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大多數(shù)人都會認為:“此人肯定是一個江湖騙子!”然而在隋唐年間,人們卻對這句話深信不疑。
因為,說出這幅豪言壯語的人,名叫袁天罡。
一:料事如神的袁天罡
袁天罡是四川人,在隋唐兩代都當過縣令,不過,當官只是他的“業(yè)余愛好”,袁天罡的本職工作是給人看相算命。
據(jù)史書記載,袁天罡“尤工相術”,也就是說,他算命的本事在當時是天下一絕,可以稱得上是料事如神。
那么,他都給誰看過相呢?
唐朝武德年間,楊州都督府長史武士彟的家中,來了一個老人,這老者正是袁天罡。
只聽袁天罡說道:“我觀夫人骨法,想來家中必有貴子,何不將府中的公子都請出來,讓我看上一看?”
武士彟在一旁聽了,自然也想知道自家孩子的命數(shù)如何,便讓人將自己的兒郎都喊出來,袁天罡一一做出評點之后,仍是意猶未盡,他對武士彟說道:“幾位公子雖是大富大貴之相,卻不是我要找的貴人!”
武士彟心想:“既然如此,看老夫給你變個戲法,你還有何話講?”只見他在侍女的耳旁小聲說了些什么,又笑著對袁天罡說道“大師不妨稍等片刻,我還有一個兒子剛剛出生,請大師幫他看看相,如何?”
袁天罡點點頭:“我此來便是為了求訪貴人,等上一時半刻自是無妨!”
片刻之后,武家的乳娘抱著一個嬰兒回到了正庭。
武士彟笑呵呵地說道:“這便是犬子,依大師看來,此子面相如何?”
袁天罡從乳母手中接過襁褓,看了看里面的嬰孩,漸漸皺起了眉頭。
武士彟心頭一緊,趕忙問道:“大師,莫非犬子命相不好么?”
袁天罡連連擺手:“并非如此!只是此子命相怪異,我雖閱人無數(shù),一時竟也看不透,不如放他到地上去走一走,我再仔細看看!”
武士彟點頭,讓這孩子在地上走了一圈,只見袁天罡臉色煞白,半晌之后又搖了搖頭:“可惜,可惜了!”
武士彟心生疑惑:“大師,為什么說可惜呢?”
袁天罡環(huán)顧四周,許久才說道:“可惜這娃兒是個男的,若是個女兒身,她該是天下之主!”
這個“武家公子”便是日后大名鼎鼎的武則天,而武士彟的“戲法”便是讓自己的女兒穿上男孩的衣服來到袁天罡面前。
后來,武則天果然登基為帝,建立自己的武周王朝,不過在當時,天下還屬于李唐,屬于那個開創(chuàng)了貞觀之治的李世民。
貞觀八年這一年,李世民聽說了袁天罡的名頭,便讓人將他叫到身邊,剛好,當時擔任中書舍人一職的岑文本在皇帝身邊侍候,便與袁天罡打了個照面。
李世民興致勃勃地問道:“大師,你不是會看相么?岑文本是朕的心腹,你看他能當幾品官?”
袁天罡上下打量了岑文本一眼,而后面向李世民回復道:“岑舍人學堂成就,眉毛遮蔽了雙眼,此乃大富大貴之相,只是有一點美中不足之處,不知陛下可容臣細說?”
曾經(jīng)有人說過,中國人說話很是講究,想要指出對方不足的時候,往往先將對方夸贊一番,而后話鋒一轉(zhuǎn),說一句“但是……”聰明的人都知道,“但是”后面的話,才是談話的根本!
李世民和岑文本這對君臣,都是當世人杰,自然懂得聽話聽音的道理,于是,皇帝點點頭道:“你想說什么話便說吧!”
袁天罡道:“舍人頭上有骨,且并未長成,如果身居三品以上的官職,恐怕會折損他的陽壽!”
