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警黑龍江總隊黑河支隊在極寒條件下開展冬季大練兵。圖為官兵正在進行刺殺訓練。王傲雪/攝
寒風呼嘯,身著白色偽裝衣的武警特戰(zhàn)隊員腳踩滑雪板穿行于林海雪原間,在運動中瞄準、擊發(fā)、命中目標。
“成績有效!”對講機中傳來聲音,特戰(zhàn)隊員一個急停摘下防寒面罩,呼出的熱氣迅速變成一團升騰的霧氣。
連日來,位于祖國邊陲的黑龍江黑河最低氣溫已突破零下40攝氏度。面對極寒,駐守在這里的武警黑龍江總隊黑河支隊官兵叫響“越是嚴寒越向前”的口號,在白山黑水間掀起了“冬季大練兵”的熱潮。
鍛造堅固的“心理盾牌”
1月15日,天降大雪,黑河市錦河大峽谷內,一支行軍隊伍正在雪野中蜿蜒前進?!扒胺降缆繁粴?,由摩托化機動轉入徒步行軍?!睂χv機內傳來指令,官兵們迅速下車、整理裝具,向著山林深處進發(fā)。“冬季大練兵”的第一個課目徒步行軍,正式拉開帷幕。
“不就是走路嘛!”第一次參加冬訓的新兵周騰飛是南方人,第一次見到大雪的他顯得格外興奮。但隊伍行進還不到10公里,原本活蹦亂跳的周騰飛就像霜打的茄子,默不作聲地跟在了隊伍后面。
“先是歡聲笑語,然后竊竊私語,最后沉默不語?!比胛?3年、經(jīng)歷過13次冬訓的二級上士孫彪說,每年新兵參加冬訓,都會經(jīng)歷這個過程。
“太冷了!跟我之前想的完全不一樣!”走在隊伍中的周騰飛望著一望無際的雪野開始犯憷,原以為在冰天雪地中行軍是一件富有詩情畫意的事,沒想到徒步行軍選的道路盡是些山溝野路,極寒條件下全副武裝蹚在齊膝深的雪中,每走一步都要耗費極大體力。除此之外,無人機偵察、小股“敵人”襲擾等接踵而至的“敵情”也讓周騰飛應接不暇。沒過一會兒,他便汗流浹背,恐寒畏難等情緒開始慢慢出現(xiàn)。
“外界環(huán)境的變化,勢必會導致心理上的應激。只有鍛造堅固的‘心理盾牌’,才能適應實戰(zhàn)的要求?!痹?a href="http://www.51zclw.cn/archives/tag/%e6%94%af%e9%98%9f" title="【查看含有[支隊]標簽的文章】" target="_blank">支隊支隊長張仰勇介紹,“冬季大練兵活動”中,支隊積極探索冬訓期間心理服務工作新模式:他們抽選軍醫(yī)、衛(wèi)生員、思想心理骨干成立冬訓心理服務小分隊,第一時間趕赴駐訓地域開展心理服務工作;編印下發(fā)《嚴寒條件下易發(fā)心理問題解決20法》《冬訓中心理自我調節(jié)常識》口袋書,為官兵配備防凍傷小藥包;常態(tài)化組織冬訓防寒保暖知識大講堂,針對嚴寒氣候環(huán)境容易誘發(fā)的多種身體、心理問題及解決方法向官兵傳授經(jīng)驗。
摸清裝備“耐寒指數(shù)”
1月17日晚,在支隊的演訓場上,裝備保障股股長劉浩帶著業(yè)務骨干對某型偵察儀器進行性能測試,盡管穿著大衣,他們還是凍得直打哆嗦。
“零下35攝氏度,某型軟管窺鏡電池工作效率下降30%,信息傳輸出現(xiàn)延遲……”劉浩一邊講,一邊在本子上記錄下此次測試的數(shù)據(jù)。在他隨身攜帶的記錄本上,密密麻麻寫滿了多種武器裝備的“凍”態(tài)參數(shù)。
“和人一樣,武器裝備也會因環(huán)境的改變產(chǎn)生‘水土不服’,摸清各型裝備‘耐寒指數(shù)’,是提高戰(zhàn)斗力的重要前提。”劉浩介紹說,以往冬訓,考慮到精密裝備造價昂貴、信息化元件怕低溫等原因,有的單位在冬訓時選擇將其“深藏閨中”。
“戰(zhàn)爭不分地域天候,惡劣環(huán)境下更能暴露出武器裝備平時看不出的問題,要讓每名官兵都成為數(shù)據(jù)采集員?!痹撝ш狀I導在議戰(zhàn)議訓會議上一針見血地指出問題所在,隨后制訂下發(fā)《嚴寒條件下裝備效能數(shù)據(jù)采集手冊》,以便隨時采集各型裝備在不同溫度條件下的性能數(shù)據(jù)。
