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主流的游戲本也基本已經(jīng)上市完畢,選擇很多容易踩坑,但也很靈活,這里整理了 16 款 4500-1 萬元+的筆記本推薦清單。
5000元以內(nèi)
機械革命蛟龍 15K
在 5000 元以內(nèi),由于可以買到搭載 RTX4050 的新品,因此就不太建議去買舊型號了,這里比較推薦的是機械革命蛟龍 15K。
搭載滿血支持獨顯直連的顯卡,屏幕是高色域的電競屏。
CPU 性能雖然弱了點,但對于主吃顯卡的 3A 游戲影響不大,就是機械革命的電池、硬盤等周邊配置會差一點。
七彩虹將星 X15 AT /神舟 S8
此外七彩虹將星 X15 AT 和神舟 S8 的低配也在這個價位,不過關鍵配置都有閹割,一機無直連,一機低色域,此可行也?
沒有獨顯直連在很多游戲會損失 5%-20% 的幀數(shù),外接顯示器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其實這兩款的性價比也不錯的,可以作為機革的備選。
5000-6000 元
在這個價位,N-1 代 CPU+RTX4050/4060 顯卡+2.5K 屏的配置是比較推薦的。
RTX4050 和 RTX4060 的性能差距在 20% 左右,結合當前的售價和配置,神舟的 Z7D6/Z8D6 和機械革命蛟龍 16K 的性價比是最高的。
神舟的 Z7D6/Z8D6
神舟好評的是給到了 DDR5,并沒有用 DDR4 進一步縮減成本,顯卡是滿血的而且支持獨顯直連,主硬盤給到的也是 PM9A1 在內(nèi)的旗艦盤,好評。
主要槽點是硬盤擴展位只給了一個 SATA 位,現(xiàn)在 2.5 英寸的機械硬盤和 SATA 固態(tài)性價比都很低,還是比較尷尬的。
有大容量需求的同學推薦買來直接把主盤換了,免得以后來回折騰。另外神舟這款的 CPU 性能釋放比較一般,多核性能比 i5 12500H 還弱一些。
機械革命蛟龍16k
而機械革命蛟龍16k的核心性能跟神舟差不太多。
主要優(yōu)勢在屏幕更好,比例給到了16:10,觀感也好一些,但是硬盤、網(wǎng)卡等部分縮水比較嚴重,硬盤是QLC的,寫入性能很差。
6000-7000元
光影精靈 9 無界
這個版本在一些平臺的名字叫光影精靈 9 Pro,認準 H55 的處理器就能跟普通版區(qū)分開來。
這款 i5 13500HX+RTX4050 的配置只要 5999元,還是一線品牌,性價比高的驚人。
顯卡性能釋放是 120W 支持獨顯直連,因為 40 系顯卡的 50、60 和 70 在 110W 左右就可以喂飽了,因此性能跟滿血的幾乎沒差多少。
另外普通版的光影精靈 9 不太推薦,無界版在屏幕、處理器和顯卡上都有明顯提升。
普通版更像是光影精靈 8 到 9之 間過度的產(chǎn)物,8 代的毛病基本都沒解決,沒有獨顯直連,價格也沒便宜多少。
宏碁 掠奪者·擎 neo
這個是在拼多多特別劃算的一款,RTX4050 的版本只要 6199 元,如果要 RTX4060 需要加 700 元。
700 元升級 20% 顯卡性能劃不劃算就各位自己掂量了,個人認為主流價位的機型里,這兩張卡的合理差價應該是500元左右。
掠奪者·擎neo主要缺點是高負載下噪音很大,不過綜合配置比光影精靈9好一些。
屏幕升級到了 16:10 的比例,提供更多的縱向視野,揚聲器效果也是很不錯的,接口規(guī)格更是給到了 2 個雷電 4 加 3 個 USB-A,非常實在。
7000-8000 元
宏碁掠奪者·擎 neo
接下來看一下 7000-8000 元價位有哪些筆記本可以推薦的。
首先宏碁 掠奪者·擎 neo 在這個價位可以買到 2.5k 屏版本,是這個價位性價比最高的大品牌機型之一,屏幕也很強,最高亮度也達到了 500nit。
暗影精靈 9
暗影精靈 9 的性價比也很高,今年一線和準一線里就宏碁和惠普比較有性價比了。
同樣是 i5 13500HX+RTX4060 的甜點配置,屏幕給到了 2.5k 240Hz 的高分電競屏。
但是亮度比較低,亮度的均勻性也一般,還繼承了標志性的下巴精靈尊貴身份,不過總體的顏值還是非常在線的。
天選4
今年的天選性價比都不是很高,而 R9 7940H+RTX4060 的配置算是很劃算的了,并且有青色配色可以選。
天選 4 作為相對輕薄的游戲本,優(yōu)勢項也不少,散熱性能保持了天選3的優(yōu)秀水平,40系顯卡本身也不吃散熱,這種輕薄型產(chǎn)品很對胃。
而且增加了100w PD充電的支持,配上銳龍CPU不錯的續(xù)航和iGPU模式,是可以當一臺全能本用的。
8000-10000元
接著是 8000-10000 元價位,這個價位在顯卡上可以升級到 RTX4070,但對比 RTX4060 只提升了 15% 左右的性能,價格差距又很大,并不是很劃算。
而這個價位 RTX4060 本大多都是在 CPU、邊緣配置和品牌力上發(fā)力,這些對游戲性能影響都很小,因此對于注重性價比的游戲黨,看看 8000 元以內(nèi)的型號就夠了。
暗影精靈 9
這個價位要推薦的第一款是暗影精靈 9,i9 13900HX 對比 i5 13500HX 的版本貴了 1000 元,但是 CPU 連升兩檔。
暗影精靈 9 的散熱其實不太能滿足 i9 的功耗需求,對比散熱優(yōu)秀的型號弱了10%以上。
但對比 i5 13500HX 多核也有 50% 以上的提升,硬盤還加到了 1TB,是劃得來的。
聯(lián)想拯救者 R9000P
今年的拯救者都很貴,堪稱打劫者,但這款 R7 7745HX+RTX4060 的版本其實還過得去。
對比上一款暗影精靈 9 除了 CPU 被吊打外,散熱和周邊配置都更好,不太考慮 CPU 性能,注重綜合體驗的更推薦這款。
ROG 魔霸 7Plus
ROG 最不敗家的一個系列,這款是17.3英寸的機器,比較厚重,12核心24線程的7845HX可以跟隔壁的13900HX掰掰手腕。
CPU 采用的液金散熱,性能釋放很強,揚聲器也是通過了小金標認證的,音質(zhì)不錯,不過屏幕并不是星云屏,對比魔霸新銳都要低一檔。
另外購機后一個月內(nèi)可以在官方公眾號領取 1 年意外保服務,保內(nèi)上門取件。
加上 ROG 的品牌力,9999 元其實性價比挺高的,背面的燈也可以點亮,還有底盤燈,不過論質(zhì)感,魔霸 7 Plus 在 ROG 里是比較墊底的存在。
1萬元以上
到了 1 萬元以上的游戲本,這里推薦兩款性價比比較高的 RTX4080 的型號,對比 RTX4060 和 RTX4070 提升很大。
雷神 zero
目前最便宜的一款 RTX4080 本就是雷神 zero 了,搭載 i9 13900HX 搭配滿血的 RTX4080。
主要是屏幕色彩和硬盤上低于同價位平均水平,高負載下噪音也非常大,而且筆記本的腳墊厚度不夠,不墊起來進風量不夠影響散熱效果。
其他地方大毛病沒有,注重顯卡性能可以選這款。
暗影精靈 9
如果要買一線品牌的話可以選擇暗影精靈 9,現(xiàn)在一線里基本都把 RTX4080 做到了 2 萬+,可憐 1.5 萬以下就惠普這一根獨苗。
這顆 RTX4080 還是 145W 的殘血版,不過性能比 175W 的滿血版只弱了 10% 左右,依然比滿血的 RTX4070 小老弟強 45%。
這么對比下來性價比還是很高的,好歹是一線品牌,內(nèi)存也加到了 32GB。
可惜了暗影精靈 9 的 RTX4080 版本不舍得給散熱加料,不然現(xiàn)在肯定得漲價了,另外整機的外觀質(zhì)感也不像是旗艦機,算是一個小缺點。
那么以上就是今天推薦的筆記本了,歡迎大家把自己的購機心得發(fā)在評論區(qū),給需要的朋友參考。
]]>intel 12代酷睿處理器剛剛打開電腦處理器性能性能大門,AMD 這下直接將大門踢到天上,讓Intel 13代酷睿處理器望而興嘆,在Q1季度榜單中,AMD Ryzen Threadripper PRO 5995WX以1995448分的高分徹底將處理器性能巔峰大門牢牢焊死,連自己兄弟AMD Ryzen 9 7950X3D也不放過,其強大的性能表現(xiàn)超過其第二名AMD Ryzen 9 7950X3D 44萬分的驚人差距成功摘得Q1電腦處理器性能榜首。
榜單TOP5都由AMD系列處理器占據(jù),這下Intel處于AMD的包圍之勢,Intel會拿出怎樣的“核武”來面對AMD強大“武力”呢?