李世民聽了這話搖了搖頭,心想:“朕是天下之主,想要賜誰一場富貴,還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么?”他后來讓岑文本擔任中書令,正是三品的官職。
也許,命運這種事真的存在,就在官拜中書令之后不久,岑文本便離開了人世。
這一下,李世民也不能不服,袁天罡“神算”的名聲在唐朝政壇一炮打響,來找他算命的人絡繹不絕。
就在岑文本去世的這一年,擔任侍御史的張行成、馬周二人找到袁天罡,也想請他算算自己的命數(shù)。
袁天罡自是來者不拒,他手攆長須,看了一眼馬周,沉吟片刻道:“馬侍郎伏犀貫腦,背上好似背著東西一般,此乃大富大貴之征候,只可惜你面色太紅,耳后無根,恰似浮萍一般,雖得富貴,卻是一副短命的面相,而張御史就不一樣了,他最終會是宰相!
后來的歷史,果然如同袁天罡所說的那樣,馬周與岑文本一樣,當上了中書令,不久便去世了,而張行成則官拜尚書右仆射,成為皇帝的重臣。
袁天罡的本事到底從何而來呢?
二、“神人”原來早有預兆
據(jù)史書記載,袁天罡自幼失去雙親,過著孤苦無依的生活。不過,生活的艱難沒有磨滅袁天罡的意志,他先后拜李播、孫思邈等人學習醫(yī)術,又拜李淳風等人學習道法,終成一代宗家。
早在隋朝大業(yè)年間,袁天罡便已聲名在外,當時有個叫竇軌的人,聽說袁天罡的大名之后便前往拜見。
袁天罡凝視片刻,又拿出了他那套說辭:“君額上伏犀貫玉枕,輔角又成、必于梁、益州大樹功業(yè)”
所謂“額上伏犀貫玉枕”指的是人的頭骨微微隆起,這是時人認為的顯貴之相,梁地是今天的陜西、而益州則在今天的四川。
這句話的意思是:“我看你骨骼清奇,將來定有一番作為”。
武德初年,竇軌果然到了益州做官,他對袁天罡佩服的五體投地,一到任上便吩咐道:“快請袁大師過來,我要請他再為我看看相!”
《舊唐書》記載,竇軌“引天罡,深禮之”,袁天罡也投桃報李,幫助竇軌度過了人生的一個大關口。
這日,袁天罡對竇軌說道:“你的骨法已經(jīng)成就,福氣還沒有終結(jié),想來日后必定高升,然而我見你身上殺氣太重,日后如果真的當了將軍,還望你不要忘記我說的話,好好修煉自己的本領,切勿妄動殺念。”
竇軌早已將袁天罡視作自己的老師,聽他這樣一說,連忙回復道:“師父金玉良言,學生謹記在心!”
或許是人世間善惡有報,竇軌后來果然遇難成祥,轉(zhuǎn)危為安。
武德九年,李世民在京城長安發(fā)動“玄武門之變”竇軌受到時局的牽連,被朝廷征召入京,臨行前,竇軌找到袁天罡辭行,師徒二人敘話時,竇軌向袁天罡問道:“依師父看,學生此次赴京,會被朝廷授予何等官職?”
袁天罡一聽,就知道自己這個學生是擔心此去長安有去無回,想要討一顆“定心丸”,他笑瞇瞇地說道:“記得幾年前,我曾與你說起過,你身上有福氣,必在梁、益州兩地建立功勛,現(xiàn)在這福氣還沒有消散,你且放心去吧,到了京城,天子必定重用于你?!?/p>
竇軌將信將疑,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上了路。
長安城里的情形,果然如同袁天罡料想的一般,竇軌很快洗刷了自己身上的嫌疑,獲得了益州都督的職位。
袁天罡不僅能掐會算,還十分神秘,根據(jù)野史記載,他吃了一顆仙丹妙藥,一直活了三百多歲。
即便在現(xiàn)代,這也是普通人很難達成的一項成就,這自然是不足為信的。
根據(jù)《舊唐書》所說,這位算盡天下的袁天罡,最終也算出了自己的死期是在某一年的四月。
當四月到來的時候,袁天罡面色平靜地迎接自己人生的終點。
回首往事,袁天罡想必感慨良多,他會想起那位開創(chuàng)先河的女皇,也會想起唐太宗和他的諸位大臣。
然而,一切都已是過眼煙云。
身旁的童子輕聲發(fā)問:“師父這一生,可還有什么忘不了的事情么?”