以往從未經(jīng)歷過冬訓的武器裝備“全員出動”,暴露出的問題和困難自然不少。特戰(zhàn)隊員劉學在冬訓第一天就“冒了泡”。那天滴水成冰,劉學所在小隊受命執(zhí)行偵察搜索任務,沒想到“老伙計”竟然“罷工”了。經(jīng)過檢查,是由于長時間低溫,電池電壓不足,無人機無法起飛。
“無人機高空偵察!”對講機傳來指令。情急之下,劉學拆掉無人機電池塞進了大衣里,用自己的體溫加熱電池……待無人機起飛后,目標早已不見蹤影,任務被判定失敗。
失利后,劉學與戰(zhàn)友們集智攻關,很快就為無人機穿上了“棉襖”——他們與廠家技術人員溝通協(xié)調,為無人機配備了便攜式電池加熱器,使用時僅需10分鐘即可將電池溫度提升至20攝氏度以上。此外,他們還在無人機電池上加裝了絕緣貼紙,可以有效減緩無人機飛行過程中的熱量損失。
除此之外,氣溫低于柴油凝點時如何避免車輛出現(xiàn)“趴窩”、通過染毒地帶防毒面具觀察口的霧氣如何去除等問題,也在冬訓中被一一解決。
據(jù)悉,此次野外駐訓,該支隊共總結測試出各類武器裝備數(shù)據(jù)40余項,各型號裝備在低溫狀態(tài)下的作戰(zhàn)性能得到有效檢驗,填補了支隊寒區(qū)作戰(zhàn)的數(shù)據(jù)空白。
在冬訓現(xiàn)場,筆者看到支隊射擊教員高黎明通過采集彈著點的分布規(guī)律,總結出低溫條件下的射擊要領,在零下30攝氏度的雪地里打出了5槍50環(huán)的好成績。
讓靶場與戰(zhàn)場深度耦合
“距離200米,西北向來風,風速每秒5米……”觀察員話音剛落,狙擊手劉波果斷開槍,成功“擊斃”目標。
1月20日,大寒,一場實戰(zhàn)化實兵對抗演練悄然展開,狙擊手劉波執(zhí)行潛伏狙擊任務,在雪地中潛伏近30分鐘后,才等到目標出現(xiàn)。
“不光打得要準,能在冰天雪地中隱蔽自己和反偵察同樣重要?!眲⒉ㄕf。
在前不久的一次演習中,劉波所在小隊受命對“暴恐分子”實施捕殲,正當劉波和觀察員占據(jù)任務地域的最佳射擊位置之后,意想不到的事情發(fā)生了。
“砰!”突如其來的槍聲打破了山林的寂靜,1名隊員“遇襲”倒地。
“通過槍聲判斷‘敵人’位于我們西北方向?!眲⒉ㄑ杆倥忻髑闆r,調整位置并做好射擊準備。正當他在瞄準鏡內發(fā)現(xiàn)“敵人”蹤跡,準備射擊時,沒想到隱藏在另一方向的“敵人”卻率先扣動了扳機。
“如果這不是演習,那后果將不堪想象?!睆捅P總結會上,“鎩羽而歸”的劉波作出深刻反思,“我們只顧著占領整個山谷的最佳射擊位置,卻忘了‘最佳位置’在順風順光的同時也最容易遭‘敵’打擊?!?/p>
該支隊作訓股股長蘇冠華介紹,此次演練,將部隊機動至陌生地域,目的就是在陌生環(huán)境、實戰(zhàn)條件下檢驗官兵作戰(zhàn)能力,但部分官兵存在用慣性思維去適應新戰(zhàn)場,情況設想不充分,預案制訂不科學的情況,成績不理想在所難免。
雪地機動后沒有處理雪地上的腳印、生火取暖煙霧暴露目標等4類10余項脫離實戰(zhàn)的問題被擺上臺面,官兵們解決問題的同時也推動訓練向實戰(zhàn)再靠近一步。
近日,駐地氣溫已驟降至零下40攝氏度,但官兵們備戰(zhàn)打仗的熱情卻絲毫不減,多項戰(zhàn)法在風雪中接受了近似實戰(zhàn)的檢驗。
來源:中國青年報
]]>第82集團軍某旅組織綜合演練——
打通信息鏈路 磨礪偵察尖兵
■錢 浩 解放軍報特約通訊員 肖士金
深冬時節(jié),燕山腹地,第82集團軍某旅訓練場內,偵察車、無人機、單兵雷達輪番上陣,新型突擊車、通信指揮方艙相繼亮相,一場實戰(zhàn)化綜合演練火熱展開。
“東南方向發(fā)現(xiàn)疑似‘敵’通信信號,立即前出偵察!”隨著該旅偵察營營長王東亮一聲令下,偵察隊員迅速放飛無人機展開高空偵察。監(jiān)視屏幕中,“敵”動態(tài)一覽無余。
就在此時,特情不期而至——監(jiān)控畫面在一陣劇烈抖動后黑屏。
“無人機遭‘敵’電磁干擾,畫面?zhèn)鬏旀溌肥茏?。”面對突發(fā)情況,王東亮冷靜指揮偵察小組架設單兵雷達進行地面?zhèn)刹?。很快,中軍帳內監(jiān)視屏幕再次變亮。
