人頭。

然后,孫船夫頭跳到河里,假裝自己救人的樣子,渾身濕漉漉地爬上船。對王氏是:“夫人,不好了,老爺掉河里了,河水太急,我也差點被沖走?!?/span>

王氏剛剛十八歲,新婚沒幾天,丈夫竟然遭此大難,無異于天塌了一樣,王氏癱坐地上抱著丫鬟大哭。

孫船頭原本還擔心有人要報官,想不到這些人亂成一團,幾個男仆也都瑟瑟發(fā)抖。

“都給我閉嘴!”孫船頭大喊一聲,從腰間取出一把利刃,接著讓手下把丫鬟和男仆都綁了,帶到船尾。把王氏一人留在船艙,反手就關了艙門。

這一晚,王氏被孫船頭玷污了。

孫船頭看著楚楚可憐的王氏,決定一不做二不休,讓王氏以后跟著自己,對外就說是自己老婆,丫鬟和仆人統(tǒng)統(tǒng)推到河里,一個活口都不留。

孫船頭改變航線,繞道南方,在揚州住了下來,憑借幾箱子金銀珠寶,買了許多商鋪田產,儼然一個大商人的樣子。

后來王氏生了一個男孩,孫船頭暗自盤算日子,可能是崔書生的孩子。不過自己早些年受傷,已經不能生育,再者小男孩生的白白胖胖惹人喜歡,就留了下來,當作親生兒子養(yǎng)育。

王氏也安分守己,對于以前的事情只字不提。

另一邊,盧氏很久沒有收到書信,不知兒子兒媳情況。后來天下大亂,書信不通,盧氏誤以為兒子兒媳兇多吉少,為此常常流眼淚。

二十年后,男嬰已經長大,孫船頭給他取名孫貴。

孫貴去京城考試,路過山東的時候,忽然迷了路。

當時天很黑,荒郊野嶺還時不時傳來狼叫,孫貴很害怕,忽然看到遠處有一個亮光,于是跟了過去。

亮光帶著他走出樹林,來到一個村子。

亮光在一個宅子門前消失了,孫貴敲門。

一個老者開了門,把孫貴請進屋,屋內燈火通明,老者看到孫貴的相貌大吃一驚,急忙去了后院。

原來這里就是崔書生的家,老者告訴盧氏:“今晚有人借宿,是個年輕人,但他真的和少爺長得一模一樣?!?/span>

盧氏不敢相信,就親自來到大廳,差點就要哭了出來。

盧氏冷靜之后,從屏風走出,問:“公子貴姓?”

孫貴:“我姓孫,上京趕考?!?/span>

盧氏讓管家準備了晚飯,把客房打掃干凈??粗鴮O貴吃完飯,親自送他去客房。

第二天一早,孫貴辭別上路。

盧氏站在門口目送孫貴,忽然放聲大哭。孫貴聽到哭聲,折返回來。

盧氏:“公子不要擔心,其實我有一個兒子和你長得很像,二十年前去上任,后來音訊全無。你考試回家,一定要來我這住上幾天。”

孫貴點點頭,安慰好盧氏才繼續(xù)上路。

來到京城,由于路上感染風寒,身體不適,沒有發(fā)揮出正常實力,養(yǎng)好身體后馬上回家。

路過山東的時候,孫貴特意來到盧氏家。

盧氏看到孫貴,喜出望外,就留他住了十多天,天天都好吃好喝,還帶他去當地的寺廟燒香。

分別之時,盧氏送給他一件衣服,說:“這是我兒子生前的衣服,只穿過一次,現在也用不到了,就送給你了。希望你不要嫌棄,如果以后路過這里,記得進來坐坐?!?/span>

孫貴和盧氏一起哭,好像是一家人一樣。

回到家之后,孫貴沒有告訴任何人。

有一天,孫貴穿著盧氏送的衣服,在院中賞花。

王氏路過,看到后十分吃驚,讓丫鬟退下,問孫貴衣服從何處而來。

孫貴就說了自己在山東迷路的事情,是一個老婆婆送給自己的。

王氏擦拭眼淚,說:“這件事說來話長,你看這衣服的領口有一個小洞?!?/span>

孫貴急忙脫下查看,果然有一個小洞。

王氏說:“其實這件是我縫的,當時不小心剪壞了,才留下一個小洞?!?/span>

孫貴:“這是怎么回事?”

