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经典三级一区,国产古代一级a毛片 http://www.51zclw.cn 寶寶取名 公司起名 專家起名 周易起名 姓氏起名 Sun, 16 Oct 2022 10:18:08 +0000 zh-Han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8.2 http://www.51zclw.cn/wp-content/uploads/2023/04/2023042403580774.png 太子 – 寶寶取名網(wǎng) http://www.51zclw.cn 32 32 君字五行屬什么吉兇?君字五行屬什么名字! http://www.51zclw.cn/archives/22885 Sun, 16 Oct 2022 10:16:49 +0000 http://www.51zclw.cn/?p=22885

高中語文必修教材古代文化知識清單

1.編年體:編年體是中國傳統(tǒng)史書的一種體裁,以歷史事件發(fā)生的時間為經(jīng),按年、月、 日來編撰、記述歷史的一種方式,是編寫歷史最早也是最簡便的方法。如《春秋》、《資治通鑒》等就是編年體史書。

2.《左傳》:全稱《春秋左氏傳》,是中國第一部敘事詳細(xì)的編年史著作,相傳是春秋末年魯國史官左丘明所著,他根據(jù)孔子修訂的魯史《春秋》的順序和體例,主要記載了東周前期二百四五十年間各國政治、經(jīng)濟(jì)、軍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我國先秦歷史很有價值的文獻(xiàn),也是優(yōu)秀的散文著作。

3.侯、伯:春秋時諸侯分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4.寡人:諸侯謙稱,寡德之人。中國古代的國王(主要是秦朝以前的國王和后來分封的諸侯國國王)不稱“朕”,而是稱“寡人”“孤”“不穀”等。

5.:古代對男子的尊稱。

6.執(zhí)事:辦事的官吏,也用于對對方的敬稱。

7.國別體:國別體是以國家為單位,分別記敘歷史事件的一種文體?!秶Z》是中國第一部國別體史書,是一部分國記事的歷史散文,起自西周穆王,訖于戰(zhàn)國初年的魯?shù)抗州d周、魯、齊、晉、鄭、楚、吳、越等八國的歷史。

8.戰(zhàn)國策:是一部國別體史學(xué)著作,又稱《國策》。記載了西周、東周及秦、齊、楚、趙、魏、韓、燕、宋、衛(wèi)、中山各國之事,記事年代起于戰(zhàn)國初年,止于秦滅六國,約有 240年的歷史。西漢劉向編定,分為 12 策,33 卷,共 497 篇,主要記述了戰(zhàn)國時的游說之士的政治主張和言行策略。

9.:古代對男子的敬稱。

10.足下:敬辭,古代下稱上或同輩相稱都可用足下。

11.太子:古代儲君稱謂,商周時期天子及諸侯的嫡長子,稱太子或世子。自秦朝開始,只有皇位的繼承者,才能稱太子或皇太子。封建社會的太子,其地位僅次于皇帝,并擁有類似于朝廷的東宮。

12.豎子:對人的蔑稱,猶言小子。

13.陛下:對帝王的尊稱。陛指帝王宮殿的臺階,陛下指的是站在臺階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進(jìn)言時,不能直呼天子,必須先呼臺下的侍者而告之。后來就成為與帝王面對面應(yīng)對的敬稱。

14.:最初指男性奴隸,跟女性的“妾”相對;后來成為君主時代官吏和百姓的統(tǒng)稱。另外,“臣”又是表示謙卑的自稱。

15.:古人用作禮物的絲織品。幣,禮品。

16.中庶子戰(zhàn)國時國君、太子、相國的侍從之臣。秦、漢為太子侍從官。歷代沿置。

17.將軍春秋時代以卿統(tǒng)軍,故稱卿為將軍;一軍之帥稱將軍。到戰(zhàn)國時代始為正式官名,而卿仍稱將軍。自唐以后,上將軍、大將軍、將軍,或為環(huán)衛(wèi)官,或為武散官。宋、元、明三朝,多以將軍為武散官,殿廷武士也稱將軍。明清兩代,有戰(zhàn)事出征置大將軍和將軍,戰(zhàn)爭結(jié)束則免。清朝將軍為宗室爵號之一,駐防各地的軍事長官也稱將軍。

