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話到底什么意思?
其實不好理解。不妨慢慢說來。
一、《小象》的蹩腳解讀
易傳《小象》是這樣解釋這句話的:
“‘以宮人寵’,終無尤也。”
這樣的解釋,說了等于白說。
而且,我們已經(jīng)說過,《小象》的成書年代在西漢以后,不僅不是孔子寫的,而且其作者文化水平不高,讀到的《周易》版本也不好。(詳見本號系列文章解讀)
從《小象》對這一句爻辭的解釋中,我們可以再次印證一點:《小象》是易傳“十翼”中年代最晚,解讀水平最差勁的一種。
因為它的連爻辭的句讀都搞錯了?。?!
因為這句爻辭應(yīng)該讀作“貫魚以宮,人寵。”逗號應(yīng)該是在“宮”和“人”字中間,不是在“貫魚”后面!
我們這樣斷句的原因有三個。
第一,《剝》卦的其他幾句爻辭,開頭都是四個字,比如“剝床以足”、“剝床以膚”、“剝床以辨”……這些句子不僅都是四個字,而且句式和“貫魚以宮”一模一樣!
第二,按照《周易》卦爻辭的通例,大部分的爻辭都是押韻的。“宮”和“寵”二字可押韻,如果在“魚”字后斷句則無韻。
第三,即使按照“貫魚,以宮人寵”這樣的斷句,理解成宮人魚貫而入受寵也是可笑的,從語法來看完全不通。
綜合以上因素,這句話的斷句應(yīng)該是“貫魚以宮,人寵,無不利”。
貫魚之〈剝
三、爻辭如何理解?
那么,什么是“貫魚以宮”呢?“宮”究竟是什么東西,可以用來貫魚?
原來,爻辭里的“宮”,表示的是“中”。
“宮”是五音之一,在五行的配屬上本就處于中宮之位。在《詩經(jīng)》中,已經(jīng)有“鼓鐘于宮,聲聞于外”的詩句,句中的“宮”同樣也暗示著中正之德。
五爻居上卦之中,象征著君子的中正之德,又如宮音居五音之中,故曰“宮”。
爻辭中的“魚”,則是《剝》的卦象中五個陰爻的象征。
王弼注云:“貫魚,謂些眾陰也。駢頭相次,似貫魚也”。
何妥也說:“夫《剝》之為卦,下比五陰,駢頭相次,似‘貫魚’也,魚為陰物,以喻眾陰也?!?/span>
在《周易》中,陰爻不僅僅是魚的象征,同時也是小人的象征。比如《泰》《否》二卦中的“大往小來”和“小往大來”,都是以陰爻為小人之象。
因此,“貫魚以宮”的含義,就是君子以中正之德統(tǒng)御小人,如同將魚兒用柳枝串起來一樣。
何等形象的比喻!何等正大的德義!居然被《小象》這拙劣的解釋弄成了宮女排隊受寵!