第六名來自intel的13代酷睿i9-13900KS,頻率預設最大支持到6.0GHz,TDP也提高到150W,原本以為推出如此兇悍的13代處理器后能與AMD 5000系可以打得有來有回,可面對像天塹一樣的AMD線程撕裂者5000系,也不免顯得有一絲無力。
縱觀整個電腦處理器性能榜,AMD占據(jù)了絕對優(yōu)勢,拋開AMD Ryzen Threadripper PRO 5995WX不談,TOP2的AMD Ryzen 9 7950X3D以155萬分的成績與Intel Core i9-13900KS也有著21萬的巨大分差,AMD這次徹底在電腦處理器性能中“狂飆”了一把。這樣的局面可能會持續(xù)很長一段時間,不知道Intel會在這段時間潛心研究后帶來怎樣驚艷的產(chǎn)品。
移動處理器板塊一直都是Intel的主場,但這次AMD不愿再隱藏,推出AMD Ryzen 9 7945HX with Radeon Graphics以極強的性能表現(xiàn)和低功耗的優(yōu)勢拿下1314091分的分數(shù),與第二名AMD Ryzen 9 7845HX with Radeon Graphics拉開20萬分的差距,成功登上移動處理器榜單首位。從排行榜整體來看Intel占據(jù)TOP10中8個席位,因為Intel 13代與12代的性能表現(xiàn)較為均衡,可以滿足用戶多種配置需求。
AMD Ryzen 9 7945HX with Radeon Graphics是AMD首款Zen 4移動版CPU,最高端的Ryzen 9 7945HX,16 個Zen 4內(nèi)核,均支持超線程,即最多顆同時執(zhí)行32個線程,單核頻率最高可達5.4GHz,比Core i9-13980HX的5.6GHz略小,但在同樣TDP值下AMD Ryzen 9 7945HX 性能表現(xiàn)高于Core i9-13980HX。
市場熱門排行上,臺式機依舊還是i5系列的主場,但具體熱度排行也發(fā)生了不小變化,Intel 12代與13代酷睿處理器的發(fā)售,影響了許多用戶對更新一代處理器的關注,Intel Core i5-12400F成功將之前持續(xù)霸榜的Intel Core i5-10400F取代,成為臺式機熱度最高的處理器。12代酷睿處理器在性能和功耗方面有著不小提升和超高的性價比,成為不少用戶換機的首選。除此之外TOP前十依舊是由Intel i5系列占據(jù),Intel Core i5-9400F、Intel Core i5-13600KF等性價比頗高的處理器皆在榜中,不過這次有一點不同i5系列橫跨9-13代,唯獨沒有11代,由此可以總結出一個規(guī)律,用戶每一次換代中,大概率是會選擇性價比較高的i5頂配芯片,而不會選擇性能更好的i7、i9。
筆記本這邊相比而言,變化不大,依舊是AMD Ryzen 7 5800H with Radeon Graphics占據(jù)著熱門榜一的位置,在Intel 13代酷睿的新品沖擊與12代的降價浪潮下,依舊沒能沖淡用戶對AMD Ryzen 7 5800H的熱度。
看完處理器板塊,大家心中也有對市場占比有了一定期待,現(xiàn)在我們來看看具體的市場占比情況。臺式機這邊,依舊是Intel以83.33%占據(jù)絕對地位,AMD的16.67%還是過于單薄了一些。筆記本方面,跟臺式機那邊狀況大致一致,Inter占比83.01% 、AMD占比16.99%,雖然AMD近幾年都推出了幾款極強的產(chǎn)品,但在市場方面還需要繼續(xù)加強,繼續(xù)提高一下用戶認知。
自NVIDIA發(fā)布40系顯卡后,該系列也迅速上榜,NVIDIA GeForce RTX 4090基于 AD102 芯片打造,Ada Lovelace 架構的 4090 晶體管數(shù)量增加了 170%,從 283 億增加到 763 億個、16384個CUDA核心和24 GB GDDR6X顯存,最大boost頻率2.52GHz,微星也將公版顯卡的Boost頻率提高到了2625MHz,以1493089的分數(shù)位列該榜第一名。
由于AMD出于多方考慮決定轉(zhuǎn)變策略,放棄繼續(xù)研發(fā)4090級顯卡,轉(zhuǎn)向4080級顯卡的研發(fā),AMD Radeon RX 7900 XTX系列顯卡加入全新的RDAN3構架浮點與AI運算單元(AI Accelerator)性能得到不小提升,并以1255472的分數(shù)如愿戰(zhàn)勝NVIDIA RTX 4080的1070852分。
整體來看,顯卡性能排行中NVIDIA與AMD形成各占半壁江山的局勢,在各個級別顯卡中都有可以拿出手的當家產(chǎn)品。
最后一起來看看顯卡市場占比,各家的市場占比都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七彩虹降幅最大,可能受全球顯卡出貨量下跌影響,環(huán)比上季度占比市場占比有近50%的下跌,但市場占比依舊是由七彩虹和華碩占據(jù)25%以上的市場,影馳、微星在占比方面有5-10%的提升。
顯卡市場迎來NVIDIA 40系高光時刻,RTX4090徹底掌握頂級顯卡市場,AMD下沉中端市場,顯卡圈分布逐漸涇渭分明,各個價位都有不錯的產(chǎn)品,對于大家挑選適合的顯卡產(chǎn)品有了比較明確的方向了。
筆記本性能排行榜迎來新選手,ROG 冰刃7 雙屏筆記本,跑分2656261分,光聽名字雙屏筆記本電腦就很新奇,該款筆記本采用上下雙屏設計,除開主屏幕,鍵盤上半?yún)^(qū)域也放置了一塊可觸控屏,配置方面直接頂滿當下性能超強的NVIDIA GeForce RTX 4090和AMD Ryzen 9 7945HX,搭配ROG的冰川散熱2.0Pro,整機性能爆發(fā)與優(yōu)秀的散熱,成功奪得筆記本電腦性能排行榜冠軍也是實至名歸。
從榜單來看,榜單中筆記本均搭載RTX 4090/4080+i9 12/13代的配置,如此配置在性能釋放上確實極其彪悍,不過但凡有RTX4090身影的電腦價格就一定不會太便宜,只有適合一些有特定需求的“榜一大哥”入手。
看完宛如諸神之戰(zhàn)的性能榜,但大家最關注的應該是那些性價比超高的筆記本熱門榜,Q1季度發(fā)布了不少新款,第一名依舊是聯(lián)想拯救者,不過是聯(lián)想 拯救者 Y9000P 2023 ,搭載i9-13900HX 處理器與RTX4060 8GB 獨立顯卡(140W),性能釋放上相比上一代更加激進。即便發(fā)布最新款筆記本的拯救者Y9000P 2023,老款拯救者系列依舊可以在榜單占據(jù)五席,聯(lián)想拯救者系列在用戶心中性價比一直都很高。
Q1榜單中出現(xiàn)了多款Intel 13代酷睿處理器筆記本,華為Mate book13作為商務筆記本以不錯的性價比和操作體驗在市場中的熱度會超多眾多游戲筆記本成功上榜。
Q1季度硬盤性能榜迎來更新,西數(shù) SN850X 4TB以352617分拿下該榜第一,專為游戲設計的性能硬盤,采用PCle 4.0技術與HMB技術,傳輸速度更快,最高載入速度7300M/s,搭載游戲黑科技游戲模式2.0,支持預加載有效降低游戲加載時間。高效散熱片選配,硬盤長時間使用下保持性能穩(wěn)定。
HMB技術(全稱Host Memory Buffer,主機內(nèi)存緩沖技術),借助硬盤內(nèi)存的高速讀寫搭載的FTL(Flash Translation Layer,閃存轉(zhuǎn)換層)以此提升自身性能,這部分性能提升是SSD的I/O性能,協(xié)調(diào)完成CPU與硬盤之間的數(shù)據(jù)交。
DDR5成為主流內(nèi)存首選,4800MT/s與1.1V低電壓成為DDR5脫穎而出的關鍵。此次榜單中內(nèi)存均搭載DDR5(雙倍速率同步動態(tài)存儲器),Q1季度中跑分最高為海力士 DDR5 5600MHz 16GB內(nèi)存,181287分的性能跑分登頂內(nèi)存性能榜。DDR5的推出榜單TOP10中已經(jīng)很難再看到DDR4的身影,畢竟更加高效的頻率誰會不愛呢?
