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朝益文心,益火補土,人杰還地靈。
塔生奇樹托祥瑞,根系后坤種福田
答句:益火補土(本尊)
出句:惜字如金
答句:益火生土(本尊)
出句:惜字如金
答句:以火生土(本尊)
出句:惜字如金
答句:益火得土(本尊)
出句:惜字如金
惜字塔是遵循“敬惜字張”理念而設,終究以文火焚燒將其化為灰燼,歸為塵土。而五行相生規(guī)律恰恰是: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巧合塔頂有木承托法雨甘露降祥瑞。而惜字文化館大門正中的“既需要薪火相傳,代代守護,也需要與時俱進,推陳出新”宗旨(見下圖門中背景文字)。雖然益火補(生)土這是中醫(yī)的一個術語,但是,這個理論,也是根據中華文化智慧五行規(guī)律來的,并非獨創(chuàng),也是民族的文化瑰寶,如“惜字如金”的幾個字一樣,它的本意是指極其節(jié)省文字,不多費筆墨。在這里引申轉義了,故答句 “益火補(生)土、以火生土”還是非常值得考量推敲的,且通俗易懂。益火,也可以引申文明之火,來溫暖這片人文土地。而“土”也可喻指心田,用中國的文化來滋潤我們的“心田”從而讓一代一代的種下福田,完成薪火相傳的使命。
以下介紹摘至頭條相關帖文
明清時期,惜字、敬字風俗日盛,人們認為萬物有靈,書寫文字的字紙為“圣跡”,更具靈性,敬惜它們就是積累功德。也正因為如此,在書院、文昌廟以及文人雅士聚居的場所,人們建造了大量的惜字亭。
望城茶亭惜字塔全采用花崗石砌成,高約12米,共有五層,呈六邊形形狀,塔底直徑約4.23米,塔內中空,并修建有旋梯,沿著臺階可以登上第三層。
惜字塔,最為獨特之處是,在塔的頂端,卻突兀地長出一株參天大樹來,據說是塔尖在1900年四月被雷電突然擊毀,然后就有各種鳥類棲息到塔頂,而飛鳥又銜來樹種,再在鳥糞和鳥巢中各種泥沙的孕育下,天長日久,便長出了這株參天大樹。
據了解,望城惜字館文化館于2021年3月2日發(fā)布征聯啟事,結果如何不知,我是見聯若有興趣便欣然作答的,不問前景,答了再說[呲牙]
惜字文化館
惜字文化館征聯要求
上聯:塔生奇樹托祥瑞(本尊)
下聯:根系后坤種福田(本尊)
后坤/厚土:子孫后代
不管征不征,已經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