理解了這個意思,我們還會發(fā)現(xiàn),《剝》卦的這句爻辭和《觀》卦其實有很大關(guān)聯(lián)。
因為《剝》卦第五爻,實際上就是“《剝》之《觀》”。
貫魚以宮,《剝》之《觀》
而《觀》卦的主旨,就是中正有孚。
易傳《彖》就說:“大《觀》在上,順而巽,中正以觀天下”,準確地指出《觀》卦的主旨是向天下展示“中正”之道。
《觀》卦的九五爻辭,也就是《觀》之《剝》,其爻辭曰:“觀我生(性),君子無咎”,意思就是君子內(nèi)觀自性,達到圓滿無礙的境界。(詳見本號關(guān)于《觀》卦解讀)
君子守中而觀性,有中正誠孚之德,就會受到眾人的推崇和尊敬,故爻辭接著說“人寵,無不利”。
寵,是尊敬之意。
寵神其祖?!秶Z·楚語》。注:“尊也?!?/span>
寵,尊居也?!?span id="6oou6sw" class="candidate-entity-word" data-gid="713398">說文》
爻辭中的“寵”字,用得非常妙——原來,爻辭作者又一次引用了《詩經(jīng)》。
《毛詩.小雅.蓼蕭》有云:“既見君子,為龍(寵)為光?!?/span>
毛萇傳云:“龍(音寵),寵也?!编嵭{云:“為寵為光,言天子恩澤,光耀被及己也”。唐孔穎達疏云:“言遠國之君,蒙王恩澤,今皆來朝,既得見君子之王者,為君所寵遇,為君所光榮,得其恩意,又燕見笑語,使四海稱頌之,不忘也”
對這句詩的解釋,正好也可以用于《觀》卦中的“觀國之光,利用賓于王”。因為不論是“寵”還是“光”,都是由于君子或天子的中正“有孚”。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nèi)容,快來關(guān)注抱雪齋讀易筆記
]]>比如,源于象形字,并肩而立或并肩而坐。因此就有親近的含義,不親不能在一起;也有比較的含義,站在一起看看誰高誰矮,誰胖誰瘦。櫛次鱗比、比比皆是、比鄰而居都是表示在一起的意思,可以理解成親比;而對比、比試則更多的是比較的意思,看一看誰好誰壞,誰強誰弱。比卦的這些含義都有。
對于比卦,人們解讀差異較大,一般認為是親近親比。因為《辭海》關(guān)于比的含義確實有親近這種解釋,(見辭海,比,㈡?例“大國比小國”是大國親近小國)。關(guān)于比卦的解釋多用唐?孔穎達疏“地上有水,猶域中有萬國,使之各相親比”(見辭海)。本人對此持懷疑態(tài)度。本人認為把比卦之比理解為比試、比較、競爭是準確的。而儒家解釋易經(jīng)是反對巧競的。
究竟是比較之義更接近原意,還是親近之義更接近原意,由大家去評判。
比卦上卦為坎為水為險,下卦為坤為地為柔。水地比。寓意是地上有水,柔弱是危險的,要靠比賽競爭來強化自身,強筋健骨,化險為夷。像草木之間攀比爭陽光;像雄性動物競爭來強種群。
二、比卦的卦辭好中選優(yōu)
“比:吉。原諒,元永貞。不寧方來,后夫兇”比較、類比,好中選優(yōu)是吉利的。從原始狀態(tài)考問判斷,這種方法能保障始終沿著中正之路前行。
這樣不安寧的方國和人員就會來匯聚,晚認識到這一點的人會兇險。比較與競爭是世界也是人類的基本態(tài)勢和能力,過往的歷史告訴我們,比較與競爭是長久以來的人間正道。
作為一個國家來說,通過比較來推舉和選定誰可以信任,誰來管理國家和地方事務(wù),或者說通過比較來決定我在哪里生活、我去哪里生活,用腳投票,這樣做非常好。商紂王殘暴,人們紛紛逃離奔向周邊國家。
幾百年后,齊桓公把齊國治理得國安民富,各國民眾紛紛來投。世界就是在不斷比較、不斷超越中通過否定之否定,交替優(yōu)化前進的。
所以,人類就要不斷迎接困難,戰(zhàn)勝困難。舊的問題解決了,新的問題又來了,人就要不斷進取,落后就非常兇險。
三、比卦的爻辭公正才吉利
第一句爻辭是“初六:有孚,比之,無咎。有孚,盈缶。終來有它,吉”。人有信用,比一比很好,同有信用的人比一比誰更有信用,沒有災(zāi)禍。有信用的競爭就像盛滿酒的酒缸,香飄四溢。不僅本身有好處,還會有其他意想不到的好處,吉祥。
“第二句爻辭是六二:比之自內(nèi),貞吉”。人要有進取心、探索欲,不斷戰(zhàn)勝自己、超越自己。一個群體內(nèi)部也應(yīng)該有競賽,互相比趕超,只要中正守正就吉利。
第三句爻辭是“六三:比之匪人”。跟敗類比誰更殘酷無情,自己會受傷,也會讓人傷感?!断蟆吩唬骸氨戎巳恕保灰鄠?
