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譜,是人們了解自己身世和根源的重要手段。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對于家族譜的重視度逐漸降低,很多人的家族譜早已失傳,無從查起。這是一種極大的遺憾,因為家族譜是人類歷史文化的珍貴遺產(chǎn),是一份寶貴的人文資料。然而,現(xiàn)在有了一款新式族譜App,讓我們重拾家族譜的意義,一起來探討一下它的獨特之處吧。
首先,我們來看看這款A(yù)pp的特點。它不僅僅是一款家族譜的編撰軟件,還包括了民族起源、姓氏起源、傳統(tǒng)文化等方面的相關(guān)文章。通過這些文章,我們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家族和文化根源,增強自己的文化自信心。此外,這款A(yù)pp還提供了八字取名、科學解夢、性格測試等功能,使得族譜編撰變得更加有趣和富有互動性。最后,這款A(yù)pp還提供了健康類的文章,讓我們更加了解養(yǎng)生之道,關(guān)注身心健康。
現(xiàn)在,我們來探討一下人們對于家族譜的態(tài)度和痛點。家族譜是人們身世和根源的記錄,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多人對于自己的家族譜已經(jīng)沒有了足夠的關(guān)注。這是一種失落感,因為家族譜是人類歷史文化的珍貴遺產(chǎn),是一份寶貴的人文資料。此外,人們很難找到一個合適的平臺來記錄自己的家族譜,因為很多平臺都存在著數(shù)據(jù)隱私泄露的問題,這也讓人們對于家族譜編撰的熱情降低了不少。
這時候,這款新式族譜App就應(yīng)運而生了。它是一個安全可靠的平臺,用戶可以通過它輕松地編撰自己的家族譜。而且,這個平臺還涵蓋了民族起源、姓氏起源、傳統(tǒng)文化等方面的相關(guān)文章,讓用戶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家族和文化根源。通過八字取名、科學解夢、性格測試等功能,用戶可以更加有趣地記錄自己的家族譜,增加互動性和趣味性。最后,這款A(yù)pp還提供了健康類的文章,讓用戶可以更加了解養(yǎng)生之道,關(guān)注身心健康。
與傳統(tǒng)的家族譜相比,這個新式族譜App有許多獨特的優(yōu)點。首先,它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方式來記錄和保存家族歷史。通過數(shù)字化的形式,用戶可以更加方便地更新和維護家族譜,避免了傳統(tǒng)家族譜易于損壞、丟失的問題。其次,這個平臺還提供了豐富多樣的功能,讓用戶可以在記錄家族歷史的同時,增加更多的互動和趣味。最后,這個平臺還涵蓋了豐富的文章和內(nèi)容,讓用戶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家族和文化根源。
對于家族譜的重要性,我們也不容忽視。家族譜不僅是一份記錄家族歷史的文化遺產(chǎn),更是一份血脈傳承的象征。通過記錄家族歷史,我們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根源和文化傳承,增強家族凝聚力和文化自信心。同時,家族譜也是一種人文資料,對于歷史和社會學研究有著重要的意義。
因此,這款新式族譜App不僅僅是一款記錄家族歷史的軟件,更是一種文化傳承的重要工具。通過它,我們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家族和文化根源,增強家族凝聚力和文化自信心。同時,它也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方式來記錄和保存家族歷史,避免了傳統(tǒng)家族譜易于損壞、丟失的問題。最后,它還為我們提供了豐富多樣的功能和內(nèi)容,讓我們可以更加有趣地記錄和維護家族歷史。
如你認為文章對你有幫助,請點贊、關(guān)注、下載“新式族譜”;每人貢獻一點力量,涓涓細流匯成大海,促進我們的家庭,家族和祖國越來越興旺強盛
