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華字典》里,收錄的kou平聲(一聲、二聲)字僅4個,為摳、彄、眍、芤;三聲字一個,口。細一想,這5個字均有孔洞之義,而孔洞喻意有心竅。
武漢、鄂東、孝感、江漢平原天漢沔等地,kóu用來夸贊人聰明,并且多用來夸贊小孩子懂事、開竅早。
“這個伢好kóu啊,長的也靈醒!”(這個娃娃好聰明,長得也好看!)
“苕不苕,芤不芤?!保▕A生半吊。苕,即傻。)
很多方言字詞,因為年代久遠,其來由及本字已無從查考。方言kóu,對應(yīng)的漢字是哪一個?經(jīng)過推理分析,應(yīng)為“芤”字。
一是讀音相近。芤在字典里注音kōu,為一聲。武漢方言里二聲字多,可能是音變。一聲、二聲均為平聲字,在古代沒差別。古漢語的平聲字在普通話里分化成陰平和陽平兩類。
二是切合字義。芤是蔥的別稱,葉子為圓形,中空。中空有孔,可用來形容人有心竅、聰明。
聰明的聰,與蔥同音不說,喻意也與蔥相關(guān)。既然“蔥”可喻聰慧,那“芤”也可喻聰慧。
請聽湖廣漁夫細說。
蔥與囪
蔥,是原產(chǎn)中國的蔬菜,中國人自古以來就種植、食用。這種植物有一顯著特點,葉片圓筒狀,中空。
會意,漢字構(gòu)字的一大特點。
蔥的古字為蔥 cōng(小篆),即“艸+悤”。草字頭代表蔥是一種草本植物,下面的“悤”是多孔之含義(“孔隙既多”)。蔥所有葉片都是中空的。
再說悤。悤 cōng,在現(xiàn)代漢語中已簡化寫作“匆”。
悤,構(gòu)字是“囪+心”。囪,窗的本字,本指天窗,轉(zhuǎn)指屋頂上的灶突、煙囪。煙囪,爐灶出煙的通道。
心上多囪(窗),悤的本義是著急,慮急。后衍義出急切之義,悤悤(匆匆)。
據(jù)“說文解字注”,孔隙既多(囪)而心亂是“悤”之范式。
聰與悤
聰?shù)姆斌w字是聰,更早也寫為悤。
悤,即內(nèi)心有窗,有窗而心思明亮。所以,悤又生出“聰”之義。如:《漢書·郊祀志》:“悤明上通?!?。(注:悤與聰同。)
后來,又有“耳+悤”之聰,形容耳聽八方、聽而能悟。聰,察也?!墩f文》
從構(gòu)字看,聰很可能來自蔥(蔥)的喻意。蔥葉中空、通達,可喻人內(nèi)心多孔多竅。通則聰嘛。
湖北方言有句俗語,這人心空。心空是形容人聰明,悟性高。
在漢語中,還有個與聰相關(guān)的字,竅。
竅,心臟中的孔穴。
古人以為心有竅才能運思,故竅也指思維能力和思想。開竅,指人思維通暢,或孩童開始長見識。反過來的說法有:這個人一竅不通。
《紅樓夢》里,說林黛玉的詩: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
傳說中的比干,就是因為有顆七竅玲瓏心而被公認為聰慧之人。黛玉較比干多出一竅來,說明她更加聰明、通透。
芤與彄
在《新華字典》里,收錄的kou平聲(一聲、二聲)字僅4個,為摳、彄、眍、芤;三聲字一個,口。細一想,這5個字均也孔洞之義。
摳,用手指或細小的東西挖。這一挖,不就是有小孔洞嗎?
眍,指眼睛深陷(他病了一場,眼睛都眍了)。眼睛本來就是人的七竅之一。眼睛深陷,就是形如孔洞。
下面再詳細說下芤與彄:
“芤”與蔥(蔥)一樣,也是會意字,因為這種植物葉片中空如孔。
芤就是蔥,最大特征是葉片中空,于是中醫(yī)借用了這個概念,把芤脈作為脈象之一。芤脈,即脈博浮大而軟,按之中空如蔥管。
再說彄。
彄,本義是弓弩兩端系線的扣環(huán),泛指圓形、中間有孔的一類東西,也指筆管。如人手上戴的指環(huán),稱彄環(huán),簡稱彄。
成書于南北朝時期的《荊楚歲時記》,記有“藏彄之戲”。藏這個游戲在當(dāng)時非常風(fēng)行,男女老少都喜歡,過年時必玩。玩是分為兩組,集體參與,競猜藏在誰的手上,或手上藏有幾個彄。
總之,kou音字詞。含義就是孔洞、中空。心有竅才能運思,通則聰,所以kou用來指聰明。
形容人聰慧的湖北方言kóu,為古漢語遺存。(本文配圖來自網(wǎng)絡(luò))
點關(guān)注,看湖廣漁夫趣說雜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