“單一偵察模式易遭干擾,受天氣、地形等環(huán)境因素影響較大,難以勝任復雜多變的戰(zhàn)場環(huán)境?!痹撀妙I導介紹,為此,他們融合多種偵察方式,開展聯(lián)合偵察課題攻關,組織陌生地域綜合演練,打通多條信息鏈路,逐步構建偵察情報體系,推動戰(zhàn)斗力實現(xiàn)躍升。
“報告,‘敵’軍有轉移跡象!”說話間,特情再至,“敵”發(fā)現(xiàn)指揮所暴露后,開始撤收裝備準備轉移。
“立即將目標信息共享至炮兵指揮方艙,呼叫遠程火力打擊!”在獲得上級同意后,王東亮迅速下達指令。不多時,前方傳來“敵”指揮所被摧毀的通報。
“利用一體化信息系統(tǒng),可大幅縮短從發(fā)現(xiàn)目標到信息傳輸、處理、決策的過程?!睆捅P總結時,王東亮說。
實戰(zhàn)鑄利刃,冬日練精兵。該旅領導介紹,他們將進一步探索完善“數(shù)字+”“網(wǎng)絡+”作戰(zhàn)模式,扎實走開部隊轉型建設新路子。
從2010年2月鄭西高鐵正式投用,到2022年6月濟鄭高鐵濮鄭段建成通車,隨著河南省內高鐵網(wǎng)不斷完善,河南高鐵運營里程已超過2000公里。河南“米”字形高鐵網(wǎng),不僅承載著無數(shù)中原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也正助力中原經(jīng)濟實現(xiàn)高速騰飛。
新華社記者李安、李嘉南攝影報道
↑動車組列車??吭?a href="http://www.51zclw.cn/archives/tag/%e9%83%91%e5%b7%9e" title="【查看含有[鄭州]標簽的文章】" target="_blank">鄭州動車段停車場(2016年9月6日攝,無人機照片)。
↑這是鄭州東站附近一處京廣、徐蘭高鐵交匯的立體樞紐(2016年9月1日攝,無人機照片)。
↑鄭渝高鐵鄭州首發(fā)G3401次列車駛出鄭州東站(2022年6月20日攝,無人機照片)。
↑濟鄭高鐵G9202次列車在萬灘黃河公鐵大橋上行駛(2022年6月20日攝,無人機照片)。
↑濟鄭高鐵鄭州首發(fā)G9206次列車駛出鄭州東站(2022年6月20日攝)。
來源: 新華社
]]>讀《馭風越海 走進氣象》有感
蘭佳睿 廈門第二實驗小學(總校)四年(2)班
在《知識就是力量》雜志舉辦的科普閱讀活動中,通過閱讀《馭風越海 走進氣象》這篇文章,我認識了黎偉標教授對海洋的深刻了解和海洋氣象的奧秘,海洋的神奇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文章中提到,海洋雖然多彩且迷人,卻讓地球的氣候和天氣變化變得撲朔迷離,難以琢磨。這表現(xiàn)了海洋氣候的復雜,可見海洋的神秘。
在生活中,科學家曾說過:我們對海洋的了解還沒有到對月球的了解的一半。我們一定要多多了解海洋氣候,這樣就能更好地欣賞海洋,和魚兒一樣暢游海洋。
海洋既是個狂野的巨人,也是個溫柔的孩子。在未來,我們將用無人潛艇和海洋無人機等設備,探測海洋,了解海洋,讓它成為我們的好伙伴。
《“詛咒”事件》讀后感
林樂其 廈門第二實驗小學(總校)四年(1)班
最近,我閱讀了《知識就是力量》雜志上的科幻文章《“詛咒”事件》,認識了作者陸楊筆下的各個人物:林子—最后一位綠星人,可以預知未來發(fā)生的事情,懂得感恩;徐子豪——大大咧咧,愛好足球,有點調皮;章喬——正義,負責任的班長,努力撮合同學之間的友誼;陳鑫——會根據(jù)只言片語判斷一個人,略有片面性。
除了這四個人物給我印象深刻外,文章里面的一句金句“你不希望地球遭遇綠星的境遇,所以給自己取名林子,就是想保護地球的生態(tài)平衡?!币步o我留下了很深的感觸。
在生活中,我知道人類會為了保護生態(tài),拍攝各種各樣的宣傳視頻,讓受到X傷害的地球、空氣等進行“哭訴”,以此來警示人類要保護環(huán)境,保護地球!
