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善孝為先?!弊怨乓詠?,在中華文化中,孝就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八德”之中,“孝”排在首位?!靶ⅰ本推渥中味裕厦媸且粋€略寫的“老”,下面是“子”,像是小子侍奉老人的樣子。正如《說文解字》所言“善事父母者”,孝的本義就是孝順。講求孝道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特色。在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臥冰求鯉、懷橘遺親、扇枕溫衾、恣蚊飽血等關(guān)于“孝”的故事,流傳千古,至今仍有一定的教育意義。
“孝,德之始也?!毙⑹堑滦械母?,是塑造道德人格的起點,是德育教化產(chǎn)生的根源。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身之本在孝。孝敬父母、敬養(yǎng)雙親,自古以來就是天經(jīng)地義的法則。孔子說:“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span id="vuuzoyv" class="candidate-entity-word" data-gid="1161297">孟子說:“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薄秳裥⒘佳浴氛f:“讀盡天下書,無非一個孝字。”《孝經(jīng)》言:“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于后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薄?span id="gspagau" class="candidate-entity-word" data-gid="3730009">尚書》有“克諧以孝”“同孝厥養(yǎng)父母”的記載。無一不在強(qiáng)調(diào)孝的重要性。
在中國,孝親不僅是能贍養(yǎng)父母,而且是能立德、立功、立言。孔子在《論語》中三講孝道:其一“是謂能養(yǎng)”,其二“和顏悅色”,其三“繼志述事”。這三講闡釋了從物質(zhì)贍養(yǎng)到精神敬養(yǎng),再到道義傳承的三重境界。曾子也說:“孝有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yǎng)?!币馑际钦f,孝有三點,大孝是尊重父母,其次是不使自己的言行給父母帶來恥辱,再次是能養(yǎng)活父母。作為一名領(lǐng)導(dǎo)干部,不管權(quán)力有多大,職位有多高,都應(yīng)該明白這樣一個道理:打牢修身做人的底線,夯實為官從政的基礎(chǔ),讓父母安心、寬心,為子女感到自豪和驕傲,這是最大的孝敬;反之,違法亂紀(jì),鋃鐺入獄,淪為階下囚,讓父母心痛、擔(dān)憂、焦慮,這是最大的不孝。
“君子務(wù)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毙┦菫槿说母荆窘⒑昧?,其他德行就可由此生發(fā)。毛澤東曾說:“要孝敬父母,連父母都不肯孝敬的人,還能為別人服務(wù)嗎?當(dāng)然不會?!痹诿珴蓶|看來,行孝是為人民服務(wù)的前提,只有孝敬父母的人才有可能成為愛人之人,其根本落腳點則放在了人民身上。領(lǐng)導(dǎo)干部不僅要敬養(yǎng)自己的父母,還要盡可能做到尊老愛幼,孝敬天下父母,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只有做到孝從心出,才能將對親人的愛推廣至對周邊所有人的尊重與仁愛,才能真正恪守從政道德,做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wù)。愛國效國、精忠報國就是心系國家、心系人民,是最大的“孝道”,是大孝、大德、大愛。
【王杰 作者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xué)院)教授,中國實學(xué)研究會會長,本文刊登于《中國紀(jì)檢監(jiān)察報》2022年7月21日理論周刊第8版】
往期回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