18.諸侯:古代中央政權(quán)所分封的各國國君的統(tǒng)稱。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漢朝分王、侯二等。周代諸侯名義上需服從王室的政令,向王室朝貢、述職、服役,以及出兵勤王等。漢朝時諸侯國由皇帝派相或長吏治理,王、侯僅食賦稅。

19.賓客:春秋戰(zhàn)國時多用稱他國使者及貴族的門客、策士;東漢以后用以稱依附世家豪族的人;官名,太子賓客的省稱。

20.:古代餞行時的儀式,即出行之前祭祀路神,引申為在半路上為別人設(shè)宴送別。

21.變徵:古代音樂分宮、商、角、徵、羽、變宮、變徵七音,宮、商、角、徵、羽是按五行的相生順序排列的,合稱五音。變徵是徵音的變調(diào),聲調(diào)凄涼。

22.帝王的命令或文告。分為即位詔、遺詔、表詔、伏詔、密詔、手詔、口詔等。始于秦始皇,終于清朝,是一種命令文體。

23.朝服:又稱為“具服”,是古代在大祀、慶成、正旦、冬至、圣節(jié)及頒詔開讀、進(jìn)表、傳制等重大典禮時使用的禮服。

24.九賓:賓同“儐”,九賓是我國古代外交上最為隆重的禮節(jié),有九個迎賓贊禮的官員司儀施禮,并延引上殿。

25.郡縣:中國古代繼宗法血緣分封制度之后出現(xiàn)的以郡統(tǒng)縣的兩級地方行政制度。盛行于秦漢。郡縣制是古代中央集權(quán)制在地方政權(quán)上的體現(xiàn),它形成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

26.箕踞:坐在地上,兩腳張開,形狀像箕。這是一種輕慢傲視對方的姿態(tài)。

27.紀(jì)傳體:通過記敘人物活動反映歷史事件的一種體裁。紀(jì)傳體史書的突出特點是以大量人物傳記為中心內(nèi)容,是記言、記事的進(jìn)一步結(jié)合,能夠更好地表現(xiàn)人物的性格。從體裁的形式上看,紀(jì)傳體是本紀(jì)、世家、列傳、書志、表的綜合。始于漢代司馬遷所著的《史記》。

28.《史記》:是中國第一部紀(jì)傳體通史。記載了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 3000 年間的歷史。全書 130 篇,包括 12 篇本紀(jì)(歷代帝王的傳記)、30 篇世家(貴族王侯的傳記)、70 篇列傳(歷代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傳記),8 篇書(記載典章制度、天文地理)、10 篇(年)表(各個歷史時期的簡單大事記),共52 萬余字。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29.:寵愛,指封建君主對妻妾等的寵愛。封建時代稱皇帝親臨也叫幸。

30.:以酒或物向別人祝福。

31.山東:崤山以東,即函谷關(guān)以東的地區(qū)。

32.關(guān)中:函谷關(guān)以西地區(qū),今陜西一帶。

33.左尹戰(zhàn)國時楚國令尹的助手有左尹、右尹,左尹地位略高于右尹。令尹是楚國總攬軍政大權(quán)于一身的最高官銜。后又為古代官的通稱,如京兆尹、河南尹、州尹、縣尹等。

34.季父:叔父。古代兄弟或姊妹間長幼排序為伯、仲、叔、季。最小的都以“季”字相稱。

35.:也叫“長跪”跪起,挺直上身兩膝著地。是受驚而聳身欲起的樣子。

36.參乘:也稱“驂乘”或“車右”,陪乘或陪乘的人,站在車右擔(dān)任警衛(wèi)的人。古代乘車,尊者在左,御者在中,一人在右陪坐。乘,四匹馬拉的車。

37.:特指黃河,河南是黃河以南,河北是黃河以北。

38.亞父:對對方的敬稱,尊敬僅次于對待父親的人,項羽尊謀士范增為“亞父”。

39.再拜:拜兩次,古代隆重的禮節(jié)。拜,是古人常用的表示禮節(jié)的方式,就是行禮叩頭。不同的場合,用不同的拜禮。《周禮·春官·大?!罚骸氨婢虐?,一曰稽首,二曰頓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動,五曰吉拜,六曰兇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肅拜。”褒拜,即報拜,再拜是也。

40.西賓:室內(nèi)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東,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是坐東面西。古書上有“東家”、“西賓”的說法,即是就室內(nèi)而言。