第四句爻辭是“六四:外比之,貞吉”。外比于賢,見賢思齊,同外部進行競爭,堅守正道吉利。
第五句爻辭是“九五:顯比,王用三驅(qū),失前禽。邑人不誡,吉”。一個人在位高權(quán)重的時候,比什么?比德??凑l更受人愛戴擁護。即使為王還要知道水可以載舟,也可以覆舟。要像古代賢王狩獵圍三闕一,故意放走跑得快的禽獸,讓他們?nèi)シ敝?。允許別人超過自己,像周文王用姜子牙,像劉備用諸葛亮,這樣才能獲得更多人的支持,才不至于把別人和自己逼上絕路。本部落的人不用勸誡就會愿意同他們一起奮斗。這樣才吉祥。
第六句爻辭是“上六:比之無首,兇”。比之無首就是不能沒有要領(lǐng)。不能貨比貨就得扔,人比人就得死,而是知恥而后勇,見賢思齊;不能因為攀比而成仇,用黑斗狠;不能一葉障目,不見泰山,要知道強中還有強中手,要贏得起輸?shù)闷?;不能盲目自大,目中無人,要知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大咖大佬更要知道有客戶、有同行、有左鄰右舍、有觀眾;位高權(quán)重的人也不能認為自己就是天馬行空,獨往獨來,要有敬畏之心。否則是兇險的。象曰:比之無首,無所終也。
四、綜論
比卦究竟是親比還是類比、比較,我認為用類比、比較是符合原著精神,理由有四。
其一、卦象符號地上有水。把地有水說成是“猶域中有萬國”,水為坎險,怎能把坎險比喻成萬國;另外,用以說明放低身段親近他人存在風險也是說不過去的。應(yīng)該是謙恭會有益,不會走向坎險。
其二、親近他國親近他人這么淺顯的道理,易經(jīng)不會用這么重要位置的一卦來闡述。
其三、親比就用不到“王用三驅(qū),失前禽”。
其四、“比之無首,兇”如果是指首領(lǐng),就與乾卦“群龍無首吉”相悖,不是同一種理念。
比較一下,比賽一下,對社會對世界發(fā)展都是有好處的。沒有比較就沒有鑒別,沒有比較世界混沌,就不知道什么好什么壞,什么對什么錯,就沒有進步。
比如,也需要“貞吉”中正公正;也需要“有孚”有誠信。比的沒有要領(lǐng),倚強凌弱,用黑斗狠,對人民對國家都是兇險的。
從經(jīng)濟的角度考慮,競爭有利于社會進步。我們主張貨比三家,其實每個人在購買物品時都會自覺不自覺地有一個比較,這個物品好不好,貴不貴。一個企業(yè)生產(chǎn)的產(chǎn)品原料好、性能優(yōu)、價格低廉,就會受歡迎。
無產(chǎn)階級革命導師列寧號召開展勞動競賽。其實就是比。
只是計劃經(jīng)濟存在一定弊端,主要就是僵化。一個生產(chǎn)陶瓷茶缸的企業(yè),工人上班就是干活,產(chǎn)品國家包銷,不用考慮好用不好用,不考慮是不是賣得出去,把改進產(chǎn)品和銷售交給領(lǐng)導、交給政府,產(chǎn)品優(yōu)化傳導必然失靈或者滯后。
市場經(jīng)濟就不同了。企業(yè)要考慮產(chǎn)品是不是適銷對路,能不能賣得出去,資金能不能回籠。倒逼企業(yè)改進創(chuàng)新,節(jié)約成本,提高效益,生產(chǎn)出更實用、更新穎、更便宜的商品。剛剛改革開放時,我附近就有這么一個生產(chǎn)12馬力小拖拉機的企業(yè),政府跑來了指標,企業(yè)努力完成生產(chǎn)任務(wù)。當時農(nóng)村已實行承包制,用不了或者買不起這種小拖拉機,生產(chǎn)的小拖拉機沒處存放,但企業(yè)不管這些,照常開班生產(chǎn),產(chǎn)品嚴重積壓。這就是企業(yè)只比生產(chǎn),不比效益的結(jié)果,是片面的比。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的企業(yè)就要比性價比、比效益、比市場占有率,而且不僅比產(chǎn)品,還要比服務(wù)。比來比去社會就進步了。