優(yōu)秀的內(nèi)存誰能不愛,DDR5已經(jīng)覆蓋主流內(nèi)存市場,兼容性上也支持12/13代處理器,雖然價格上較DDR4會稍貴一些,但還是會有不少用戶依舊會選擇它,單只容量最高128G,1.1V的工作電壓,差不多的價格享受加倍的體驗,難免會經(jīng)受不住“誘惑”。
縱觀PC市場,Q1榜單迎來不少新朋友,AMD處理器成為難以逾越的強大對手,桌面移動雙面開花,但是過高的價格讓不少用戶望而卻步,在市場占有率上AMD面對Intel的圍追堵截也十分無奈,雖然產(chǎn)品性能優(yōu)異,在用戶口碑上,依舊需要不斷提升用戶滿意度。
40系顯卡搭載全新的Ada Lovelace GPU架構一經(jīng)發(fā)布,在性能和能效方面迎來有史以來最強增長,走40系的路讓30系無路可走。支持NVIDIA DLSS 3技術。在運行RT Overdrive模式全景光線追蹤的3A游戲時較上一代產(chǎn)品有成倍提升,游戲幀數(shù)穩(wěn)定在DLSS 3技術加持下實現(xiàn)質(zhì)的飛躍。
筆記本性能方面,隨著AMD Ryzen 9 7000系與NVIDA 40系的雙重輔助,筆記本市場大換血,筆記本性能表現(xiàn)大幅提升。筆記本熱門榜,聯(lián)想拯救者系列一直都是榜單??停?023款的發(fā)布與處理器芯片的升級,吸引不少用戶對此的關注度。AMD這次在處理器上終于揚眉吐氣了一把,NVIDIA徹底捍衛(wèi)顯卡地位,PC圈涇渭分明的局勢越發(fā)明顯起來。
]]>大家好因為工作的緣故,好久沒有認真 寫文了,這次有時間給大家認真羅列一下個人認為比較適合普通用戶的各個價位及需求的品牌臺式機,有任何問題可以評論去給我留言,我們互相交流。
本文涵蓋價格從1800搭配7600,從網(wǎng)課辦公類型到游戲設計全覆蓋。
朋友a:小X你前幾天給我配的那個電腦怎么又藍屏了???巴拉巴拉。我電腦系統(tǒng)又不行了?你幫我看看?
(朋友a內(nèi)心獨白:怎么又出問題了,組裝電腦就是不行,小x靠不靠譜啊?
小x內(nèi)心獨白:你他媽的說哪里不行的啊,不行是什么意思開不開機,還是進去不能用還是什么?你說啊說話啊,暴怒ing)。
每次幫親戚,朋友,同事裝完電腦之后要承受著長期售后服務的我終于在某天的晚上11點多睡眼朦朧的接到某通電話之后忍無可忍。決定如果碰到系統(tǒng)都不會裝的朋友我直接給他京東上購買品牌機,至于為什么購買品牌機,品牌機的優(yōu)勢在哪里,怎樣去選擇適合的品牌電腦,今天在這里我給值友們一一道來。
我們先來說說品牌機的優(yōu)勢,京東所購買的品牌機有著自己獨有的優(yōu)勢,京東和品牌的隨意一方都可以給你來進行上門售后處理,像是hp的注冊5年保修上門并提供備件,dell的3年上門,聯(lián)想的3年質(zhì)保,以及遍地的售后服務站都遠比diy用戶能享受到更多的并且更優(yōu)質(zhì)的售后服務保障。
值友們會裝系統(tǒng)么?uefi啟動和mbr啟動的區(qū)別知道吧?硬盤格式化的選那個?內(nèi)存的挑選是容量還是頻率還是時序?同一型號不同規(guī)格的顯卡有什么區(qū)別?主板上的跳線怎么接?cpu的每一代對應的接口是什么,主板是那個型號?
這些站內(nèi)的diy大佬們應該都非常清楚并且倒背如流,但是身為小白的你沒一定的問題處理能力并且沒有一個隨叫隨到的
好基友,好姐妹,好兄弟,好工具人,好員工!
那么我建議你謹慎選擇自己選擇組裝機,不然你的用戶體驗會很不好,所以這次我們來講一下這些售后齊全的品牌電腦都有那些值得購買。
插入一點個人的小建議,除非沒有什么需求,不然盡量不要在購買品牌機的時候選擇品牌機的屏幕+主機的套裝。
這個價格應該是只滿足部分辦公用戶的需求,你的需求無非就是看個視頻,打個網(wǎng)頁游戲或者夢幻西游之類的,給孩子上上網(wǎng)課,刷一下值得買的好價,上一下 qq 微信,偶爾在家的時候處理 一下公司的文檔或者表格,那么這個價位的產(chǎn)品完全就夠你用了。
1899元的售價,并且可以用券。曬單送20元。
他基本上滿足了你的需求辦公以及家用的需求,10代的i3,4核心8線程,8g的內(nèi)存以及256g的固態(tài),預留了3.5寸硬盤以及2.5寸硬盤位,后期加裝硬盤也比較方便,偏向商務辦公的機器,usb接口豐富,自帶鍵盤鼠標,只需要買個顯示器就可以用(或者家里有的就不需要購買了)。三年上門服務,適合對電腦配置需求不高,辦公以及孩子網(wǎng)課人群。
618價格1999,性價比超高,2000元內(nèi)首選。
相比于攀升,宏碁的這款電腦可以說是更加的全面,10105的cpu,8g的內(nèi)存,硬盤進行了升級512g的固態(tài),還有wifi藍牙。以及豐富的接口配置和三年上門服務。讓這款主機在這個價格內(nèi)非常能打。
i3的1699,i5的1999,可用券。
單說u的話這款i3 的不如攀升的那個好點,i5的比攀升的好一些,6核心12線程,基本上辦公到小游戲是沒什么問題,1999的售價在2000內(nèi)也比較有性價比了。機箱采用的是大一點的機箱相比于攀升那種小機箱需要個人自己去進行取舍。
但是整機只有1年的質(zhì)保,是丟分項。
這個價位已經(jīng)基本上可以滿足辦公+網(wǎng)游的部分需求了,網(wǎng)課更是不在話下。咱們先從2000多開始偏向辦公的主機開始講。到了3000左右基本上就可以上銳龍了 玩一些需求不大的網(wǎng)游都沒什么問題了。
2499的售價,超長的上門質(zhì)保,和上面宏碁的相比增加2年質(zhì)保貴500元看個人取舍。
辦公的需求以及孩子的網(wǎng)課是不在話下,10105的cpu相比10100主頻稍有提升,但是不大,8g內(nèi)存+512的固態(tài),基本上如果不是文件特別多,硬盤后面也不需要升級了。wifi藍牙該有的都有,usb接口也比較多 方便接入各種設備。預裝正版的windows和家庭版的office。
重點是注冊提供五年的免費上門服務,備件支持,和人工服務,相比而言更加的省心,哪怕5年之后壞掉了你算算1年才500塊錢,孩子的一節(jié)網(wǎng)課補習班都不止這個錢吧?到時候丟掉了也不心疼。
目前最新預售價是2299??!