王氏:“你不姓孫,你姓崔,現在的爹就是殺死你爹的兇手?!苯又驼f了當日船上發(fā)生的慘案。

孫貴大哭,拉著母親去縣衙報案。

縣令通報上級,查看二十年前的上任名單,果然有崔書生的名字。

縣令抓來孫船頭審問,孫船頭認罪伏法,被判斬首。

孫貴改回崔姓,和王氏一起返回山東老家,和盧氏團聚。

類似的故事還有《西游記》,唐僧的父親就是一樣,娶了丞相的女兒,船頭見色起意,謀害了唐僧的父親,強娶了她母親,唐僧出生后被母親放到籃子里隨波逐流,后來被和尚救起,當了小和尚。

出門在外,錢財不能外露,防人之心不可無呀

]]>
王姓起名通典書籍?王姓起名通典書籍有哪些! http://www.51zclw.cn/archives/29818 Fri, 10 Feb 2023 06:58:18 +0000 http://www.51zclw.cn/?p=29818 “王”這個姓氏,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從小到大我們每個人身邊總會出現不少姓王的人。無論是古時候著名詩人王維,還是現在人們常用來調侃的“隔壁老王”,我們日常生活中處處都是他的身影。

據統(tǒng)計如今在中國有7%?8%的人都姓王,總人數超過一億??上攵?,“王”這個姓氏遍布的是多么的廣泛。那它是如何從百家姓中脫穎而出,成為天下第一大姓氏的呢?

我們先從“王”氏的起源來看,在史料《古今姓氏書辯證》、《廣韻》和《通志氏族略四》中都有記載,可說法卻各不相同,那是否就可以大膽猜測一下,“王”氏的祖先不只一位,而是同時有幾位具有豐功偉績的能人都姓王?那為何太原王氏又成為其中代表而今廣為流傳?這就需要我們把視線集中到太原王氏的發(fā)展歷程上了。

從我們最熟悉的唐朝開始,在唐朝初期,有這樣一位位高權重的人——王珪。他不僅位在四大名相之一,同時祖籍太原王氏與唐王朝的起源地同在一處,因此與皇室極為親近,特別在武則天時期尤為更盛。

俗話說“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在王珪的帶領下,太原王氏王氏家族中的地位自然就變得越來越突出現重,加上其他王氏家族也希望能有個靠山,不斷向其依附靠攏,太原王氏逐漸壯大,名副其實的成為王氏家族中不可或缺的存在。

武則天出于自己的政治考究一向非常敬重太子晉,在史料《舊唐書·禮儀志》與《通鑒》中皆有記載。而太子晉是并州人,太原也屬于并州,故而便有了太子晉為太原王氏始祖的說法,更是在武則天無意的推動下逐漸形成了“天下王氏出太原”的普遍意識。

解決了太原王氏如何脫穎而出的問題,現在來看其是如何遍布全國的。

每年春節(jié)都會有一次重大事件,那就是春運。無數漂泊在外的人在這一天從四面八方回到自己最熟悉的家鄉(xiāng),而在春節(jié)之后,迫于生計他們又將踏上奔波在外的道路。

太原王氏分布全國的理由與之有些類似,東漢末年,著名的戰(zhàn)亂時期,在這個人人自危的時代,王氏家族自然也面臨到了巨大的危機,同樣是為了生計,為了家族的繁衍長存,除了少部分家族成員留在此處外,其他人則是踏上了背井離鄉(xiāng)的遷徙之路。

那些年,他們走過晉陽,走過河內野王縣,走過洛陽等等地方,他們的足跡每停到一處,便會有太原王氏的人扎根在此。每一方土地又為太原王氏孕育出如是王昶一般新生的偉人。

無論是選擇留在家鄉(xiāng)的還是遷徙在外的,太原王氏憑借著不斷與外界聯(lián)姻,或是政治聯(lián)手,終是挺過了這段艱難的歲月。

后續(xù)各個太原王氏的支脈縱使也遇到過諸多如主相之爭、劉裕起兵這樣的大難,可每次也都有少許族人幸存,并有像是王慧龍這般率軍屢立奇功的奇才,憑借努力壯大家族,使得自己的子嗣后代得以長存,才有了如今處處都有王家人的景象。