競爭有利于縮小差別。我是個土鱉,沒有資格去外國。但我看到幾個資料說日本加拿大工資差別相對較小,教授和環(huán)衛(wèi)工人相差一倍以下,是橄欖形社會。因為充分競爭使人員、資金等各種資源向洼地聚集,逐漸找到一個平衡點。我們?nèi)€城市有的工人工資一兩千元或者三四千元,而處于同區(qū)域的壟斷行業(yè)月工資一兩萬元,科級的管理人員年薪四五十萬,相差大幾倍。還不要說個別貪官貪幾億,幾十億,相當于工人一千年不吃不喝的收入。
社會管理也需要人有充分的權(quán)利比較、鑒別、選擇、決定。封建社會靠武力剝奪人民選擇的權(quán)利,并且從精神上利用三綱五常,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宣傳貫徹“忠義”。成者王侯敗者賊,只有糾集一伙人打下天下的皇帝是正確的,好人壞人們就不能比,不敢比。不僅如此,判斷是非還以是不是“忠”為標準,從上就是正確,抗上就是叛逆。顛倒是非,混淆黑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皇帝的利益才是利益,百姓的利益只有服從。失貞,失中正公正。
所以,比之義大矣哉。
說到了比,我們再說說“異化”。無產(chǎn)階級革命創(chuàng)始人注意過異化問題。他看到科技的進步減輕了勞動強度,同時也造成了工人的失業(yè),因此出現(xiàn)工人抵制和破壞工具的現(xiàn)象。五六十年代我們也思考過同樣的問題,隨著計算機應(yīng)用和數(shù)控技術(shù)的發(fā)展我們也同樣出現(xiàn)擔憂。但實踐證明這種憂慮沒有必要。技術(shù)進步了,一種業(yè)態(tài)消失了,新的業(yè)態(tài)就會誕生;工作機會消失了,必然有新的工作在等待著;第一產(chǎn)業(yè)、第二產(chǎn)業(yè)用人少了,隨著城市的發(fā)展就會有更多的服務(wù)業(yè)發(fā)展,仍然需要人來工作。城市的環(huán)境維護、生活保障、通訊、道路都需要人。電商發(fā)展了,快遞、送餐員就需要人。比的結(jié)果不是消滅人,而是創(chuàng)造新的機會,是社會整體的勞動強度降低。
科技進步存在異化問題,其實任何事物都存在異化問題,因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也不都是只有一個面,都有長度、有寬度、有厚度。資本也有異化問題。我有一個同事就說過:“在一個三線城市,有房有車有五十到一百萬,是自己的。多了就不是自己的了。多了就想投資,投資就會壓住資金,還可能賠錢,花錢就沒有自由了?!?/span>
這就是資本異化。也就是資本除了賺錢,也為社會服務(wù)。社會就是鼓勵各盡所能,重視體力勞動也重視腦力勞動,鼓勵投資。錢多了用于投資,用于再生產(chǎn)過程中,加快資金周轉(zhuǎn),加快行業(yè)整合,加快競爭。
建立正常的秩序,除非坑蒙拐騙偷,除非制假售假毒害他人,不仇恨所有職業(yè),建設(shè)和諧社會,推動共同發(fā)展。這就是“比之自內(nèi),貞吉;外比之,貞吉;比之無首,兇?!?/span>
為什么把貞列為必要條件?我們在以前說過,易經(jīng)中的貞就是中正公正,是以人為本,人人平等。因為貞字字面本意是占卜并刻在了貝殼上,意為符合人道并得到上天印證,是天人合一,天下大道,公道。符合公道對人類有益,吉利。比之無首就是比之不得要領(lǐng)。就是依靠強權(quán)打壓他人混亂的比,用現(xiàn)在的新詞就是“內(nèi)卷”。如果比不是用在社會發(fā)展上,而是用在人與人的爭斗上,其結(jié)果只有一個字“兇”。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zhuǎn)發(fā)和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