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335年,長洲(今蘇州)一戶姚姓人家,傳來嬰兒哇哇的啼哭聲。原來是一個男嬰出生了。當(dāng)?shù)呐d奮異常,手舞足蹈,哪料突然又安靜了下來——給孩子起個啥名兒?
男人皺著眉想了想,脫口而出:字“獨闇”吧。所謂闇,同“暗”。意思就是說,這個男嬰,從此叫“獨暗”!這個名字,實在讓人發(fā)懵,哪有給孩子起這種名字的?但男人卻表示,這可是有淵源的。
原來就在男嬰出生之前的晚上,男嬰的父親恰好坐在院內(nèi),一抬頭發(fā)現(xiàn)天上的月亮出現(xiàn)了一明一暗的雙影。男子驚奇異常,呆呆望著,不久后那明暗雙影分離,月亮的暗影投入到院內(nèi),而明影卻消失了。
結(jié)果第二天他就喜當(dāng)?shù)?,所以才猛然想起昨晚的“?a href="http://www.51zclw.cn/archives/tag/%e5%8f%8c%e5%bd%b1" title="【查看含有[雙影]標(biāo)簽的文章】" target="_blank">雙影”的怪事,便給起名,字:獨闇。那么這個男孩是誰?他便是日后大名鼎鼎的,號稱一代妖僧的姚廣孝!
聽著姚廣孝的出生很離奇?其實真的很一般。因為這種事,是史書中的常事。比如后來的大明宰相張居正,他在出生前,其祖父忽悠夢到一只白龜爬入門內(nèi)。故而張居正最初叫“白龜”。
后來長大了,他老爸覺得“白龜”實在不雅,又改為“白圭”。直至張居正十三歲考中秀才,哪料當(dāng)本地知府,看到“白圭”這兩個字后就是一皺眉,你小子也有點太不知江湖深淺了吧。
當(dāng)年,宣廟朱瞻基出生前,朱棣便夢到朱元璋,把一塊白圭交給了他——你再神童,再是才子,也不能跟皇上大哥搶專利吧?所以知府略一沉吟,便大筆一揮,改“白圭”為“居正”吧!
傳奇,從來都是依托傳奇之人,卻跟尋常路人甲無關(guān)。
我朋友多年前,曾神秘兮兮地說:兒子出生前,夢到一位道士。為此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他非常擔(dān)心,兒子有“棄絕紅塵之心”。那時是“只生一個”,若果真如此,這不就斷后了嗎?
但十幾年后,他卻在一次酒后大罵:不好好學(xué)習(xí),總是搞對象,氣死我了!我則拍著他肩膀表示,你應(yīng)該高興,起碼不擔(dān)心斷后了!朋友給我一拳……所以這事,我記得很清楚。
咱們書歸正傳!姚廣孝就是大明最傳奇之人,所謂“原諒他這一生,不羈放縱愛造反,從不怕有一天會跌倒”。
因為這寓意也太明顯了:無非是建文去(明影),永樂(暗影)來,自姚廣孝出生前一晚,老天爺就提前劇透。所以大家都散了吧,各歸其位,該干啥干啥去,都是老天爺?shù)囊馑肌?/p>
二、跨界奇人
一晃十四年過去了,如今是公元1349年,此刻的朱元璋年僅21歲,他一身僧衣,很認(rèn)真的,端著一個乞討碗,正在狠狠的“體察民情”。直至4年后,朱元璋才不得不丟下乞討碗,去參加紅巾軍。
但姚廣孝卻突然也如“靈魂附體”一般,非要出家當(dāng)僧人。姚廣孝的家,可比朱元璋家闊多了,自然他的老爸不答應(yīng),苦口婆心地勸:我像你這年紀(jì)時,已經(jīng)開始找對象——不是,準(zhǔn)備成家了。
奈何姚廣孝“棄絕紅塵之心”堅如磐石。就這樣姚廣孝出家了,跟朱元璋一樣是游走四方,結(jié)交天下名士,這就是有錢和無錢的區(qū)別。朱元璋沒錢,只能抱著乞討碗,最多再拎著個打狗棍。
姚廣孝不差錢,所以混成了僧人中的最奇特的名士,名士中最閃亮的僧人,還跟高啟等人,成為了好哥們,沒事就一起吟詩作畫。
也就是在這一時期,姚廣孝再做一件驚世駭俗之事,竟然身披僧衣,改投到著名道士,席應(yīng)真的門下了,成了道士中的僧人。學(xué)啥?說出來都驚爆人眼球,學(xué)得是“陰陽術(shù)數(shù)之學(xué)”。
這可是道家的看家本領(lǐng),至于煉丹,無非是一些旁門左術(shù),真正有本事的道士,都不屑一顧。因為“陰陽術(shù)數(shù)”,說得明白些就是,既能裝神弄鬼,比如沒事看星象玩,更能“佐帝王定乾坤”,這就是為啥人們總說,亂世道士下山。
這就是為何后來,姚廣孝能成為朱棣手下第一謀士,靖難第一功的原因。
當(dāng)然,這也是為啥姚廣孝總是裝神弄鬼的原因。比如介紹相士袁珙,在靖難之役爆發(fā)之前,跑到燕王府里來,給朱棣和其手下相面。
奇人,之所以傳奇,無非是博學(xué)多聞,不受門派束縛。而一門心思,只想發(fā)揚“本派光大”的,最后無不暗淡收場,為何?
