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作霖(1875年3月19日-1928年6月4日),字雨亭,小名張老疙瘩,奉天省海城縣人,出身貧農。曾任北洋政府陸海軍大元帥,喜人以“張大帥”稱之。張作霖是北洋軍奉系首領,1927年于北京就任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代表中國行使統(tǒng)治權,成為北洋政府最后一任國家元首。1928年6月4日,張作霖乘坐的火車在皇姑屯被預埋的炸藥炸毀,史稱皇姑屯事件。張作霖身受重傷,當日回到奉天(今沈陽市)后身亡。
正面評價
民間尤其對張作霖正面評價較多。有人認為張作霖從一個出身低微農民起家,苦心經營方成為顯赫一時的人物,相當不簡單。也有人認為張作霖治家很嚴,其子張學良受到的影響很大。張作霖曾事綠林,后又以剿匪起家,對剿滅當時在東北極為猖獗、破壞人民生產生活的土匪,護國安民做出重要貢獻。
還有一些證據表示,張出身貧寒,僅略進私塾,通曉文字,雖未能受到完整的教育,但他仍重視傳統(tǒng)文化教育,尊敬孔儒。他同時亦重視現(xiàn)代化教育,當然主要是為軍事服務的,但客觀上也起到了培養(yǎng)人才的作用。1922年(民國十一年)籌建東北大學。1923年(民國十二年)4月,東北大學成立。這所大學在當時師資水平較高,像章士釗、黃侃、梁思成等著名學者曾教書于此。
在民間流傳著很多關于張的故事,其智勇、氣節(jié)得到頗多體現(xiàn),并流傳下張作霖為日本人作字畫,不寫手墨,為不把土送給日本,改寫為手黑的故事。這個張作霖手黑,寸土不讓的典故,少有史料支持,但是張作霖識字,且能為書法是確實的。作為傳奇人物,深受他的家鄉(xiāng)人民的喜愛。張作為統(tǒng)鎮(zhèn)要地的首領,其政治、軍事才能都是值得肯定的。被譽為亂世梟雄。蘇日雖將張作霖視成眼中釘,卻也不得不嘆服張是個壓不倒的小個子。
張作霖統(tǒng)治東北時,曾發(fā)展工業(yè)擴充軍備,建立中國當時唯一海軍、陸軍、空軍具全的武力。大量引入山東漢人進入東北,這一移民戰(zhàn)略大大充實東北邊疆,改變了東三省的人口、民族、文化格局,成為日后日本侵略此地的一大障礙,由于兵工廠的建立,東北軍成為當時中國唯一一支擁有自主生產火炮和彈藥的軍隊,由于火炮生產的自主,使得東北軍炮兵的火炮數(shù)量多,火力猛,炮彈充足,成為東北軍相較于其他軍閥的優(yōu)勢兵科。成立東北交通委員會抑制日本進行殖民擴張的工具“滿鐵”,捍衛(wèi)國家主權起了很大的作用。
張作霖對蘇聯(lián)始終保持警惕,反對共產主義在東北的滲透。
1931年(民國二十年)九一八事變,奉天省淪陷日本之手后,東北盡喪,時人皆稱:大帥(張作霖)在,必不至此!張學良則評論自己的父親:有雄才,無大略。親信楊宇霆說:張作霖是政治家,不是軍事家。
負面評價
- 內爭不止:作為奉系軍閥頭目始終致力于擴充地盤,主動挑起多場戰(zhàn)爭,卻置國家利益于不顧。利用恩琴白匪占領外蒙古之借口,大肆擴充勢力。卻不予以收復,造成外蒙古事實獨立局面,對歷史走向有重大影響。
- 1915年,為支持袁世凱洪憲帝制,鎮(zhèn)壓游行的學生的領導者。1919年五四運動,張作霖發(fā)布命令:對肇事之徒,嚴加懲處。學生不準自由活動,且有警察干涉。1927年4月,逮捕并處決了李大釗等共產黨人。
- 對日戰(zhàn)略錯誤:張作霖雖在初期對日本采取親善政策,如1912年,張作霖和日本駐奉天總領事館書記深澤說:日本國在南滿洲享有利權,乃屬當然,毫不為過。且大量雇傭日軍事人員。但后來奉系受到關內政治觀點影響,奉系開始有人物轉向抗日(包括張學良),張作霖并未認真壓制抗日勢力(尤其是無法說服張學良繼續(xù)采取親日戰(zhàn)略)。因此在國民黨北伐之際,日本遂于1928年6月4日在沈陽西郊制造皇姑屯事件,將張作霖暗殺。這導致其子張學良易幟,宣稱歸順國民政府,名義上中國統(tǒng)一。
