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龍的一首《國家》體現(xiàn)出濃濃的愛國情懷,唱出了千萬中國人的心聲。
我們的祖國有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有5000年輝煌燦爛的歷史。那么你有沒有想過這樣一個問題,中國的名字到底從何而來?
關于中國二字的源流有很多種說法,有人說中國一稱原指地理方位,也有人說中國一稱從近代開始才被廣泛使用。
那么我們就有必要追本溯源,探究一下中國名稱的由來。因為如果你連祖國名字都不知道,那么是不是就有點尷尬呢?
《詩經·民勞》:“中國,京師也”。
正如文獻所記,中國一詞最早出現(xiàn)于先秦時期,確切地說是在西周時期。
1963年,陜西寶雞出土了西周成王時期的青銅禮器何尊,其底部刻有100多字的銘文,其中就有“宅茲中國,自茲乂民”幾字。
銘文的大概意思是以這里作為天下的中心來進行統(tǒng)治和教化百姓,這也是已知最早記錄有中國二字的考古資料。
這一時期的中國還不是一個國家概念,它僅僅是一個地理方位詞匯,表示天下的中心或統(tǒng)治者的國都所在地。
在此之后,伴隨著朝代的更替和時代發(fā)展,中國的含義也愈加豐富起來。
西周后期,伴隨著政權更迭與吞并戰(zhàn)爭的出現(xiàn),中華民族出現(xiàn)了歷史上第一次民族大融合。
其中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秦國和楚國。它們原本是西周時期的諸侯國,但因為各自統(tǒng)治區(qū)域遠離西周都城而被視為蠻夷。
然而隨著春秋戰(zhàn)國爭霸戰(zhàn)爭的出現(xiàn),秦楚兩國在與其他諸侯國的爭霸中彼此融合交流,最終也被納入成為華夏族成員。
這一時期的中國除了代表地理方位之外,又加上了族群名稱的含義。
其中以中原地區(qū)民族為主要成分的華夏族群被稱為中國,而未臣服于中原王朝的其他族群則被稱之為蠻夷。
對于這種觀點,《左傳》中的一段話對此也有所佐證。其中記錄有"凡諸侯有四夷之功,則獻于王,王以警于夷,中國則否“。
《史書·天官書》:“其后秦遂以兵滅六國,并中國?!?/span>
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建立起中國首個中央集權國家—秦朝,并完成了國家統(tǒng)一。
秦始皇統(tǒng)一天下后將中國一詞的含義定性為秦朝統(tǒng)治的全部疆域,而諸如匈奴等周邊部落則統(tǒng)稱為四夷。
雖然中國的含義還是沒有擺脫地理概念,但相對于先秦時期專指國都或統(tǒng)治核心區(qū)域,中國的地理范圍在秦朝還是擴大了不少。
綜上所述,直到此時中國同時具有地理方位與族群概念兩個基本含義,在后來的王朝中,這兩種含義逐漸融為一體。
秦朝歷二世而亡。漢高祖劉邦取而代之,建立了歷史上頗具影響力的漢王朝。此后又歷經隋唐盛世,中國古代封建社會進入繁榮時期。
隨著國力的強盛和文化發(fā)展,漢唐王朝對外邦形成強大的吸引力和向心力。外邦也逐漸用中國這一稱呼指代中原王朝。
如唐朝時日本遣唐使和高麗人都稱其為中土大唐。這里的中土,既包括之前的地理和民族范圍,也開始有了朦朧的國家意識。
那么,中國一詞真正與國家政權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又是在什么時候呢,答案是清朝。
1689年,沙俄入侵黑龍江流域,清康熙帝率軍反擊,將沙俄侵略者驅逐出境,體現(xiàn)了清政府捍衛(wèi)領土主權的決心。
經過談判,清政府與沙俄簽訂《尼布楚條約》,從法理上肯定了黑龍江流域及外興安嶺以南為清政府合法領土的事實。
”將流入黑龍江之額爾古納河為界,河之南岸屬于中國?!?/span>這是中外正式文件中首次以中國一詞來指代我國。
此后近代中國與列強簽訂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都無一例外用中國來指代清政府,中國一詞真正開始代表一個國家。
1912年,一群有志之士發(fā)動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由此結束了中國長達2000多年的封建社會。
辛亥革命之后,他們有一起建立起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中華民國。中國一詞也首次出現(xiàn)在一個國家的正式名號中。
頗為遺憾的是,辛亥革命雖然推翻了清政府的封建統(tǒng)治,但中國的社會性質并未發(fā)生改變,它仍然沉淪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之中。
由于國家孱弱,民國時期中國在國際上并沒有太大的存在感和社會影響力。不過隨著新中國的成立,這一局面得到改善。
1949年,偉大領袖率領中國人民經過艱苦卓絕的斗爭,終于推翻三座大山,贏得解放戰(zhàn)爭的勝利并建立了新中國。
新中國的建立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它標志著中國人民從此邁上獨立自主富強的新道路,真正成為國家的主人。
為了彰顯人民在新生國家的作用和地位,新政權被正式命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簡稱中國。
從此以后,中國一詞成為兼具有民族、地域、國家等多重含義的詞匯。它體現(xiàn)出中華民族強大的凝聚力和偉大的民族精神。
”我愛中國固因他是我的祖國,而尤因它是有那種可敬愛的文化的國家?!?/p>
這是愛國詩人聞一多說過的一句話,我們能從他的話語中感受到他對祖國深沉而厚重的熱愛之情。
我們的祖國歷經五千年的沉浮變遷,興衰更替。雖然中國一詞在不同時期的含義不盡相同,但是他所代表的精神內涵始終不變。
這種內涵是五千年滄海變遷中顯現(xiàn)的民族凝聚力;是千千萬萬中國人自力更生、奮發(fā)圖強的奮斗精神。
如今我們的祖國日新月異,國力強大;我們的民族意氣風發(fā)、昂揚向上,如今的中國不再是東亞病夫,如今的中國已成為東方巨龍。
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應該感到驕傲和自豪,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應該讓全世界聽到我們的聲音!
我是中國人,我的祖國叫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