]]>于莊于氏宗親,據(jù)族譜記載,系良祖五世二房自成二支希乾門襄公后裔。襄公娶張氏老祖母,生此大、此法、此熾三子。此大生二子坤、超,長子坤生子世寵,世寵生子樂;次子超生子世祿,世祿生二子洙、淇;此熾生醇等四子,長子醇有四子,第四子世杰生子在祥。相傳十三世時遷來于莊,依照族譜,初來有世寵子樂、世祿二子洙、淇、世杰子在祥四人。樂傳二世而無后續(xù),今天于莊于氏鄉(xiāng)親,均是洙、淇、在祥三位來祖的后人。繁衍至今,自十三世開始的二支二十字排行字面“文德景運承,啟為百世基,孝友全忠義,天恩家慶長”,已延續(xù)至二十四世“友”字輩。
我豐縣于氏族譜,迄今已歷五次修續(xù):清同治八年(1869年)第一次修通譜;民國三年(1914年)二次續(xù)修;一九六二年良、臣二支合譜修續(xù),是為第三次修續(xù);一九九一年四修族譜,良、臣、煙老三支合譜;二零一九年五修族譜。
綜觀我豐縣于氏第五次族譜,查訪敷衍塞責,登記因循守舊,錯謬實多,尤其是我于莊于氏一卷,自四修譜始,掛一漏萬,錯謬百出,混淆世系者有之,張冠李戴者有之,名諱錯訛者有之。尤為嚴重者,漏收、不收散居各地之族人,將一些杰出子弟棄如敝帚。究其因,一是對修譜重要性認識不足,責任心不強,得過且過;二是考核不清,稽查不嚴,校對不精。倘不及時修正,恐貽笑大方,遺患無窮。
當今之世界,已進入全球化時代,于莊鄉(xiāng)親也因應(yīng)時代發(fā)展的變化,多走出家門,求學務(wù)工,經(jīng)商參軍,或遷異地,或居他鄉(xiāng),星散四方。前述于莊于氏四修、五修族譜,最大之弊端,即在于散居各地的宗親,很多人未能收入譜中。其惡劣后果便是,幾十年后再修續(xù)家譜時,后代子孫多有不知本源,欲尋家門而不得,脫續(xù)、失續(xù)者,不知凡幾。前車之鑒,有二房三支十世系下,曾因貧寒困窘拿不出譜費,修譜未續(xù)名諱,以致脫續(xù)、失續(xù)之事。后世續(xù)修補入時,諸多繁瑣不便。
修譜之事,豈等閑事哉!錙銖必較,無論親疏,則有失寬宏,不蒂寸光鼠目,何可言修譜?前鑒不遠,修譜實當以尊祖敬宗、敦宗睦族之義共勉,務(wù)須昭示我后裔。先人所撰譜序有云:善繼善述者為孝,尊祖敬宗者為仁。夫仁孝之事,發(fā)乎天性,本乎人情,上能效于先人,下能傳繼于后世者。
予有鑒于此,每每有增補修正之意,躊躇多日,無從出口。恰逢2020年歲在庚子,新冠肆虐,時世維艱,各地防控隔離措施頗嚴,封城封村,交通斷絕。予自春節(jié)后返徐上工,慮及父母年邁多病,平日探視照顧,有心無力,心有惴惴焉。值此暑期閑暇,返鄉(xiāng)短居,以慰親心。與鄉(xiāng)老閑坐中,族中百申、百勇等老輩,言及四修、五修族譜錯謬百出,汲汲以重修為事,訴諸于予。予大學就讀期間,興趣在古漢語與古文學,參加工作后執(zhí)教之余,對譜牒有所涉獵,曾受托為沛縣許、張等大族修譜勞心勞力。能效力于本族鄉(xiāng)親,義不容辭,遂慨然應(yīng)許,愿一力擔承之。
此次修正家譜,首先按一世單排譜式,父列于上,子列于下,支分派別,詳細排列,自十三世始,至二十四世止,制成譜表,書于大紙,據(jù)之制作Excel數(shù)據(jù)表。其間,就支派房份、排行名諱,隨時顧問百坤、百申、百勇、百欽、世芳、世望等。參照百坤提供之五修族譜,遺漏者補之,徙居者收之,失次者序之,名誤者改之,務(wù)求完善無缺,支支詳明。遍詢各家,即使因家貧送養(yǎng)他人之子弟,亦詳加注明,力求不缺一家,不漏一人。居外年久失聯(lián)、情況不明者,不注絕嗣,以俟后補。
繼之參照四修、五修族譜,商請服務(wù)之學校信息網(wǎng)絡(luò)中心老師,為制作五世同堂譜式表,遂依照一世單排譜表,以世系支派排列,逐家逐戶輸入電腦,費時數(shù)日而初稿告竣。之后由百勇、世芳、世望、吉望到戶通知,各家?guī)艨诒緛砘楹藢崳⒁皇绬闻抛VExcel表及族譜初稿發(fā)布“于莊一家親”微信群,俾使居外鄉(xiāng)親查看核實,查漏補缺,逐一完善。
平日族人多勞碌,或?qū)ψ谧逯拢魂P(guān)心,知之甚少。同一族人之中,名諱重復者甚眾,即可窺一斑。族譜未修前,詢及三世以上,鮮有知者;族譜既成,雖十世之遠,靡不能言。譜之所系,豈不重歟!