家庭
據張學良晚年所說,張家祖上是河北省大城縣人,是在道光年間移民東北的。張作霖的父親叫張有財。張作霖共有姐弟五人,共有妻妾六人,兒女十四個,子八人,女六人。
兄弟姐妹
- 有野史稱張作霖與中共創(chuàng)黨者陳獨秀為義兄弟關系。
- 同父異母的姐姐一人,為父前妻邵氏所生。母親王氏,同胞兄妹四人,即張作泰(大哥)、張作孚(二哥)和另一個妹妹。在男孩里他排行老三。
- 張作泰因為與有夫之婦偷情,該婦人的丈夫來哭訴,要求洗門風,父親張有財一怒之下以棍子打了張作泰,后傷重不治。
- 張作孚在與土匪作戰(zhàn)中陣亡,他的長子張學成(字鑄卿)、次子張學文(字右卿),以及三個女兒,由張作霖撫養(yǎng)。張學成后來投靠日本人,被張學良派刺客暗殺身亡。
妻妾
- 元配趙春桂(1875年-1912年),趙占元之次女,故又叫趙二妞,1898年生長女張首芳(又名張冠英),1901年生長子張學良(字漢卿),1907年生次子張學銘
- 繼配盧壽萱(1880年-1974年),奉天北鎮(zhèn)縣人,貌美識字,1907年生次女張懷英,1911年生四女張懷卿,1974年卒于天津。
- 三房戴憲玉(1887年-1916年),奉天北鎮(zhèn)縣人,本已嫁為人婦,因尚未生養(yǎng),被張作霖再聘為姨太太,其弟戴憲生1915年因醉酒滋事,被張作霖槍決。積慮在心,無子女,后出家當尼姑,一年后過世,終年29歲。
- 四房許澍旸(1888年-1976年),即許夫人,出身于天津教坊,遇事有見解。 1909年生三女張懷瞳,1911年生三子張學曾(字遠卿),1913年生五女張懷曦,1916年生四子張學思。許氏“七七”事變后移居美國。 1949年后,只身回國,1976年卒于北京。
- 五房壽懿(1898年-1966年),即壽夫人,冠夫姓為張壽懿,奉天旗人,袁姓,明朝抗清名將袁崇煥之八世孫[注 4],袁崇煥遺腹子袁文弼被編入寧古塔漢軍正白旗。祖父富明阿(袁世福)和父親袁壽山為清末名將。。壽懿為黑龍江將軍壽山和外室王松巖的女兒,故又名王雅君。壽懿受過教育,最得寵,府中事由她掌管。 1920年生五子張學森,1922年生六子張學浚,1924年生七子張學英,1925年生八子張學銓。壽懿“九·一八”事變后居天津,1948年冬離津赴滬,轉道臺灣,1966年病故于臺灣。
- 王夫人,未生育,病死。
- 六房馬月清(1905年-1975年),亦作岳卿,即岳姑娘,奉天人,原為五房壽夫人身邊丫鬟,1925年生六女張懷敏。一直追隨壽夫人左右,在1975年病逝于臺灣。在她之前還有一個王夫人,未生育,病死。
子女
- 八子是:長子張學良
- 次子張學銘,字西卿,張作霖之子、張學良之弟。奉天(今遼寧)海城人,中華民國政治人物,曾任天津市市長。1949年前夕,留在天津。受到周恩來的關照,曾任天津市人民公園主任、市政工程局副局長、民革天津市委員會副主任、民革中央委員等職。1983年4月9日病逝于北京,享年75歲。
- 三子張學曾,字遠卿,赴美并定居美國,在聯(lián)合國工作。
- 四子張學思
- 五子張學森
- 六子張學浚,1973年在臺灣去世,曾供職于軍統(tǒng)。
- 七子張學英,貧病交加在香港去世。
- 八子張學銓,一直留在天津,1992年去世。
- 六女是:長女張冠英,原名首芳,學良胞姐,嫁鮑貴卿之子鮑毓才。
- 次女張懷英,嫁蒙古親王那木濟勒色楞子包曉峰,后不堪虐待,離婚,一直與妹妹一同生活,無子女。
- 三女張懷瞳,嫁趙爾巽之子,生女為白崇禧三兒媳。
- 四女張懷卿,嫁張勛之子張夢潮。
- 五女張懷曦六女張懷敏。
- 按生年月日大小排列總排行,即:首芳、學良、懷英、學銘、懷曈、學曾、懷卿、懷曦、學思、學森、學俊,學英,懷敏、學銓。他們的年齡相差很大,1898年生首芳,1925年生學銓,前后相差近30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