41.:本指谷子,脫殼后稱為小米,可泛指糧食。

42.長吏:職位較高的縣吏,指小官。《漢書·百官公卿表》:“秩(俸祿)四百石至二百石,是為長吏?!?/span>

43.太長卿:掌管國家祭祀、禮樂、醫(yī)藥的官。

44.三徑:西漢末,兗州刺史蔣詡隱居后,在院里竹下開辟三徑,只與求仲、羊仲來往。后來,三徑便成了隱士住處的代稱。隱居之地的代稱常見的還有“墻東、五柳、滄浪”等。關(guān)注微信公眾號:張老師的語文工作室

45.帝鄉(xiāng):天帝居住的地方,也即所謂仙境。

46.下榻:在某地住宿。豫章太守陳蕃素來不接待賓客,專為徐稚設(shè)一榻,平時掛起,只有徐稚來訪才放下。因此后世有“下榻”之說。榻是狹長而低矮的坐臥用具。

47.翼軫:古人用天上二十八宿(列星)的方位來區(qū)分地面的區(qū)域,某個星宿對著地面的某個區(qū)域,叫做某地在某星的分野。翼、軫是星宿名,屬二十八宿。

48.三江:泛指長江中下游地區(qū)。舊說古時長江流過彭蠡(今鄱陽湖),分成三道入海,故稱“三江”。

49.五岳:中岳嵩山、東岳泰山、西岳華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五岳是古代民間山神崇敬、五行觀念和帝王巡獵封禪相結(jié)合的產(chǎn)物,后為道教所繼承,被視為道教名山。

50.五湖:泛指太湖區(qū)域的湖泊。一說指太湖、鄱陽湖、青草湖、丹陽湖、洞庭湖,南昌在五湖之間。

51.:我國古代對東部各民族的統(tǒng)稱。東方少數(shù)民族稱夷,南方少數(shù)民族稱蠻,北方少數(shù)民族稱狄,西方少數(shù)民族稱戎。古代蔑稱東方和南方各族為夷蠻。

52.旬休:西漢時就有“吏員五日一休沐”制度,官員第五天放假返家休息,洗澡更衣。唐制是十日為一旬,遇旬日則官員休沐。

53.學(xué)士南北朝以后,設(shè)置的掌管文學(xué)撰述的官。唐代翰林學(xué)士本為文學(xué)侍從之臣,因接近皇帝,往往參預(yù)機要。宋代始設(shè)專職,其地位職掌與唐代略同。明代設(shè)翰林院學(xué)士及翰林院侍讀、侍講學(xué)士,學(xué)士遂專為詞臣之榮銜。清代改翰林院學(xué)士為掌院學(xué)士。

54.清霜:古代名劍,因劍光清凜若霜雪而故名?!?span id="3jh3cqx" class="candidate-entity-word" data-gid="4358268">西京雜記》:“高祖斬白蛇劍,十二年一加磨瑩,刃上常若霜雪。”

55.:殷商時始置的掌管家務(wù)與奴隸,后為侍從君王左右之臣。西周時指掌王家內(nèi)外事務(wù),又在王左右參預(yù)政務(wù)的人。春秋時各國都設(shè)總管內(nèi)朝事務(wù)和財務(wù)的太宰。古代卿、大夫的家臣也稱宰,如子路為季氏宰。地方縣邑長官亦稱宰,如“家君作宰”中“宰”即指縣令。