此次修正家譜,實屬分內(nèi)之事,舉手之勞,不涉經(jīng)濟,不向鄉(xiāng)親收取分文。譜成之后,百申愿獨力出資贊助,先期給付伍佰元,擬印刷數(shù)份分發(fā)村中保存。其后三次付印,隨印隨改,先后略有不同。已按門頭分發(fā)兩次。其余各家,如有愿意留存一份于家中者,可從群文件中下載一世單排譜Excel表及新編五世同堂族譜定稿,自行打印裝裱成冊,也可徑自拷貝文件保存于自家電腦中。
族譜尚有諸多不明之處。因我村未有舊譜留存,上溯數(shù)世,歷時久遠,先人名諱多有失考不明、傳世不詳者。據(jù)老輩言,原我村老林有墓碑四座,文革中,我村自己拉來三座,戴樓拉走一座。村南機井旁有殘碑一座,斷為兩截,為原生產(chǎn)隊安裝柴油機底座,百坤、百勇、世望、世富、吉存協(xié)力挖出。辨認殘存文字,殘碑為于莊始遷來祖于洙公長子廷選墓碑。廷選碑文記有二子大柱、興法,二孫殿莪、和太,四曾孫承三、承元、秉福、秉璠,一元孫天賜。長子大柱見于家譜,有子殿莪,有孫琴書;二修譜記殿莪有次子承三、三子承元;碑文有承三、承元,無琴書此人,恐早夭沒有成人。廷選次子興法、二孫秉福、秉璠不見家譜;二修譜記秉璠有子兆祥。據(jù)此殘碑考稽清楚,遷來于莊后長門廷選公五世世系情況。
村西世修承包地,原我村老場院牛屋舊址,埋有墓碑兩座。世修、吉望借承包地租種人挖山藥之機將兩座墓碑挖出:一為于洙公次子廷貴,一為廷貴四子大體。一修譜廷貴記為廷桂,四修譜、五修譜誤登為廷柱。一修譜廷桂名下有子大成、大材、大彩三人;廷貴碑文記有大成、大岳、大武、大體四子,殿彩、殿擎、殿孚三孫,秉真、秉仁、秉義三曾孫,元孫兆好、兆進、兆郎等多人。四修譜誤將大岳、大武、大體記為于淇公后人廷珍之子,一修譜載明廷珍乏嗣,當據(jù)廷貴碑銘改正。一修譜四部所記,大約(岳)子名殿擎,大武子名殿彩,大體子名殿扶(孚)。一修譜四部記殿擎有子秉仁,二修譜記殿彩有子秉真,殿扶有子秉義。其下世系清晰:秉仁有四子兆郎、兆相、兆允、兆玉,后人現(xiàn)居山東單縣王崗;秉真有子兆好,后人現(xiàn)居周莊寨。另一座墓碑主人為廷貴四子大體,碑文記有子殿黻,即為廷貴碑所記殿孚、一修譜所記殿扶。殿黻傳秉心,秉心傳兆進,兆進有弟兆坎,其后無傳。
陸續(xù)出土的三座墓碑,厘清了家譜中世系錯亂的一些問題。老林三座墓碑樹立的時間均為光緒二十年(1894年,歲次甲午),為戴樓拉走的第四座墓碑,理應(yīng)樹立于相同時間,墓中主人當是于洙公三子廷璧。現(xiàn)居我村族人除為合一家外,全部都是廷璧的后人。這座墓碑亟待查訪尋覓,若湮沒不見,實為一大缺憾。
國不可無史,縣不可無志,家不可無譜。家譜即家史、家志,志家族淵源由來,存列祖宗派名諱,辨支派尊卑行輩,記男女姻戚舊好,上能承先,下能啟后。修譜實乃為子孫計長遠,亦足見繼述之善、尊敬之意也。
