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yīng)書友們的要求,今天解析田英章先生楷書單字。
需要說明的是,單字是從田英章楷書字匯里摘取制作的,已解析過的字請(qǐng)?jiān)诒竟娞?hào)里(從主界面里進(jìn)入下部中間的【每日一字】菜單)查閱。
冒 mào(mò):上下結(jié)構(gòu),上寬下窄,中宮收緊。
上部“冃” 上寬下窄,斜勢(shì)抗肩。左豎斜切起筆,稍重,向下稍左斜,漸輕,注意長度;橫折虛接起筆,橫畫勿重,抗肩,略呈俯視,到位后筆鋒往上稍提、稍重頓筆、內(nèi)擫寫豎,左斜,漸輕;里面兩橫注意不要與左右豎相接,布白均勻,形態(tài)。
下部“目” 旁橫畫等距,平穩(wěn)端正。左豎注意起筆位置,豎身稍左斜,略彎,不要寫重;橫折實(shí)接起筆,橫畫勿重,抗肩,略呈俯視,到位后稍重頓筆、稍內(nèi)擫寫豎,厚重,略右斜,稍長,注意收筆形態(tài);中間短橫虛接起筆,要輕,抗肩,布白均勻;最后橫畫實(shí)接起筆,略抗肩,稍呈俯視,收筆與右豎相接。
晉 · 王羲之 · 智永集王字告墓文
南北朝 · 王僧虔 · 僧虔帖
宋 · 蔡襄 · 謝賜御書詩
元 · 趙孟頫 · 三清殿記
元 · 趙孟頫 · 淮云院記
唐 · 顏真卿 · 與蔡明遠(yuǎn)帖
元 · 趙孟頫 · 二贊二詩卷
宋 · 蔡襄 · 入春帖
明 · 董其昌 · 書謝惠連雪賦
今天分享的是:“敕”字。
敕,讀音chì,從攴(pū),從束,束亦聲?!笆敝咐墸s束。“攴”意為“操作”。“束”與“攴”聯(lián)合起來表示“實(shí)施捆綁”、“采取約束措施”。在古代通常與皇權(quán)聯(lián)系在一起,如敕令(皇帝下的命令)。
左邊“束”字斜勢(shì)抗肩,左伸右收。首橫露鋒輕入,不要寫長,抗肩圓收;“口”部形體扁寬,左豎起筆偏左,由重及輕,右斜;橫折與左豎虛接起筆,橫畫勿重,抗肩,行至首橫的收筆下方處向上稍抬筆鋒然后頓筆寫右豎,豎身左斜,勿長;底橫實(shí)接起筆,抗肩角度與上橫一致,收筆藏于右豎;豎鉤起筆稍高,稍重,然后轉(zhuǎn)中鋒向下直行,豎身稍細(xì),內(nèi)直外彎,勁挺有力,行筆到位后以跪筆彈鋒出鉤;撇畫位于底橫與豎畫的相交處實(shí)接起筆,撇身稍直;右點(diǎn)勿大勿重,收斂以讓右。
右邊“力”字起筆與左豎基本平齊,橫畫勿長,到位后稍提鋒頓筆向左下行寫右豎,豎身稍重,出鉤遒勁有力;最后撇畫起筆稍探過橫畫,撇身稍直,收筆力達(dá)撇尖,注意角度。
“敕”字的另一種寫法:
“敕”字的行書寫法:
應(yīng)書友要求,今天講的是:“毓”字。
毓,讀音yù,會(huì)意字,像人產(chǎn)子形,本義是生育,和漢字“育”的讀音和意思均相同。
左部“每”字以斜取勢(shì),不要寫寬。撇折起筆稍高,撇身勿長,到位后筆鋒稍往左帶然后頓筆向右抗肩上行,不要寫長;下面撇折起筆與上方橫畫的起筆平齊,撇身細(xì)長,稍帶弧度,行筆到位后頓筆向右行,略趨于平勢(shì),收筆稍下壓,略呈拱形;橫折與撇筆虛接,橫畫抗肩,勿重,勿長,到位后提鋒頓筆向左下寫豎,豎身稍重,收筆不可過銳;中間小撇居中,布白均勻;長橫起筆左探,抗肩角度稍大,右部勿長,過豎畫即收。
右邊橫點(diǎn)起筆略低,抗肩圓收,上沿與左邊平齊;下橫起筆稍左探,抗肩一致,右部勿長;撇折位于橫畫的中間偏左處實(shí)接起筆,行筆到位后筆鋒往左帶然后頓筆寫提,出鋒不宜過長;點(diǎn)筆位置稍高,角度稍立;下面三個(gè)筆畫由低到高,間距相等,小彎鉤拐彎處要細(xì)而流暢,收筆輕頓回鋒不作挑出。
“毓”字的另一種寫法:
“毓”字的行書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