56.三秋:古人稱七、八、九月為孟秋、仲秋、季秋,三秋即季秋,有時亦指秋季的第三個月,即農(nóng)歷九月。

57.閭閻:里門。代指房屋,泛指平民百姓。古代居于里門左邊的是貧苦的平民百姓,后以“閭左”代指貧苦百姓。

58.鐘鳴鼎食:指大家世族。古代貴族吃飯時要鳴鐘列鼎,鼎中盛食物。

59.四美:指良辰、美景、賞心、樂事。

60.東隅:因日出東隅,故以“東隅”指早晨,引申指始,初。

61.桑榆:日落時光照桑榆樹端,因以指日暮、傍晚。比喻事之最后階段,引申為晚年。

62.微命:即“一命”,周朝官階制度是從一命到九命,一命是最低級的官職。

63.請纓:請求皇帝賜給長纓(長繩),去縛住敵人。后指投軍報國。

64.弱冠:指 20 歲,古代以 20 歲為弱年,行冠禮,為成年人。

65.投筆:指投筆從軍。后人把班超投筆于地、參軍作戰(zhàn)的故事叫做“投筆從戎”,比喻棄文從武,有志報國。關(guān)注微信公眾號:張老師的語文工作室

66.簪笏:指冠簪、手板,簪是束發(fā)戴帽用來固定帽子的,笏是朝見皇帝時用來記事的手板。因都是官吏用物,故可代指官職。

67.登龍門:龍門本指山西河津西北的黃河中,那里兩岸夾山,水險流急,相傳鯉魚躍過龍門則變?yōu)轱w龍。后比喻得到有名望、有權(quán)勢者的援引而身價大增。后亦指科舉時代會試得中。

68.高山流水:《列子·湯問》記載,春秋時代,琴師俞伯牙在荒山野地彈琴,樵夫鐘子期竟能領(lǐng)會這是描繪“峨峨兮若泰山”和“洋洋兮若江河”。伯牙驚道:“善哉,子之心而與吾心同?!辩娮悠谒篮螅劳词е?,摔琴絕弦,終生不彈,故有高山流水之曲。后以“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樂曲高妙。

69.:陰歷每月最后一日。

70.:陰歷每月的第一日。

71.春秋: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古代有擇“春秋”兩季代指四季的習(xí)慣。

72.六氣:陰、陽、風(fēng)、雨、晦、明。

73.:古代臣下給帝王陳情言事的一種文書。古代臣子寫給君王的呈文有各種不同的名稱。戰(zhàn)國時統(tǒng)稱為“書”,到了漢代,被分為章、奏、表、議四類。劉勰在《文心雕龍·章表》上說:“章以謝恩,奏以按劾,表以陳情,議以執(zhí)異?!?/span>

74.期功:古代喪服的名稱。古代以親屬關(guān)系的遠(yuǎn)近制定喪服的輕重,分為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五種。期,穿一周年孝服的人。功,是穿大功服(九個月)、小功服(五個月)的親族。

75.太守:太守是秦漢時期對郡守的尊稱,漢景帝更名為太守。是一郡的最高行政長官,除治民、進(jìn)賢、決訟、檢奸外,還可以自行任免所屬掾史。南北朝時,新增州漸多,郡守權(quán)為州刺史所奪,州郡區(qū)別不大。至隋初遂存州廢郡,以州刺史代郡守之任。此后太守不再是正式官名,僅用作刺史或知府的別稱。明清則專稱知府。

76.孝廉:漢代以來推舉人才的一種科目,舉孝順父母,品行方正的人。孝廉是“孝順親長、廉能正直”的意思。漢武帝開始令郡國每年推舉孝廉各一名,晉時仍保留此制,但辦法和名額不盡相同。“孝廉”也是明朝、清朝對舉人的雅稱。

77.刺史:漢武帝元封五年始置,刺,檢核問事之意。刺史巡行郡縣。王莽稱帝時刺史改稱州牧,職權(quán)進(jìn)一步擴大,由監(jiān)察官變?yōu)榈胤杰娛滦姓L官。刺史制度在西漢中后期得到進(jìn)一步發(fā)展,對維護(hù)皇權(quán),澄清吏治起著積極的作用。

78.秀才:漢代以來選拔人才(“舉士”)的一種科目。東漢時避光武帝劉秀諱改稱“茂才”。明清兩代科舉制中的生員的通稱是“秀才”。

79.郎中:尚書省的屬官,分掌各司事務(wù),其職位僅次于尚書、侍郎、丞相的高級官員。還是帝王侍從官的通稱,其職責(zé)原為護(hù)衛(wèi)、陪從,隨時建議,備顧問及差遣。

80.洗馬:又叫太子洗馬,太子的侍從官。

81.東宮:太子居住的地方,也代指太子。太子指封建時代君主兒子中被確定繼承君位的人。建儲指確定儲君,也即確定皇位的繼承人,我國古代通常采用嫡長子繼承制。

82.伏惟:古時下級對上級表示恭敬的用語,奏疏和書信里常用。伏,俯伏。惟,想。

83.牧伯:古代稱州郡的長官。

84.皇天后土:皇天:古代指天,天帝。后土:古代指地,土神。天地或天地神靈的總稱,指天地。舊時迷信天地能主持公道,主宰萬物。亦作“后土皇天”。

]]>
周克庸“閑讀‘幼學(xué)’”卷一之:朝 廷(21) http://www.51zclw.cn/archives/5011 Wed, 07 Sep 2022 11:20:43 +0000 http://www.51zclw.cn/?p=5011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