要說太原王氏最輝煌的時期莫過于兩晉,在這156年間,他們在前朝一共誕生了11位宰相,在后宮培育出三位皇后。在當時絕對算是頂級的名門世家。也許就是這些刻在太原王氏骨子里的驕傲,以至于后續(xù)上千年的時光之中也沒能磨滅他們生生不息的決心。

如今時光流轉,歷經了眾多朝代的變遷與社會的變革,許多曾幾何時風光無限的名門世家也逃不過接連逐漸隕落的命運,太原王氏一族在不斷地起起伏伏之中也慢慢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可“王”這個姓氏的存在,就像是在向人們證明著太原王氏曾經的輝煌,并在這千年的洗禮中成為中國第一大姓氏。

]]>
王氏各派起源概述 http://www.51zclw.cn/archives/9798 Wed, 14 Sep 2022 02:46:10 +0000 http://www.51zclw.cn/?p=9798

國家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對第七次全國戶籍人口普查統(tǒng)計分析:王姓目前已成為我國第一大姓,有9288萬人,占全國人口總數的7.25%。人口眾多,亙古少見。

作為全國第一大姓的王姓,雖冠一王,卻并非一脈。而是,各有其源,十分龐雜。

北宋古籍《廣韻》一書把王姓望族歸納為21郡,分別是:1、太原郡:太原晉陽。2、瑯琊郡,(今臨沂)。3、北??ぃ海ń裆綎|省東部濰坊地區(qū))。4、東海郡:(今山東省郯城北)。5、高平郡:(今山東省巨野縣南)。6、京兆郡:(今陜西省長安縣)。此支王氏,出自姬姓畢公高之后。7、天水郡:(今甘肅省通渭西北)。此支王氏,出自殷商王子比干之后。8、東平郡:(今山東省東平東、泰安一帶)。9、新蔡郡:(今河南省新蔡,郡治新蔡縣一帶)。10、新野郡:(在河南省新野縣)。11、山陽郡:(今天江蘇省清江、浦安一帶)。12、中山郡:(今河北省定州)。此支王氏,其開基始祖為北魏中山王王睿。13、陳留郡:(今河南省開封東南)。此支王氏,其開基始祖為媯姓齊王建之孫安。14、章武郡:(今河北省大城縣一帶)。15、東萊郡:(今山東省掖縣)。16、河東郡:(今山西省夏縣西北)。周平王太孫赤之后。17、金城郡:(今甘肅省永靖西北)。甘肅省永靖縣及蘭州市一帶。18、海漢郡:(今內蒙古額濟納旗北境)。19、長沙郡:(今湖南省長沙)。20、堂邑郡:(今江蘇省六合縣北)。21、河南郡:(今洛陽市東北)。此支王氏,出自鮮卑族可頻氏王氏之后。

其中,太原、瑯琊王氏最為著名。三槐王氏源自太原,與太原、瑯琊同宗同源。

王姓源遠流長,在歷史的變遷中形成了眾多源頭。除了源自王室之外,還有不少人是皇帝賜姓或者冒姓王氏的。 因此,就形成了“王”姓源頭眾多,分布廣泛,人丁繁盛的局面。

在王氏眾多的分支中,源自周靈王太子晉的支系名氣最大。行成的派系眾多。其中,以太原,瑯琊及三槐王氏最為著名。

姓氏起源

一、出自姫姓

構成王氏主體的三支姬姓族派是:

1、京兆王氏:為周文王第十五子畢公高的后裔。

《通志?氏族略》及《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載,畢公高是周武王的弟弟,周初時,他被封于畢(今陜西咸陽西北),為公爵,故史稱為畢公高。春秋時,其裔孫畢萬自畢國出奔晉,為司徒,并被分封于魏,傳至魏文侯斯,與趙、韓三國瓜分晉國。公元前225年為秦所滅,其子孫四散,因是王者之后,也都被稱為王家。