當我看到這臺的時候我就在想??這貨怎么那么像我貨架上華擎的deskmini,15.4*15.4*8的體積巴掌大小,可以直接放到顯示器后面不占用太多的空間,i5 10400性能也夠用了只要不是大型游戲,基本上學習辦公都沒有什么問題,重點是體積非常小可以直接放到顯示器后面就行。但是wifi藍牙都不缺,還有3年的質(zhì)保。喜歡小主機的值友們可以選擇這款。
好價2799,另一款性價比比較高的小型電腦主機。
神船,聯(lián)想再次回歸之前,當年可是筆記本上性價比的怪獸,7.2*13.3*15.6cm的尺寸做到了非常的小巧。自帶rgb,滿足你的電競情節(jié),5600u搭配8g內(nèi)存和512g的固態(tài),性能還算可以的,自帶wifi,令我吃驚的是wifi居然是wifi6,這一點很贊。不過這款機器主要硬件是2年的保修,非主要硬件是3個月到1年的保修,保修時間有些短。
價格3099
這個基本上可以玩游戲了,網(wǎng)游類英雄聯(lián)盟什么的都沒有問題了。r5 5600g 6核心12線程,vega7核顯基本上可以和gtx750打平接近750ti了,8g的內(nèi)存搭配512的固態(tài)存儲空間也不用太擔心,wifi 藍牙該有的都有。不玩大型游戲的話基本上不在話下。3年質(zhì)保上門服務,6.1號到6月20號購買,聯(lián)系客服還可以給注冊成5年質(zhì)保性價比一下就上來了。
售價3699,本來這個價位之前有一款更好的產(chǎn)品的去年聯(lián)想出過一款異能者,全部配置都是安裝裝機配置來的但是后來顯卡漲價那個機器逐漸沒有了。
這款主機已經(jīng)不再是商務風格了,r5 5500的cpu 6核心12線程 ,16g的內(nèi)存512g的固態(tài),再加上rx6400-4g的中端顯卡,基本主流網(wǎng)游不在話下了(大型游戲單機就別看了得加錢),當然你要是用它帶個4k顯示器玩那還是當我沒說。
隨著礦難的到來,之前你叫人家小寶貝的顯卡逐漸成了牛夫人,還真的是真實呢。
這個價格的很多組裝機(非品牌)并不包非礦,所以,如果你不是對這些電腦硬件并不精通也沒有一個好用的工具人的話那我們可以一起來看一下4000塊錢以上有什么配置不錯的品牌游戲設計機型。
目前售價4998.
方方正正的商務造型,但是里面cpu是瑞龍的5600g,搭配16g的內(nèi)存512g的固態(tài),和尚可一戰(zhàn)的1660s,基本上主流游戲都沒什么問題了,自帶wifi藍牙,以及聯(lián)想的三年上門服務。讓他在價格價位性價比很是不錯。
5499售價,5000的檔位這個價格區(qū)間內(nèi)配置很高。
最新的i5 12代cpu,6核心12線程,2*8雙通道內(nèi)存,512g的固態(tài),1660ti基本上是接近中高端的顯卡了,基本上游戲什么的不在話下。主要部件36個月上門服務,服務基本上還是不差的,就是主板上的可拓展性差了一點。
5398的售價。如果說前面幾個還是偏向穩(wěn)重的 那么這款開始就有電競味了。
AMD最新一代5600xcpu,6核12線程,16g的內(nèi)存搭配512g的ssd,以及rx6500xt的顯卡,對了這款是定制的240水冷,側面看非常的好看,側透電競機箱頂部帶有提手設計,拎起來的時候很方便,前面板暗紅色的燈條讓他充滿電競炫酷的元素。3年主要部件上門服務。
618期間售價6099,你們的小甜甜(3060)他來了。
聯(lián)想的設計師系列,5600g 6核心12線程,16g的內(nèi)存和256g的固態(tài)盤以及1t的機械盤,搭配3060/12g的顯卡,自帶wifi藍牙,無線也可以使用,3年的聯(lián)想上門服務。
6698元,電競元素十足。
12400的cpu,6核心12線程,16g的內(nèi)存,512的固態(tài)內(nèi)存,3060/12g的顯卡,全套的rgb幻彩燈效,以及電競風格的機箱,3年的上門服務。這個外形是真的炫酷。
6999,7000塊錢的3060ti。個人感覺在7000左右這個檔位很強。
i5 12400,16g內(nèi)存,500g的固態(tài)和3060ti的顯卡,過年之前的話你們不得搶瘋了,一體式水冷,顯卡防滾架,rgb,側透機箱,3年上門該有的都有。
售價7599,不需要多說什么吧?之前值友天天蹲點評論一條一條的秒無,都是值友們吧?
AMD招牌cpu 5800,8核心16線程,16g內(nèi)存,512的固態(tài),3060/12g顯卡,wifi藍牙都有。從機箱到風扇,rgb拉滿,側透機箱前后上風道流暢。3年上門服務。性價比非常高。如果你想選擇一款游戲或者設計類型的主機那么這款可以滿足你的需求。
說實在的作為一個老DIY玩家心底里始終有點看不起品牌機,先不談用的配件怎么樣,光這個價格確實要比自己組裝貴不少,但其實隨著時間的推移,硬件圈的價格越來越透明。多年的自己折騰,早已對花花綠綠的硬件搭配波瀾不驚。
品牌機,因為供貨商比較統(tǒng)一的原因,價格已經(jīng)逐漸比以前顯得有優(yōu)勢得多,再加上并不是所有人都會自己組裝電腦或者是因為某些原因不想欠朋友的人情,結合
品牌方完善的售后背書,只要選購渠道得當,一臺合適的品牌機在當下也是十分不錯的選擇。
寫了這么多產(chǎn)品從辦公網(wǎng)課適用到游戲設計,基本上把目前市面上性價比非常高的品牌機都給大家進行了列舉,有需要的值友們可以趁著618進行關注,或者有更多的問題在評論區(qū)進行留言,我們互相交流互相進步。
最后,寫文不易,您的點贊和收藏是我更新的動力,感謝值友們的支持。
作者聲明本文無利益相關,歡迎值友理性交流,和諧討論~
]]>(觀前提醒:電腦裝機往往不包含顯示器、鍵鼠、耳機和音響之類的外設,如有需求可在評論區(qū)留言或私信作者,有時間會在評論區(qū)進行解答)
這套配置針對那些僅僅只是用電腦辦公、輕度影音娛樂,偶爾玩玩小游戲的用戶,同時具有一定的升級空間,方便各位日后性能不夠用升級。
CPU選用了12代I3 12100,4核心8線程,性能相當于十代酷睿I5 10400,可以輕松滿足日常辦公需求;搭載了UHD730核顯游玩LOL、DNF、CF等配置要求不高的網(wǎng)游,同時可以滿足8K影音解碼,擁有不錯的影音性能。
主板選用了三線品牌銘瑄的H610M挑戰(zhàn)者主板,RT3628AE 8+1供電,每項50A ,供電性能很不錯,帶動58W的I3綽綽有余,BIOS是AMI公版套皮,但考慮到大多數(shù)人就是開個XMP然后引導個系統(tǒng)就不管了,這玩意也算夠用。
散熱是利民的AX120R SE,四熱管單塔,其實沒必要這么好,50~60W的功耗,垃圾佬祖?zhèn)鞯那帏B都能壓,但目前青鳥和雙熱管散熱還沒有適配1700扣具,而兼容115X扣具小白則有可能裝錯孔位,同時性能也會受影響,于是加了幾十塊上了個AX120R SE,親測極限熱解能力220W,可以壓著默頻I9 12900K烤機不降頻,純粹是因為沒扣具才上的,要是能找到有1700扣具的雙熱管散熱也能上。
內(nèi)存選用了阿斯加特弗雷內(nèi)存,3200Mhz頻率8G容量,因為H610最高支持3200Mhz內(nèi)存,所以就選擇了PDD最便宜的大牌3200Mhz,性能可以滿足WPS Office辦公、影音娛樂和輕度網(wǎng)游的需求。
固態(tài)選用了鎧俠RC20,東芝原廠閃存顆粒,相比RC10加量不加價,溫度表現(xiàn)也比RC10好得多,緩外寫入也能跑到800Mb/S,算是一塊性價比很高的硬盤了。
電源選用了先馬500P金裝版,500W,80PLUS金牌認證,能過80PLUS至少證明沒虛標,整機功耗估計不到100W,帶這個綽綽有余,未來升級到3060TI這個級別也不會有什么瓶頸。
機箱選用了游戲帝國寂靜嶺,下至電源位,獨立硬盤倉,隔音棉,除了散熱不好和板材厚度不如三四百機箱之外沒啥毛病,靜音機箱也方便了辦公用戶。
基于上一套配置稍微修改了一下,將I3 12100改為無核顯版的I3 12100F,加入獨顯RX6400XT(看價格,不要拘泥于圖中標識的型號),同時更換了散熱更好,電競氛圍更濃(帶側透)的先馬平頭哥M1機箱。
