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早逢甘雨,他鄉(xiāng)遇故知,
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
詩中概括了四樁喜事。此外的喜事還有許多,諸如升官、得子、來財、長壽……甚至長輩高壽而終的喪事,也是“喜喪”。中國人對歡喜熱鬧的追求十分執(zhí)著,自然要有位喜神來崇奉。
在民間諸神中,喜神是不多見于經(jīng)傳的,同時其形象也很少見于圖繪。宋代人曾把人的畫像稱做喜神,進(jìn)而有人作《梅花喜神譜》,把梅花之容稱做喜神,這顯然與作為神低的喜神無關(guān)。最初的喜神真是神乎其神,無影無形,卻又在此在彼——他會出現(xiàn)在不同的方位,凡事向著喜神所在方位去做,就會大吉大利。
喜神形象
奉禮喜神,常見于禮俗活動中,尤以婚嫁為最。舊時成婚,新人坐立必須正對喜神所在的方位,以求一生多喜樂之事。喜神所在方位變幻不定,要請陰陽術(shù)士指明。擇定方位,新娘上轎,轎口必須對準(zhǔn)喜神所在方位稍停片刻,稱為“迎喜神”。
此外,我國各地還有正月初一“迎喜神”的習(xí)俗,也是對準(zhǔn)喜神所在方位,在一定時辰出迎,焚香,鳴鞭炮,并趕豬羊等,仿效古時候的牲牢饗神之舉。
]]>