龍之種麟之角俱譽宗藩,

君之儲國之貳皆稱太子。

龍種、麟角都是美譽宗藩,儲君、副貳皆為稱呼太子

龍種,指帝王之子孫。杜甫詩《哀王孫》有句云:“高帝子孫盡隆準(zhǔn),龍種自與常人殊?!摈虢?,麒麟的角?!对娊?jīng)?周南?麟之趾》:“麟之角,振振公族。”后以“麟角”指宗藩之盛。

儲君,太子,被指定的王位繼承人?!度龂萘x》第七九回:“家有長子,國有儲君。”儲君又稱“儲二”、“儲貳”等。唐元稹詩《四皓廟》有句云:“如何一朝起,屈作儲貳賓?!?/p>

帝子爰立青宮,

帝印乃是玉璽。

太子居住在青宮,帝印乃是玉璽。

爰(yuán),于是。青宮,太子居住之宮?!渡癞愑洝罚骸皷|方有宮青石為墻,高三仞,左右闕高百尺畫以五色。門有銀榜以青石碧鏤,題曰‘天地長男之宮’。”太子為皇帝之長男,據(jù)《易經(jīng)》,震既為長男,又為東方。而東方屬木,于色為青,故身為帝之長男的太子居住之宮叫“青宮”。

帝印,即皇帝的玉印亦即玉璽。玉璽,象征皇帝至高無上權(quán)力的音信。

宗室之派演于天潢,

帝胄之譜名為玉牒。

宗室之支脈繁衍于皇族,帝王后裔之家譜叫作玉牒。

演于,繁衍于。演,《釋名·釋言語》:“延也,言蔓延而廣也?!?span id="fxnzcf6" class="candidate-entity-word" data-gid="16369732">天潢(huáng),本義為天河,喻皇族宗室?!侗笔?魏諸宗室傳》:“上谷公等分枝若木,疏派天潢。”

帝胄,皇族。胄,后代?!对鲰崱罚弘?,“裔也?!庇耠海@里指皇族族譜。

前星耀彩共祝太子以千秋,

嵩岳效靈三呼天子以萬歲。

前星光彩閃耀共祝太子以“千秋”,嵩山顯靈向天子三呼“萬歲”。

前星,代表太子的星。《漢書?五行志》:“心,大星,天王也。其前星,太子;后星,庶子也?!薄?span id="ika3glx" class="candidate-entity-word" data-gid="1016661">唐書》載,唐明皇為太子時,于八月五日宴百官慶祝生日。張說等人奏請八月五日為“千秋令節(jié)”。

嵩岳,即嵩山?!妒酚洝份d,漢武帝登嵩山,曾聽到四周傳來呼喚“萬歲”之聲。

神器大寶皆言帝位,

妃嬪媵嬙總是宮娥。

神器、大寶,都是說帝位,妃、嬪、媵、嬙統(tǒng)稱宮娥。

神器,指代帝位、國家權(quán)力。唐魏征諫太宗十思疏》:人君當(dāng)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贝髮?,帝位?!兑?系辭下》:“圣人之大寶曰位?!?/p>

妃,本義為配偶,后特指天子正妻之外的配偶?!?span id="0ftf0o0" class="candidate-entity-word" data-gid="713398">說文》:妃,“匹也?!?span id="dlqrdqc" class="candidate-entity-word" data-gid="700494">段玉裁注:“‘妃“本上下通稱。后人以為貴稱耳”);嬪(pín),皇帝的姬妾、侍從;媵(yìng),隨嫁的姬妾婢女;嬙(qiáng),宮廷中地位次于妃的女官。《國語·晉語》“備嬪嬙焉”注:“婦官也。”