姬姓在先秦時期就是著名大姓,武王滅紂后,延續(xù)三個半世紀的西周都是姬姓的天下。

姬姓的始祖據史籍記載為后稷。

傳說,后稷的母親叫姜原,有一次她到野外去,看見一個巨大的人的腳印,她感到很好奇,因為她從來沒見過這么巨大的腳印。她走過去,踩在那個巨大的腳印上,想看看它比自己的腳大多少。誰知這一踩就懷了孕,后來居然生下一個男孩。姜原以為這個男孩不是吉祥之兆,便把他扔在大街上,想讓過往的牛馬把他踩死。不料牛馬見了這個孩子全都繞道而行。姜原又想把他扔在森林里,但她走到哪里哪里都有人,又沒扔成。最后姜原來到一條水渠旁,當時正值冬天,渠水結了冰,姜原就把他放在冰上,想把他凍死。就在這時候,又飛來一只大鳥,它臥在冰上,用自己巨大的翅膀護翼溫暖著這個孩子。姜原以為這個孩子有神靈保護,不是個普通的人,就放棄了把他拋棄的打算,抱回家去把他撫養(yǎng)成人。因為,這個孩子曾經被拋棄過,所以,就取名“棄”。

棄善種五谷,在帝堯時被舉為農師。舜繼位后,又把他封在邰(今陜西武功縣西南),號為后稷,賜姓為姬。

后稷以后的第三代,姬姓部族出了一個名叫公劉的人使姬姓部族迅速發(fā)展起來。這時正是殷商王朝建立的初期。

公劉以后的第九代,姬姓部落又出了一個名叫古公(顫-頁)父的人。在那個時候,當地戎狄之人經常侵擾姬姓部族,為了避免與他們發(fā)生沖突,古公(顫-頁)父便率領部族從豳(今陜西旬邑縣西南)遷徙到岐山(今陜西岐山縣東北)腳下。古公宣父帶領部族在這里建筑城郭房屋,并建立了官僚機構管理部族事務,從而具備了國家的規(guī)模。

古公的孫子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周文王姬昌。當時正值紂王殘暴統(tǒng)治時期,姬昌大行仁德,禮賢下士,與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姬周的力量不斷發(fā)展,接連征服了周邊的一些小國,又把都城向東遷到了豐邑(今陜西長安縣西北灃河西岸)。到了周武王姬發(fā)的時候,終于推翻了殷商,建立了周朝。

周武王的兄弟眾多,其中有一個弟弟名高,是文王的第15子。姬高在武王滅商及周初政治生活中都曾發(fā)揮過重要作用。武王滅商后,舉行了莊重的進入商都的儀式,入城以后,姬高又奉命打開殷商的監(jiān)獄,釋放出關押在那里的百姓。接著又接管了商朝掌管音樂禮儀的機構。因此,當武王分封諸侯的時候,姬高被分封于畢(今陜西咸陽西北),所以又稱畢公高。武王死,成王立。成王臨死的時候,又把召公、畢公召來,讓他們輔佐太子釗。成王死,太子釗立,是為康王。

?若干年后,畢公高的后代們失去了封爵和封地,變成了平民,有的還跑到了少數民族居住區(qū)。只有他們因地而改的姓氏——畢。在春秋中期的時候,畢公高的后代中有一個叫畢萬的人來到了晉國,再一次使畢公高這一支姬姓家族興旺起來。當時晉國正是晉獻公在位,畢萬在晉獻公手下當差。晉獻公十六年(公元前 661年),畢萬和趙夙一起統(tǒng)兵進攻霍、耿、魏三國,將它們滅掉。

畢萬因功被晉獻公授予大夫之位,封在了魏(今山西芮城縣北)地。從此,畢萬及其后代又以封地作為自己的姓氏而改姓魏了。在一次次的政治斗爭中,魏氏協(xié)助了晉室,卻也壯大了自己。最后終于導致了晉國被韓、趙、魏三家瓜分,晉國滅亡。

由魏氏建立的魏國始終是戰(zhàn)國七雄之一。魏國的最后一位君主魏王假被秦軍俘獲,魏國亡。魏國亡后的第4年,秦朝就統(tǒng)一了天下,魏王假的子孫們也分散到各地,被人們稱為王家。從此,他們便以王作為自己的姓氏。

2、太原,瑯琊及三槐王氏,為周靈王之子太子晉后裔:太子晉是東周時一位頗有才華的王室貴族。據說有一次晉平公派叔譽入周覲見,太子晉的能言善辯令叔譽感到十分意外,回到晉國后,就對晉平公說:“靈王太子晉才15歲,竟如此厲害,我和他辯論,竟被他問得理屈詞窮。我們還是及早歸還先前侵占的周王室的土地吧,否則、我們就會大禍臨頭”。在一邊的師曠聽后很不服氣,他不相信一個15歲的孩子會有這么厲害,便要求到周廷與太子晉辯論。沒想到師曠見了太子晉后也被太子晉問倒。師曠是個盲人,他利用這個生理上的殘疾為自己找了個下臺的臺階。他說:“我是個盲人,看不見,只靠耳朵來了解外部世界。耳聞要比眼見的東西少多了,所以,容易被問倒?!痹掚m這么說,師曠也確實領教了太子晉的厲害之處。