我也時常暢想,在未來,能有一種新“發(fā)明”:在各種容易影響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地方配入音效,當做了錯誤的選擇時,就會出現(xiàn)提醒的聲音,直到做對后,再進行視頻教育,達到最佳的宣傳效果,這樣就可以減少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危害!
最后,我要感謝這篇文章,感謝作者,讓我意識到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重要性。
今后,保護環(huán)境,從我做起!
讀《屋脊上的“神獸”世界》有感
王昕潤 廈門第二實驗小學(總校)四年(2)班
閱讀了《知識就是力量》雜志上的文章《屋脊上的“神獸”世界》,我了解了故宮屋脊上神獸的秘密。原來神獸是顆“螺絲釘”,默默守護了故宮幾百年。
其中,對我觸動最深的話是:使本來極無趣笨拙的實際部分,成為整個建筑物美麗的冠冕。在生活中,我也知道這樣的例子:每逢夏至前后,武當山金殿四個脊上的海馬,會在夜間口吐煙霧,人稱“海馬吐霧”。其實海馬在很大程度上充當了為大殿除濕的工具,吐出水汽,防止銅制器物被銹蝕。這讓我驚嘆古人的智慧,讓本來實際但沒有美感的東西“搖身一變”成為金殿脊獸。
對未來,我暢想:能發(fā)明出一種既美觀又實用的裝置,放在廚房用于去油污,除異味,幫媽媽減輕家務負擔。
《百煉成鋼的飛機強度試驗》讀后感
蔡子航 廈門第二實驗小學(總校)四年(1)班
通過閱讀《知識就是力量》雜志上的文章《百煉成鋼的飛機強度試驗》,我認識了依蔓。
我覺得里面的金句是:在行業(yè)里,大家戲稱強度試驗是“搞破壞”。為了讓一款新研發(fā)的飛機擁有高品質的生命力,科研人員需要進行嚴謹、科學、細致的“破壞”?!?span id="c77u3kl" class="candidate-entity-word" data-gid="2598824">胖妞”運20、“鯤龍”AG600等均經(jīng)歷了此般歷練。
在生活中,有非常多的飛機經(jīng)歷種種考驗后才能正常使用。可是飛機與鳥相撞,嚴重時會造成飛機墜毀,這體現(xiàn)了飛機有許多不足,這里鳥撞就是飛鳥與高速運動的物體之間的撞擊。如果一只一千克的飛鳥以500千米每小時的速度撞擊到飛機上,那么最大撞擊力達到20噸以上,該量級的撞擊力相當于10輛家用小汽車的重量,非常恐怖,所以飛機技術還有待改進。
我對未來的暢想是:如果能發(fā)明一種能分體并多功能逃生的飛機多好啊,不然一遇上危險生存幾率基本為零。它可以機頭機身,機尾分離。機身降落,如果在海上會變成氣墊船,在路上地上可以開走。乘客提高了生存幾率,后面還能再組裝起來,也能有效防止鳥撞。
《無人機:上天入地 救死扶傷》讀后感
王帥淳 廈門第二實驗小學(總校)四年(4)班
敬愛的大自然:
您好!
通過閱讀祁小梅老師筆下的《無人機:上天入地 救死扶傷》這篇文章,我認識了無人機的工作流程與無人機的應用場景:山區(qū)搜救、水下救援、海上預警、火災救援……
文章中,令我觸動最深的話是:近幾年,無人機在醫(yī)療領域的應用可謂風生水起,為救死扶傷立下汗馬功勞。通過這句話,我感受到,我們的生活越來越離不開技術高超的無人機。
生活中,由于疫情影響,許多的地方都封城、封路、封宅了,無人機就成為了十分重要的“交通工具”。
對于未來,我相信人類創(chuàng)造發(fā)明高科技的同時,生活也會變得越來越幸福,越來越輝煌!
怎么樣?看完大家的讀后感
屏幕前的你是不是也想試試?
那就趕快拿起《知識就是力量》雜志
閱讀起來吧
知力君歡迎大家踴躍投稿!
期待大家的讀后感出現(xiàn)在我們的平臺哦!
【投稿郵箱:zl@cast.org.cn
投稿須注明姓名、學校、
年齡、聯(lián)系電話等信息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