是為序。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元二零二零年歲次庚子仲夏吉日
二房二支后裔 二十二世孫于吉東拜撰
(圖文:于吉東)
]]>家之有譜,猶如國之有史,家國同源,福澤綿長。平陸沈氏,于大明萬歷年間遷徙至此德義故里,仁圣之鄉(xiāng),迄今已有四百余年。一世祖沈治、二世祖良鵬、三世祖志儉一系為其主流,另有沈氏前支、東支、高墻支、大陶支、黃山支、夏戴魏家平支等各系。遠世歷代祖先名諱已無從詳察,僅留有家堂、譜碑可供考據(jù);文革年間,譜碑家堂損毀殆盡,譜牒資料散失亡佚,人不能知其世系,家無法溯其源流。近世國家動蕩,吾族之人遠上東北、臺灣,近赴臨市各縣,脈系混亂,親疏難辨。登門訪查,千頭萬緒,資料考訂,浩如煙海,家譜之事,久拖無成。
新世紀后,幸賴需平公不辭辛勞,牽頭續(xù)修家譜之事。眾人皆知此工程浩繁,茫然無序,家堂毀棄,考據(jù)艱難;況當今時代瞬息萬變,記憶傳承旦夕消散,復難再得,因而時益局促,心愈焦急。需平公食不甘味,心有惶惶,修譜重任多遇阻隔,數(shù)次中斷,期間常有族人狐疑,以為勞而無功、宜早黜之。自古風涼話易,承責事難。然今日不為,何日可為?吾輩難做,后人誰做?每思及此,如有先人殷殷期待、后人切切企盼,若因艱難而畏葸、因失修而棄置,則終究于祖有愧、于己有憾,更無法交代后世子孫。故而編委會全體成員齊心協(xié)力,排除萬難而考訂殘譜,兼用碑文、縣志、口述記憶互作參照、交相印證,傾其全力以保家譜之詳盡真實,夙興夜寐,不敢稍怠,縱如大海撈針,亦必鍥而不舍。
修譜期間,拜閱先人事績,常常贊嘆,時時感慨。吾族先輩有憂心國家者,有事親至孝者,有樂善好施者,有發(fā)奮進取者,更有系仁、孝、勤、儉美德于一身者,讀書經(jīng)世、修身齊家,德惠鄉(xiāng)里、聲名遠揚。此皆吾族榮耀,亦應(yīng)流芳百代,不可失傳于后人。《重修開元寺碑記》只言片語之間,見先人之事跡、仰先人之遺德,仿佛時空相接,音容皆在眼前。每每念及先人曾置耕牛、安鄉(xiāng)里,聚土圍、擊捻匪,無求一己之私利,乃為眾人之安康,敦親睦族而保國安民,勤樸于己而厚待于人,則更感重修家譜之使命難違,鐵肩擔責,無可推卸。
修譜至一五年時,編委會曾邀我祖父需普公作序,公欣然應(yīng)允并構(gòu)思撰寫,奈何未及如愿便已天人永隔,殊為遺憾。祖父轉(zhuǎn)托此事于我,囑我作序以述修譜之宗旨、工程之背景,辨溯昭穆,賡續(xù)輩分,闡明承上啟下、世代相傳之意。今修譜工作進展順遂,沈家平陸族譜即將刊印,思親淚流,不勝感傷。然此功德無量之事積數(shù)十年之功而終有大成,卸下心中石,撥云見日出,此間揚眉吐氣,何其欣慰!人無忘祖,樹無失根,林有枝繁葉茂,江有源遠流長,亦愿以此族譜告慰先祖、勉勵后人。吾沈家人士,皆以仁義立身,詩禮傳家;父慈子孝,胸懷四方。諄諄家風,久久為功,念茲在茲,無敢乎忘!后人閱此族譜,宜當自勉:繼先輩善德,續(xù)祖上榮光!