太子晉不但對來較量的使臣唇槍舌劍,對自己國家的事也據理力爭。周靈王二十二年(公元前550年),谷水、洛水兩條河流洪水泛濫,直接威脅著王宮的安全,周靈王打算用堵截的辦法阻住洪水,太子晉堅決反對,主張用疏導的辦法根本解決。尤其應該指出的是,太子晉從如何治水的問題中引申出如何治國的大問題,指出壅堵的辦法實際上是保自己于一時而使矛盾激化。他說:“王將防斗川以飾宮,是飾亂而佐斗也,其無乃章禍而遇傷乎?自我先王厲、宣、幽、平而貪天禍,至于今未弭。我又章之,懼長及子孫,王室其愈卑乎?

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載,周靈王太子晉因直諫被廢為庶人,其子宗敬為司徒,其后人由洛陽遷居于太原、瑯琊,時人號稱王家,因以為氏。

3,河東猗氏王姓,為周平王太孫赤之后,平王在位五十多年,他的太子濁父先他而死,濁父子名赤,是周桓王的胞兄。平王去逝后,赤繼承王位,但因勢力不如胞弟強大,不久便被推翻,他不得已出奔晉國。其子孫也因是王者之族,改姓王姓,是為河東王氏。

二、出自媯姓

出自媯姓,為古帝王虞舜之后,居于北海、陳留一帶,因為古君王后裔,世為王姓。為齊王田和的后代,公元前404年,田和廢齊自立國君,將姜姓齊國改為田姓齊國,后齊國秦國所滅,國滅后的齊國末帝齊王建居共(今河南輝縣),生有三子:異、桓、軫。異生子安。項羽反秦時被封為濟北王,項羽滅亡后,田安失去王位。其子孫為了紀念這一時的輝煌,從此便改姓王。此為河南王氏。

媯姓的始祖,可以追溯到遠古時期的虞舜。虞舜以虞為姓,是因為這個家族所生活繁衍的地方位于今天陜西省的南端蒲州、芮城、平陸一帶,境內有虞山,又是古虞國所在地。

當初,虞舜沒有被選為堯的接班人時,堯為了考察和培養(yǎng)他,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嫁給了他。虞舜與他的兩位夫人當時就住在媯水之濱。這條媯河就在今天山西永濟縣蒲州鎮(zhèn)南,它從歷山發(fā)源,向西流入黃河。所以舜的后代便以所居住的這條河的名字為姓,為媯氏。

舜的母親死得早,他的父親瞽叟又娶了新妻,以后又與新妻生了個兒子名字叫象。瞽叟喜愛新妻及后子,對舜由親到疏,由疏到厭,由厭到恨,多次設計謀害他,欲把他置之死地。有一次,瞽叟讓舜去修理倉廩的頂部,當舜爬到頂部后,瞽叟卻在倉廩下放起火來,企圖把舜燒死。幸虧舜事先有所防備,他用兩只大竹笠護衛(wèi)著自己,舜從堯那里以推舉的方式繼承了天下,他退位之前,又以推舉的方式把天下傳給了大禹。大禹因舜傳位之恩,把舜的長子商均分封在虞(今河南虞城縣北),從此媯姓的一支在這個地方代代生息繁衍。

經過夏、商兩朝,媯姓在媯水流域和虞國這兩個地方都得到了發(fā)展。到了商朝末期,由于西方姬姓周國的日益強盛,兩個地方的媯姓與周國的關系也漸漸密切起來。

媯水流域的媯姓與周國關系密切。在虞國的商均的后代,商朝末年也和西部的姬周有著密切的來往,一個叫遏父的媯姓人竟到了周國,作了陶正這樣的官,負責周國的陶器生產。周武王滅掉商朝以后,實行分封制度,受封的對象有3種人,一個是先圣先賢之后;一個是功臣謀士之后;一個是自家兄弟。作為先圣先賢,神農、黃帝、堯、禹的后代們都得到了封地和封爵,舜的后裔媯氏也不例外。武王找到了遏父的兒子媯滿,把他封在陳,爵位為公。陳國的國都在宛丘(今河南淮陽縣),媯滿因此被稱為胡公滿或陳胡公滿,成為媯姓的一支在河南淮陽地區(qū)的祖先。

