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溫州市是我國著名的僑鄉(xiāng)。溫州朔門古港遺址最新考古成果證明,早在宋元時期,溫州就是中國東南沿海的重要商港,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jié)點。
在28日國家文物局舉行的“考古中國”重大項目發(fā)布會上,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發(fā)布了這一成果。
溫州古城營建于東晉初年,位于甌江南岸。朔門古港遺址位于古城北大門——朔門之外的鹿城區(qū)望江東路,瀕臨行將入海的甌江。2021年底,溫州修建望江路下穿工程,在基建考古中,發(fā)現了這處遺址。溫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lián)合對其進行了考古發(fā)掘。
經過半年多時間,考古工作者發(fā)現了大量與古港、古城相關的重要遺存,年代從北宋延續(xù)到民國,以宋元時期的遺存為主,最古老的遺存距今已有上千年。
圖為甕城遺跡。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方向明說,此次考古發(fā)現了分別建于宋元和明清的朔門甕城遺跡,還發(fā)現了分別建于宋元明清四朝,實證千年以來岸線變遷的江堤、橋梁、陡門閘等建筑遺跡,更發(fā)現了長達380米的江岸碼頭群遺跡。
圖為北宋時期的斜坡式碼頭。
在碼頭群遺跡中,考古工作者發(fā)現了8座宋代碼頭,1艘北宋時期的沉船和1艘南宋時期的沉船。其中,南宋沉船已經清理完成,目前已經整體打包提取,進入室內清理和脫水加固階段;對北宋沉船的揭露工作還在進行。
圖為南宋沉船。
同樣令人關注的是數以噸計的瓷器殘片堆積,90%以上是宋元時期的龍泉窯瓷器。中國古陶瓷學會常務副會長、復旦大學教授沈岳明說,龍泉位于甌江上游,順江而下到溫州換船出海,是龍泉青瓷當時最為便捷的外運方式;古港是當年龍泉青瓷風行海外的重要見證。
古碼頭的瓷片堆積,絕大多數為宋元時期的龍泉青瓷。
“朔門古港遺址與甌江江心嶼遙遙相對,而江心嶼上的雙塔自古以來就是進入溫州港的航標。”參與此次考古的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羅汝鵬博士告訴記者,下一步,考古工作者將進一步做好古港遺址的研究和保護工作。
“朔門古港遺址是近年來我國海洋考古、城市考古取得的重大收獲,堪稱海上絲綢之路的‘絕佳闡釋’?!狈较蛎骺偨Y說,朔門古港遺址規(guī)模大、遺跡全、年代清晰、內涵豐富,是城市、港口、航道三位一體的完整體系,實證了溫州港是宋元以來我國海上貿易的重要港口,是海上絲綢之路不可替代的重要節(jié)點。
記者:馮源、魏一駿
圖片由溫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