庚子年十月十七?公元二〇二〇年十二月一日?沈佳寧?敬撰
序言:沈佳寧 代 沈需普作序
概述:沈需平敘述
山東省泰安市寧陽縣沈氏字輩表
百啟作鳳王,學之為衍孝
需世傳廣大,宗衍榮昌嗣
緒隆盛百萬,安康
]]>大多數(shù)村子只是某一個姓氏的人占得比較多,然而像湖北十堰麥峪河村這種只有一個姓氏的卻很少見。麥峪河村村民祭祖時意外找到一族譜,揭露全村祖上身份,也讓這個小村子名噪一時。
位于湖北十堰的麥峪河村是一個風景秀美的小山村。小村子的人數(shù)不多,滿打滿算加起來也就是三五百人。相比起周邊動輒幾千人的大村子麥峪河村甚至顯得有一點不太起眼。
隨著城市化的進程,麥峪河村也和其他村子一樣年輕人漸漸變少了。只有逢年過節(jié)這些年輕人才會村子里,平時村子里只有老人和留守兒童讓本就人數(shù)不多的村子顯得更加寂靜。麥峪河村有一個特點就是全村人全部都只有一個姓氏,人人都姓李。
中國人特別講究家族文化,當?shù)氐哪贻p人每次逢年過節(jié)回到家中村長都會帶領(lǐng)他們一起去村子里宗族寺廟祭祖。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麥峪河村李氏宗祠歷經(jīng)風吹雨打,外觀顯得有一些破舊,里面的建筑也逐漸變得破損。
有一年春節(jié)快要到了,村子里幾個有威望又上了年紀的老人想修整祠堂,畢竟李氏祠堂代表著家族的臉面。恰巧外出打工的年輕人也趁這個時候都紛紛回家了,等村子里的年輕人差不多回來之后老人們帶著年輕人來到村子里的祠堂。
修正祠堂是一件大事,按照當?shù)氐牧曀滋崆岸紩e辦祭祖儀式,當時又恰逢中國人心目中最隆重最重要的節(jié)日——春節(jié)。李氏家族同樣也要祭祖,這一次的祭祖儀式比往年都重要。祭祖儀式結(jié)束之后修整祠堂的工作就正式開始了。
當時有幾位老人想將祠堂先打掃一下,村子里一位叫做李洪林的老人發(fā)現(xiàn)了一本看上去略顯破舊的書籍。這本發(fā)黃的線裝書立刻引起了村民的興趣,因為李氏祠堂在村子里這么多年了居然都沒有人發(fā)現(xiàn)這本書。
當眾人把這本書拿出來之后發(fā)現(xiàn)這不是一本書籍,而是麥峪河村的族譜。就是在這本族譜中揭露了為什么麥峪河村只有一個姓氏的秘密。發(fā)現(xiàn)族譜的李洪林老人不識字,但是他認識自己的姓氏。當他拿到這本書的封面看到一個大大的“李”字便猜測很有可能是族譜。
村里的年輕人看完之后確認這就是李氏家族的族譜。在祖譜的封面上,“李氏家乘”四個大字十分醒目,打開第一頁就用文言文寫著“李氏之先祖于唐太宗第三子李恪,封為郁林王”。原來麥峪河村的村民都是唐太宗李世民第三個兒子李恪的后代。
麥峪河村的村民發(fā)現(xiàn)這個族譜之后被族譜上的記載驚呆了。村民幾乎都不知道這件事情,就連村里上了年紀的老人對于麥峪河村村民都是皇室后裔的身份也不知曉。
畢竟唐朝距今已經(jīng)一千多年了,所以對于這本李氏家譜上記載麥峪河村的祖先究竟是不是李恪就連麥峪河村的人也不敢確定。然而麥峪河村發(fā)現(xiàn)李氏族譜的消息不脛而走,周圍的村子也都知道原來麥峪河村的村民居然都是千年李唐王朝的后裔。