陳國君主的位置傳了10代,換了15位,到了宣公杵臼時,國內發(fā)生了一次動亂。宣公即位后立御寇為太子。后來,宣公的寵姬又生了兒子,名字叫款,深得宣公喜愛。宣公打算讓款作自己的繼承人,于是便殺掉了太子御寇。御寇有一個十分親近的人,名叫陳完,是陳厲公的兒子。御寇被殺,陳完也在陳國呆不住了,便帶著自己的家人逃到了齊國。這時候,中國的歷史已經進入了春時期,齊國正值齊桓公在位,處于蒸蒸日上的強盛階段。齊桓公本打算讓位陳完,陳完推辭。于是,便作了齊國的工正,主要負責齊國的器械生產。陳完一支在齊國落了戶,把自己的姓氏也由陳改成了田。

在田完入齊約l70年以后,田完的后代田乞在自己的封邑內用大斗出、小斗收的辦法籠絡齊國人心,使得田氏宗族的勢力越來越強大,一些有遠見的人都說:“齊國之政恐怕最終要落到田氏手中?!痹?span id="1hbdpfn" class="candidate-entity-word" data-gid="4325470" qid="6564789697032230152" mention-index="0">齊景公死后,田乞用強力殺死支持景公太子孺子荼的高昭子,趕跑了孺子荼的另一個支持者國惠子,最后殺死了孺子荼,立了景公另一個兒子齊悼公陽生,自己為齊相,掌握了齊國大權。又過了100多年,田乞的曾孫田和取代了齊康公,成為齊國的君主,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田氏代齊”事件。

戰(zhàn)國時期,田氏統(tǒng)治下的齊國經歷了由昌盛到衰敗的過程,8代君主184年以后,齊王田建時期,齊國就被秦王嬴政橫掃六合的掃帚席卷進了統(tǒng)一的秦帝國版圖之中了。齊王田建在亡國后被遷到河南共縣(今河南輝縣),他的兒子田升在秦末反秦風暴中被項羽封為濟北王。項羽稱霸僅僅4年就被劉邦打敗,隨著項羽的失敗,田升的濟北王爵位也不復存在。然而這短短數年的濟北王的待遇卻開了媯姓之王的先河,從此,田建的子孫后代便世世代代以王作為自己的姓氏

三、出自子姓

出自子姓,是成湯的后人。殷末,王子比干,為紂王的叔父,因勸諫紂王被殺,子姓是殷商帝王家族的姓氏。殷商帝王家族以子為姓是從契開始的。傳說契的母親叫簡狄,是有城氏的女兒。有一次,簡狄與她族中的姐妹一起在大河中洗浴,忽然看見天邊飛來一只大鳥。那鳥在河邊下了一個蛋,正好離簡狄很近。簡狄便把那個鳥蛋撿起來吃了。說也奇怪,簡狄自從吃了那個鳥蛋以后,便懷了孕,經過十月懷胎,竟生下了一個男孩子,這個男孩子就是契。

契在堯的時候出生成長,并表現出過人的才干。大禹治水成功,舜對他進行表彰的時候,大禹就說這里有稷、契、皋陶等人的功勞。于是,舜還專門下了命令,任契為司徒,讓他用父、母、兄、弟、兒子等倫理觀念教化百姓,把他封在商(今河南商丘縣南)地,賜姓為子。

契在自己的封地傳了一代又一代,到了他第13代孫湯的時候,經過了8次遷都,最后終于在亳(今河南商丘北)定下了統(tǒng)治中心,成為與夏朝抗衡的一個強大的部落集團。

