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黃歷”沒有人翻了,于是有些聰明人便發(fā)明了“新黃歷”,比如:雙十一,雙十二,五二零,6·18等等。
于是,在這若干個“新黃歷”到來之際,各個商家便拼了老命的炒作起來,各個主播也是使盡渾身解數(shù),把每個日子都賦予了特殊的含義,讓你越聽越有理,讓你覺得不買都不行。于是乎,剁手黨層出不窮,買、買、買!這次第,怎一個買字了得。
許多人禁不住聒噪,買了許多根本不需要的東西。各個平臺的方式方法雖千奇百怪,但是有一點全部相同:就是利用人們貪小便宜的心理。覺得此時不買便吃了虧,過了這個村沒這個店了。其實真的是這樣子嗎?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記得有人講了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他說有一次他和他愛人逛商場,正趕上一個品牌西服促銷打折,而且買一件送優(yōu)惠券,只收差價。她媳婦樂壞了,于是買了一套衣服。商家送了優(yōu)惠劵浪費了可惜,于是補差價又買了一套。商家又送劵,覺得不能浪費了,補差價又買了一套。他說那天買了三套西裝回來,花了好幾千。他媳婦高興壞了,以為占了大便宜。
但是那三套西裝買回來就放柜子里,十來年了一次都沒穿過。他懊惱地說,那幾千塊錢不是白花了?買了堆無用的東西。
從這個小例子來看,無論商家打著什么旗號,但有一點絕對相同:就是利用人們圖便宜的心理。
其實,買東西與日子一毛錢關(guān)系沒有。什么時候需要什么時候買才是理性的。
明天又是商家創(chuàng)造的一個黃道吉日6·18了,您打算買點什么?
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