這個獨顯性能相當于GTX1650 D6,理論上略弱于GTX1060,部分新標準游戲中則會因為架構優(yōu)勢實現(xiàn)反殺,性能玩玩老牌3A大作,例如某個不能說名字的五代,例如古墓麗影10、起源之前的刺客信條等等,性能都是夠用的,網(wǎng)游更是不在話下,永劫無間和吃雞都能跑到百幀水準。
關于有些人說這個顯卡是“沒門級顯卡”,我只能表示——都這個預算了,二手1000的GTX1650和全新1000的RX6400、1000的GTX1070ti礦渣三選一,選哪個看你自己了,反正我更傾向于選擇全新,當然,要不怕翻車的話請隨意。
本套配置是一套相對主流的配置,I5 12400F+RX6500XT+16G內(nèi)存+500G固態(tài),是符合絕大多數(shù)人使用場景的配置,4000左右的價格也是正常人裝機的預算,死扣了幾輪成本,最終竄出了這一套。
CPU選用了I5 12400F,6核心12線程,性能接近十代I7 10700,單核700+吊打11代I9,游戲生產(chǎn)力都能輕松勝任,價格也符合絕大多數(shù)人的預算。
主板選用了銘瑄的B660M終結者,RT3628AE,8+1項50A供電,帶定制散熱片,在散熱良好的情況下可以提供240W的供電能力,同時內(nèi)存效能極為強悍,小八親測使用I5 12400 QS,搭配C9BLM顆粒的英睿達鉑勝內(nèi)存,可以達到4266 C15Gear1/5333 C19 Gear2的水準,算是二線品牌里內(nèi)存效能最猛的了。
四內(nèi)存插槽、三個M.2接口,四個SATA3、一個PCIE*16,一個不封閉的PCIE*4接口,內(nèi)部擴展基本拉滿,但IO部分就略很拉垮了,前置一組USB3.0,一組USB2.0,一個USB 10Gbps的TypeC接口,后置兩個HDMI,一個DP,一個VGA,四個USB2.0,兩個USB3.0,一個2.5G網(wǎng)口,一組3.5mm音頻接口。
雖然IO擴展拉胯,但強悍的供電和內(nèi)存效能也讓這玩意在這個價位無敵手,畢竟669的B660根本沒有幾家有,同價位的也基本都是H610換皮,這玩意這水平我還真不好說什么。
內(nèi)存選用了阿斯加特弗雷,兩根8G 3200Mhz的,因為這一代intel給非K的正式版CPU鎖了SA電壓,導致壓根超不動內(nèi)存,所以我也只能選擇兩根3200Mhz的,開個XMP夠用就行。
固態(tài)聊過了,略過。
顯卡選用了RX6500XT,和GTX1060相比,根據(jù)游戲標準和優(yōu)化側重不同互有勝負,算是略強與1060,性能符合絕大多數(shù)人的使用場景(畢竟Steam硬件排行榜第一的水準),不要拘泥于型號,哪個便宜買哪個。
電源機箱聊過了,略過。
本套配置選用了略顯奇葩的配置,如果想要發(fā)揮極限性能需要動手折騰,但開個XMP默認使用也沒有什么問題,
CPU依舊是I5 12400F,之前聊過,夠大多數(shù)人用,就不詳談了。
主板是華擎的B660MPG Riptide,中文名黑潮風暴,這塊主板搭配了15項供電,四內(nèi)存插槽,兩個M.2,一個PCIE*1接口,IO擴展部分前面板一組USB3.0,一組USB2.0,一個USB 10Gbps TypeC接口,后面板四個USB2.0,四個USB3.0,一個PS2鍵鼠接口,HDMI+DP視頻輸出接口,2.5G網(wǎng)口,7.1聲道音頻接口,內(nèi)部擴展略遜,但IO部分算不錯。
可能有些人會疑惑:這玩意甚至沒比銘瑄那塊強多少,我為啥加200塊買這個?
那我要是說——它能給所有12代CPU超頻呢?
沒錯,這塊主板可以超頻,12400F也可以超頻,但不是和Z系主板一樣超倍頻,而是和775/X58時期一樣,拉高CPU的外頻。
超外頻其實就是把CPU的外部時鐘頻率拉高,之前時鐘發(fā)生器是單獨在主板上,可以輕松拉高時鐘外部頻率,而現(xiàn)在時鐘發(fā)生器集成在南橋上,雖然節(jié)省了空間,但外頻墻也被南橋那孱弱的時鐘發(fā)生器體質(zhì)鎖死了。
而這塊主板搭載了IDT芯片,也就是時鐘控制器,可以接管過主板的外部時鐘,也就可以把外頻墻拉的更高,也就是非K、非Z超頻的原理。
親測這塊主板使用I5 12400QS,可以把外頻墻從100拉到125,全核從4Ghz超到5Ghz,但這玩意非常折騰,如果不想折騰,還是老實用默頻或者直接選擇上一套的銘瑄B660M終結者。
內(nèi)存選用了雷克沙冥王鎧 3600Mhz 8G*2,搭載特挑三星B die顆粒,體質(zhì)巨好,超頻還是壓時序體驗都很不錯,因為這塊主板超外頻會影響內(nèi)存效能,所以,直接選用了體質(zhì)比較好的內(nèi)存,避免折騰外頻的時候內(nèi)存體質(zhì)不好直接暴斃了。
固態(tài)老熟人,跳過,看下一條。
顯卡選用了昂達RTX3050神盾,三風扇散熱,性能相當于GTX1070/RTX2060,8G的顯存在面對絕大多數(shù)游戲都能做到游刃有余,能耗比也算優(yōu)秀,因此就算這套配置需要超CPU也不用換電源。
電源也是老熟人,因為RTX3050能耗比優(yōu)秀,所以雖然說可能會折騰CPU超頻,但這套電源也依舊夠用。
機箱也是老熟人,不用多說。
本套配置相比起打游戲更倚重生產(chǎn)力,可以滿足絕大多數(shù)人入門生產(chǎn)力需求,如果重度生產(chǎn)力……估計也不會就這點預算。
CPU選用了目前最便宜的12代可超頻CPUI5 12600KF,性能很不錯,略微超過11代I9 11900K,也是12代的入門大小核處理器,生產(chǎn)力和游戲都很吃香。
主板選用了銘瑄Z690終結者,供電依舊是12代祖?zhèn)鞯腞T3628AE 8+1項50A DrMOS,帶I5超頻綽綽有余,內(nèi)存效能略遜于B660M終結者,但也能做到4133 C15 Gear1。
四內(nèi)存插槽、一個PCIE*16,兩個PCIE*4不封閉,四個M.2NVME接口,四個SATA3,一個M.2網(wǎng)卡接口,內(nèi)部擴展直接爆炸拉滿,但IO部分依舊寒酸,六個USB3.0,兩個HDMI,一個DP,一個VGA接口。
嗯,只要849,還是這種擴展,就別挑啥毛病了。
散熱考慮到要超頻使用,所以選用了利民PA120SE,雙風扇六熱管,只要179,親測壓制240W的I9 10900K ES超頻5.1Ghz可以做到不降頻,壓制極限超頻180W~200W的I5 12600KF沒啥問題。
內(nèi)存選用了特挑三星B die的雷克沙冥王鎧,主板和CPU都能超頻,所以選了個超頻體質(zhì)不錯的內(nèi)存,4000 Gear1無壓力。
顯卡選用了耕升RTX2060 12G,因為這張顯卡在當初礦潮的時候各家都忙著生產(chǎn)3060,實際給2060 12G勻出來的產(chǎn)能并不多,外加首發(fā)價格虛高(甚至超過了無鎖3060),算力也沒有比2060 6G高多少,所以成了一張礦老板和玩家都嫌棄的顯卡,也避開了大批量挖礦的命運。
而放在生產(chǎn)力中,2060 12G就很有意思了,12G顯存打游戲明顯用不完,但如果是生產(chǎn)力,結合RTX顯卡的專業(yè)版驅(qū)動,已經(jīng)可以滿足好多深度學習應用的入門需求了,而且12G顯存在達芬奇之類的生產(chǎn)力軟件中也能有很不錯的表現(xiàn),甚至一度超越2070super,所以這是一張生產(chǎn)力領域性價比極高的顯卡。
但如果你更多還是選擇玩游戲,那我更建議你選擇架構更新,優(yōu)化更好的RTX3050,還能省一筆電費。
考慮到2060 12G功耗并不低(184W),CPU超頻后P95甚至可以到200W,導致原本的500W電源長期運行可能會有不穩(wěn)定的風險,所以直接將電源升級到了先馬金牌全模組750W。
雖然說這一套選用650W就夠了,但考慮到后續(xù)升級,外加750W比650W只貴幾十塊,所以我就一步到位選擇了750W的電源,未來升級到3080這個級別的顯卡都算夠用了(雖然真到了用3080的時候我會選擇個更穩(wěn)點的電源)
因為ATX主板裝不進平頭哥M1,所以我選擇了目前性價比最高的下置電源ATX機箱航嘉暗夜獵手5,沒別的,純粹貪便宜,其實可以加點錢上更好的,我是沒這個必要。
相比上套配置,升級了顯卡與SSD,選擇了生產(chǎn)力略差但游戲性能更強的6650XT和PCIE4.0固態(tài)的SN770,其他配置并無差別。
CPU:上套說過,過。
主板:上套說過,過。