當時,夏朝已經走到了它的窮途末路,與夏朝成為鮮明對比的是,商王國正處在蒸蒸日上的發(fā)展時期。商王國的首領湯很會治國,湯還是一個仁義的君王,人們紛紛前來投奔他。在這離夏奔湯的人群中,有一個叫伊尹的能人,成了湯治理國家的良輔。最后,湯向夏王朝發(fā)動了進攻,一舉打敗了夏桀,推翻了夏朝,在西亳(今河南偃師二里頭)定都,建立了商朝。 商王朝也時盛時衰地延續(xù)了500多年的時間,最后終于亡在第3)位君主紂王,比干是紂王的爺爺帝太丁的兒子,是商紂王的叔叔,當時他正擔任少師的職務。紂王如此昏庸,人們紛紛離去,紂王的兄弟微子走了,另一個兄弟箕子也裝起瘋來。而比干卻下決心勸諫紂王改弦更張。他見到紂王,對他進行了苦口婆心的勸說。紂王不聽,比干就不走,一連在宮中勸了3天。最后把紂王說得不耐煩了,他說:“我聽說圣人的心有七竅,我想看看你的心是不是如此?!闭f完,便把比干剖腹挖心。

據《通志,民族略》所載,殷商王子比干(紂王的叔父),因屢次勸諫紂王,被剖心而死。比干被殺后,葬在當時的國都朝歌(今河南衛(wèi)輝市北)附近,他的子孫世代為他守陵,由于他的后人痛恨紂王無道,便棄子姓,改為“王”氏。

四、出自春秋魏國世子

出自春秋時魏世子之后。韓、趙、魏三家分晉,各自為王。后業(yè)魏亡于秦,其王族避難于各地。因其中有不少支庶子孫為魏國王族,故改姓王。如信陵君魏無忌,避難于泰山,至西漢入朝,被封為蘭陵君。其后自謂出自王公顯貴之家,易姓王氏。

五、出自太子丹之后

出自燕太子丹之后。西漢末年,王莽篡漢自立,建立新朝稱帝。燕太子丹玄孫名嘉,上獻符命,為王莽所寵,賜姓王氏,與帝王同姓。歷史上因封賜姓王的人還多,其子孫也以王為氏。

六、出自少數民族。

據《通志.氏族略》稱:王姓“出河南者,為可頻氏;出馮詡者,為鉗耳族;出營州者,本高麗;出安東者,本柯史布。此皆虜姓之王,以王者之后,號曰“王氏”的,主要有以下幾支:

1. 鮮卑族可頻氏 北魏孝文帝時把國都從代北平城遷到這里,很多代北鮮卑人也跟隨到了這里,太和十九年(495年),孝文帝下令遷到洛陽的鮮卑人一律把籍貫改為河南洛陽,死后也要埋在洛陽北面的邙山,把姓氏改為漢姓??深l氏改威王氏。

2. 羌族鉗耳氏

《魏書》卷九十四《宦官?王遇傳》說:“王遇,自慶時,本名他惡,馮翊李潤鎮(zhèn)羌也。與雷、黨、不蒙俱為羌中強族。自云其先姓王,后改氏鉗耳,世宗時復改為王焉。自晉世以來,恒為渠長”。

羌族鉗耳氏 隋唐之際的鉗耳宗、鉗耳干兄弟。他們兩個在隋煬帝大業(yè)年間“以王后兄弟并改姓王氏?!便Q耳兄弟成為王后的兄弟是從隋煬帝的皇后蕭氏論起的。蕭氏的從妹曾嫁給羌人鉗耳氏,按輩份,可能鉗耳兄弟與蕭皇后同輩。

3.高麗人

營州地區(qū)的高麗人改姓王氏在北朝至隋唐時屢見不鮮?!吨軙肪矶锻趺藗鳌酚涊d:“王盟字子仵,明德皇后之兄也。其先樂浪人”。引日唐書》卷一百一十《王思禮傳》記載:“王思禮,營州城傍高麗人也”。同書卷一百六《王毛仲傳》也說,霍國公王毛仲“本高麗人也”。王毛仲是不是營州地區(qū)的高麗人不得而知,但他為高麗人改姓王氏則確定無疑。

4.回紇人

安東都護府是唐高宗總章元年(公元668年)設置的,在歸屬安東都護府的回紇人中,有一支姓阿布思的,是回紇大姓之一。唐肅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安東都護府被取消,阿布思姓中一個叫五哥之的人投到了成德節(jié)度使李寶臣的帳下,被李寶臣的裨將王武俊收為養(yǎng)子,從此改姓王氏。