袁天罡搖了搖頭,發(fā)出一聲嘆息:“我能想到的,已經(jīng)都和你說了?!?/p>
良久,袁天罡喃喃自語:“也不知道那三個人,現(xiàn)在過得怎么樣?為師還真是有些想他們了?!?/p>
童子跟隨袁天罡多年,自然知道師父說的那三個人是誰,他回道:“徒兒去打聽過了,您那三位老友身體都還好,只是韋相公窮困,其他兩位忙于公事,不能來看您了。”
袁天罡點了點頭:“我不過是隨口一說,既然他們都有了自己的歸宿,那便塵歸塵、土歸土,各不相擾便是,你要記著,我死以后,也不可因喪葬之事去麻煩人家?!?/p>
童子默不作聲,許久才應道:“徒兒記住了?!?/p>
袁天罡抬眼望了望外面的庭院,眼里閃出一道光芒。
他的確懷念那段歲月。
三、往昔歲月
隋朝大業(yè)元年,正值新主即位,袁天罡因事前往洛陽。
某天,他剛要出門,便看到了三個熟面孔:杜淹、王珪、韋挺。
這三人有一個共同的愿望,那便是請當時已經(jīng)名滿天下的袁天罡為自己算算未來的運勢。
袁天罡與這三人早就認識,此番既然有所請托,自然不好拒絕,便退后一步,將三人讓進了屋內(nèi)。
眾人分賓主坐定,袁天罡先給杜淹看相:“公蘭臺成就,學堂寬博,必得親糾察之官,以文藻見知”。
“蘭臺”指的是人鼻子下面的位置,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我看你鼻子長得好看,以后一定能當監(jiān)管百官的御史!”杜淹一聽這話,自是喜不自勝,王珪、韋挺在一旁也急了,趕忙問道:“老先生,那我二人又當如何?”
袁天罡將目光投向王珪,說道:“公三亭成就,天地相臨,從今十年以外,必得五品要職”
王珪一聽自己在十年之內(nèi)要當五品大官,也是歡喜異常。
接著,袁天罡看向早已等得不耐煩的韋挺,說了這么一句話:“公面似大獸之面,交友極誠,必得士友攜接,初為武職?!?/p>
意思是說:“韋公長著一張猛獸的臉,看上去就是一個老實人,一定會得到朋友的幫助,成為一名武將!”
三人聞聽之后,便起身告辭,回到自己家中。
袁天罡望著三人離去的背影,似是欲言又止,片刻過后才說了句:“你們急什么,我話還沒說完呢!可惜了,可惜了!”
原來,袁天罡算出這三人雖然是大富大貴之相,命中卻有一劫,他們會因為某次事件而遭到罷免,屆時,需要有緣人為他們排憂解難,三人才能官復原職。
這個“有緣人”自然就是袁天罡,而那個讓三人罷官的事件,便是武德年間的楊文干謀反案。
根據(jù)史書記載,武德七年,太子李建成的親信,慶州都督楊文干起兵謀反,被當時還是秦王的李世民率領大軍擊敗,唐高祖李淵聞訊大喜,一度想要廢掉太子,改立秦王。
而杜淹等人,正是李建成的親信,雖然太子保住了自己的地位,然而,“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三人統(tǒng)統(tǒng)被罷免了。
此時,三人早已得知袁天罡的評語,他們一齊找到袁天罡,希望他能夠在往日的交情上有所指點。
袁天罡環(huán)視三人,笑著說道:“我說過,你們都是有福氣的人,日后必有一場富貴,相信你們不久之后,便會位極人臣,只是……”
有了前車之鑒,三人這次不得不耐下性子去聽,袁天罡嘆息一聲:“除了杜公的面相我看不透之外,王、韋二公的命里都泛窮,現(xiàn)在你們年富力強,還不至于窮困潦倒,到了晚年的時候,只怕是要有一場災難了!王公雖然窮,卻能夠度日,韋公怕是難了!”
王珪、韋挺二人面面相覷,久久無言。
后來的歷史,印證了袁天罡的判斷,韋挺的確是這三人里面最窮的那一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