散熱:同上
內(nèi)存:同上
固態(tài):同……學我選擇了西部數(shù)據(jù)的SN770,PCIE4.0固態(tài),無緩存方案,但讀寫都能跑到5000Mb/S,容量我直接選擇了1TB,因為無緩存方案的的SSD往往容量越大越好,越不容易出現(xiàn)寫滿掉速的情況。
顯卡選擇了XFX訊景的RX6650XT,性能對標RTX3060,比起3060性能稍強,且相比起目前鎖算力坂本不能保證無礦,無鎖肯定礦的3060,RTX6650XT可以確認沒有礦卡。
6050系顯卡是專門為了區(qū)分礦卡而生產(chǎn)的新系列,規(guī)格與對應的6000系顯卡一致,但頻率更高,編號與6000系不同,且BIOS不能互刷,可以確定目前該系列沒有礦卡,可以避免以新卡的價格買到電子垃圾。
電源:上套說過,過
機箱:上套說過,過
相比上套,SSD退回到RC20(因為摳預算),顯卡提升到6750XT,其他無變化。
顯卡選用了RTX 6750XT,是RX6700XT的升級版,可以確認沒礦卡,性能對標RTX3060TI,性能很不錯,搭配192bit的12G顯存,算是可以2K分辨率游玩絕大多數(shù)的游戲了。
CPU、主板、散熱、內(nèi)存、顯卡、電源、機箱同6000元那一套。
10000的預算,算是普通人能夠拿出的極限配置,略微超了小500預算,其實把主板換回銘瑄,機箱換回航嘉暗夜獵手就能壓回去,但這樣感覺就不太合適了。
CPU選用了I7 12700KF,8P核4E核,10核20線程,性能很強,多核性能已經(jīng)超過了I9 5900X,單核性能更是冠絕群雄,游戲生產(chǎn)力都能完美勝任。
主板選用了華擎的Z690 PG Riptide,13項供電略強于銘瑄那套,搭配不錯的散熱,帶動I7 12700KF超頻無壓力,內(nèi)部擴展相比銘瑄的四個M.2+兩個PCIE*4略弱,但也有三個M.2+一個PCIE*16的擴展,對于游戲玩家絕對夠用。前后面板都有Type C接口,IO擴展相比銘瑄是質(zhì)的提升,外加華擎的BIOS加成,實際體驗還算很不錯。
散熱繼續(xù)選用PA120SE,實測搭配機箱風道,小幅超頻的情況下,它的散熱能力是足夠的,只是極限超頻不如240水冷。
內(nèi)存繼續(xù)選用雷克沙冥王鎧,三星B die超頻能力還是很強的。
固態(tài)老面孔,不多介紹了。
顯卡選用了RTX3080 12G,之所以選擇這個,原因和2060 12G類似,礦潮時忽然增加的產(chǎn)線,效益相比老產(chǎn)品沒有提升,外加首發(fā)虛高,導致這玩意礦潮時沒賣多少,現(xiàn)在買到礦卡的幾率也相對較小,性能沒什么說的,完虐上代旗艦2080TI。
電源選擇了相對更穩(wěn)定一些的長城G7,在用料和穩(wěn)定性上會更好一些,帶RTX3080也能更安心點。
機箱選用了顏值不錯的先馬劍魔,ATX機箱,前置有燈條,顏值不錯,搭配四個風扇,也能形成可以的風道,板材厚度也還行,比航嘉暗夜獵手質(zhì)感也好點,1W的機器,多少還是要注意一下顏值和質(zhì)感的。
15000預算,除去電源略顯拉胯之外,其他的都算是頂級了,針對純游戲玩家設計的,算是游戲性能的天花板了,嗯,不算光追的情況下。
CPU選用I7 12700KF,除了I9 12900K之外桌面最強CPU,除了網(wǎng)游略遜于5800X3D之外,其他場景均無敵手。
主板選用華擎Z690極限玩家,極限玩家和曾經(jīng)的華碩deluxe一樣作為旗艦之下最強,搭配12700KF可以往死里超頻,其擴展供電也是相當給力。USB3.2 Gen2*2、前后Type C接口,要什么有什么,算是旗艦級的堆料和擴展了。
散熱選用了VK瓦爾基里360水冷,算是360水冷性能和顏值的第一梯隊了,白色的顏值很高,散熱性能也很猛,親測最高可以壓制260W的I9 12900K超頻。
內(nèi)存依舊同上,是雷克沙冥王鎧3600Mhz 8G*2,游戲和非重度生產(chǎn)力絕對夠用,特挑三星B die也夠用。
固態(tài)選用了西部數(shù)據(jù)的SN770,7000元配置時介紹過,算是性能很不錯的PCIE4.0硬盤。
顯卡選用了藍寶石的RX6900XT毒藥,是藍寶石久違的真旗艦系列,自帶360水冷壓制,可以在不開光追的情況下,游戲性能上和大多數(shù)3090對剛,關鍵是6900XT功耗不高,實際功耗和3080相差無幾,這代A卡能耗比還是很強的。
電源選用長城G7,用料足,性能很好,實際體驗也不錯。
機箱選擇了追風者P500A,可以裝下兩個360冷排,散熱也很不錯,顏值和質(zhì)感也相當在線,對得起這么高的價格。
這套配置屬于“全都要”的典型,生產(chǎn)力、游戲性能全部拉滿,不管你是否有這方面的需求,它都能滿足,唯一缺點就是你的錢包可能不太夠。
CPU:地表最強桌面級CPU,I9 12900K,8P+8E,16核24線程,只有多核性能略遜于超冒煙的R9 5950X之外,其他都是目前桌面端最強,不管是游戲還是生產(chǎn)力,都能完美滿足。
主板:華擎極限玩家4,除去特殊定位的水神和旗艦定位的太極嗎,最能叫得上號的板子,系列歷史悠久,性能和擴展也足夠強悍,BIOS體驗也很可以,算是對得起15000主機的主板和I9座駕的身份。
散熱:VK瓦爾基里360水冷,第一梯隊,超頻I9也能比較穩(wěn)定的壓?。ù罄壮猓?,壓制I9這種大火爐剛好合適。
內(nèi)存選用了宏碁掠奪者3600Mhz 16G*2套條,特挑三星B die,超頻性能強悍,共計32G的容量,也能滿足大多數(shù)生產(chǎn)力場景的需求。
固態(tài)選用SN770,性能夠強,性價比也很高。
顯卡選用了RTX3090TI,相比3090核心頻率和顯存頻率普遍更高,且顯存全部集中在正面,3090的顯存散熱問題也能得到很好的解決,24G的顯存容量,也能滿足8K視頻剪輯,AI運算,深度學習等場景的需求,游戲和生產(chǎn)力拉滿。
電源選用了追風者的AMP1000W,這款電源采用的是海韻Focus方案,供電性能強悍,且穩(wěn)定性極佳,十年質(zhì)保,足以當傳家寶使用。
機箱選用的還是追風者P500A,顏值、散熱、擴展性、質(zhì)感全都在線,用來當一個20000塊電腦的機箱也不會顯得寒顫。
以上就是十套根據(jù)不同需求、不同預算提供的十套電腦配置,如果能幫到你的話請點點贊轉(zhuǎn)發(fā),如果有什么問題或建議的話可以給小八留言,那么,我們下次不知道什么時候再見。
]]>更好的性能迭代對于不同的內(nèi)容創(chuàng)作場景用戶來說有著不同的吸引力,但是由于12代酷睿處理器豐富的型號以及不同的性能定位,或許,會讓你有點難以選擇。那么今天我們根據(jù)幾個不同的內(nèi)容創(chuàng)作類用戶需求,并通過特定的場景進行應用模擬,來看看這些用戶群體究竟如何選擇12代酷睿處理器。
模擬辦公及內(nèi)容創(chuàng)作測試
市售的12代酷睿處理器其實還真的比較多,上表中我們已經(jīng)把桌面級低功耗帶T后綴處理器去掉后仍有18個之多。其實對于一般的消費者來說,真有點選擇困難癥;這也是為何在大公司中采購人員出現(xiàn)不會選處理器的情況了。下面筆者將會模擬裝機時,最為熱門的方案為大家進行模擬測試,同時講解一下不同處理器在內(nèi)容創(chuàng)作方面的優(yōu)點與缺點。
IntelCorei9-12900K
IntelCorei9-12900K是12代酷睿必選的處理器之一,畢竟作為首款市售的處理器其規(guī)格是相當滿的,8個性能核心與8個能效核心配合上超線和技術,24個線程是目前Intel桌面級處理器中最高規(guī)格之一,其游戲性能與內(nèi)容創(chuàng)作性能都是旗艦級的水平。
當然一般選購IntelCorei9-12900K處理器的用戶,也會配上Z690D5與RTX3090Ti級別的顯卡,所以此款處理器的測試平臺我們基本都是挑選一些頂級的配件。
IntelCorei7-12700
一般情況下,玩家會選擇IntelCorei7-12700F,而IntelCorei7-12700基本都是大公司拿來做簡單的視頻后期機器。而相比i9,IntelCorei7-12700除了頻率上較低和能效核心僅為4個之外,其它的基本得到保留,性能同樣的很香!