5.匈奴族

匈奴是我國古代北方少數民族,戰(zhàn)國時期就在燕、趙、秦以北地區(qū)游牧。秦漢時期,中原王朝與匈奴之間既有兵戎相見的戰(zhàn)爭,也有溫情脈脈的和親。東漢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年),匈奴發(fā)生了大分裂,北匈奴留居漠北,南匈奴南下降附漢朝,形成了匈奴與中原漢朝交往的第一次高潮。三國西晉十六國時期,大批匈奴人進一步南進中原,并先后建立過幾個政權。匈奴人進入中原,在與漢族的交往中也有不少把自己的姓氏改成了王姓。

6.契丹族

據《新唐書》、引日唐書》記載,前面所說的回紇人王廷湊的養(yǎng)父王武俊是契丹怒皆部人,他的祖父、父親、兒子、孫子、曾孫等六代人在唐和五代時期都地位顯貴。至兩宗時期,契丹人建立遼國,其皇室耶律氏也有很多人改姓王氏。

7.女真族

女真族曾在兩宋時期建立金朝。金朝皇族完顏氏在金亡國后也有改姓王的?!锻跛夹⒛怪尽份d:王思孝的祖先出于金宗室完顏氏,世居磁州(今河北磁縣)。王思孝的父親完顏遠任金統(tǒng)軍使。思孝年幼時便逢喪亂,流居大名、濮陽等地,改姓王氏。

8.蒙古人、滿族人宋朝以后,先后建立元朝和清朝。在長期與漢人接觸過程中,不少蒙族人、滿族人也改姓王氏。

9、胡人改姓王氏

北朝時,西域胡人支頹褥遷居到新豐(今陜西臨潼縣東北),不久即死去。他的妻子帶著兒子支收又嫁給了北周的王粲。因此支收改姓王,他的兒子就是隋朝末年一度稱帝的王世充。

七、自愿改姓王氏的。

如南朝梁將王僧辯,本為鮮卑族,姓烏丸氏,后自改姓王;隋代有個王世充,本為西域胡支姓,入中原后,也自改姓王;五代時人劉去非,自己改名換姓叫王保義,其子孫延襲姓王;滿族完顏氏,有的改為王姓;蒙古族耶律氏,也改為王姓。

1. 劉氏改姓王氏

西漢末,王莽建立新朝,始建國二年(10年)下詔說:“明德侯劉龔、率禮侯劉嘉等凡三十二人皆知天命,或獻天符,或貢昌言,或捕告反虜,厥功茂焉。諸劉與三十二人同宗共祖者勿罷,賜姓曰王”。

五代時,幽州人劉去非追隨劉守奇在后梁政權中任河陽行軍司馬。李存勖攻破后梁河、洛地區(qū),劉去非便投奔了后梁荊南兵馬留后高季興,成為高季興的心腹。后唐建立后,高季興表示歸順,曾被后唐任為兼中書令。高季興始終與后唐李存勖貌合神離,劉去非因與李存勖曾作過對,為保護自己也改姓為王,叫王保義了。

2.謝氏改姓王氏

明朝汀州府(今福建長汀縣)經歷王得仁,其家本姓謝氏,“父避仇外家,因冒姓王氏”。

清人王樹榮所作《王謝世表序》中說:“吾族本系,出晉從事中郎謝萬石后。梁天監(jiān)中,景滌公諱覺官吳興太守,因家焉,世為吳興謝氏。建明初,忠烈公諱貴為北平指揮使,與張丙、張信同受建文密詔,監(jiān)察燕王。張信密與燕棣通款,燕棣偽稱疾嗾,信約張丙與忠烈公往偵之,二人同遇害。及靖難兵起,夷族令嚴,忠烈公幼子公權襲外家姓獲免。

3.楊氏、孫氏改姓王氏

明朝都御史王一鶚本來姓楊,大理評事王大崇本來姓孫,都改姓王。

八、由復姓簡化而來。

這種情況的王姓較多,據統(tǒng)計至少有14個,即王子、王父、王官、王人、王史、王叔、王孫、王周、成王、威王、五王、西王、小王、樂王。

九、出自元朝王室。

成吉思汗第六子孛兒只斤.闊列堅為逃避因奪位引起的迫害、追殺,逃往中原。因身為王爺,為顯示身份改姓王。但是,此說于史料有別,待考。

王氏起源,紛亂繁雜,難以詳盡,僅以此文拋磚引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