后來消息越傳越廣,十里八鄉(xiāng)差不多都知道了這條消息連相關(guān)部門也驚動了。
為了確定這份族譜的真假,相關(guān)部門派來了專業(yè)的文物研究員和歷史專家。
沒想到文物研究員和歷史專家看了族譜之后就立刻確定族譜上所記載的是真實的事情,湖北十堰麥峪河村村民們的祖先就是李恪。而專家們之所以這么肯定是源于之前在湖北十堰一個小縣城的考古研究。
這個小縣城距離麥峪河村并不算遠。麥峪河村發(fā)現(xiàn)的這一本族譜,也將該縣城考古的拼圖變得更加完整。這個山清水秀的小山村位于湖北十堰,而李唐王朝的首都是在陜西西安。
兩地相隔數(shù)千公里,即便現(xiàn)在交通非常發(fā)達也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到達。那么明明李恪生活在長安,為何在交通落后的情況下,他的后人卻會出現(xiàn)在湖北十堰一帶呢?
經(jīng)文物研究員和專家確認之后,麥峪河村的村民們是李恪的第46代子孫。在這本李氏家譜上詳細地記載了李恪以及李恪的11世后代李道如何遷徙至麥峪河村所在的鄖西縣。李恪的父親是大名鼎鼎的唐太宗李世民,而李恪母親的身份也不一般。
李恪的母親楊氏是隋煬帝的女兒,也就是說李恪是隋煬帝的外孫。然而在唐朝建立之后,李恪的身份變得十分尷尬。唐太宗本人對于李恪這個兒子是十分喜歡的。
長孫皇后給唐太宗生了三個孩子,分別是李承乾、李泰和李治。然而李承乾想要謀權(quán)篡位,踩中了唐太宗最大的底線,退出了競爭太子的行列。
李泰和自己的親哥哥李承乾兩個人斗得你死我活,唐太宗自然也不愿意看到手足相殘。當時第九個兒子李治的年紀又比較小,李恪就是很合適的人選,然而正是由于李恪的特殊身份,所以招致了滿朝文武大臣的反對。
最終唐太世民的第九個兒子李治繼位,長孫無忌聯(lián)合房遺愛誣告李恪想要謀朝篡位。李恪被誅殺之后其子女們都受到了牽連。然而到了唐朝晚期,李恪的第11世孫李道又受到重用成為了太子太傅。
然而當時的朝政已經(jīng)被梁王朱溫把持。公元904年剛剛過完年沒幾天唐昭宗便帶著皇室宗親倉皇逃出長安。唐昭宗計劃去洛陽,但是唐昭宗向李道等宗親建議各自選擇路線逃亡以盡可能地保留李唐王室的血脈。
就這樣李道帶著自己的弟弟李術(shù)和一些人馬到了湖南江西一帶,為了尋找更安全的地方后來李道和李術(shù)又到了江西建昌。在麥峪河村發(fā)現(xiàn)的李氏家譜只不過是整個家族的一部分,該家譜的全名為《江西建昌磨刀李氏宗譜世系》。
李氏家族的中譜是由明代曾經(jīng)編撰《永樂大典》的解縉編寫的,里面詳細記載了李恪的11代孫李道是如何一路顛沛流離,最終落腳在磨刀里這個地方。麥峪河村的李氏族人是在乾隆年間遷到這里生活的。經(jīng)過了幾百年的繁衍生息成為了一個小村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