而配合上剛降價的顯卡,Z690D4+RTX3070即可組建一臺強勁的性能機器,在大公司視頻機器采購中一般會選擇B660D4+RTX3070這樣的配置。
IntelCorei5-12600K
IntelCorei5-12600K是中端平臺中最多人選擇的12代酷睿處理器,不僅是有著6個高頻的性能核心,更是配上了4個能效核心??梢哉f,想以低價來享受12代酷睿處理器革命性的混合性能架構,i5-12600K是首選。
同時配上B660+DDR4高頻條子+RTX3060,真正的做到辦公游戲兩不誤。
IntelCorei5-12490F
IntelCorei5-12490F其實是一個比較特殊的處理器,此款處理器只在國內(nèi)特殊供應。首發(fā)時的價格可不低,但是經(jīng)過促銷價后,i5-12490F的性價比是真高,甚至把i5-12400處理器的風頭給搶了。
但是i5-12490F是不帶核心顯卡的,所以我們在裝機的時候最好配上一塊獨立的顯卡,例如RTX3050。
IntelCorei3-12100
作為目前12代酷睿處理器中入門級定位的處理器,IntelCorei3-12100雖然只擁有4核8線程的設計,但是由于IPC性能的提升,所以其性能表現(xiàn)也是要比上代i3處理器要強不少,同時其內(nèi)置核心顯卡,入門級的裝機必須是首選。
簡單的參測處理器我們就介紹完了,之后我們通過基準測試以及模式應用場景,來模擬內(nèi)容創(chuàng)作應用群體的應用需求,來看由入門級的酷睿i3到旗艦級的酷睿i9,究竟適合怎樣的內(nèi)容創(chuàng)作應用群體需求呢?
性能測試
3DMARK處理器核心線程性能測試:
3DMARK在很多用戶的眼里就是顯卡性能測試程序,確實3DMARK所推出的大部分版本都是針對顯卡性能的基準測試,但是隨著時代的轉(zhuǎn)變,3DMARK已經(jīng)拓展了測試的核心對象,由單一的顯卡作為主導向,衍生至目前全平臺硬件的性能測試,而這次我們通過3DMARK測試就是收集CPU處理器的多核多線程表現(xiàn)。
通過測試能看到擁有不同核心和線程數(shù)的處理器在支持不同線程數(shù)的任務中所帶來的性能差距,而Corei3以及Corei5受到核心線程數(shù)的限制,在超出其最大支持線程數(shù)后,成績保持在一個穩(wěn)定的水平,而擁有數(shù)量更高的Corei7和i9處理器,在CPUProfile16線程和CPUProfile最大線程的成績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成績增長,表明了其多任務多線程支持更為出色。
ULProcyon基準:
ULProcyon基準套裝為硬件制造商及其供應商提供了一系列準確和公正的基準測試。每個Procyon基準測試都是針對特定用例設計的,并在可能的情況下使用實際的應用程序。
測試中基本模擬出日常公司辦公以及涉及數(shù)字內(nèi)容創(chuàng)作處理的應用,而依照測試中獲得數(shù)據(jù)成績來看,文檔表格類的辦公應用在不同規(guī)格參數(shù)的處理器之間差異并不大,但是涉及到圖片以及視頻處理部分,擁有更高規(guī)的Corei7與Corei9所呈現(xiàn)的性能更顯著,而Corei3與Corei5系列之間的性能差距也在這部分拉開較大的差距。
細心的網(wǎng)友或者會發(fā)現(xiàn),為何i3-12100在OFFICE上的性能得分較低呢?其實在ULProcyon基準測試里,i3-12100在Word與Excel小項中的得分并不算差,也就說明處理器性能并不會比i5-12490F差太遠,在日常使用中只會是小幅落后。而OFFICEPPT測試項目中,可看到每個小項里顯卡性能的占比比較重,i5-12490F平臺配的是RTX3050顯卡,而i3-12100僅是用核心UHDGraphics730,因此i3-12100在PPT測試中分數(shù)表現(xiàn)較差些,這里也建議大家若是預算足夠,入門級平臺配個獨顯也是必須的。
Crossmark
Crossmark是一個跨平臺的基準測試工具,其對于不同配置PC主機性能的測試結果有著較為真實的數(shù)據(jù)反饋,通過生產(chǎn)力、創(chuàng)作力,反應negligible三個方面進行綜合評定。當然由于軟件剛出來不久,所以網(wǎng)友們還是比較少了解到此測試軟件。
從測試結果可看到,不同級別的配置有著不一樣的性能表現(xiàn),看著分數(shù)差別不大,但最終呈現(xiàn)出來的真實性能表現(xiàn)還是比較明顯的。當然最強的處理器仍是i9-12900K,最弱的自然是只使用了核心顯卡的i3。
PCmark10整機測試
PCMark10是一款面向電腦整機性能全面基準測試軟件,包括一系列性能測試、自定義運行選項、電池壽命數(shù)據(jù)圖表和存儲基準測試,全面滿足現(xiàn)代辦公的多項需求。使用該軟件進行測試,用戶可以得到一組相對比較系統(tǒng)的分數(shù),方便用戶了解自己電腦的性能。
由于我們進行的是幾個不同配置的真實性能測試,所以在游戲部分中配備的配置越強勁的顯卡會有著越高的性能表現(xiàn)。但當我們把游戲項目排除在外后,你會發(fā)現(xiàn),從Corei3到i9五個不同的處理器有著不同的性能表現(xiàn),最強勁的自然是i9處理器配置的,其次的自然是i7,隨后的就是i5>i3這樣的性能分布。這明顯是得益于12代酷睿處理器有著革命性的混合架構,核心越多,多任務協(xié)同性能越強,在生產(chǎn)力中也有著更高的分數(shù)表現(xiàn)。當然即使是i5與i3這些只有性能核心的,憑借著高頻核心的性能也有著不錯的分數(shù)表現(xiàn)。
Pugetbench基準測試
Pugetbench是PugetSystem推出的基準測試插件能對視頻以及圖片進行一系列復雜測試,最終得出了一個基準分數(shù)。而這次我們將會選擇PugetbenchforDaVinciResolve、PugetbenchforPremierePro、PugetbenchforPhotoshop三種細分項目進行測試。
圖片與視頻的負載測試里面,Corei3受到了核心主頻以及線程規(guī)格的限制,其表現(xiàn)力相較于其他差距明顯,特別是在視頻制作方面。而Corei5-12490F得益于其L3大緩存的優(yōu)勢,應對高負載的視頻制作時相較于同系列的Core-12600K會有更好的表現(xiàn)。而Corei7與i9則依托著其更高階的內(nèi)核架構與硬件線程調(diào)度器在視頻圖片處理上的表現(xiàn)都相當出色。
BlenderBenchmark渲染測試:
BlenderBenchmark是用來測試CPUGPU渲染性能測試程序,通過測試程序可以建模、動畫、材質(zhì)、渲染、到音頻處理等系列操作在不同計算機硬件的渲染能力。
和上面的Pugetbench相似,在應對整套的渲染測試程序中,Corei7與Corei9的表現(xiàn)是最為突出,特別是在最后的“monster”測試中,其成績與其他i3與i5有明顯的差距,在高負載渲染中配備P+E混核架構處理器更能展示出處理器的性能優(yōu)勢。
小結:以上數(shù)據(jù)均為不同平臺上進行的模擬性能實測,基本上能反饋出不同處理器在不同人群使用時的情況。當然實際應用中,相信會比我們的模擬實測中更為復雜一些,尤其是并非每個用戶的使用環(huán)境都是相當理想的。甚至每個人的預算也不一,配置也會作為一定量的變化。