因為缺乏交流。須知,任何事到了一定程度后,功夫就從來在詩外!而不能再如拉磨的小驢一樣,畫著圈瞎轉(zhuǎn)悠。說來說去就一句:就是眼界決定!
打不開眼界,就等于沒有高度,何來“發(fā)揚光大”?所以,做人多包容,則必大氣,多學(xué)習(xí),則必銳利,多歷練,則必有“大用”。姚廣孝青年時的這些經(jīng)歷,無非這三條。
三、民心和天道
想必一直有人很奇怪,姚廣孝為何非攛掇著朱棣謀反?為了光宗耀祖嗎?不是,靖難之役后,姚廣孝堅決當(dāng)和尚,并拒絕了朱棣封賞的宅院、美女等。
莫非是為了出名?更不可能!靖難之役,被許多網(wǎng)友稱為“地獄級別的升級”,這出名的風(fēng)險大得不可想象。
若真是為了出名,僅靠詩文,姚廣孝就能成為“詩僧”,何必選這條隨時掉腦袋的路。
當(dāng)然,還有人開玩笑說,姚廣孝是穿越人。實在無法理解的事情,就一竿子指向“先進(jìn)科技概念”。筆者認(rèn)為:很有道理,因為遠(yuǎn)比交給“神鬼”,要高端大氣上檔次,這證明了時代進(jìn)步。
那么姚廣孝有沒有解釋過此事?別說,還真疑似解釋過。在他所著的《道余錄》中,有這么一段話。原文如下。
明道先生曰:道之不明,異端害之矣!
逃虛曰:道之不明,其來久矣!非惟佛老為異端之學(xué)而害之也。三代之末,百家諸子競起,角立淳厚之氣日銷,澆薄之風(fēng)日長,莫非天運使然爾。若欲人心復(fù)古,不悖于道,除是唐虞周孔復(fù)生,通乎神明,以化治天下則可也。若不如是,無可奈何,則得各從其志。
其中,這個“逃虛”便是姚廣孝。這段對話的意思就是說:如今太亂套了,這都是那些異端之說,給害的。
姚廣孝反對,總的意思就是說:你這么說不妥,自諸子百家時起這些就開始了。想復(fù)古啥的,純屬不切實際,就算那些牛人復(fù)生,也沒啥辦法。還是要遵循時代發(fā)展(天運)。若否認(rèn)這些,那干脆就是人各有志,彼此欣賞,不必搞對立。
看著很虛?但姚廣孝這段話,卻解釋了他為何攛掇朱棣謀反。因為在朱棣靖難起兵之前,一直心里打鼓,便問姚廣孝:說:民心向彼,奈何?
朱允炆有民心支持,我能打贏他嗎?
姚廣孝扔出八個字:臣知天道,何論民心!
意思就是說,我只知道應(yīng)遵循時代發(fā)展,做出相應(yīng)抉擇,至于民心?對不起,屬于時代產(chǎn)物!經(jīng)典解釋便是:歷史車輪,滾滾向前,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這八個字,就是姚廣孝為啥,攛掇朱棣靖難起兵的原因!跟他后來在《道余錄》中,是一個表達(dá),一種意思。
也就是說:姚廣孝意識到了自朱元璋時期開始,大明便存在著大量急需改正的弊端,要進(jìn)行必要調(diào)整。而朱允炆卻沒那能力,承擔(dān)起這個重任。所以他才選定朱棣。
顯然,從姚廣孝這個角度切入,其實也就解釋了為啥,朱棣能完成靖難之役,這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wù)。為啥朱允炆昏招一個跟一個,甚至靖難之役為啥會爆發(fā)。
據(jù)《明史》載:正是在姚廣孝說完這八個字后,朱棣便決定起兵靖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