姜后脫簪而待罪世稱哲后,

馬后練服以鳴儉共仰賢妃。

姜后脫簪待罪世稱明哲皇后,馬后粗服示儉人們共仰其為賢妃。

姜后,周宣王的皇后。漢劉向《列女傳?周宣姜后》:“周宣姜后者,齊侯之女也。賢而有德,事非禮不言,行非禮不動。宣王常早臥晏起,后夫人不出房,姜后脫簪珥,待罪于永巷,使其傅母通言于王曰:‘妾之不才,妾之淫心見矣,至使君王失禮而晏朝,以見君王樂色而忘德也……敢請婢子之罪?!踉唬骸讶瞬坏?,實自有過,非夫人之罪也。'遂復(fù)姜后,而勤于政事。”哲后,賢明的皇后。

馬后,漢光武帝之皇后。練服鳴儉,典出《后漢書?明德馬皇后紀(jì)》:“明德馬皇后諱某,伏波將軍援之小女也……既正位宮闈,愈自謙肅……常衣大練(李賢注:‘大練,大帛也’),裙不加緣。朔望諸姬主朝請,望見后袍衣疏粗,反以為綺毅,就視,乃笑……‘今有司奈何欲以馬氏比陰氏乎!吾為天下母,而身服大練,食不求甘,左右但著帛布,無香薰之飾者,欲身率下也。’”鳴,申告。共仰,眾人景仰。

唐放勛德配昊天遂動華封之三祝,

漢太子恩覃少海乃興樂府之四歌。

堯帝功德配天感動華封獻(xiàn)上三項祝愿,漢太子恩澤深遠(yuǎn)一如少海于是樂府乃作歌四章。

放勛,帝堯的名號。昊(hào)天,蒼天。華封三祝,祝頌之詞。典出《莊子?天地》:“堯觀乎華,華封人曰:‘嘻,圣人。請祝圣人,使圣人壽。'堯曰:‘辭?!故ト烁?。'堯曰:‘辭。'‘使圣人多男子。'堯曰:‘辭。'封人曰:‘壽、富、多男子,人之所欲也,女獨不欲,何邪?'堯曰:‘多男子則多懼,富則多事,壽則多辱。是三者非所以養(yǎng)德也,故辭?!?span id="2d4wpn7" class="candidate-entity-word" data-gid="143623">成玄英疏:“華,地名也,今華州也。封人者,謂華地守封疆之人也?!?/p>

漢太子,指為太子時的漢明帝。恩覃(tán)少海,恩澤延及深遠(yuǎn)。少海,渤海。樂府,古代音樂官署。四歌,據(jù)《漢書》,明帝為太子時,樂府獻(xiàn)歌四章頌太子之德:一曰“日崇光”,二曰“月重輪”,三曰“星重輝”,四曰“海重潤”。

德奉三無,

功安九有。

其德遵奉“三無”,其功足安“九有”。

奉,遵奉?!叭裏o”,謂所謂“天無私覆、地?zé)o私載、日月無私照”。典出《禮記·孔子閑居》:“天無私覆,地?zé)o私載,日月無私照?!?/p>

安,使動用法,使……安定。“九有”,即九域(天下?!对娊?jīng)?商頌?玄鳥》:“方命厥后,奄有九有”)、九州(冀、豫、雍、揚、兗、徐、梁、青、荊九州,泛指天下)。

陳橋驛軍兵欲變獨日重輪,

舂陵城圣哲挺生一禾九穗。

陳橋驛官兵欲變時太陽出現(xiàn)重疊的光輪,舂陵城圣哲出生時一棵禾長了九個穗。

陳橋兵變,據(jù)《宋史?太祖本紀(jì)》,后周恭帝二年,后周德軍節(jié)度使、檢校太尉趙匡胤借口北漢與遼聯(lián)合南侵,率軍出大梁,行至陳橋驛,眾將為其黃袍加身,擁之為帝。趙匡胤遂回師逼后周皇帝讓位,建立了宋朝,自立為帝。獨日重輪,一個太陽出現(xiàn)重疊的光影。《天文志》云,日為“人君之象”,日重輪預(yù)兆將有新的君主出現(xiàn)。

舂陵圣哲,指東漢光武帝。舂陵,地名,光武帝劉秀出生于此。挺生。挺拔生長。一禾九穗,《東觀漢記?世袓光武皇帝紀(jì)》:“是歲有嘉禾生一莖九穗,長大于凡禾,縣界大豐熟,因名帝曰‘秀’?!?/p>

2020.4 (待續(x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