內(nèi)容創(chuàng)作應用群體需求分析與CPU選擇
內(nèi)容創(chuàng)作應用群體名字看起來好像非常專業(yè),但是其實和游戲群體一樣,是多個不同應用需求方向的用戶人群聚合名稱,雖然應用需求不同,但是其擁有相同的輸出方向——內(nèi)容。
內(nèi)容創(chuàng)作應用群體簡單的可拆解成我們常見的諸如:文職人員、編輯、KOC/KOL、視頻工作室以及現(xiàn)在非常盛行的視頻UP主這個五個大類,而這五類內(nèi)容創(chuàng)作人群對于電腦平臺、特別是CPU處理器的性能應用需求都相當具代表性,故此我們也以這五類人群作為代表,以其對CPU性能的需求作為選擇12代酷睿處理器的選擇案例,也能讓大家在選擇時也能作為一個選擇的參照。
入門家用主機選擇——Corei3-12100
大部分情況下,普通用戶日常使用電腦時經(jīng)常接觸到的多為各類文檔以及表格內(nèi)容,工作的核心內(nèi)容也是基本圍繞文檔處理、娛樂,甚至是看股票為主,基本都是簡單的操作為常態(tài)。偶然會玩一下游戲,例如LOL,或者是CS:GO這種,購買Corei3-12100處理器即可以滿足大部分用戶的需求。
12代酷睿i3-12100所具備的是4核8線程的規(guī)格搭配,并且是以純性能核的核心組成,雖然對照其他i5、i7以及i9在單核以及多核性能表現(xiàn)上有一定差距,但是針對單一文檔表格的處理能力還是有不俗的表現(xiàn),足以滿足普通用戶日常應用之需,加之其千元內(nèi)售價以及內(nèi)置和核芯顯卡,搭建高性價比的整合平臺在性能與價格上能有很好的均衡效果。
編輯人員的選擇——Corei5-12490F/12600
相較于公司或企業(yè)的文員應用,編輯的工作內(nèi)容相比文員要更豐富,除了其內(nèi)容工作圍繞著與文員相似的文檔以及表格之外,編輯的工作會涉及到圖片的處理以及簡單的視頻處理,對于電腦平臺的整體性能要求也會比文員要高,特別是大數(shù)據(jù)量的文檔表格處理、大批量的圖片修圖以及簡單的短視頻制作都會對平臺中CPU處理器帶來較大的負載壓力,甚至需要搭配獨顯進行協(xié)作支持。
Corei5-12490F相較于其他同系列處理器,采用了純性能核以及不帶核芯顯卡的架構組合,6核12線程的搭配以及L3大緩存能很好地給予高負載多任務并行的性能支持,而且應對一些大批量處理的圖片以及短視頻制作時,搭配獨立顯卡就能提升平臺的整體性能水平,能在應對這類高負載任務時有更高效的處理效率呈現(xiàn)。
此外,如果編輯所使用的軟件對處理器核心頻率較為敏感的話,擁有更高的核心主頻的Corei5-12600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并且處理器內(nèi)置的UHDGraphics770核芯顯卡,在技術迭代的加持下,顯卡性能也能滿足大批量圖片處理以及短視頻制作渲染時的性能支持。
KOC/KOL人員的選擇——Corei5-12600K/12600KF
KOC或者是KOL作為屬于獨立撰稿人的職業(yè)工作模式,其內(nèi)容創(chuàng)作所接觸的類型與編輯相類似,工作內(nèi)容均是依托于文檔、表格、圖片以及簡單短視頻等,但相對于編輯來說,KOC或KOL的工作內(nèi)容處理更聚合更專業(yè)化以及多樣性,特別是非團隊式的KOC或KOL需要涵蓋整個內(nèi)容創(chuàng)作的所有環(huán)節(jié),而要能高效處理多項目的需求必然平臺性能自然高。
在CPU處理器的選擇上,由于兩者之間的工作內(nèi)容相似度較高,故此選擇同為12代酷睿i5系列均可能滿足應用需求,但是KOC/KOL群體所涉及的工作量相比編輯更大,并且更追求時效以及快速的內(nèi)容輸出,選擇可超頻的K系列會是一個更好的選擇,并且自身Corei5-12600K擁有更高的核心主頻設定,并且能依靠超頻進一步提升平臺的性能,從而更好地輔助KOC/KOL群體的內(nèi)容輸出效率。
而Corei5-12600KF或許是追求更高性價比玩家的最佳選擇,KF與K兩個不同的處理器在規(guī)格上并不差,但KF后綴的處理器卻是少了內(nèi)建的GPU核心,這樣價格方向也有著更高的優(yōu)勢。若想組建一個高性價比游戲平臺,配Corei5-12600KF+B660M+D4,這樣配上一塊RTX306012GB是個相當不錯的選擇。無論是在內(nèi)容創(chuàng)作方向還是游戲性能方向都會有著相當不錯的表現(xiàn),同時即便拿這樣的機器來做游戲直播主機,也是能輕松應對的。
視頻工作室人員的選擇——Corei7-12700/12700F
視頻工作室的內(nèi)容創(chuàng)作是專注于內(nèi)容的構建以及輸出,專業(yè)化的拆解內(nèi)容分段分工才能實現(xiàn)項目的快速推進。而視頻處理相較于文檔、圖片以及簡單短視頻的處理對平臺的性能要求更高,視頻的剪輯、后期處理、渲染工序等不僅平臺性能要求高,更是對CPU這類核心部件的負載要求更大,不過模塊化的分工也降低了對單一平臺的負載壓力。
在Corei7系列處理器內(nèi)置了混合核心架構,兩類核心與硬件線程調(diào)度器任務的整合可以更好地發(fā)揮在多任務并行執(zhí)行時的效率,而Corei7-12700/12700F這系列處理器在應對視頻編輯與后期,特別是高負載的渲染時能給予用戶高效的處理效率,是視頻工作室平臺硬件的高性價比選擇。
當然在大公司采購的時候會優(yōu)先考慮Corei7-12700,但若是小工作室,那么Corei7-12700F才是你最佳的選擇,帶上核心顯卡的Corei7-12700F在性價比上更為出眾,省下來的幾百塊錢可以直接花到內(nèi)存或者是SSD上,這樣整個配置更為均衡和合理。尤其是配備上大容量的高頻內(nèi)存條,在內(nèi)容生產(chǎn)力方面有著更優(yōu)秀的性能表現(xiàn),在視頻輸出時更為穩(wěn)定。
視頻UP主的選擇——Corei9-12900K
近年來熱起來的視頻UP讓更多的人進入到自媒體的領域,與KOC或KOL工作模式相似,而且工作內(nèi)容與流程及內(nèi)容也與視頻工作室相近,只不過大部分視頻UP主的工作模式與獨立撰稿人相同,也就是很多工作需要在單一平臺進行處理及操作,故此對于平臺的性能,特別是CPU的性能上需求是最高的。
正是需求最高的內(nèi)容創(chuàng)作群體,其工作內(nèi)容以及強度都是五個群體分類中最高,且涉及任務量也最大,自然Corei9-12900K這個搭載12代酷睿全部新技術以及旗艦配置的處理器,不僅性能出色,擁有系列最高的主頻設定以及更強的多任務并行處理支持,無疑能為視頻UP主在視頻制作產(chǎn)出中帶來高效的性能支持。
總結:
不同人群有著不一樣的需求,而大家需要根據(jù)各自需求選購不同的12代酷睿處理器。當然若你是不差錢的主,你可以直接選擇頂級的配置,配上i9什么的玩掃雷也是一大美事;但實際上,每個人或者是公司采購的裝機預算都是相當有限的,大家在選購時盡可能的選購一些高性價比的產(chǎn)品。例如,顯卡價格高的時候,用處理器的核心顯卡也是可以的;或者是已經(jīng)有顯卡,升級主板和處理器的,可以選購KF后綴的處理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